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创客是什么? “创客”即英文“Maker”,是指一群热爱科技、乐于进行科技实践的人;这些人十分热衷科技创新与思想方面的交流,并以此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文化的创客社区。 电子、机械、机器人、3D打印、智能硬件等工程化导向主题是创客的主要关注点。同时,创客还对CNC、激光切割机等工具的使用,以及铸造、手工艺品等传统的金属加工、木工、艺术创作等感兴趣。 创客文化起源于美国硅谷的“车库精神”,即勇于创新和冒险,敢于将想法和创意付诸实践。因此,创客不仅喜欢挖掘和学习新技术,提出和分享具有创意的想法,还努力实践“知行合一”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新技术,把想法变成作品。 创客运动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以及娱乐游戏与研发创新的融合;同时,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为创客研发和个体化制造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互联网经济新常态下,不断兴起的创客运动和创客组织,为人们呈现了一种互联网思维下更具创造能力的研发组织新形态,有力推动了产业融合、个性化与分布式制造、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创客的兴起 创客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和创作需要固定的场所,即“创客空间”。创客在这里交互沟通、完成创意,并培育发展出独特的创客文化。 1981年,德国柏林出现了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Chaos Computer Club(混沌电脑俱乐部)。“创客教父”米奇·奥德曼(Mitchell Altman)在《世界需要创客》的文章中提到:2007年时全球还只有40个创客空间,且大部分集中在德国;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300个,覆盖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因此,正如安德森对创客革命的分析那样,互联网为创客的交互沟通提供了高效、多元、便捷的渠道,为创客的创意实现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由于对创新高度重视,我国的创客运动并不滞后于世界其他地区。早在2010年,上海徐汇区长乐路就诞生了国内第一个创客空间“新车间”;2015年初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更是推动了创客空间的大量涌现和创客的快速崛起。重庆电子人众创工厂、上海新车间、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等是国内比较著名且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创客空间。 ◆创客与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从“车库”衍变而来的,兼具加工车间和工作室功能。创客在这个软硬件开放实验室中完善创意,并借助创客空间中的各种设备将创意变成产品原型,实现“从0到1”的跨越。创客空间中的产品原型主要包括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健康产品、物联网产品和创意工艺品等几个类别。 创客在创客空间中将创意变成产品原型后,既可以通过专门的产品孵化平台对产品原型进行优化完善和小批量生产,也可以在Kickstarter、点名时间等众筹网站中发起众筹,以获取产品生产的早期资金和市场对产品的态度。 其实,像深圳矽递科技、北京创客空间等很多创客空间,不仅为创客提供产品设计和制造原型产品的舞台,还具备孵化产品和企业的功能。即这些创客空间不仅能帮助创客实现“从0到1再到100”的跨越(创意——产品原型——小批量产品),还能为创客提供创业场地、管理咨询、投融资、渠道销售等更多创业方面的服务,从而真正发挥出创客对产业发展的颠覆性价值。 在原型产品进行小批量生产后,产品客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创客在众筹平台上获得的忠诚粉丝;二是通过京东、淘宝等线上推广和线下产品体验吸引到的消费者,以及比较看好产品市场潜力的大企业客户。 P2-4 后记 2003年,在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和导师刘国新教授写了两本关于创业的书,一本是《创业风险管理》,由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业研究》,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当时,我们把创新和创业联系起来,放到人才强国的背景下,试图阐述如何通过创业激发潜在的人才资源活力,以谋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论题。2006年,我在博士论文《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中,把创业作为人才结构适应以及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点。此后的多年,我一直保持着对创业和创新问题的关注。 2013年,我携家人到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在倪军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体验到了3D打印在美国各个领域的应用。其中有一个例子:密歇根州立大学工程学院吴贤明制造中心的石昭明教授,带领一个团队连续多年研究可用于医疗手术练习的3D打印人体器官模型。这种模型的现实意义是,实习医生不能直接在活人的大脑上练习脑部手术,因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而在3D打印出的脑模型上动手术,这种风险就不复存在。 随后,在倪军教授的引导下,我展开了对世界制造业图谱的研究。我主要从制造产业的角度而非技术的角度展开研究,比较了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内地制造业的产业竞争优势与发展趋势,并在其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比如,日本的精密制造怎样在私人家庭工厂里研发并占领世界高端市场;中国台湾的碳纤维自行车如何从无到有,晶圆体检测技术为何在世界领先;等等。如果放在本书中,无疑也是经典的创客案例。 2015年12月,我结束了在美国的访问生活,回到国内。