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星期四
一个稍有点冷而沉闷的早晨——用锄头整理一排豌豆地,除草等等,坚持坐着缝补直到黄昏。整天阴晦欲雨,我刚好要去散步就下了。5月16日星期五早晨
一个美好的雨夜后天气温暖和煦。早餐后移栽萝卜,步行走往盖尔先生家,带着书,采集苔藓和植物。树林极其美丽,具有秋天丰富多姿和柔和温馨的特色。我带了一只篮子盛苔藓,采集了一些野生植物。噢!以致我们有了一部植物志。所有的花现在都色彩鲜艳,芳香可爱。櫻草依然是暮春花卉中最出色的。毛地黄长得非常高了,它们的顶梢刚冒花蕾。我向前环湖走去,到达劳夫里格冈。我对一双黑喉石鹇的情状深感兴趣;它们在水面轻掠,互相追逐,同时发出不歇的鸣声,呈现身体下的影子,它们回归湖岸上的岩石时,不倦地唱着同一个调子。因为不能径直过湖,我只好踩着垫脚石绕过去。早晨没有雾可是多云,这是说山间没有笼罩山岚。饭后阿吉为葱头和胡萝卜除草。我略为帮忙——给玛丽.赫金逊。写信——洗头——工作。饮茶后去安布尔赛德——一个凉爽痛快而不冷的黄昏。里代尔山非常美,有打磨过的钢一样长矛状的纹理。没有来信!——只一份报纸。我经过克拉佩斯盖德回家。格拉斯米尔在最后一瞥暮色中非常庄严;它把心召唤回家归于宁静。在步行还家的途中我非常抑郁。想起许多最悲伤的思绪,忍不住流泪。可是到达格拉斯米尔时觉得这对我有好处。我写完给玛.赫的信。匆匆吃完布丁后就寝。早晨我出门遇到一个半疯的老头。他给我看一个针垫并讨一根针,后来又讨半便士。他用声音有点模糊不清的这种方式说“马休。安诺德丢了一头母牛,汤姆。尼可尔有两匹好马走失了。吉姆。琼斯的母牛折断了角等等”等等。他走进阿吉的房子,说服她给他一点乳清让他煮粥吃。她揭发说他吃了两夸特。
5月17日星期六
连绵的阴雨从早到晚。托。阿煦本纳给我们送来烧煤。努力工作,读《仲夏夜之梦》和《抒情歌谣集》——在花园漫步了一会。苍头燕雀在窠里安坐,被风吹得摇荡不止,又遭雨打。
5月18日星期日
去教堂,阵雨霏霏,空气清冷。从这个窗口望去群山更为苍郁得多,我想山谷要比以往更青翠。庄稼开始有看头了。梣树仍旧光秃秃的,回家的路程部分有辛普逊小姐做伴。一个来自康尼斯顿的小姑娘过来乞讨,她整晚躺在野外——继母把她赶出门。她父亲无法待在家里,她就这样逃走。傍晚绕湖走向安布尔赛德,从劳夫里格冈望去,景色格外的美。它这么苍翠,凝望不厌。紧挨本森先生家田地的一栋房子的地点最美。整个黄昏天阴欲雨,但天气温和,令人愉快。我被里代尔另一面的两个昆布兰人赶上,他们在我步行时向我招呼。他们打算在霍克斯海德和邻近地区销售布匹以及他们自制的零星杂物。邮件尚未到达,我穿越市镇,经过泰勒夫人家,遇到泰勒先生。柯尔律治和考特尔来信。约翰.费歇尔在里代尔那一面赶上我。他谈了许多随着时代而产生的变化,认为在短时间后只剩下两个等级的人,极富的和极穷的,“对那些有小量地产的人,他们被迫出售”,他说,“所有的土地都集中在一个人的手里。”十点才到家。
5月19日星期一
在园子里散步好久。给地毯滚边,补旧衣,读《雅典的泰门》,晾亚麻布织品。莫莉为萝卜除草,约翰用木棍支豌架。没有多少日照或风,直到七点左右才下雨,刚好准备出发散步,这时下起细细的阵雨,我没有回转而是一直走往黑营。我在教堂上方的岩石间散了好久的步。对一栋能清晰地俯瞰山谷和湖两处风光的农舍,最可喜的位置就在这些岩石间。我闲闲地信步前行,采集苔藓等等。山谷的宁静和幽僻影响我,产生最最深沉的抑郁。我强迫自己摆脱。就寝前起风了。无雨——我不在时多德威尔和威金逊来访。
5月27日星期二上午
一阵温和的小雨。早餐后天空放晴。我在云气飘过山峦之前去安布尔赛德。一个可爱的早晨。样样东西都是青翠的,生意盎然,小河老唱着歌,画眉和一切小鸟都应和着,别忘了黑喉石隅。邮件还未到。我散步远至温德米尔,才遇到邮递员。没有信!没有报纸。经克拉帕斯盖特回家。我累得要命,匆匆吃完饭,头痛得厉害——上床睡了至少两小时。黄昏终于降雨——莫莉浣洗衣服。
5月28日星期三
常去把正漂白的亚麻布摊开——多雨的白天和非常潮湿的夜晚。
5月29日星期四
