八千个深夜与黎明
我曾是文化大省山东的修志主持人,我从主编《颜真卿志》、主持编纂《王羲之志》和编纂《孔子故里志》《孙武志》《孙膑志》《姜太公志》《诸葛亮志》《诸子名家志》等百卷典籍算起,已经是二十多个春秋,八千多个深夜与黎明。那些名门名家的史料之海,至今仍像大海潮汐,不断冲击着我胸襟的岸滩。
家,名门望族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亦从这里生发。
家,让我激情燃烧;一个“家”字牵动着我深深地灵魂。
我出生在孔孟之乡的一个小村子。村虽小,但由于聚集着本姓大家富门,且文化厚重,儒家传统文化和礼教浓浓地融入了这个村子的富、贫之家。我和我的这个贫瘠之家,便生存在这个贫富悬殊的村落。
在这个村子里,生产生活,家法村矩,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家族、姓族交往等等,无不充满孔孟名门大族文化的浓厚气氛。年幼的我,心灵深处无不打下儒家传统的深深烙印。17岁,我洗去脚上的黄土,换上了军装,步入军旅之家,之后的人生年轮里,孔孟名门和中华多姓族、家族名门文化一直在影响着我。特别是军旅之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使我在军营大家庭里,感受着人民军队大家庭的神圣与温暖,体验着人民军队神圣的使命与卫家的光荣。在森林熊熊烈火面前,在无情洪水面前,在地动山摇强裂大地震、大地疫情、人民生命危急关头和国这个大家危难之际,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人民子弟兵赴汤蹈火的一个个动人场景,时时显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切均触动了我对“家”的思索。我曾在深夜流着泪写下了这段歌词。
朋友,你可记得,
那年地动山摇墙屋塌;
朋友,你可记得,
凶猛洪水冲走了千百个幸福的家;
朋友,你可记得,
那年熊熊烈火烧焦了山崖;
朋友啊朋友,
你可记得,非典袭京城,瘟疫遍天下!
是您冒着余震、踏着废墟救出我这个娃,
是您迎战恶浪、冒着雷电解救千百家,
是您冲进火海、烧焦眉发用生命换生命,
是您白衣天使,用军魂把瘟疫击垮。
啊!亲人呀,你可记得,
你救援的担架上我行的礼,
你可记得,你胜利回营时乡亲的那些话,
你可记得,你救出的百姓满脸流淌的泪,
你可记得,小汤山医院里我送上的那束花。
心连心,手拉手啊,军民一家亲呀,
颂军魂,护长城,报效祖国这个“家”。 我三生有幸,能在山东省政府主持全省百年方志修纂八年,孔、孟、颜、曾、孙武、诸葛、颜王书家、诸子名家方志的编纂,开启了我对“家”字的潜心研究,追根寻本、触流思源,探析历史名人、名门望族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从孔家、孟家文化到民族文化、国家精神财富的儒文化立教;老子到道教文化与立教;从孙家的孙武、孙膑,姜家太公姜尚,智圣诸葛亮,看中华军事瑰宝——古兵法与卫国之功;从颜氏家训到一代名家颜真卿书法,看颜氏名门卓越贡献;从书圣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的书法成就看其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从现当代专家、学者、名士,看一个家庭、家族、姓族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等等。
我主持大省修志八年,总纂历史文化大省方志百卷,审读志稿近两千万字,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名门家族、姓族的无限魅力和力量。
啊!我陶醉了,我从修志中找到了中华民族发展兴旺传承的“根”及源远流长的“源”。
我追根求源,从总纂《孔子故里志》《诸子名家志》,主编《颜真卿志》《王羲之志》等名门典籍中,找到了通向中华伟大复兴和瑰宝传承的脉络。
从那时起,为了这个“家”字,我披星戴月、深夜躬耕,常常为这一个字而沉思难眠,也时常为这一个字沉人梦境。无论是半夜三更,还是鸡叫黎明,梦中的家文化背景和一个哪怕小小的闪亮启迪,我均会冒着深夜之寒披衣而起,或床头记载,或扶案创作,直到家人将我从笔耕中唤醒……
我哭了,我流泪了,在研究、创作家文化的痴迷之情中,常常不由得牵动着我一个离乡游子,对家、故乡、老灶炊烟、母亲的思念。
我三岁丧父,家境贫寒,姊妹七个,母亲像一只母鸡领着小鸡觅食一样,艰辛着,苦劳着,哺育我们长大。因为我排行老七,年岁最小,倍受母亲和哥嫂姐姐的呵护。更让我庆幸的是,不识字的母亲,竟然让我到本姓家族七叔家去习写毛笔字,才使我有了六岁习书法、九岁习音乐的童子功。母亲去世后,我痛苦欲绝,跪倒在泉城济南的千佛山下,向着母亲永远沉睡安息的地方,号啕大哭。悲痛之声,在千佛山下回响。游人把我从山坡的草坪上搀起,我沾满全身上下的野草,写下了赤子祭母的诗篇……
家,妈妈在哪哪是家。妈妈不在人世了,妈妈的坟就是家。离家千山万水,回家只有一心。我每次回到故乡,走到村头,看到儿时奔走的弯弯小路,妈妈就安息在那小路旁边的柏林里。走进故乡的第一步,就是怀抱着打印有圆钱的黄表纸,踏青来到妈妈的坟前,上香烧纸,好像儿时回到母亲的面前,跪哭着汇报远离母亲的心思……
深夜中,我写下《别忘了妈妈的摇篮曲》;黎明时,我写出《妈妈在哪哪是家》,一面写词,一面韵曲,字字热泪,声声悲凄。深夜思母夜难眠,扶案写父父无声。当我深夜写下《家父的背》这篇长文时,我情不自禁地号啕大哭,追忆我三岁时父亲重病咽气的情景……
《老家》《故乡》《老灶的炊烟》《老枣树下》《母亲》《家父的背》,这一篇篇动我心弦的作品,都是出自我八千个深夜和黎明的泪墨。
深夜中,我创作《家里的好声音》词曲数十首;深夜里,我写下家道文百篇;黎明时,我记下深夜呈现的梦;天亮时,我笔下凝聚中华复兴魂……
我立志,前半生60年为国为民干好本岗,退休解甲归田心不亏;后半生,为福为梦传承国粹再挥毫,浓墨重彩书写一个字——“家”。
家魂、国魂、我之魂,家兴、家福、我之梦。我崇尚家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两个字——幸福。
这就是我八千个深夜与黎明,通向祖国大地四亿三千万个家庭的梦与魂!
几十年来,我紧紧握起手中的笔,书写着心中的梦。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