此时我猛然发觉,我国出台的政策,营造出不比美国差的创新、创业生态,创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政策集成、政策营销如火如荼,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正在被激发,各类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涌现,创新、创业的案例层出不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已然成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令人感慨万千! 时逢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李燕萍教授申报的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创客与众创空间培育战略研究”获得立项,作为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问题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李燕萍教授的领导下,我延续着2003年以来一直走的路,将创新、创业放到人才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 在本书中,我们试图为读者描述创客崛起的时代背景,即“互联网+”和席卷全球的商业革命,讲述创客的演进历程、发展动力和发展趋势,以及创客文化、“工匠精神”与“中国智造”的发展。此外,读者还能了解到3D打印、智能硬件、车联网、VR/AR等创客阵地,创客空间的起源、发展及特征,国内外创客空间的现状、发展及运营模式,众创空间、创客孵化器在中国的发展,众创生态圈,联合办公空间的运营模式及市场格局等。最后,我们还探讨了创客教育的模式变革与实践探索。 这并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书中采用的素材本来散见于各类媒体和咨询、研究文献,我们只是用一种新的视角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关于我国创客发展的图像,是将学术语言“翻译”成大众读物的一种尝试。 希望本书能让您有所启迪、有所收获,希望您喜欢! 赵光辉 2016年7月于北京 目录 第1章 创客崛起: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转型与创新 1.1 创客革命:互联网开启“人人创客”时代 1.1.1 创客崛起: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革命 1.1.2 创客进化史:从创客1.0到创客3.0 1.1.3 创客驱动力:野蛮生长背后的逻辑 1.1.4 创客的未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1.1.5 【案例】创客中国:构建全新的创客生态圈 1.2 创客经济:一场技术、思维与商业的变革 1.2.1 生产变革:从规模经济到个性经济 1.2.2 思维变革:通过开源共享改变世界 1.2.3 商业变革:重构传统组织管理模式 1.2.4 【案例】海尔式颠覆:创客实验室 1.3 创客文化:寻找双创时代的“工匠精神” 1.3.1 起源:脱胎于美国的“车库文化” 1.3.2 内核:互联网时代的“自由联合” 1.3.3 理念:以创意创新重新定义世界 1.3.4 “中国智造”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 1.3.5 【案例】德国品牌背后的工匠情怀 第2章 “创客+”:连接一切,开启工业革命4.0 2.1 创客+3D打印:连接虚拟与现实的世界 2.1.1 3D打印:全民创客时代的数字革命 2.1.2 重塑设计之美:3D打印改变艺术未来 2.1.3 商业民用化:3D打印的主要应用领域 2.1.4 【案例】Protos Eyewear:私人订制3D打印眼镜 2.2 创客+智能硬件:从传统到智能的无限可能 2.2.1 决战2016:智能硬件领域的发展趋势 2.2.2 创客做智能硬件,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2.2.3 创客孵化器:开启智能硬件孵化时代 2.2.4 【案例】国外智能硬件产品带来的启示 2.3 创客+车联网:物联网时代的跨界与创新 2.3.1 探索创客新领域:重构车联网生态圈 2.3.2 Vinli车联网设备:让你的汽车更加智能 2.3.3 【案例】通视创客:360智能全景记录仪 2.4 创客+VR/AR:引爆新一轮硬件科技革命 2.4.1 VR元年:虚拟现实领域的发展趋势 2.4.2 AR革命: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 2.4.3 内容运营:VR内容产业的五大探索 2.4.4 商业变现:AR/VR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 2.4.5 【案例】三目猴:打造极致的内容VR平台 第3章 创客空间: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创意社区 3.1 从DIY到DIT:一群创意实践者的“栖息地” 3.1.1 创客空间的起源、发展及特征 3.1.2 创客空间与开源硬件运动 3.1.3 创客空间的社群运营模式 3.1.4 【案例】揭秘上海创客的发展模式 3.2 国内创客空间的现状、发展及运营模式 3.2.1 国内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 3.2.2 国内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及典型案例 3.2.3 国内创客空间的政策红利及经验借鉴 3.2.4 【案例】柴火创客空间为何被总理点赞 3.3 国外创客空间的现状、发展及运营模式 3.3.1 国外创客空间的主要类型 3.3.2 国外创客空间的三大发展特点 3.3.3 美国如何推动创客空间发展 3.3.4 【案例】TechShop的创新实践 第4章 众创空间:创新2.0时代,打造新型的创客孵化器 4.1 众创时代:以创客思维探索创新2.0新模式 4.1.1 众创空间开启创新2.0模式 4.1.2 “众创空间”≠“创客空间” 4.1.3 众创空间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4.1.4 【案例】创客总部的“产业链服务”模式 4.2 众创生态圈:打造创业创新一体化实践平台 4.2.1 众创模式引发新一轮的创业浪潮 4.2.2 众创生态圈:打通创业孵化全路径 4.2.3 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众创生态圈” 4.2.4 【案例】京东众筹:从众筹到众创生态圈 4.3 创新型孵化器:构建全链条一体化创业孵化体系 4.3.1 创新型孵化器的四大价值体现 4.3.2 孵化模式的演变:从1.0到5.0 4.3.3 美国创新型孵化器的发展模式 4.3.4 创客天下:“共享经济+生态孵化”模式 4.4 模式运营:国内六大主流创新型孵化器模式 4.4.1 企业平台型:“技术平台+产业资源”模式 4.4.2 天使孵化型:“创业导师+投资基金”模式 4.4.3 开放空间型:“众创空间+创业服务”模式 4.4.4 媒体依托型:“媒体平台+资本对接”模式 4.4.5 新型地产型:“办公租赁+创业服务”模式 4.4.6 垂直产业型:“投资基金+产业基地”模式 4.4.7 【案例】创业邦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及特色 第5章 联合办公空间:“共享经济+众创+地产”新玩法 5.1 众创风口下,共享空间重新定义传统办公模式 5.1.1 正在崛起的联合办公模式 