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下午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简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下午茶》作者简媜曾获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

《下午茶》作者以茶喻人生之理趣,想象与现实交织,深情和文字融合,让人心动不已。

内容推荐

仍旧眷恋独处,在市中心的九楼,常常把百叶窗拉密,用与世隔绝的手势,回到自己,裸足下田,在稿纸上。《下午茶》的背景就是简媜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第一辑“下午茶”以茶喻人生之理趣;第二辑“一碟流星”穿越古今,虚实交错,思绪顺着笔尖吐露馨香。

深夜的街道偶有叫卖声音,像梦境边缘的巡更人。白日的喧嚣已随风而逝,变成遥远的过去;我会单纯地喝着茶,想或不想,写或不写,存在或不存在。看完之后,各自喝茶去吧,有的滋味会流入心里,有的消逝。

目录

粗茶淡饭(原序节录)

器之卷

山泉

茶具

最丑的茶杯

中国瓷

茶则

茶头与杯头

小茶壶嘴儿

茗之卷

覆盆子

鸳鸯茶

浮柚

茉莉花茶

面茶

冬瓜茶

姜母茶

陈年普洱

桂花蒸在龙井上

寻找薄荷的小孩

洛神

白毫乌龙

铁观音

不知春

大红袍

韵之卷

晚茶

唇印

隔夜

茶枕

女侍

神水

奉茶

茶泡饭

柳条画地

鹰箭

阳光手印

食泪的蝴蝶

河童

浮舟

温暖的空旷

更遥远

瞬间诱惑

青色的光

双钱

爱,定居的小城

晚祷

无为

秋声

行动的山

海誓

野趣

乐府

变文

章回小说

白话文学

西施

勾践

赵氏孤儿

赵飞燕

貂蝉

二乔

达摩

嵇康

刘伶

杨贵妃

红娘

陈圆圆

董小宛

林黛玉

初裳

缁衣

伏流

参商

天爵

唱晚

雄浑

冲淡

秾纤

沉着

高古

典雅

洗练

白蛇三叠

跋 茶余饭后

试读章节

习惯到处喝茶。在等人与散会之后,拿出稿纸,继续占领冷气充足的角落,写起《下午茶》。

稿纸恒是我安歇的青青草地,我在自己的国土放牧字的牛羊;指引它们啮草,或大幅删改,叫它们死亡。现实世界离我非常遥远,身前身后语声之热浪,与我无关。

在一家名叫“下午茶”的画廊咖啡店里写《浮柚》那篇时,窗外正是奔泻的夏日雷雨——其实避雨的是我自己。

在台北火车站附近F.M.Station地下室点了“覆盆子茶”,编了大A与小a的故事——其实受骗的是我自己。

如果,每一本书都可以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背景触发作者在当时当地创作的话,《下午茶》从《中时晚报》时代副刊一通随便写什么都可以的邀稿电话演变成今天的面貌,它的背景无疑地就是企图从现实世界脱逃的那股渴望。如果,要我自己更深地挖掘下去,为什么写成“茶”的散文极短篇,而不是别的题材杂文?我想,这种追溯是永远没有办法清晰的,因为,引发创作的芽眼已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加入而辗成整体了。

当然,我还是可以回想到几桩跟茶有关的往事——既是往事,自然是童稚时代的上古史了。

我们乡下不喝茶,冬瓜茶与麦茶除外。平常渴了,捧井水喝几口,或摘几粒番茄吃。只有初一、十五供奉清果时,泡壶小茶斟在神案上的杯子里,我以为茶是给神明喝的。用的茶叶,是武著坑出产的,这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蜜饯与茶叶都是兰阳平原的名产,这么好的匹配,我都辜负了。

有一回,阿嬷的脚趾头因长期浸泡田水里,疼痛不堪,据说嚼碎的茶叶塞在趾缝可以治愈。她丢一包茶叶给我,叫我嚼。我坐在眠床边的板凳上,她躺在床上,伸出十只不规则形的脚趾头,我嚼烂一口就塞一缝,每塞一缝就叫她夹紧,她老是夹不紧,茶屑掉了满地。这不能怪她,谁有办法叫脚趾头两两夹紧的?总之,为了塞住那八个缝,不知嚼了多少茶叶。只记得祖孙俩大功告成时,我冲到井边猛灌水,那满口麻涩的滋昧,让我一直打抖,像乩重。

真正看到茶园,是上了初中。我们那班是很奇怪的班,我认识的第一位山地同学给我很好的印象。她非常美,大眼睛,白皙皮肤泛着一抹自然的粉红,平日羞答答地,唱歌又相当悦耳——我想,那种嗓子是山神赐给他们的,以便在深山里相互对答。她每天必须花七个钟头上下课,走路下山,提鞋渡河,走路到小村里,踩脚踏车到学校。她的功课怎能好?但她仍旧受到喜爱,因为她的书包里装的番石榴、桠柑、金枣、红肉李,比课本还多。

