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黑丛莽(冯苓植文集)/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作品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苓植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黑丛莽》是文汇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冯苓植文集》中的“荒野小说集”。

冯苓植是中国文坛一位颇为特殊的作家。他不媚上,不媚俗,也不太合群。他常浪迹天涯,以文养游,故又被同行称他为“文坛游牧作家”。这位长期生活于戈壁荒原上我行我素者似的作家,时而大写京味小说,时而大写荒野小说,时而又大写现代派小说,变幻莫测,使人难见其庐山真面目。难怪同行皆这样评说他:“为人处世似半个白痴,写人写事却世故颇深。”故有人称之为奇才,有人称之为怪才,但无论何种写法,他竟然均有佳作问世。

内容推荐

《黑丛莽(冯苓植文集)/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作品选》为《冯苓植文集》的第四卷:荒野小说卷,包含了《黑丛莽》《落草》《黄风荡》等七篇中篇荒野题材的小说。清代开始的走西口,展现了一页页草原与内地的民族磨砺交融史。但“吃西口饭,就得拿命换”。背井离乡的拓荒者在面对这野性勃发的荒原,演绎出一幕幕生态的悲喜剧:人和狼群的争地,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目录

总序(钱谷融)

1.黑丛莽

2.落草

3.黄风荡

4.断桥

5.白狐峪

6.黑洞

7.三界

8.荒野静悄悄

试读章节

黑丛莽

引子

大约在本世纪初……

那时的艾力玛山下还是一片海海漫漫的丛莽地带。地处偏远,人迹罕至,四野茫茫,草木狰狞,到处弥漫着一片神秘的野性气息。

终于,草莽深处出现了缕缕炊烟……

这是一批口里会集来的逃荒者、盲流汉,以及对故乡绝望了的人。他们躲藏到这天高皇帝远的三不管地界,藉着莽莽苍苍草丛的掩护,放火烧荒,棒打呆雁,以乡邻为界划成若干部落,过起了狂放的蛮荒生活。这批初期流落口外的拾荒汉子面对严酷的人与大自然的环境,渐渐磨炼得人人都喝得进酒,动得起刀子,为女人更舍得出命。面对这些比野兽还野的人,渐渐地在丛莽深处野兽绝迹了。野兔罕见了,鹿一头头倒下了,大雁也不在此驻足了,黄羊群越过山巅逃进了更加偏远的草地,就连吐着毒舌的长蛇也被扔进锅里煮成了蛇羹。

但绝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向人类屈服的。

当草莽深处炊烟变得越来越柔和的时候,当绿海腹地出现了片片田园和群群牛羊的时候,当男子汉们搂着丰腴的娘儿们失去野性的时候,那凶悍而不屈的动物开始复仇了。

这就是狠!

它们以褐色的山崖为窠穴,神出鬼没地在草莽中肆虐着。留下了血,也留下了畜群的堆堆白骨。于是骏马开始变得桀骜不驯了,乳牛也变得不那么俯首听话了,更重要的是娘儿们也常在男人们的怀抱里一惊一乍起来。

丛莽中的人开始动荡不安了……

面对这凶悍而狡诈的对头,他们开始搜集财宝求助于一个个枪手。但一个个追猎者却全都失败了,没有带走财宝,反而在这黑丛莽中丢尽了人。为此,枪手们暗中开始寻访比自己更高明的枪手了。经过种种努力,他们终于寻找到一位神秘的高手——断魂张1

1

断魂张阴沉沉地站在那山根临时砌就的石屋前。

这是一条年近五十的精壮汉子。浓重的眉毛,虬然的络腮胡须,把整个面孔挤成一团漆黑,越反衬得他那眼白更阴、更冷、更谜一样地疹人。

关于他的传说,也像他阴冷的眼白一样可怕。据说,他口里的老婆长得像月里嫦娥,但经不住断魂张身上带回的血腥味儿。虽然女儿已经七岁了,却还是趁他外出为一位旅蒙巨商看家护院之时,和一位漂亮的小白脸搅在一块了。热乎得实在可以,致使人们因此传说断魂张会使一杆枪而不会使另一杆枪。断魂张似乎置若罔闻,任乡邻们耻笑着。但有一天夜里,人们便听得那小白脸窗口砰的一声枪响,到第二天早上惊觉赶去看时,只见窗纸上留下一粒弹丸穿过的小孔。再进屋一瞧,便醒目地看见了那月里嫦娥和那小白脸赤裸裸搂在一块的身子。下面还汪着血。搬开来看,枪法实在准,穿过了小白脸的下腰,不但准确地炸碎了这小子那杆“枪”,而且又顺势穿过了月里嫦娥那关键部位,彻底成全了一个断肠销魂梦。等官府赶来捉拿凶手,断魂张早带着女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晃十年,在故乡谁也不知他的下落。

但黑丛莽中,却骤然增添了一条好汉……

眼下,这条好汉似乎消停了。那杆古老的单响枪无聊地立在石窗下,一捆捆带血的狼皮醒目地扔在石门旁。看来这家伙真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现已大功告成,就等下山去邀功领赏。十年的隐姓埋名,十年的浪迹草莽,眼看就要随着大笔到手的财宝结束了。但不知为什么,这神秘的枪手却痴痴望着眼前这茫茫的蛮荒旷野,一连几个时辰石雕般地一动不动。

