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杰里米·西普曼著的这本《莫扎特传》以“人生与音乐”为主题,以时间为序,将莫扎特的人生历程、音乐风格的形成轨迹及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内容结构融为一体,并配以2张收录该音乐家代表作品的高品质CD,以及使用网络下载的出版模式获取更多的内容资源,全方位为专业音乐读者展现音乐巨匠丰富的人生与伟大的作品。
| 书名 | 莫扎特传(附光盘)/欧洲音乐家传记系列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英)杰里米·西普曼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尼杰里米·西普曼著的这本《莫扎特传》以“人生与音乐”为主题,以时间为序,将莫扎特的人生历程、音乐风格的形成轨迹及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内容结构融为一体,并配以2张收录该音乐家代表作品的高品质CD,以及使用网络下载的出版模式获取更多的内容资源,全方位为专业音乐读者展现音乐巨匠丰富的人生与伟大的作品。 内容推荐 许多人认为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有史以来的作曲家。影响他一生的是他那位聪明绝顶但野心勃勃、备受挫折的父亲。他的人生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天才的成长过程:童年时的他早熟,人见人爱;天性释放后功成名就;不善理财后贫困潦倒,直至英年早逝。杰里米·西普曼著的这本《莫扎特传》借助莫扎特5岁至生命后一年间所创作的大量音乐,通过引用大量莫扎特及其熟人的文字,向大家展现一个充满魅力却又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形象。 目录 第一章 萨尔茨堡奇迹 插曲一:音乐天才 第二章 泛欧旅行 插曲二:孩提时的音乐 第三章 永恒的孩童 插曲三:键盘乐曲 第四章 孤立无援 插曲四:交响曲和协奏曲 第五章 婚姻、金钱与父权 插曲五:莫扎特的歌剧作品 第六章 患难之交 插曲六:莫扎特和他的室内乐 第七章 安魂曲的创作之路 插曲七:合唱音乐 第八章 不朽的莫扎特 18世纪背景 人物简介 术语表 CD曲目注释 试读章节 在1756年新年临近之际,还没有什么能将萨尔茨堡和奇迹联系起来。和其他许多漂亮的小镇一样,萨尔茨堡也是一座漂亮精致的小镇。它就像一件圣诞节小饰品,镶嵌在围绕着它的奥地利平原上。镇上零星散落着多座色彩亮丽的巴洛克式教堂,其中以圣·鲁普雷希特大教堂最为出名,这些教堂让萨尔茨堡始终沉浸在童话般的氛围中。而萨尔茨堡最精彩的故事,即将拉开帷幕。 萨尔茨堡最初是凯尔特人的聚居地,之后成了罗马人的一个贸易中心。公元696年,一位名叫圣·鲁伯特的法兰西传教士将其建成了一个主教辖区,其后又升级成了大主教辖区,直接接受巴伐利亚的管辖。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主教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民众事务中,并从13世纪开始,每一位大主教都被授予了神圣罗马帝国公爵的称号。作为帝国城市的自主统治者,每位大主教都建造了一座音乐厅,为宗教事务和市政活动提供服务。今天,镇上的一百多座教堂、城堡以及皇宫不仅共同见证了萨尔茨堡的公爵大主教们昔日的权威,还随时能听到有音乐声从中传出。 1737年,一位来自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附近的17岁少年违背父母让他从事宗教事业的期望,背井离乡来到萨尔茨堡,进入了萨尔茨堡大学研习逻辑和法律。在毕业之前,他毅然决定放弃宗教,转而投身音乐。而他,就是利奥波德·莫扎特。利奥波德·莫扎特是一个聪慧异常、十分有教养的人,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作曲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此外,他还著述了一部影响深远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专著。与同时代的音乐家相比(他三十几岁时,J.S.巴赫离世),他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大学刚毕业,他就进入了施洗者约翰伯爵的家庭乐队:特恩一瓦尔萨斯纳和塔克西斯。三年后他转而为一位名叫西吉斯蒙德·凡·施拉顿巴赫的公爵大主教(这名字不怎么优美)演奏音乐,并准备在这个职位上度过余生。无论如何,他当时就是这么打算的。可后来,让他的雇主逐渐难以忍受的是,有好几年他都不再专注于公爵大主教的宫廷演奏,反而和欧洲各个大国中那些家境优渥、声名显赫或是位高权重的人物密切往来,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小笔财富。之后的故事更加值得期待。 1747年,利奥波德·莫扎特娶了一位名叫玛丽亚·安娜·佩尔特尔的女子。她为他生下了七个孩子,但只有两个得以幸存。由于利奥波德坚持只用水和稀粥喂养孩子,任何存活下来的婴儿都堪称奇迹。活下来的两个孩子中大点儿的是个女孩,名叫玛丽亚·安娜,家里人都叫她娜奈尔。