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三点整
“上个季度是淡季中的淡季,是我们最难的季度。老对手惠康推出了新产品,削价竞争,还给代理商额外的返点,各种招数全都用出来了,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连续八个季度达到了承诺的目标,我们赢了!”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周锐站在上海黄陂南路瑞安中心十五层捷科公司的大会议室前,环顾自己亲手带出的团队成员,微笑着用目光与每个人接触,不急于打断掌声。
“这个了不起的成就属于大家。,为了实现承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人连续出差一个月没有回家,可能都想不起来新婚老婆是什么样子了。”周锐看着团队中的一个小伙子,听到哄堂大笑后继续道:“杨露为在最后一天拿到订单,在门口苦等,直到客户都觉得难为情;方威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客户在哪里他就泡在哪里。我们能够达到销售目标,靠的不是产品也不是价格,甚至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大家的心血。在我被派到上海工作的两年里,最大的收获不是完成了销售任务,也不是得到了奖励、提升或者加薪。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认识大家。我们并肩作战,一起努力,一起经历挫折和成功。现在,让我们一起庆祝。办公室里禁止喝酒,但是清规戒律管不了最优秀的团队。大家举杯,干了!”
周锐依依不舍地环顾着这支队伍,他几天后要调回北京,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天天同他们泡在一起了。他将双手举到胸前大声说:“我该如何感谢各位在最艰难的时刻做出的贡献呢?你们最辛苦的应该是双脚了,它们每天驮着你们四处奔波,承受着全身的压力,我真应该好好感谢它们。”
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他向门口挥了挥手,变戏法般地走进几位挎着木桶、穿着蓝色碎花小褂、头上戴着翠绿头巾的服务员。她们来到一溜沙发前,将木桶放下,熟练地将热气腾腾的洗脚液倒入木桶中。周锐看着目瞪口呆的销售人员,开始点名:“连续几个季度的销售冠军,方威,上来脱鞋坐在沙发上。”
队伍中站起来一个身材高大、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他跨上讲台,毫不客气地直接坐在沙发上,脱掉皮鞋扑通一声将双脚伸进木桶。周锐被派到上海时,他是招进公司的第一个销售人员,冲劲十足,只要发现销售机会就不知疲倦地像豹子见到猎物一样迅速扑上去。
周锐又向台下看去:“杨露,最年轻的销售主管,第一次带团队就超额完成了任务,上来脱鞋。”
她中等身高,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走到台上的沙发前却不肯脱掉皮鞋:“我能不洗吗?”
“为什么?”周锐笑着,两年前,她还是一个普通的客户经理,外表娇弱,内心却坚强,充满对成功的渴望。在周锐的大力扶持和提拔下,杨露开始负责整个上海地区,管理五六个销售人员。
“多不好意思啊,我都是自己洗脚。”杨露面露难色。
“那就更应该尝试一下了。”周锐鼓励着。方威趁着两人说话,偷偷解开杨露的鞋带。
杨露从来没有违反过周锐的命令,但在这么多人面前脱鞋确实为难。她正在犹豫,忽然膝盖后面被轻轻地一击,身体向后倒去。惊叫一声的同时,她感觉到一只有力的手托着她的腰,把她顺势放在了沙发上,正在惊魂未定的时刻,觉得右脚一凉.皮鞋已经被摘了下来。杨露正要发火,看见方威阳光般的笑容正在向自己盛开,压下火气坐在沙发上。
周锐将手下最优秀的销售人员请到台上后,目光继续在会议室中搜寻。他在前排右侧找到了新上任的市场总监林佳玲:“现在,请我们新上任的市场部总监林佳玲女士介绍下个季度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策略。”
周锐走下讲台之前,举起麦克风宣布:“今天晚上新天地见,我定好了酒吧的包问,大家晚上好好聚聚。”
欢迎林佳玲的掌声响起,周锐与林佳玲擦肩而过。林佳玲来上海前就听说周锐善于笼络下属,洗脚的招数确实高明。北京总部对周锐的评价是好坏参半,林佳玲却不打算被别人影响,想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估和判断,反正将要与他有很长的共事时间。
周锐有很好的演讲技巧,林佳玲读MBA(工商管理硕士)时受过专业的训练,这一直是她引以为豪的技能,她心中较劲儿,要在掌声上压过周锐。她站在台上,目光扫视间和每个人打了招呼,众人都有惊艳的感觉,接着便听到她软绵绵的好听的声音:“谁知道上个季度卖得最好的产品是什么?”
