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特工王戴笠/杨者圣民国人物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者圣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不少职业政治杀手。然而,能够与德国的希姆莱齐名的,恐怕就要数戴笠了。

杀手之死大多是凄惶的。唯有中国的这位政治杀手之死算是幸运的了。

杨者圣著的《特工王戴笠》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这位大职业杀手、中国的希姆莱——戴笠风云诡谲、波澜起伏的一生。

内容推荐

杨者圣著的《特工王戴笠》记述了戴笠从出生到死亡的波澜起伏的一生,特别对他20年风云诡谲的特工史进行了精彩的描述。书中还对与戴笠有关的国民党高层人物及相关事件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评述。有关戴笠的传记已有不少,但本书在揭示民国时代、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人物内心情感、心理历程及时代所赋予的印记等方面有颇多独到之处,尤其是本书中浓墨重绘惊心动魄的民国历史的场面,更让读者如置身其中,读罢不忍释怀。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早年岁月

 出生

 人学出校

 投军浙一师

 浪迹沪杭

 湖州拜师

第二章 第一台阶:投军黄埔

 改名戴笠

 黄埔六期生

 密查组

 联络参谋

 “跑单干”

 内战先锋

第三章 第二台阶:出任复兴社特务处长

 中山陵受命

 草创特务处

 控制浙警校

 “以组织对组织”

第四章 第一杀手

 初斗王亚樵

 华北行

 出山第一枪

 闽变抽薪

 训练杀手

 黑色的11月

第五章 锋芒毕露

 反共争功

 向CC进攻

 一山不藏二虎

 争夺抗日社会团体

 与李士珍斗法

 交友

 二斗王亚樵

 两广事变

 三斗王亚樵

第六章 第三台阶:西安事变

 “兵谏”之说

 “到西安与校长共生死”

 铩羽而去挟威而归

 管束张学良

 一宝押中

第七章 从淞沪抗战到武汉保卫战

 以变应变

 上海八月间

 建立特务武装

 智斗日谍

 大撤退

 诱捕杨虎城

 捕捉韩复榘l

 创办临训班

 大赢家

 “壮汉子”与“病汉子”

 大输家

 忠与奸

第八章 潮落潮涨

 建立重庆军统局

 西解张、杨

 越境追杀

 控制孙殿英

 失败之潮

 四杀汪精卫

 军统大整肃

 运用张国焘

 防共谍网

 反共暗潮

 特工三原则

 大办特训班

 “螃蟹八只脚”

 最后一击

第九章 转折时期

 一着要棋

 争夺美国特工

 “四一”大会

 生财之道

 刀光剑影

 蒋戴之间

 猜忌与戒备

 私生活

第十章 第四台阶:出任中美所所长

 成立中美所

 东南大整肃

 雄村第一班

 重建京沪军统组织

 合流与分流

第十一章 走向顶峰

 “三王”之盟

 打击陈诚

 斗垮徐恩曾

 “皇权皇威”

 建立三大前沿据点

 最后一跳

第十二章 胜利大接收

 捷足先登

 淳安一月

 抢占大上海

 全国大“抢收”

 五人小组秘密监视戴笠

 上海经验

 上海肃奸

 保护周佛海

 平津肃奸

第十三章 在劫难逃

 秘密指令:撤销军统局

 最后三招

 致命的难关

 失而复得的古剑

 “3·17”空难

 困雨沟的“黑炭棒”

 一损俱损

 死后哀荣

 树倒猢狲散

后记

附:杨者圣和他的“民国人物系列” 梁天明

试读章节

1914年秋,戴春风离家赴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就读,这是戴春风第一次走出浙西南山区。在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期间,除了西湖的美景之外,震撼戴春风心灵的还有建于栖霞山南麓的岳飞墓和岳王庙,特别是岳飞墓两侧跪着的秦桧等人的铁像。30年后,他仍回忆说:“到过杭州的人,一定知道西湖有座岳坟,在那里跪着秦桧和王氏的铁像,游人莫不切齿唾弃,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我相信日本帝国主义无论如何野蛮,也摧毁不了这有名的古迹。”

1915年,孙中山及各省革命党人发动讨袁的“护国战争”,杭州也深受影响。19岁的戴春风得到一本叫《神州光复志》的书,书中记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和过程。他被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所吸引,一连读了几遍。多年后,他在谈到辛亥革命的起源时曾说:“所谓政治,就是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在四万五千万中国人当中,汉族人毕竟占了大多数,慈禧太后却把汉人当作牛马,她说:‘我的东西宁赠朋友,不予家奴。’充分表现了她的欺内媚外的丑恶面目。那时满族的八旗子弟,呱呱坠地就有了粮饷,太不合理。于是一般爱国志士,便群起革命。”

