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台儿庄卷)
分类
作者 罗杨总主编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不怕婆子的王三》、《怕老婆》、《走亲家》、《卖宅子》、《好灵的先生》、《独角虎转文》、《学台来了》、《你才有钱几天》、《孬亲家》、《肉头》……徐安伟、李楠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台儿庄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送令尊》、《背百家姓》、《赶考的挨骂》、《憨子找驴》、《憨子学话》、《憨子学待客》……徐安伟、李楠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台儿庄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人类的起源

人是怎么传下来的

鸡叫日出的由来

领寿命

轩辕和后稷

种庄稼

粮食的由来

杨二郎赶太阳

传说

人物传说

鲁南三支队

李明章夺枪

贾都堂罚神

贾三近要休书

送县官

乾隆赠对联

释疑断梨案

断锯齿蛇案

王凤祖交朋友

四十八把耩子耩黄瓜架

和尚大老文

金头与银头

苇毛鞋和四十万

道庄村长

台儿庄燕家

智擒孙茂生

败家子王辉仙

洋二麻子的故事

货郎偷瓜

狗少爷

西三斗恶霸

赵家江山杨家保

黎明前一阵黑

朱元璋放牛

四十五天换三朝

马良托生顺治

康熙要饭

乾隆换刘墉

乾隆出诗难和坤

玉钻塔

姜子牙

孔子游陈绝粮

咱不杀人仁杀人

孔夫子抬杠

孔夫子破字虎

颜回从学

颜回借粮

鲁班打床

杜康造酒

鬼谷子王禅

黄巢祭刀

包公审烟袋

包公审雨伞

苏小妹殉城

刘墉耙和尚

状元李蟠认姐

王‘陉物架讼

王怪物吊孝

周七猴子的故事

韩复榘认老乡

马连良

张岭的狗肉

李家店膏药

玲珑透天香

济宁“玉兰香”烟店

风物传说

鲁国攻打僵阳城

一笔两奏本

南三社(一)

南三社(二)

台儿庄

张山子是凤地

蛴螬湾

聚粮桥

涛沟桥

于沟河桥

东西鱼沟

库山

库山宝钥匙

姑嫂山

耿山子

两狼山

王楼山

马刨泉

桂花泉

蝎子汪

老龙沟

金陵寺

蛇蛾子街

石侯林

毛楼

毛官庄

苏家楼

库山九女坟

马跑坟

狗头墓

大王坟

降龙木

兴隆大石橛子

陷留城

微山湖现城

檀山

娘娘坟

正月十五闹花灯

五月十五跑旱船

蒙脸红子的来历

为嘛贴麒麟送子

门神

喝迷魂汤

棺木为何忌榆

青龙帖

吸烟的传说

为嘛忌讳“先生”

