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雾中的牧歌(冯苓植文集)/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作品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苓植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雾中的牧歌》是文汇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冯苓植文集》中的“草原小说集”。

冯苓植是中国文坛一位颇为特殊的作家。他不媚上,不媚俗,也不太合群。他常浪迹天涯,以文养游,故又被同行称他为“文坛游牧作家”。这位长期生活于戈壁荒原上我行我素者似的作家,时而大写京味小说,时而大写荒野小说,时而又大写现代派小说,变幻莫测,使人难见其庐山真面目。难怪同行皆这样评说他:“为人处世似半个白痴,写人写事却世故颇深。”故有人称之为奇才,有人称之为怪才,但无论何种写法,他竟然均有佳作问世。

内容推荐

冯苓植著的《雾中的牧歌(冯苓植文集)》为《冯苓植文集》的第二卷:草原小说卷,包含了《雾中的牧歌》《母亲湖》《盗马贼》等六篇中篇草原题材的小说。在悠扬的牧歌声中,不仅有着草原慈母抚养上海孤儿的故事,同时由于受着时代巨变的冲击,也常使古老的草原弥漫起现代的迷雾。人要走出去,也要奔回来,甚至还出现了盗马贼,只有爱情和亲情是永恒的……

目录

总序(钱谷融)

1.雾中的牧歌

2.母亲湖

3.盗马贼

4.角逐,岂只在赛场

5.敲开这扇门扉

6.乔吉尔喇嘛的念珠

试读章节

1

这件事引起了好些姑娘的嫉妒,有的甚至咬紧了头纱的尖儿,落下了温度极高的眼泪。

想想吧!苏木第一个驯服铁马的小伙子,长得剽悍魁梧、面目英俊,眉宇间常常透出一股令女孩子们心醉的腼腆神情。每当他驾驶着崭新的解放牌大卡车,风掣电闪般地从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驰过,使多少牧场上的姑娘在他身上寄托着美好的幻想啊!有些害羞的姑娘依偎在洁白的羊群旁,含情脉脉地偷望着他,暗暗地祝愿老天保佑自己将来得到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丈夫。有个在苏木供销社当售货员的姑娘乌日娜,就干脆跨上骏马追逐着汽车,放声高唱起撩拨小伙子心弦的情歌。

可是他、他竟选中了她,这能不使那些落选的姑娘嫉妒吗?

于是小伙子的缺点仿佛被姑娘们突然发现了:有的说他有点傻,眼睛似乎有毛病;有的说他有点呆,汽车轱辘好像转晕了他的头……但是,姑娘们更多议论的是那位被选中的女孩子:她、她怎么能配他呢?她、她如自己吗——当然这是心里想的。她、她有那么多毛病,比如说,脸上只有一个酒窝儿,这可是个不吉利的象征啊——不过马上声明自己可不讲迷信。但是,姑娘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这位只有一个酒窝儿、但又特别幸运的姑娘门前,因为今天是小伙子正式来这里求亲的日子。

这位草原上英俊的司机叫乌力吉,那位被伙伴嫉妒的姑娘叫麦丽丝。

求婚仪式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但也具有现代化的特征。因为那位蛮有把握的媒人虽然手捧着象征吉祥如意的哈达,却放弃了剽悍的骏马而坐进了崭新发亮的解放牌汽车。汽车是由乌力吉开来的,载着一车喜歌来到了麦丽丝家的蒙古包前。

周围的牧人们一下子涌上来了。媒人是一位长着黑胡子的远近闻名的歌手,还带着七八个能歌善舞的女孩子来替他帮腔。这位老兄仿佛不是求亲而是来献宝似的,神态昂然地捧着洁白的哈达走出了驾驶室。倒是那想当新郎官的人有些惴惴不安,既紧张又羞赧,一只手有点颤抖地把一支自己从未吸过的香烟塞进嘴角,足足划了七八根火柴也没点着。最后干脆躲在驾驶室里不敢露面,任凭歌手们为他争得那终身的幸福。

麦丽丝的父亲不在,她的额吉(妈妈)激动地迎了出来。这位憨厚的劳动妇女被眼前突然到来的荣誉搞得不知如何是好。幸亏麦丽丝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爱唠叨的老爷爷。这位长着两撇银色翘胡须的小老头,虽然也为有这样的求亲人而骄傲,但是他自诩是见过世面的,懂得水涨船高,绝不能在小伙子面前示弱,而降低了自己孙女儿的身价。因而一反常态,让俏皮的银胡须封住嘴巴,矜持地站在蒙古包前,一方面打发自己的儿媳妇去找麦丽丝,一方面严肃地等待着媒人来为自己的孙女唱赞歌。

哪想这位歌手也是个久经世面的人物,早摸透了小老头的心理。他决心先不给麦丽丝唱赞歌,而用另一种手法对付老头儿骄傲的防线,以使自己的小伙子昂着头被请进姑娘家的蒙古包。于是他清了清嗓子,首先从“啊”字蒙古族长调开始,足足拐了七七四十九个弯、绕了八八六十四个圈儿,才唱上了正调:

我引来了展翅的雄鹰,

把吉祥降到这片草原上;

我牵来了双翼的神马,

把喜庆载到这座毡包旁;

我带来了草原的骄傲,

把荣耀送到这家门槛上;

我领来了牧人的光荣,

把幸福献给哪位好姑娘?