天气非常好的一天,间有阵雨——晾亚麻布并上浆。在辛普逊先生家喝茶。
P4-7
即使在这样短短的日记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那种并非属于植物学者、而是属于诗人天赋的暗示能力,也就是说,抓住非常普通的事实,略加点染,那整个景象,宁静的湖水,壮丽的群山,就以浓郁的色调、天然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著名女作家)
华兹华斯的《采水蛭者》《乞丐》《远足》《孤独的割麦女》《黄水仙》等不朽诗篇的素材,都来自这本日记。多萝西的日记和日记体游记,既是英国文学史的重要史料,也为她在英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散文的开先河者,她与兄长威廉交相辉映。
——李厘(《南方人物周刊》书评)
湖光山色清丽的水墨画倪庆饩——译者序
Ⅰ(1800年5月14日至12月22日)
Ⅱ(1801年10月10日至1803年1月16日)
湖光山色清丽的水墨画
在英国文学史上散文的发展,相对来说,较诗歌、戏剧、小说滞后。如果英国的散文以16世纪培根的哲理随笔在文学史上初露异彩,从而构成第一个里程碑,那么18世纪艾迪生与斯蒂尔的世态人情的幽默讽刺小品使散文的题材风格一变,成为第二个里程碑;至19世纪初多萝西·华兹华斯的自然风景散文风格又一变,开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随后至19世纪中叶,兰姆的幽黙抒情小品,赫兹利特的杂文,德·昆西的抒情散文分别自成一家;此后大师迭出,加莱尔·安诺德、罗斯金等向社会与文化批评方面发展,最后史蒂文森以游记为高峰,结束散文的浪漫主义运动阶段,是为第三个里程碑;至此,散文取得与诗歌、戏剧、小说同等的地位。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在诗歌方面是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和塞缪尔·柯尔律治(1772-1834),在散文上筚路蓝缕,则华兹华斯的妹妹多萝西(1771-1855)功不可没。英国18-19世纪的女作家中,和简·奥斯丁、勃朗特姊妹、乔治·爱略特相比,由于我国缺乏介绍,她的光华不如她们耀眼,但她同样是一颗永放光芒的恒光,则是没有疑义的。
多萝西一生写过九部日记或日记体裁的游记,它们是1。《阿尔福克斯顿日记》(1798);2。《汉堡和从汉堡至哥斯拉尔旅行日记》(1798);3。《格拉斯米尔日记》(1803);4。《苏格兰旅游回忆》(1803);5。《乌尔斯特湖岸远足记》(1805);6。《斯考斐尔山远足记》(1818);7。《大陆旅游日记》(1820);8。《第二次苏格兰旅游日记》(1822);9。《曼岛旅游日记》(1828)。其中《格拉斯米尔日记》和《苏格兰旅游回忆》是具有代表性的两部。
格拉斯米尔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它并非华氏兄妹的故乡,他们生于昆布兰的柯克茅斯,1799年才定居格拉斯米尔。《日记》起始于1800年5月14日,只记到1803年1月16日,也就是华兹华斯和玛丽·赫金逊结婚之后不久。同年8月,华氏兄妹与柯尔律治结伴去苏格兰旅游,遂再没有记下去。后来他们迁居到离格拉斯米尔不远的里代尔芒特(1813),定居于此以至诗人逝世。
作者在格拉斯米尔的居处“鸽庐”与格拉斯米尔湖近在咫尺,隔着一条大路则是《日记》中常提到的费歇尔一家的农舍;老的费歇尔的女儿玛丽,爱称莫莉,是华家忠实的女仆。从“鸽庐”向南行是《日记》中提到的安布尔赛德,设有邮局,多萝西常去取邮件;在格拉斯米尔与安布尔赛德之间则是约翰·辛普逊一家所在的纳布。另一个辛普逊家庭,约瑟夫·辛普逊牧师及其子女,则住在格拉斯米尔以北的维思博恩。《日记》中常提到作者跟他们的友谊和交往。从维思博恩再往东北则是柯尔律治居住的凯斯威克,跟柯尔律治的密切关系是《日记》主要的内容之一。
