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新?如何工作?怎么学习?怎样才能变得更重要?马缇·纽迈耶著的这本《创造力提升的46条天才法则》通过46个法则为你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原则。这里的46条法则已经帮助塑造了不同年代不同行业的精英们。最棒的是,纽迈耶先生在第18条法则中提出了切身的建议:千万别枯燥。
| 书名 | 创造力提升的46条天才法则 |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 作者 | (美)马缇·纽迈耶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怎样创新?如何工作?怎么学习?怎样才能变得更重要?马缇·纽迈耶著的这本《创造力提升的46条天才法则》通过46个法则为你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原则。这里的46条法则已经帮助塑造了不同年代不同行业的精英们。最棒的是,纽迈耶先生在第18条法则中提出了切身的建议:千万别枯燥。 内容推荐 天才从来都不是“偶然”产生的。那些获得赞誉、取得成功的天才无一不事先经过缜密的安排,踏实的劳作。光想着成功还远远不够。想要成为天才,必须有理论知识来架构,有原则来引导,还要脚踏实地地按照架构和原则去行事。 马缇·纽迈耶,《品牌的鸿沟》与《元技能》的作者,将他本人多年的人生积累浓缩在《创造力提升的46条天才法则》这本第一部为天才编写的手册中。这46条法则将引领天才们通向创造的辉煌巅峰。设计师、教育者、艺术家,甚至企业家、市场营销人员、科学家,以及各个领域的人才都可通过本手册来完成创造力的提升。 目录 第一部分 怎样创新? 法则1 打破常规 法则2 许下愿望 法则3 思考之前先感受 法则4 看见不存在的事物 法则5 问一个更大格局的问题 法则6 任务的结构要紧凑 法则7 整体思考 法则8 待在令人不安的“龙坑”里 法则9 迂回地找答案 法则10 等待灵感的撞击 法则11 美丽是一种衡量的标尺 第二部分 如何工作? 法则12 设计要快,决定要慢 法则13 静态元素使用线性过程 法则14 活性元素使用动态过程 法则15 按合理的结构工作 法则16 用类似的方法表达相关元素 法则17 形式与功能相互匹配 法则18 千万别枯燥 法则19 在关键点设置惊奇 法则20 有意识地运用美学 法则21 将草图、模型和初期版本形象化 法则22 可以乱一些 法则23 在现实中测试你的创意 法则24 简化 第三部分 怎么学习? 法则25 学习如何学习 法则26 以好奇的态度开始学习 法则27 做你自己的项目 法则28 建个前辈档案 法则29 投资属于你的原创 法则30 有策略地学习 法则31 补上短板 法则32 玩中学 法则33 有教育意义的错误 法则34 寻求有益的批判 法则35 为你的激情增添燃料 法则36 发展原创风格 法则37 实践 第四部分 怎样才能变得更重要? 法则38 全身心投入,再多也不为过 法则39 专心致志 法则40 坚持到底 法则41 做好的设计 法则42 有系统地打造支持 法则43 不要埋怨他人 法则44 加入网络 法则45 做你自己 法则46 制定新法则 关于作者 试读章节 天才需要一张大画布,这是人尽皆知的神话。但每个有创造力的人都知道这不对。太多的自由只会导致平庸。为什么?因为没有界限约束就不会有动力去冲破这些束缚。对一个真正的天才来说,重新定义他(她)的任务,或者冲破传统,都很容易。这是他(她)的一种习惯。但如果给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太多的自由,那么你会发现最终的产品要么设计过头了,要么做过头了,要么预算超支了,要么重点不突出。天才需要的最好的礼物是适当的限制,而不是许可。 一个基本原则是:一个结构紧凑的任务能激发能量,一个视野开阔的人能从中汲取能量。有创造力的人也会有遇到麻烦的时候,其实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解决方案,而是因为他们看不到难题本身。 下面这个公式能帮助你清楚地搭建任务的架构: 1、把你的任务写出来。用简短的形式概括你面前的这个挑战,再尽可能把隐含的结果都描述出来。 2、把所有的约束条件都列出来。任务强加的约束条件其实是有创造性的。这项任务是否有资金限制?时间限制?技术障碍?政治障碍?商业约束?品牌约束?知识断层?竞争对手障碍?这些限制内容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使架构更紧凑,能直达解决方案。 3、列出启发性内容。任务本身存在创新的可能。如果说约束条件关上了门,那么启发性内容会为我们打开窗。约束和启发为我们创造了新思路漫游的空间。市场上还缺什么?我还有哪些能力?我的团队里都有谁?技术如何能更先进?任务告诉我什么?每个任务每个难题本身都是一个隐藏的解决方案。 4、描述成功。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这一点在对任务的阐述中会提到。