像这样的排句,这位媒人足足一口气唱了一百多句。仿佛他不是来当媒人,而是来当恩人似的。那在旁边伴唱的姑娘们也好像受了传染,一个个翘起鼻尖在媒人唱完一个排句后,骄傲地拉长声音伴唱上一句:“哎呀!去哪儿找这样的好新郎?……”麦丽丝爱唠叨的老爷爷简直让气得憋不住劲儿了,马上想翘起胡子给予有力的反击。但是他是很尊重自己小孙女的,生怕孩子们在背后已经搞了什么海誓山盟,自己一出口要捅下娄子的。于是这位老爷爷开始有点沉不住气了,顾不得听媒人悠扬而又带刺的歌声,不住地回头向蒙古包后望去:唉唉!麦丽丝就在不远的翠岗旁,这个妈妈怎么还带不回女儿来呀?只要麦丽丝一到,自己就可以看着小孙女的眼色,不失风度地给予求亲人有力的回击!要知道姑娘家的门槛太容易进了,那是有失身份的,过门后也是很容易受气的。P3-5

序言

这是一位久居偏远地区的作家,不求闻达,甘于寂寞,大半辈子都跋涉于茫

茫的戈壁和荒原之间。

疲累了,写作便是他喘息的港湾。

我和他的相识始于文学,是他的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使我知道了远方尚有这么一位作家。他似不太注意文字的技巧,却绝不乏内在的淳朴和真诚。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推介文章,曾转载于多种文摘报刊上。后来,在中篇小说《虬龙爪》的讨论会上,我们终于得以在上海会面了。并且还在《文汇报》上有过一次笔谈,进而便形成了一种颇为特殊的相知相亲的关系。

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似乎很难见得一丝作家的派头,倒很像个远方归来的行者。拘谨中不乏野性,疲累中略带不羁。文如其人,这或许就是他一系列作品的一个侧面写照。他好像很不关注人际关系,而只是在埋头写作中寻找乐趣。

听说,他曾调到北京又返回去了,调到天津他还是没有前往。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或许茫茫的戈壁荒原更有助于找到自我。也有人问他怎么能甘于寂寞?他说:有书,即使是在沙漠里也会张起一片浓荫。是这样!他是在古人和今人张起的浓荫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的。但回首看来,他留在起伏沙丘上的足迹也是很不规则的。为此,也很难谈及他的小说一贯风格。举例说,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和《虬龙爪》就不像同一作家同一时期所为。而长篇小说《出浴》和《神秘的松布尔》也是如此,从选材到语言也不像出自一人之手。同样,散见于各大报刊散及随笔也例外,《克隆皇帝》的治学精神和《天地大舞台》的自我调侃也似判若两人。是的!他笔触涉猎很广,除散文随笔之外,曾写过草原小说、市井小说、山野小说、推理小说以及现代派小说。语言似乎也很不统一,有京韵京味的、土腔土调的,还有类似翻译语言的。有人也曾问过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这说明我绝对成不了大作家,因为我总找不到自我。依我看,这或许就是他的“自我”,或许就是他!多侧面、立体化,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冯苓植。

1999年他退休了,我本以为他为文学行者生涯也该结束了……

却谁料传来的消息却是,为了回报草原,冯苓植又苦行僧般的为苦研《元史》钻进了中外古今相关的史籍之中。而且一钻就是十四五年,甘愿离群索居自得其乐。但我深知,这是冯苓植仍在寻找冯苓植,仍在延续他那行者风格。腿脚不行了,就伏案神游于古代草原上奔腾的金戈铁马之间。果然,最近听说他相关的长篇历史小说《忽必烈大帝》与长篇读史随笔《大话元王朝》等均先后出版了。

不蹚浑水,甘于寂寞,永远在寻找自我……

最近听说,上海文汇出版正在筹划出版他的文集,我为这位十几年未见的老朋友感到高兴。冯苓植曾向我介绍过,他虽遥居草原,但相关文学创作的“社会大学”却是在上海完成的。从少年时期在《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发稿,直到在《上海文学》《小说界》以至《收获》发表作品。上海的编审们的“点化”令他终生难忘,故而出文集也算对师友们的一种回报。而他却又称,这毕竟又纯属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的现象……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反而认为文汇出版社能为这样一位远天远地鹤立独行的作家出文集是很有意义的,也不失为一种别具特色的选择。步履蹒跚,往往更有助于认识一个时代的特点。多方探索,更有助于了解一个作家的心路历程。那就让我们打开这套文集吧,去了解“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这么一位行者似的作家。

路就在足下,路也在远方……

不见苓植已有十好几年了,遥望北国,不胜思念之至!就让我在上海以此序为这位远方朋友深深地祝福吧!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