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山亭卷)
分类
作者 罗杨总主编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卖虼蚤药》、《茶壶嘴儿骂人》、《巧计驱蝇》、《小憨巴坐席》、《傻子造句》、《傻子学话》、《蠢嫂学话》……胡太星、沙朝佩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山亭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照镜子》、《半月二十天》、《酒醉拉小姨》、《高低靴子》、《近视眼走丈人》……胡太星、沙朝佩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山亭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人是怎么来的

日月是兄妹

太阳月亮和星星

玉帝执政

二郎担山

换腚

狗和小麦

狗和兔子求粮食

下雪的传说

补天

黄牛下凡

传说

人物传说

特委书记深夜出诊

刘双印

王太师和唐状元

高翰林问字

张玉树审石婆婆

韩罗子的故事

贾都堂赶城隍

贾都堂代人写休书

秃尾巴老李

六分粮的社长

狼哏

王秃子逮狼

金圣叹被斩

铁拐李出家

范王爷卖马

粱王拜志公

粱王神蜂

黎明一阵黑

太监对下联

孔子借粮

天赐颜回一锭金

刘墉问案

郭举埋儿

老木娘

沧浪神的传说

苍老爷成神

苍老爷走姥娘

苍老爷打蚂蚱

白老头借家什

黄二大爷的故事

镰刀裤子

月姥娘皮儿

菜单在我手来

泥鳅汤

找砧桩

大爷咋着咱咋着

买镜子

再不快卖就坏了

割驴头砸罐子

忘了放盐

黄二大娘换头绳

黄二大娘裁被单

抱驴

黄二大爷请先生

风物传说

高山和朴山

娃娃山

老鼠山

马蹄山

鸡冠崮

马头和马山

老虎山和鸡冠山

护龙山

松树山

遇子山

白龙崮

磨山岭

白水泉

光武泉

龙眼泉

白龙湾

哑巴汪

牛蛋石村

蛤蟆石

百步石

蝎子石

石龙口

黄历门

石门开

金鏊子

云台寺

悬空寺

龙王堂

千佛檐与千佛崖

白卢桥

扳倒井

天赐井

五座窑打井

蹦里村

磨村

贾庄螃蟹地

磨的传说

欧峪神牛

擂鼓石的鳖精

青龙降蝎精

望人松

邢港绣花鞋

打春

戴耳坠的来历

虎头鞋的来历

敲碗破财

吸烟的来历

榆木为何不做棺

动植物传说

动物为嘛不说话

蝴蝶和马兰花

驴过河为何撒尿

鹅为啥不吃荤

鸡叫“哥哥打”