以戴春风当时的生活境遇,对照满人八旗子弟呱呱坠地就有粮饷的社会制度,自是要大呼“太不合理”。

他委实是太穷了。在省立一中,同学中公子小姐们一个个穿绸着缎,锦衣玉食,神气十足。而戴春风的一套土布外衣是名副其实的“四季服”,从冬穿到春,从夏穿到秋。他在校内结识了不少朋友,互相之间请吃请喝,有时甚至偷偷地相约溜到杭州的花街柳巷鬼混一番。戴春风因囊中羞涩,处处受制于人,常受同学轻视讥笑,于是忍不住做些“顺手牵羊”的把戏。一天,戴春风溜出学校,直奔杭州市留真照相馆隔壁的旧货店。几天前,他在那里相中一件旧衣,苦于身无分文,无力购买。而身上的一套冬装早就破旧,急待更新。他苦思数日,终于谋得一条“良策”,决定用“瞒天过海”的手法,智取旧衣。戴春风来到旧货店里,看好与隔壁照相馆相通的边门,于是按照预定计划,拿起那件自己看中的衣服,对店堂里的伙计道一声:借件衣服照相用。话刚说完,不等店堂伙计答允,拔脚就从边门钻进隔壁“留真照相馆”,在照相馆没有停留,飞步冲了出去。旧货店的伙计每日里对顾客迎进送出,眼光老到,戴春风一进店堂,他已经从戴春风落拓的衣衫和紧张的神情中,对其起了警戒之心。见戴春风抓起一件衣服就跑,伙计心中冷笑一声,二话不说,拔脚就追。因伙计预先留了一手,看清了戴春风胸前有一枚“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的校徽,并记住戴春风长脸、浓眉、大嘴的特征,故而一直追到学校进行告发。学校当局查出是戴春风所为,联系到平时同学的告发,自是怒不可遏,于是数罪并罚,一致决议,将戴春风立即开除出校。  戴春风在杭州举目无亲,被省一中扫地出门后,连栖身之地也没有。惶恐之中,猛然想起岳父毛应升有一姓徐的亲朋在杭州开了一家豆腐店,于是前去投靠,豆腐店徐老板念在同乡和亲朋的份上,也就接纳戴春风暂时栖身。

戴春风脱却学校的约束,更似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杭州市里四处游荡,结交些鸡鸣狗盗、三教九流之类的人物,混混日子、开开眼界,倒也有几分惬意。一晃年关将至,徐老板的侄儿徐缙璜要回江山县,戴春风也起了思乡之情,决定和徐缙璜结伴而行。

一天早晨,徐缙璜、戴春风从杭州南星桥码头上了江山船,出钱塘、入富春江,溯流而上。不一日,船到浙北风景名城富阳码头小憩,戴春风瞅准机会独自上岸,搭上一条顺流而下的船折回杭州。他来到徐记豆腐店,向老板禀报,说船行到富阳后,上来两个流氓,故意串通好了在船上调戏妇女。其中一个流氓称被调戏的女子是自己妹妹,另一个流氓不肯罢休,在船上大打出手,引得船上的旅客纷纷围观。徐缙璜也挤在人丛中看热闹,不想两个流氓扭打之间,故意把缙璜绊倒,弄得船上一片混乱。一个流氓见状还热心地把缙璜扶起,口中连声道歉。缙璜起身后,不曾介意,只是整整衣衫,拍拍尘土,不想一摸身上,钱包不见了。不得已,只得在桐庐上岸,耽搁在那儿,连吃一顿饭的钱也没有了,终日以泪洗面。为此,他特赶来向老板禀报,火速接济。一番弥天大谎,居然编得绘声绘色,天衣无缝,不由徐老板不信。他当即给戴春风100元钱。请其速速赶回桐庐,交给缙璜,口里还一个劲地向戴春风道谢,称他路途辛苦。

戴春风拿了钱,来到僻静无人处,不觉放声大笑起来。他心想:这“过海神仙”并不难做,只要有一个聪明机智的脑子,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不愁这世界上的蠢才不听摆布。他先到酒楼饱餐了一顿,安抚一下辘辘饥肠,再到服装店置办了一套衣服,然后又给母亲、妻子买了些衣料、年货,重新上了船,笃悠悠地转回江山。

P9-10

序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不少职业政治杀手。然而,能够与德国的希姆莱齐名的,恐怕就要数戴笠了。