六十岁活埋

动植物传说

小羊长胡子

牛和猪的来历

运河的蛤蟆

癞蛤蟆

乌龟的由来

蟹为嘛遇火就红

鹅为嘛吃素

鸡的由来

苍蝇搓绳

牲口为何抬蹄子

黄石人参娃

狼和鹿

水兽王

虫雀争长

故事

幻想故事

朱圣贤

老狼娶妻

镇海干

柴二闹海

姻缘天定

百鸟衣

借身还魂

张得胜探家

人心不足蛇吞象

理正山野倒

量小非君子

王老实成仙

石婆婆张嘴

百不辞

老头种梨

天上王大

麦糁子汤

小媳妇背婆婆

洞房迷案

白乌鸡

徐郎拜寿

关老爷捎脚

太阳山

小泥人

香香屁

大伯嫂捉奸

宝鸡

王小打柴救皇姑

李七的媳妇

解宝状元

猫子和宝盆

叮当牌

老汉伐树

高粱树

小燕和葫芦籽

王孩揭皇榜

爹十七儿十八

母子同庚

蛤蟆娶媳妇

葫芦头

玉女换妻

台儿庄鬼集

大个子得宝

鬼王家

武生捉鬼

赌博鬼遇鬼

泥盆喊冤

老头的烟袋

阎王请客

狐女听琴

李二吹箫

狐女寻刘孩

王三遇狐仙

狐仙复仇

刘二逮黄狼子

县官青山头成神

团鱼千爷

小孩炒妖精

牛衣成精

借牛拉庙

公鸡成精

山鸡子精

五道拉磨

济公捉妖救人

生活故事

薛庄传奇

王家的团儿媳妇

丫鬟春红

钱青相亲

上河嘴对下河嘴

宋大姐看瓜

李公子赶官船

铁霸林英寺

县官夫人断案

秃三巧姻缘

招夫榜

刘二

长沙县古稀生伢

新媳妇劝赌

和尚想好事

货郎嫂撂小秃

其他故事

三儿媳妇

三儿媳妇回娘家

二十样菜

儿媳巧做三不沾

巧巧嫂

书生下店

清和桥

张大姐抬杠

小媳妇比年纪

拉呱白文

驴贩子挨骂

四个长工作诗

割韭菜缀墙头

长工打赌

兄弟俩应聘

犟石匠

李大学诗

拙老婆做饭

仨高手亮功夫

倒背如流

老头收徒弟

汪汪鸟

兄弟仨学艺

王三拾娘

打狗劝夫

光腚发财

三鼎甲争娘

狂媳妇

三儿媳妇挨打

杀人场咬妈妈

父子比父子

县宫不问花官司

李二嫂讹裤子

张三李四王五

围着瓦缸去混穷

五湖四海皆兄弟

日久见人心

天理良心和元宝

胡二和马月

穷汉掌柜

蒸秕子

朋友妻不可欺

识足叹业

王三儿招祸

王嬷嬷扯喽事

火烧铺花案

王二杀嫂

红夹袄

王殿行行好

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王财主看林

小姜疙瘩

李仙令巧断案

逮康三

韩天秀归案

小偷翻冤案

贼不打自招

甘草害人凉水救命

冤在一个纛字

小两口告状

皮匠驸马

盐包驸马

专射后腚

一嚅四十五

拜年抬杠

憨子憋诗

独立独站

天上飞着鸟筒枪

不知是也不是

岳父门前一棵蒜

乱滔滔静悄悄

三女婿夸陕

酒醉拉小姨

宝驴和火龙单

小气鬼父子

赴席

牛肉包

贼二偷驴

和尚暇举子

偷来的张天神

盗风脉

杀猪的吹狼

打赌楔橛子

破庙避雨

先生申冤

赶考圆梦

庄户老头的单方

三样药

王二新婚侃空

推车骂财主

骗妻护宝

押妻打赌破谜

刀笔秀才

穷秀才作对联

衍圣公逃学

智除地头蛇

不奸不剪

学偷人

张不春

调皮学生

笑话

照本说的

作诗喝酒

同院两家媳妇

孙李对答

会圆成

烤了一把

柞把长好家伙

不怕婆子的王三

怕老婆

走亲家

卖宅子

好灵的先生

独角虎转文

学台来了

你才有钱几天

孬亲家

肉头

送令尊

背百家姓

赶考的挨骂

憨子找驴

憨子学话

憨子学待客

憨到家

试读章节

轩辕黄帝要是想闺女呢,就到那个山上去,一共去了四百多趟。那个山别人上不去,离山五里就是狂风暴雨,人不能偎跟儿。一过过了十三年,皇姑生了六男六女,给黄帝去了信。一去信,黄帝就给起好了名,起了十二个姓氏,大儿姓盘,就是那个分天下的盘古,打这以后就没事儿了。

这回,正好下大雪,皇姑到后花园观雪景,那个雪多深深。皇姑呢?一看雪地上有大脚花,她就去踩踩脚花,想量量那脚有多大。一踩脚花不要紧,打个冷战,打那儿身怀有孕睐。正好十个月生个小孩,长得又快又好,还不生病,起个名叫后稷。

后稷教人稼穑,老百姓种庄稼都是他教的。打那以后,就兴种庄稼了。那时候种庄稼,有草不要耪地。为嘛不叫耪地呢?那庄稼有草怎么办呢?他教了一个歌,拿个小秫秸来到地头,一进地就念:“草走苗旺地发暄,草走苗旺地发暄。”使小秫秸一抹,都把草抹出去了。到后来,什么时候都有懒人,天怪热,都不想上地里去,光蹲地头树凉荫来念:“草走苗旺地发喧,草走苗旺地发喧。”念完一看,草都没走,皇上怪有气:“婊子孙子,恁都蹲住了?”打那儿,草都果地里蹲住睐。你说这怎弄了?咱现在ⅡL{耪地,先前那个时候,都是打个铁锨片子,安上把,往前戕叫锄地。一戕呢?地黏,一黏上泥,就站起来往地上枋②,铁片子枋弯了,回刃朝后了,所以,以后耪地都又往后拽了。