《格拉斯米尔日记》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风景;人物;写作和琐事。作者具有双重身份,她既是一个家庭主妇,为诗人抄写原稿和处理琐碎的家务,又是一个出色的作家,在做家务之余读书写作。她日常的天地就是出入于住宅和湖区的大自然之间,她的游踪遍及所在咫尺的格拉斯米尔湖,往东南去离家不远的里代尔湖、安布尔赛德以南的温德米尔湖和康尼斯顿湖;往北所至则有维思博恩湖和往北偏西的凯斯威克,凯斯威克近旁的德温特湖,东北方则有乌尔斯特湖等,以及和湖不可分的青山。这里美丽的湖光山色、晨曦、夕照、浮云、飞鸟、霞光、虹影、花潮、月夜、山岚、雪景,四季的递嬗,物侯的变化,无不在她的笔下表现出来。
然而格拉斯米尔并不是世外桃源,依然存在贫困和不公,周围和即使湖区本身都有许多劳苦人民以至残疾人在为生活挣扎,作者以同情和人道的笔触描写他们,这里面有小商贩、手工业者、流浪汉、水手、乞丐,还包括儿童,与宁静美丽的湖光山色形成不和谐的反差,表露出作者并没有无视社会的不公,正是这种人道主义精神给作品增加了可贵的性质。这些人物肖像和他们的故事与自然景物同样成为华诗重要的素材。
《日记》并非为发表而写,作者所用的语言基本上是朴实无华的,完全符合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宣称的原则:用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写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情景。如果说诗歌还要加以想象的色彩,那么散文则有必要如实地用最少的笔墨涵盖丰富的内容。这样,《日记》不但是研究华兹华斯诗歌创作必读的背景材料,同时因为她不准备出版,随手写来,没有作什么雕饰,形成自己淡雅天然、自成一家的风格,可说它本身也是独立的创作。
多萝西·华兹华斯的日记和游记为英国散文在表现自然美的领域拓展了一个豁然开朗的新境界,使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运动成为不可逆转的文学主流,她的贡献同威廉·华兹华斯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作为女作家,她的细腻的观察与感情在散文中更是独树一帜,前无古人,有时虽未免琐碎,可以说是微疵,也可以理解。它们是以湖光山色为主的一幅幅清丽的水墨画,她的成就在世界文学中也是不多见的。如果我们读一读她的作品,使我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耳根感到一些清静和爽逸,心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得到一点净化与升华,那就是可贵的收获。
《格拉斯米尔日记/慢读译丛》是英国著名日记体作家、英国浪漫派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妹妹多萝西·华兹华斯的代表作品,一本不为发表而写的自然风景杰作;精确细密地记载了作者随兄长一起定居于英格兰北部著名湖区格拉斯米尔三年多的生活;展示了威廉·华兹华斯著名诗作的诞生背景,以及作者是如何成为浪漫派文学的幕后推手的。
日记文字清丽,看似简单平淡,实则有着相当功力;诗情画意的英国湖区,既是英国浪漫派文学的“伊甸园”,又见证了浪漫派诗作的诞生。
多萝西·华兹华斯著的《格拉斯米尔日记/慢读译丛》为“慢读译丛”系列之一种。本书精确细密地记载了英国著名作者多萝西·华兹华斯随其兄长、英国浪漫派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定居于英格兰北部著名湖区格拉斯米尔三年多的生活,记录了浪漫派著名诗作的诞生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