勾担鸟

兔子前腿直

虎王的来历

参的传说

吸烟的来历

故事

幻想故事

王小卖馍馍

王小问卦

王小与周小

刘熬

周旋和花仙

白蛇前传

蛤蟆儿

泥胎做媒

张二得宝

宝筐子

海边五兄弟

弟兄十个

金鸭子

屙金尿银

爱富和爱穷

量小非君子

人为财死

青山头出神仙

得一望二

叮当盘

破葫芦

聚宝盆

神画

喜鹊和灵芝草

一罐银子

宝缸

瓜打金牛

狗为什么恨猫

狼报恩

二阿学狗

救蚂蚁

大门开二门鼻

陈孔相认干娘

隐身帽

七里河狐狸精

九斤猫降千斤鼠

李家和毛妖

张三捉妖

泥人作怪

马槽判子

神枪手路守贤

生活故事

贤嫂代嫁

牧羊女和小县宫

屈打周仓口

上壶嘴下壶嘴

王公子听戏

一计杀三嫌

对诗做亲

乌鸦不叫竹竿捅

四衙门和陈大领

割韭菜镇墙头

二十六巧治李老财

省吃能干的人

铁公鸡造粪

不许白文

巧骂财主

长工能吃盐

岂有此理

傻子找驴

丁少爷学丁

十五两漆

学官话

恶媳妇背婆婆

两个儿媳妇

嫉妒害死亲骨肉

经筢

除夕救急

王生告妻

平心与良心

结拜仨兄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李好善

糊涂官断案

王小戏贪官

王二做梦

王小做买卖

幌浪山

王大学话

三女婿拜寿

仨婿中秋作诗

仨女婿祝寿作诗

人家不会你偏扭人

马跑八百里

刘二作诗戏丈人

白搭二升黄谷

年礼谜案

王大胆吓李胆大

三少年争妻

货郎蒋三

幻形操公子

仨公子作诗

娶媳妇抬了和尚

三本律证

伶俐媳妇别古爹

作诗请公爹

四子作诗

王二捣蛋

屠夫与书生

清粮桥

一刀之罪

教书先生填词

吃凉粉

雇工对诗

一瓢芝麻

憨大个卖瓮

出路

羊鞭和头羊

笑话

二五一十你不觉

啃蛋

上下院怕婆子

妯娌斗嘴

三妮儿夸大

卖虼蚤药

茶壶嘴儿骂人

巧计驱蝇

小憨巴坐席

傻子造句

傻子学话

蠢嫂学话

照镜子

半月二十天

酒醉拉小姨

高低靴子

近视眼走丈人

看成鱼

打烧饼的抬杠

装阔

生火妙招

一毛不拔

快嘴刘

两个傻和尚

猫死了

我是他爹

一对懒夫妻

烧开比这还热味

师娘的虱子

照书里说的

我可吃足了

试读章节

当时,齐村大户崔家支持刘双印,文王峪韩家反对刘双印。一次,韩七去峄县城办公事回来,途中住在一个村子里。崔家派人给刘双印送信儿,刘就下山包围了韩七。韩七因突围慌粗,把弓箭忘掉了,跑到齐村,叫圩子门不给开,不能进去避难,只好继续逃跑。到了陈郝一带,刘双印的兵继续追赶。可是,韩七的弓箭丢失,如何摆脱追兵,只好借用马童的弓箭战了一阵,杀退了追兵。后来,崔、韩两家也因此结下了冤仇。

王太师和唐状元

讲述:董天祯60岁山亭区桑村乡桑村农民私塾

记录:沙朝佩29岁山亭区广播局干部大专

1987年7月采录于山亭区桑村乡桑村

清朝咸丰年间,北京鼓楼大街有座太师府。太师姓王,山东滕县人,教过咸丰皇帝。太师府前石狮子把门,门前有两个灯柱,柱上挂着两个大纱灯,纱灯下面有一副对联,上写:“月儿空中叫,黄狗卧花心。”王太师④非常喜欢这副对联,每逢上朝回来,都要拿出小手巾擦擦上面的尘土,擦完还要念上几遍。

这年京城开考,洛阳的唐碧考中了头名状元。按规定考中的要加官,可巧当时没有空余官职,唐碧只好在京城等官做。等了一个多月,做江南八府巡按的人犯了法,皇帝就让唐碧去补这个缺。按老规矩,唐碧得一一拜访各府,自然太师府更得去。

当时,王太师在朝里是最吃香的一个,说话很算数。这新科状元也不憨,第一个就去太师府。他来到太师府门前,一看灯柱上面那副对联,心中暗想:太师有其名而无其实。接着自言自语地说:“月儿只能空中吊,还能叫?黄狗只能卧花根,哪有卧花心之理?”他年轻好胜,头脑一热乎,就把“月JL~nq”的“叫”字改成了“吊”字;把“黄狗卧花心”的“心”字改成了“根”字。改完,便很得意地进了太师府。

唐碧在太师府和王太师啦了半天呱,只是没提改对联的事。王太师送走唐碧,才发现自己心爱的对联让人改了。他问佣人说:“是谁改了我的对联?”佣人说:“就是那新科状元。”王太师一听,心话:此人年轻,心高气傲,当官也当不了好官儿。不行!我得启奏圣上,给他另行安排官职。

王太师见了咸丰皇帝,说:“唐状元文才是有,就是心高气傲,不经磨炼,只怕不能成栋梁之材。”

咸丰说:“你看给他安排哪个官职合适呢?”