 人说小孩戴狗头帽、虎头帽子,都是盘古分天下以后才兴的。

 种庄稼

 采录:于兴峰29岁台儿庄区侯孟乡杜安东村农民中专

 1987年4月5日采录于台儿庄区侯孟乡杜安东村

 传说自盘古开天地以后,种庄稼不要千活,只要到地里一念叨:“草死,土散,庄稼旺”就行了。到后来,人都懒惯了,谁下湖④就叫谁替念念就行了。就这样,粮食收得没法搁。粮食多了,人就作孽,用油饼给孩子垫腚。这事儿叫上神知道了,玉皇大帝就派神仙带着尚方宝剑下来查看。要真是这样,就自行处理。上神下来一看,果真是这样。就指着地说:“草旺、苗死、土发板。”狗在旁边听见了,就说:“不能这样,得给我留口饭吃!”神仙说:“给恁留一点,就改成:‘草旺、土板、苗子弱’。”念完就对狗说:“从今以后,人吃狗屎。”狗忙着家去跟主人禀报,可一路它把话忘了,想了老半天,才想起了“狗吃人屎。”所以,到今天,狗是吃屎的。据说粮食少了,给小孩垫腚,也照着油饼的样子用秫秸裤子④编个铺垫。

还传说原来的锄是往前推的,这会土板地硬推不动了,人只好弯过来。所以,到如今用的锄都是往后拉的。

很久以前,粮食比现在多。一棵庄稼从上到下结的都是穗子,庄稼穗子既大还长。天上下雪到地上,都是白面,家家户户都是吃馍馍、吃油饼。

这一天,天宫玉皇大帝传来了太自金星,差他到下界看看,人们勤利不勤利。太白金星领旨下凡,到一个庄上,摇身一变,变成个要饭的,到一家门口要点儿饭吃。那家的妇女说:“现在哪还有饭吃,你到别家去要吧。”太白金星一看,她家的小孩都用油饼垫腚。太白金星心里想:我回天宫禀告玉皇大帝,把你处罚一下。太白金星接着说:“你就把那个小孩垫腚的油饼给我吧!”那个妇女就把小孩垫腚的油饼扔了过去,太白金星接过油饼,转眼就不见了。

太白金星拿着那块脏油饼,回到天宫,把在下界遇到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玉皇大帝听了,气得胡子一撅一撅的,传来了天兵夭将,叫他们下去将庄稼穗子全都撸光。P8-9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胜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曲阜、邹城,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与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在此交汇,是南下北上、承东启西的十字路口,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72.93万,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市。枣庄1961年建市,是山东省建市最早的四个省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素以“江北水乡”和“鲁南煤城”闻名天下。

枣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这里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这里孕育了造车鼻祖奚仲、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凿壁引光的匡衡等众多历史名人。这里是洋务运动发源地之一、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台儿庄大战的战场。这里拥有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运河古城、全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十二万亩的“冠世榴园”。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现实,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目前,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通过恢复城水相依的古城水系、水街、水巷,保留和展示大战遗迹和场景,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全力打造“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经典景区。台儿庄古城现已成为枣庄实现城市转型发展旅游经济的城市名片。

2002年我国启动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牵头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枣庄市文联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进~步发掘保护本地区民间文化遗产,决定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2004年9月报请枣庄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以当时枣庄市委副书记王建荣、市纪委书记邓滕生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市委宣传部长周杰华为主任,市文联领导班子、相关文艺家协会及有关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并于10月、11月,先后召开了全市《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动员及编委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编纂工作任务。

这次丛书的编纂,本着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息、最大限度保存本地特色的原则,以20世纪八十年代枣庄“三集成”十五卷480余万字的资料本为基础,在对原始资料重新进行全面的筛选、整理、甄别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采录补充,历时280天,全市共投入1200余人次,编辑成《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240余万字,保留下了“三集成”的全部精华,也更加完整地保留住了鲁南这块土地上7300多年的民间记忆。  ~

编纂工作中,各区(市)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经费紧张、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等困难,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市中区文联,将区属各乡镇街道的宣传委员全部吸纳为编委,先期培训,全程参与,保证了故事收集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薛城区文联拨出专门经费,将参与收集编纂的专业人员,集中在区委招待所统一食宿,集体编纂,确保了人员和时间的集中,提高了成效。山亭区文联在没有正式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时值的兼任主席亲自带队采访收集编纂,组织采风和摄影,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全部编纂工作。峄城区文联,充分发挥本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艺家队伍整齐,人数众多的优势,在原有的民间故事图书资料中,再比较甄别,保证了最后成书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台儿庄区当时没有文联编制,区文化局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编撰机构,抽出专业人员拨出专门经费,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编纂工作。原市民协主席徐高潮同志,不但承担了滕州卷的编纂,还承担了全市各区卷的最后审查、汇总、编纂、整理、精选、打印等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市民协主席沙朝佩同志对市中卷、台儿庄卷的整理汇总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山东省民协副主席、枣庄市民协主席王善民同志对本书的启动、编纂以及出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本书编纂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国民协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中国民协王锦强主任给予了具体的专业性指导,以及经费上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编委会

2011年8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