她为什么问出这么个傻瓜问题?方威要回答时被洗脚的小妹掐着脖子按摩,喊不出来。台下一人大声说出答案。
“很好,这是我从台湾带来的顶级乌龙茶,送给你做奖品。”林佳玲将茶叶从空中扔过去,会议室中的气氛热烈起来。林佳玲含笑不动声色地看着最吵闹的地方,大家注意到她示意安静的表情和目光,会议室中立即鸦雀无声。她继续说道:“很高兴来到上海,向大家介绍公司在新季度里的营销策略以及新上市的产品。我是林佳玲,在台湾长大,第一次被派到大陆工作,负责市场营销和产品策略。”
原来是噱头,方威看不见林佳玲的正面,只能看见她背后的线条。身材很不错,方威正在点头,又被按住头部挤压太阳穴。他的注意力被林佳玲的开场白吸引过去:我高中的时候从台湾去美国,在耶鲁读完MBA后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在几年前加入捷科这家全球领先的跨国信息系统巨头……P3-5
看《输赢》仿佛就像在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你会油然而生出诸多的感慨,甚至会唤起心底里那些从来都不敢再触碰的东西。正是这些无数经验与理想的凝聚,才让我们真正地从稚嫩走向成熟。——IBM咨询大中华区前首席顾问,白立新博士
环境影响人的一生,人决定商业的命运。在识人、择人、用人方面《输赢》的确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培训课。它告诉我们新人打败高手并不是神话,就像恐龙比乌龟强大,但恐龙灭绝了,乌龟一直还活着。但光有理想和热情是不够的,所以,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做,尤为重要。——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前《创业家》杂志主编,申音
作者以似曾相识的场景及人物,揉合丰富的元素及交叉的情节成一场高度激烈且诡谲多变的商业战局,并注入精彩多样的人性本质内涵及生命思维,铺陈出剧力万 钧的小说结构,加上娴熟的写作技巧,仿若真实世界的翻版,商业运作的技巧、工作的方法及思维、战略规划布局及人性的观察与剖析,皆涵盖在内。——台湾顶 级风险投资家,刘坤灵
只要全新投入,过程已定输赢。做单如此,做事业如此,做人更是如此。——拉卡拉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
《输赢》将顶尖销售策略自然融入到精彩的小说当中,将一幕幕硬碰硬的商战情景呈现于读者面前,使人感受到一种高昂激越、绝境求生的精神力量,读来有酣畅淋漓的快感。——著名营销策划人,蒙牛集团前副总裁,孙先红
这是一场温情脉脉的血战,是商业也是人生。这里没有对与错,只有进与退、取与舍、成与败、输与赢、侠骨与柔情。——乾龙创投创始合伙人,查立
勇于亮剑
弹指十下,十年如水而逝,再也不能回头,书却可以一版再版三版。在这本书出版十年之际,我特别想再次谈谈输赢的意义。
《输赢》这本书源自我职场的两次挫折。第一次是负责中国移动漫游中心项目,失利。我可以选择抱怨,推卸责任,这也成立,当时我们的大老板正在离职,新老板上任,也在挽留我。我却觉得无论原因怎么样,输了就是输了,就必须负责,必须承担责任。我还是毅然辞职,离开IBM公司去了戴尔。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自己是个男人,而不是哭哭啼啼的孩子。第二次是在戴尔遇到的公司内部政治斗争,其实就是一朝君子一朝臣,你占据着好的地盘,别人就要用各种招数挖墙脚。我在一年之内从获得亚太区销售大奖的主管,到下属被挖得干干净净,变成孤家寡人,被迫跑到培训部门,心里一直憋着郁闷,对曾经的职场对手耿耿于怀。
《输赢》这本书就是两件事的反映,商战主线索来自中国移动漫游中心项目,职场主线索来自我在戴尔遭遇的职场斗争。面对输,我们有两种态度。一是抱怨。这大概是人性吧,每个人失败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倾向。这也合理,输赢都有内外两层原因,你大可抱怨外界。二是反省,深思自身的原因,提炼和消化,把它变成人生的宝贵教训。比如我出生在教师家庭,对人情世故并不太懂,戴尔的职场斗争,其实是为自身成长的欠缺补课。
反省到什么时候?