断魂张的脸显得更阴沉了……

说穿了,他就像个正在战场上搏杀的亡命徒,猛地发现硝烟顿失、枪声骤止,惘然问自己已陷入一片不祥的死寂中。预示什么?不知道。他只感到,随着大功的告成,胜利的喜悦早荡然无存,自己的心头却被一片神秘的阴影骤然笼罩了。

断魂张的目光渐渐移去了……

仿佛是被一股不可知的力量牵引着,他那阴沉沉的目光渐渐落到了不远的芨芨草滩上。那里,他那十七岁的女儿果果,正和三条毛茸茸的类似狗崽子的小动物嬉戏着。他陡然一惊,心头那神秘的阴影似乎布得更浓了。他从来就是条见血不眨眼的汉子,可这次却感到心头一阵痉挛,猛地闭上了眼睛。

但眼前却骤然窜出一条魔影……

越来越清晰了,张牙舞爪,血口洞开。断魂张蓦地陷入了沉思。在他看来,钱永远指挥着枪。自从他为钱来到这艾力玛山下的黑丛莽中,这嗜血成性的魔影便成了他的主要对头。

这是一条母狼!

在狼的王国里,只有最凶悍的母狼才配被拥戴为狼王。它狡诈贪婪,独自霸着所有的公狼,唯有它才享有着生儿育女的权利,而使其他母狼绝无享受性爱的机会。但作为狼王的母狼又必须是胸怀博大的。它得率领着狼群东冲西杀,在人类布下的陷阱间保证每条狼的生存。狼群臣服于它,唯它之命是从,都愿为它献身。但往往只有一两条最强悍的公狼得宠,得以伴随左右,成为它最得力的副手。P3-5

序言

这是一位久居偏远地区的作家,不求闻达,甘于寂寞,大半辈子都跋涉于茫

茫的戈壁和荒原之间。

疲累了,写作便是他喘息的港湾。

我和他的相识始于文学,是他的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使我知道了远方尚有这么一位作家。他似不太注意文字的技巧,却绝不乏内在的淳朴和真诚。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推介文章,曾转载于多种文摘报刊上。后来,在中篇小说《虬龙爪》的讨论会上,我们终于得以在上海会面了。并且还在《文汇报》上有过一次笔谈,进而便形成了一种颇为特殊的相知相亲的关系。

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似乎很难见得一丝作家的派头,倒很像个远方归来的行者。拘谨中不乏野性,疲累中略带不羁。文如其人,这或许就是他一系列作品的一个侧面写照。他好像很不关注人际关系,而只是在埋头写作中寻找乐趣。

听说,他曾调到北京又返回去了,调到天津他还是没有前往。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或许茫茫的戈壁荒原更有助于找到自我。也有人问他怎么能甘于寂寞?他说:有书,即使是在沙漠里也会张起一片浓荫。是这样!他是在古人和今人张起的浓荫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的。但回首看来,他留在起伏沙丘上的足迹也是很不规则的。为此,也很难谈及他的小说一贯风格。举例说,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和《虬龙爪》就不像同一作家同一时期所为。而长篇小说《出浴》和《神秘的松布尔》也是如此,从选材到语言也不像出自一人之手。同样,散见于各大报刊散及随笔也例外,《克隆皇帝》的治学精神和《天地大舞台》的自我调侃也似判若两人。是的!他笔触涉猎很广,除散文随笔之外,曾写过草原小说、市井小说、山野小说、推理小说以及现代派小说。语言似乎也很不统一,有京韵京味的、土腔土调的,还有类似翻译语言的。有人也曾问过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这说明我绝对成不了大作家,因为我总找不到自我。依我看,这或许就是他的“自我”,或许就是他!多侧面、立体化,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冯苓植。

1999年他退休了,我本以为他为文学行者生涯也该结束了……

却谁料传来的消息却是,为了回报草原,冯苓植又苦行僧般的为苦研《元史》钻进了中外古今相关的史籍之中。而且一钻就是十四五年,甘愿离群索居自得其乐。但我深知,这是冯苓植仍在寻找冯苓植,仍在延续他那行者风格。腿脚不行了,就伏案神游于古代草原上奔腾的金戈铁马之间。果然,最近听说他相关的长篇历史小说《忽必烈大帝》与长篇读史随笔《大话元王朝》等均先后出版了。

不蹚浑水,甘于寂寞,永远在寻找自我……

最近听说,上海文汇出版正在筹划出版他的文集,我为这位十几年未见的老朋友感到高兴。冯苓植曾向我介绍过,他虽遥居草原,但相关文学创作的“社会大学”却是在上海完成的。从少年时期在《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发稿,直到在《上海文学》《小说界》以至《收获》发表作品。上海的编审们的“点化”令他终生难忘,故而出文集也算对师友们的一种回报。而他却又称,这毕竟又纯属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的现象……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反而认为文汇出版社能为这样一位远天远地鹤立独行的作家出文集是很有意义的,也不失为一种别具特色的选择。步履蹒跚,往往更有助于认识一个时代的特点。多方探索,更有助于了解一个作家的心路历程。那就让我们打开这套文集吧,去了解“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位行者似的作家。

路就在足下,路也在远方……

不见苓植已有十好几年了,遥望北国,不胜思念之至!就让我在上海以此序为这位远方朋友深深地祝福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