比她小四岁半的弟弟叫做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生于1756年1月27日。阿马德乌斯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在给朋友的信中,利奥波德宣布自己儿子名叫乔安尼斯·克雷斯欧斯特莫斯·沃尔夫冈·戈特利布。在小孩出生第二天的受洗仪式上(这对父母总算学会了不要碰运气),“戈特利布”这个名字被“西奥菲勒斯”取而代之,而戈特利布/西奥菲勒斯的拉丁写法“阿马德乌斯”此时还不见踪影。 沃尔夫冈的昵称是沃尔夫冈厄尔,听上去有些累赘。他3岁时,父亲开始教他的姐姐娜奈尔学习音乐。她学习充满热情,进步神速,利奥波德为此十分欣慰。娜奈尔对音乐反应敏捷,记忆力超强,学会弹琴就像学会说话一样轻松自然。在她上所有音乐课时,弟弟沃尔夫冈都在旁边,并全神贯注地从头听到尾。而当姐姐娜奈尔不在时,他便坐到钢琴边练习弹奏。他几乎是立刻就能凭记忆弹奏出动听的中场休息的音乐的六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曲。未来的“萨尔茨堡奇迹”此时已经开始谱曲了。4岁时,他便能够凭记忆准确无误地弹奏许多短小的音乐片段。之后一年内,他已经开始自己作曲了。他们家的朋友、小提琴演奏家和宫廷小号手约翰·安德烈亚斯·萨何特奈用一种引人入胜的语气向我们描述了这位作曲家职业生涯的开端: 沃尔夫冈正忙碌地用笔写着什么。他的父亲问道:“你在做什么呢?”莫扎特回答道:“我正在为键盘乐器创作一首协奏曲。很快就好。”“给我看看。”父亲说。“还没好呢。”“没关系,让我看看吧,肯定很不错。”他父亲将东西拿过来,向我展示手中涂涂抹抹的笔记,上面大部分内容都被墨水点盖住了。(小家伙每次蘸墨水都把笔伸到墨水瓶的底部,因此,每次笔触到纸时,都会有一滴墨水滴到纸上。但这些根本不会干扰到他。他用手掌擦擦墨水,将它弄干,又接着进行他的创作。)最初,我们只是对他这些看似明显毫无意义的东西付之一笑,但紧接着他的父亲开始读出了其中的主题、音符、结构;他更加认真地边看边思索着,最后流下了惊喜愉悦的泪水:“萨何特奈先生,看!这曲子是多么准确流畅呀!可惜它可能没什么用处,因为它太过艰深晦涩了,世界上根本没人能够演奏它。”这时,沃尔夫冈插话道:“所以才叫协奏曲呀!要想练好很难的!”说着他开始弹奏起来,但他的演奏仅仅只能够让我们明白他心中想要表达什么。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坚信演奏协奏曲就是创造奇迹。 P2-5 序言 理想的音乐传记写作方式还有待确定,但在探讨这种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音乐本身的听觉性。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音乐作品了。如今只有极少数音乐爱好者可以在听到音乐时,不借助任何乐器(通常是钢琴或吉他)就可以在脑海中读出乐谱。从某种意义上说,CD的发明是上帝对音乐创作者的赏赐。当文学和艺术创作者早就能够引经据典,出版他们的著作或名画临摹时,音乐创作者只能依赖不准确的口头描述来传播音乐。之后,CD出现了,如同之前提到的,简单地将便携的碟片放人播放器,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我们决定只收录完整的作品、乐章或是独立创作的作品,这样听CD不仅仅是因为作品本身,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娱乐。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我们希望作品本身和音乐相互滋养。 这本书是专门为普通听众准备的,不会给读者任何专业音乐知识上的压力。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传记中对音乐的评论约占二分之一的比例。术语表中有专业术语的解释。如同通常的传记与作品的写作方式一样,本书没有把音乐作为单独的章节,而是穿插在传记的章节中,如果读者愿意,可以先顺畅地阅读传记,之后再回过来专门阅读音乐部分。书中对这些穿插在其中的音乐未做任何分析。这些音乐被归类到莫扎特的丰硕作品和一些传记材料中。它们没有什么顺序,只是紧随叙述故事的章节来编排(这些音乐仅只是音乐本身,没有加入任何音乐评论)。 为了避免像其他传记那样被许多想象性的内容影响,只要可能,我都试图从故事主人公角度讲述故事,使该传记具有小说的直观性。这比任何主观性的阐释都更加丰富多彩,使主人公更加栩栩如生,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当然,评论是不可避免的。在阐释之前,做一些直接引用也是必要的。因此,从较为被动的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读者的需求。传记看似简单的事实真相中蕴含着真正的意义。该书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传记,应该说,这是对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的引言。没有一个人能把莫扎特言尽讲透。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莫扎特的音乐仍然没有失去任何令人感动的魅力,还是那么令人痴迷,还是那么令人鼓舞,给人抚慰。他是人们一生的伴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