王太师说:“昆明缺个县令,就让他去吧。”

咸丰说:“行,就照你说的办吧。”

第二天,皇帝下了诏书,把唐碧的八府巡按改为昆明县令。唐碧一听改为县令,当时就像挨了一闷棍,真没想到一个新科状元,才给这样一个小官儿做,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没办法,只好整点行装,准备去昆明上任。临行前,又一一拜访各府。

这天,唐碧又来太师府,很不好意思地对王太师说:“太师爷,我不当八府巡按了,圣上叫我去做昆明知县。”王太师说:“也好,也好。”

唐碧又问王太师说:“太师爷,你看你还有什么事儿要我做吗?”王太师想了想说:“我喜欢喝那里的二江之水,来时要是能捎上一坛子,再好不过了。”唐碧心想:这还不好办?当时答应一定带一坛子来。

唐碧拜完各府,便来到昆明上了任。此人不愧为状元,上任三个月,就把全县大小事宜办理得一清二楚。虽说当个县官很自在,可是远离京城,皇帝又没重用自己,这使得他整天闷闷不乐,长嗟短叹,真是度日如年。

一天,唐碧办完公事,对一个叫喜儿的佣人说:“走,咱们到花园遛遛,解解闷。”二人来到花园,只见园中花草应有尽有,树上好些鸟儿鸣叫,好听极了。唐碧指着一只正“啾”“啾”叫的鸟儿问喜儿:“这是什么鸟儿,叫得这么好听?”喜儿说:“这叫月儿鸟。”P6-7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胜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曲阜、邹城,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与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在此交汇,是南下北上、承东启西的十字路口,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72.93万,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市。枣庄1961年建市,是山东省建市最早的四个省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素以“江北水乡”和“鲁南煤城”闻名天下。

枣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这里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这里孕育了造车鼻祖奚仲、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凿壁引光的匡衡等众多历史名人。这里是洋务运动发源地之一、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台儿庄大战的战场。这里拥有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一台儿庄运河古城、全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一微山湖湿地、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十二万亩的“冠世榴园”。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现实,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目前,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通过恢复城水相依的古城水系、水街、水巷,保留和展示大战遗迹和场景,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全力打造“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经典景区。台儿庄古城现已成为枣庄实现城市转型发展旅游经济的城市名片。

2002年我国启动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牵头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枣庄市文联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掘保护本地区民间文化遗产,决定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2004年9月报请枣庄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以当时枣庄市委副书记王建荣、市纪委书记邓滕生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市委宣传部长周杰华为主任,市文联领导班子、相关文艺家协会及有关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并于10月、11月,先后召开了全市《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动员及编委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编纂工作任务。

这次丛书的编纂,本着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息、最大限度保存本地特色的原则,I,220世纪八十年代枣庄“三集成”十五卷480余万字的资料本为基础,在对原始资料重新进行全面的筛选、整理、甄别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采录补充,历时280天,全市共投入1200余人次,编辑成《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240余万字,保留下了“三集成”的全部精华,也更加完整地保留住了鲁南这块土地上7300多年的民间记忆。

编纂工作中,各区(市)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经费紧张、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等困难,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市中区文联,将区属各乡镇街道的宣传委员全部吸纳为编委,先期培训,全程参与,保证了故事收集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薛城区文联拨出专门经费,将参与收集编纂的专业人员,集中在区委招待所统一食宿,集体编纂,确保了人员和时间的集中,提高了成效。山亭区文联在没有正式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时值的兼任主席亲自带队采访收集编纂,组织采风和摄影,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全部编纂工作。峄城区文联,充分发挥本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艺家队伍整齐,人数众多的优势,在原有的民间故事图书资料中,再比较甄别,保证了最后成书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台儿庄区当时没有文联编制,区文化局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编撰机构,抽出专业人员拨出专门经费,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编纂工作。原市民协主席徐高潮同志,不但承担了滕州卷的编纂,还承担了全市各区卷的最后审查、汇总、编纂、整理、精选、打印等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市民协主席沙朝佩同志对市中卷、台儿庄卷的整理汇总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山东省民协副主席、枣庄市民协主席王善民同志对本书的启动、编纂以及出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本书编纂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国民协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中国民协王锦强主任给予了具体的专业性指导,以及经费上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编委会

2011年8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