现在我们要描述的是如果你的方案成功了,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学一学几百年来那些天才找到的结论吧:一个架构良好的任务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大家都喜欢“二选一”这样的选择题。要么选A要么选B,是或者不是,鸡肉或牛肉。简单的选择给我们可以掌控的感觉,开放性的选择则让我们不安。所以我们倾向于“二选一”而不是“多选一”。 同理,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更乐意将其分成不同部分。关注其中一个部分,比抓着一整个难题要简单许多。然而如果我们不清楚地审视整体,就很难把握不同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融合。 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和直觉愚弄,结果就是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但我们的确需要情绪和直觉来引导我们穿越重重迷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类的大脑事实上就是偏见的物质。初学者总是被他们自己相信的东西所愚弄,专家则被他们自己的常识愚弄。而最大的偏见就是你相信自己不带偏见。 平衡偏见的关键是整体思考,而非局部。眯着眼审视你的思想,有意识地模糊那些细节。找出问题的不同部分是如何相互匹配的。要从众多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复杂的情况,你才能找到其背后隐藏的联系和那些让你吃惊的可能性。 通常,你可以从下面三个最基本的角度开始审视: 一、从你自身的优势来看。这样比较容易,但并不总值得信任。 二、从其他相关参与者的优势来看。这个难一些,需要你执着地观察。 三、变化位置来看,或跳出系统从外部来看。这种最难。需要你客观和批判性地思考,这一点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这种“非天生”的思考方式有一个术语,叫作“系统性思考”。这是一种理解复杂问题的方法,需要研究问题每个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能够看到更大格局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看到问题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就像看电影而不是看照片。 系统性思考会让你尊重问题所处的环境。比如,你设计一把椅子,需要考虑这把椅子放在什么样的房间里;规划一个房间,要想一想它所属的屋子;设计屋子时,要考虑这间屋子所处的社区环境;考虑社区时,要想到支持它的整体自然环境。 当你从整体思考问题时,就能找出解决方案,制作出产品,与更广阔的世界产生共鸣,更进一步地创造出更广阔、持久的价值。 P26-30 序言 什么是天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天才就是智商超过140的人。这种理解未免太简单了。天才不仅仅如此,但又没多么复杂。实际上任何智商超过125的人都够格。不过要成为天才,则必须具备向专注的目标前进的激情,以及在这股激情的驱使下随手拈来的想象力,以及能够运用它们的技巧。 天才并不是—开始在所有事情上都是天才的,但他们一定是在某些事情上非常有天分。例如:他可能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天才,也可能是通晓人类感觉方面的天才。又或者是设计软件程序方面的天才,或是在橄榄球比赛中能突破防守区的奔跑的天才。这其实是说,每个人都有可能和“天才”二字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位天才还可能将不同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他样样都有能力。但如果这样定义天才,那也仍然太随意了。 在我最近的一本书《变换的技能》中,我提到了在当下人机协同不断增强的时代,我们所需的五种才能。这些才能,我称之为变换的技能。它们分别是感受(或共鸣和直觉)、观看(或者系统思维)、梦想(或者创造性想象)、制造(或者设计才能)和学习(获取新技能的能力)。上述五种才能,都不需要高智商,它们需要的是对创造力的高度关注。 而现在这本书里提到的法则都是创造力的法则,它们能指引你打开视野,充分想象,发明创造,不断成长。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天才呢?我对天才的定义是,任何一位能将自我洞察转换为去创新的人,还有那些一直在改变我们对世界看法的人。换句话说,那些将创造力转换为原创性的人就是天才。