我们那班其实可以组个杂货店,她卖水果,有人卖她阿母特制的萝J、干,我卖扫把。她的水果老是有一股特殊的香草气,一问才知道出在书包,她的书包一到采茶季节便成为到处打零工的茶叶篓了。

然后,她带我们到她的山上去。穿过小村,停好脚踏车,走路渡过一条两岸全是黑白石头的河,走路上山,随手摘金枣吃。她说,那一片就是茶园!那时,太阳蒸蒸,我觉得整片山坡都在起伏、企图翻身,冒着白烟。我一定被她的山神给震慑了,那绿的波浪温柔且静好,在夏目蝉嘶中,像一首充满回音的山地歌谣。

然而,我还是没喝到茶。

仍旧眷恋独处,在市中心的九楼,常常把百叶窗拉密,用与世隔绝的手势,回到自己,裸足下田,在稿纸上。

我翻阅《茶经》,想象陆羽的面貌,到底什么样的感动让他写下中国第一本有系统地介绍茶艺的书?因为喜欢喝茶?还是在品茗之中体会茶汁缓缓沿喉而下,与血肉之躯融合之后的那股甘醇?饮茶需要布局,但饮后的回甘,却又破格,多么像人生。同一个杯、同一种茶、同一式泡法,饮在不同的喉里,冷暖浓淡自知,完全是心证功夫。有人喝茶是在喝一套精致而考究的手艺;有人握杯闻香,交递清浊之气;有人见杯即干,不事进德修业专爱消化排泄;有人随兴,水是好水、壶是好壶、茶是好茶。大化浪浪,半睡半醒,茶之一字,诸子百家都可以注解。

我终究不似陆羽的喝法。我化成众生的喉咙,喝茶。

当然,也不如李白、东坡才情,焚香小坐,静气品茗,给茶取个响亮的名字:“仙人掌茶”、“月兔茶”,满座皆叹服好茶好名姓。谁晓得二位高士安什么心?仙人掌嘴、月兔杵臼,我倒觉得嬉怒笑骂!

所以,既然“下午”喝茶,且把手艺拆穿、杯壶错乱,道可道非常道,至少不是我的道。我只要一刹那的喉韵,无道一身轻。

喜欢读茶名,甚于赏壶。茶树管它长成什么样其实都是枝枝叶叶,本来无名无姓。人替它取了名,是拟人化了。不管名字背后代表它的出身、制造过程,抑或冲泡时的香味,总是人的自作多情。反正,人就是霸道,喜欢用建构社会解释生命的一套逻辑转嫁在茶身上,必要时还要改良品种。所以,茶也有尊卑高低了。我既然写茶,自然无法避免使用现有的茶名j这是基础语言。但我纯粹想象,用旧躯壳装新灵魂。P4-9

后记

说说这本书吧,我告诉自己。然后,听见时间的冷箭嗖嗖而过。

收在《下午茶》的文章,九成旧一成新。第一辑“下午茶”部分,曾于一九八九年由“大雁书店”出版,现略作润饰,存其本貌。第二辑“一碟流星”,显然比较复杂,要说又怕语无伦次,不说唯恐语焉不详。可见人生诸事各有它小小的艰难处。

从《柳条画地》至《野趣》诸篇,从未收入任何集子,写作的背景是应媒体之邀为绘画、摄影作品配文,分别为陈英德、韩舞麟、楚戈、蔡霖等之作品而写。那是颇有趣却伤神的经验,由于媒体提供的是黑白影印或色彩失真的立可拍照片,只好全凭当下第一直觉所唤起的情感状态进行研发,与其说依附原图作解,不如说是以文共振。所拣用的文字也朝富含神化质素的方向走,虽两三百字,写完后常有重重跌回现实的懊恼感。文字,具有非常多层级的灵肉境界,狂喜与神伤皆在其中。

从《乐府》至《白蛇三叠》诸篇,曾收入一九八七年“李白出版社”印行的《一斛珠》书中,此书由冯曼伦、陈义芝、赵卫民与我合著,肇因于一九八四年《联合文学》创刊后,痖弦先生特于联副辟“文学小广告”擂鼓助阵,嘱我们四人轮流提笔上场。当时,我刚出道,得他们三人点拨之处甚多。由于四人皆出身中文系,遂依文学史、文学人物、文学境界、文学品鉴、文学与自然等脉络轮番下笔。结集成《一斛珠》后,在书市中流布不久即匿迹。我把自己写的四十多篇梳理之后收入本书。对我而言,纪念那一段笔墨因缘的意义大于其他。

说完之后,各自喝茶去吧,有的滋味会流入心里,有的消逝。茶还是茶。

一九九四年三月 台北

二○○七年七月修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