我遇到一些很优秀的企业家,和他们交谈的时候,他们很少夸夸其谈自己的成功故事,而是对所犯的愚蠢错误津津乐道。记得有位企业家谈起自己创业时,说他拼尽积蓄,却被客户抛弃,当时的境遇就像个被反复折磨的妓女,可以想见当时的惨境。在描述的时候,他绘声绘色,添油加醋。我可以想象,他曾经无数次说过自己这段经历。他话锋一转,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透彻又理智,就像哲学家在评论他人,将自身的缺点,包括心态、方法、性格各个方面分析出来。
《输赢》就是这样一本书,将我自己所犯的愚蠢错误呈现出来,对于读者是一份教训,对于我是一种解脱,标志着自己走出了输的阴影。
我只是走出了一个坑,掉进了另外一个大坑。
我2002年离开外企之后,一直为企业提供销售方法的培训和咨询,培训对象既包括IBM、华为、惠普和联想这样的大型企业,也包含很多中小企业。每次培训之后,都有企业向我询问将销售方法落地的方法,其中很多人曾经购买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软件,却最终失败。我自然而然地开始开发CRM软件,那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市场竟是如此难啃。
2002年我开始研发,2005年第一次认栽,《输赢》就是那段时间闲下来的产物。2008年折腾第二轮,2010年结束,2012年移动互联网大潮涌来,天赐良机。2013年我开始第三次开发,失败。2014年的版本第四次失败!2015年,我再次起程,开发赢销动力,直至今日,还在努力。每次开发产品、推广和服务都长则两三年,短则一年左右,我几乎用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死磕CRM软件。
真的,我可以说,我被CRM折磨了十四年。
与这场马拉松般的失利相比,《输赢》中描述的两次输,什么都不算。
我渐渐明白,自己挑战的是整个软件行业,要把传统软件互联网化。以往企业花费巨大的资金来购买软件和硬件,承担巨大的风险,失败率极高。在2016年的IT(信息科技)峰会上,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企业级市场不像是消费级市场,发展很慢,不要想象发几篇新闻稿,宣传造势就能够做成。企业级是慢工出细活儿,不像消费级市场两三年形成热潮,而是要用八到十年来做。腾讯做了十几年都没有做好,我单枪匹马杀入这样的市场,现在看来真是无知加狂妄。
我曾经多次放弃,怨天尤人,又重新开始,伤痕累累,饱尝输的味道。
我调整了心态,不追求最终的成功,只求倾尽全力;不寻求收费,只希望销售团队乐于使用;不寄全部希望于投资,每一分钱都是写书讲课的收入;不指望一炮而红,把每次尝试都当作一次积累。我极力保持小团队,才能以战养战。我只能这样,因为我选了一个巨大的战场,赢是渺然一线,输才是常态。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我就不能坚持下去,直到赢回来的那一天。除了极少数幸运者之外,做出些成绩的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吧。
这就是我对于输赢的领悟,在《输赢》出版十年之后,奉献给大家:人生只是过程,输赢真的不重要。
精彩畅快的商战,深沉隐忍的爱恨,真实残酷的职场,实用的销售技能
付遥编著的《输赢》以两大跨国企业决战中国市场为背景,讲述了双方销售高手争夺银行超级订单,冲刺销售目标的故事,全书以超级订单的招投标为主线,所有故事在13周内集中爆发,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内容涉及职场斗争、团队建设、销售对决、业务公关,以及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深刻真实地描绘出商场人士的悲欢荣辱,或高昂激越,或绝境求生。输与赢、进与退、成与败,只在一线之间。
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商战小说,超强的“培训价值”也是这部小说独有的特质。《输赢》独创的“摧龙六式”在中国销售人当中家喻户晓,被销售行业称为“销售人的葵花宝典”。
同名网剧、电影、真人秀都在推进中,其中电影已经敲定由徐峥主演,陈国富亲自执导,定位职场商战。并将引起议论关注与销售狂潮。经典再版,已经积累了众多粉丝。十年沉淀,销量已经突破百万。付遥编著的《输赢》主要以销售行业为背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有销售5000-8000万人,此群体也是本书最大的目标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