哲学家阿瑟-叔本华说得好,有才能的人能实现常人无法实现的目标;天才能实现常人看不见的目标。 本书中提到的法则不受时间约束。这些法则都曾经被人提起,不新奇,但他们却能帮助你创造出新东西。米开朗基罗并没有发明榔头和凿子,但却用这些东西创作了《圣母哀悼基督》这件伟大的作品。没有工具,雕不成大理石像;同理,徒有创意,它只在你的思想里,也是无法实现的。你需要法则。法则是天才的工具。这些法则能起作用的时候,就要善加利用;如果起不了作用,就不要受它们限制,把它们扔一边儿好了。 我特意把这些写成一本简洁的小册子。因为我认识的绝大多数有创造力的人都埋头于自己的项目中,读一本厚书对他们来说太奢侈了。我写的这本书很薄,书里写的建议也都非常简明扼要。你可随意翻看,划出要点,需要时再回头翻看。 书中所罗列的内容并非面面俱到。我只关注了平时那些最容易被忽视、被忘记的法则。书的开始部分是对策略的一些建议,或者说如何得到正确的创意:接着是对具体执行过程提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或者说是如何使创意正确;然后是如何打造创意技能;最后部分是如何将你的才华实际运用好。 要提醒的一点是: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人。原因很简单,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不是说聪明才智天生不够,而更可能是缺乏意志或技能。从这方面说,我想你有足够意志去学习,否则你也不会读我这本书了。至于技能,或许你的确需要一点帮助,还有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幸运的是,如果你专注于你所热爱的事物,那么工作也绝对不会是累赘。 我诚挚地盼望你能将你心中的愿望和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法则结合起来,去激发创意的无限生长,并将其循环放大。与此同时,用愿望鞭策你的学习,学习又不断充实完善你的愿望。这就是天才形成的魔力。如果你认同这一核心原则,那么其他的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了。 ——马缇·纽迈耶 书评(媒体评论) 46条建议,打造这个时代最棒的实践者。 ——薛·博兰,五角星设计公司合伙人,《没有最大,只有更大》作者 纽迈耶给出的这些清晰的指导原则,让创造变得更容易。 ——汤姆·凯利,IDEO公司合伙人,与人合著有《创新自信力》 这是个有关规则的工具箱一拿来玩,用来参考……还可以破坏。 ——前田·约翰,KPCB设计合伙人,《简易法则》作者 “掌握元技能,你就掌握了这个互相关联的世界。” ——SUZIE REIDER,GOOGLE BRANDLAB导演 “未来领导者是否成功,取决于他们创新的能力。纽迈耶的这本书提供了关键的路线图。” ——PAUL WITKAY,首席执行官联盟CEO “如果这是你第一本马缇·纽迈耶的书,你会惊呆的。奇妙、新鲜的内容绝对是一次视觉之旅的力作。” ——GARR REYNOLDS(加西·雷纳德),关西外国语大学教授,著书《演讲之禅》 “在这本简短温馨的书里,纽迈耶向我们介绍了管理之美。” ——ROGER MAR TIN,著书《商业设计》 “唯——位写过大思想的设计专家在这本书里给出了各种建议,你可以在飞行途中轻松地阅读。” ——JESSIE SCANLON,《商业周刊》创新与设计编辑 “如果商业书籍都像这本书这样,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CHRJS KOCEK,摘自《改变生活的人:15本最启发企业家的书》,《商业内幕》 “一本无畏又使人兴奋的书。” ——RICHARD PACHTER,作家/制作人,《迈阿密先驱报》 “今年最令人惊讶的书。” ——JOHN MOORE,《快公司》分析师 “创新者面对不利因素,需要乐观面对。有了这本书,我们还能获得更多的指导,打破既有的思路。” ——JOHN MAEDA(前田·约翰),KPCB设计合伙人,《简单法则》作者 “这里的46条法则已经帮助塑造了不同年代不同行业的精英们。最棒的是,纽迈耶先生在第18条法则中提出了切身的建议:千万别枯燥。” ——PAULA SCHER(薛·博兰),PENTAGRAM(五星设计联盟)舍伙人 克莱斯勒创新设计大奖得主,《做得更大》作者“你已经是天才了,这毫无疑问。马缇能做的是给你一个平台,让你充分展示出这种才能,并与他人分享。” ——SETH GODIN(赛斯·高汀),《伊卡洛斯骗局》作者 “创新可能很艰难,但有了纽迈耶的天才法则。会容易许多。你可以利用它们来建立自己对创新的自信。” ——TOM KELLEY(汤姆·凯利),IDEO合伙人,合作著书《创新自信力》 “打破现状!如果你将这些简单但又深远的法则运用到你的主意、生意或者品牌中去,一定会成功。” ——ANAEZI MODU(阿娜兹·摩杜),REBRAND CEO,REBRAND 100、GLOBAL AWARDS创始人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