5.1.2 联合办公:让创客“轻”装上阵 5.1.3 联合办公空间的主要运营类型 5.1.4 【案例】WeWork:颠覆传统办公租赁模式 5.2 国内联合办公空间的运营模式及市场格局 5.2.1 SOHO 3Q:O2O商务地产租赁平台模式 5.2.2 优客工场:创业主题的商务社区模式 5.2.3 【案例】点点租:一体化O2O租房产业链 第6章 创客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模式变革 6.1 未来的学习:颠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6.1.1 创客教育的概念、优势及实践形式 6.1.2 学习变革: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 6.1.3 基于创客空间模式的创业教育变革 6.1.4 【案例】深圳高中的创客教育实践 6.2 创客教育实践:如何构建众创生态系统 6.2.1 合作社群:跨学科的创意碰撞 6.2.2 创意实践:自组织的参与创造 6.2.3 开放资源:开放的技术支持平台 6.2.4 协作空间:灵活共享的办公空间 附录 国家对创客、创新、创业的相关扶植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 科技部关于印发《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的通知 后记 序言 “分享经济”成为2016年“两会”的热词,并被视为下一个十年的商业模式。顾名思义,分享经济就是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的资源或认知盈余,从而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本质上来说,分享经济是一种将资源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经济现象。 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9560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个体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的增速能够达到40%左右,到2020年,整个分享经济市场规模在GDP中的占比将超过20%。 因需求旺盛,席卷而来的分享经济不仅快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带动了一批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目前正逐渐受到重视的“创客”就是其中之一。 “创客”一词译自英文“maker”,指那些勇于创新,但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努力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现实成果的人。进入中国后,“创客”一词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相融合,被用来指代那些拥有创新理念,致力于自主创业的个体。 一直以来,总有一批人热衷于创新钻研,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由于物理空间、生产工具以及教育培训等因素的限制,个人的探索常常会被外在条件所制约。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由兴趣驱动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能够提供场地、工具以及指导的“创客空间”也应运而生。 在过去,即使个人拥有绝妙的创意,但由于掌握的资源有限,因此要想将创意变为现实却是困难重重,而且个体与个体之间往往处于相对隔绝状态,难以进行交流和分享。而如今,在创客空间中,加工所需要的软硬件资源几乎都是开放而且免费的,个人只要有想法和热情,就可以参与其中。除可获得创作资源外,个人在创客空间中还可以获得相关的教育培训以及专业指导。这一切都使得创新更加大众化。 由于志同道合,即使汇聚到创客空间的人来自不同的群体,他们也能够自由交流,借助平台的力量,获得技术开发以及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的支持;由于开放共享,个人在创客空间中进行创造所需的时间和物质成本都大大下降,而且可以借助众筹等融资模式降低创业的门槛,并更加便利地组建创业团队;由于创新合作,创客空间还可以承担创业孵化器的角色,大大提升创业公司创新变现的速度和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物质资源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无差别的同质化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而与定制化和创新性紧密相连的创客和新型创业企业日益受到青睐。 创客与新型创业企业在创客空间的支持下,能够提前预知市场需求,进行按需生产;当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也不必急于关闭生产线,可以转向其他具有潜力的领域;多元化的生产潜力和柔性的生产模式,能够帮助创客以及新型创业企业扩大竞争优势。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社会的进步往往是由技术的创新所驱动的。当下,我国正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经济重任,迫切需要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作为时代浪潮之下最强劲的新势力,创客将为我国产业的改革提供强大能量,掀起大众创新、创业的高潮。 内容推荐 赵光辉著的《创客时代》为读者讲述了创客诞生并崛起的时代背景、创客群体在国内及国际的发展趋势、创客需要具备的素质、创客与工业革命4。0的关系以及创客时代的到来即将引发的世界商业商业革命,对创客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普及,让读者进一步走近创客,了解创客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到创客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机会,帮助那些有思想、有创意的人在互联网的大时代寻找到机遇,踏上自我发展之路。 编辑推荐 赵光辉著的《创客时代》从创客诞生的时代背景、创客在国内发展的趋势、创客需要具备的思维模式、创客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创客经典案例等方面对创客知识进行了全方面的普及,让大家进一步走近创客,了解创客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到创客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机会,帮助那些有思想、有创意的人在互联网的大时代找到新的发展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