杀手之死大多是凄惶的。唯有中国的这位政治杀手之死算是幸运的了。

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内最有权力的270名“中央执、监委员”集中在“军委会”重庆大礼堂里,参加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闭幕大会。大会已经连续开了17天,围绕国民党从抗战时期转入战后的方针政策问题,争论得十分激烈。会议期间,有人喊出“打倒特务”的口号,理由是国共和谈、国民参政会、一月政协三大会议关于取消特务机关的决议没有得到贯彻。呼声响彻整个会场,赞同者之多完全出乎发难者的想象,这在国民党历届中央全会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特务统治的集大成者、“一号中央执委”蒋介石先生居然对此持认同态度。由此,几乎是270名“中央执、监委员”结成了一个反对特务的“统一战线”,一致把进攻的矛头对准那位中国的希姆莱。

其实,这位众矢之的的杀手,在政治上的地位是不高的。他不是“中央执、监委员”,所以他连参加这次六届二中全会的资格也没有。他甚至连国民党员也不是。在政府方面,他连部长、次长一类的政务官也没有当过。经“军事委员会”明文公布的职级,仅是一名副局长;由国民政府公布的军阶,也只是一个少将(他的局长职级和中将军阶都是死后才公布的)。

但是,在国民党的所有270名“中央执、监委员”中,没有一个人不切实感受到这位政治杀手的分量。更有的“中央执、监委员”们对他到了谈之色变,见之战栗的境地。即使是处于权力中心的“一号中央执委”蒋介石,面对着这位杀手的强大实力和现实威胁,有时也颇感头痛。

似乎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然而事实是:这位政治杀手拥有5万多名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职业情报人员和凶狠枪手,拥有20万训练有素、装备优良、调动灵活、行动迅速的特务武装;他掌握有庞大的国家警察和保安机关,控制着陆、海、空三军组织严密的谍参系统和布满各地的稽查机构,而且还领导着全国各地的交通检查、邮电检查、航空检查、运输监察、经济缉私、税警武装等各种检查机构。他的组织布满全国每一个角落。他的实力以至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甚至在美国陆、海军两大特工系统中引发了一场剧烈的争夺,目的只是为了谁能取得与这位中国政治杀手的特工技术合作权。由此,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当面向蒋介石提出,他要会见一下这位中国的神秘人物。蒋介石却始终不敢满足这位世界反法西斯领袖的这一“小小”愿望。

共同的恐惧感,使这些原先自命不凡的“中央执、监委员”们不得不捐弃前嫌,暂时联合起来,向这位少将局长开战。

于是,在会议期间,由蒋介石亲自下达手令,在原先秘密成立的一个监视杀手的五人小组之外,又成立了一个八人小组,成员都是警界、特工、谍参等机构握有大权的人物。他们研究的内容,就是关于这个政治杀手的前途以及他所控制的庞大特务集团的命运问题。结果,八人小组中的七个人(撇开了这位政治杀手)秘密搞了一个“一锅端”的行动方案,准备在正式会议上发难。

接着,蒋介石为此亲自数次电召这位滞留在北平、天津一带的杀手回渝,参加这次属于“端锅”性质的八人小组会议。

3月17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最后一天,这位政治杀手被蒋用“十二道金牌”从平津一带催逼起身,赶回重庆。但飞机在经过南京上空时失事,机上人员无一幸存,杀手亦同机身亡,结束了与270位“中央执、监委员”的对峙,让所有紧张不安的对手们松了一口气。但是,一切又很快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打倒特务”的口号不再有人敢喊,特务仍然存在,而且更加横行,只不过对“一号中央执委”的威胁完全消失了,它重新成了蒋介石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

不过,出于十分复杂的心理动机和政治背景,蒋介石还是让这位本来死有余辜的政治杀手一下子成了国民党的史诗式的“英雄人物”,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具有空前规模的“悼念活动”。

本书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这位大职业杀手、中国的希姆莱——戴笠风云诡谲、波澜起伏的一生。

后记

《特工王戴笠》历经九载,总算脱稿了。1983年,当我被调至某集团军党委政治部工作时,便着手查阅档案和采集这方面的素材。1988年初开始伏案执笔,虽然经历了转业和两次工作调动,但只要一有空隙时间,我就断绪重虑,继续写作,尤其是在“下海”潮大涌的时候,仍在寒窗弱光下痴痴地爬格子。如今,承蒙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器重,接纳出版,不胜感激。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同时参阅了申元先生著《江山戴笠》,文强、沈醉先生著《戴笠其人》,沈醉先生著《军统内幕》,文强先生著《戴笠领导的抗日别动队和反间谍斗争》,陈楚君、俞兴茂编《特工秘闻——军统活动纪实》等书,并综合了有关当事人撰写的回忆录以及提供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1992年冬于紫琅山下

2009年7月修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