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著的《九山湖畔的作家梦》中既有一个个有趣的成长故事,也有对父母、对家庭、对恩师的深情怀念;既有当年用稚嫩的文笔写下的一篇篇文章,也有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珍贵照片资料;既表现了写作道路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也体现了人生道路上理想信念的坚持。本书语言明白晓畅,文字通俗易懂,不乏幽默有趣的成长片段,读来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 书名 | 九山湖畔的作家梦/名家寄小读者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叶永烈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叶永烈著的《九山湖畔的作家梦》中既有一个个有趣的成长故事,也有对父母、对家庭、对恩师的深情怀念;既有当年用稚嫩的文笔写下的一篇篇文章,也有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珍贵照片资料;既表现了写作道路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也体现了人生道路上理想信念的坚持。本书语言明白晓畅,文字通俗易懂,不乏幽默有趣的成长片段,读来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九山湖畔的作家梦》是著名作家叶永烈所写。全书分“温州小娃”和“文学幼苗”两大部分,作者追忆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儿时生活,讲述绘画、表演、集邮、下象棋等兴趣爱好对自己人格的培养,以及自己从11岁发表一首小诗之后与写作结下的不解之缘。 目录 序 温州小娃 取名于“永远轰轰烈烈” 出生于温州英国教会医院 殷实的叶家 “阿桃的儿子” 度过童年的成孚大楼 细心是永远需要的 我差一点断了舌头 父亲出任瓯海医院院长 日军大佐笔下的《申江战焰图》 父亲给我文学启蒙 文学幼苗 我曾作文不及格 对于绘画和演戏的兴趣 11岁发表了小诗 启蒙恩师杨奔 九山湖畔的瓯海中学 养了上百条金鱼 集邮的乐趣 象棋和陆军棋的启示 “影戏”使我入迷 音乐的陶冶 历吏和文学的召唤 平生第一次采访 好书伴我成长 不动笔墨不看书 我也喜爱数、理、化 17岁考取北京大学 写诗“发烧友” 化学是“动手派” 19岁写出第一本书 20岁写出《十万个为什么》 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试读章节 温州方言的特殊性,成了温州人的特性。一听到有人讲温州话,马上可以断定对方是温州人。 要是长期生活在温州,耳际天天听着温州话,听惯了,也就不当成一回事。可是,对于长期生活在外地的温州人来说,却极为敏感。就拿我来说,不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商店、车站、机场,只要耳边飘来一句温州话,马上就会循声望去,然后立刻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个讲温州话的人,是我的同乡。如果我用温州话跟同乡打招呼,我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迅速缩短,彼此都会感到非常亲切。 温州方言的特殊性,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对于生活在外地的温州人来说,温州话成了“乡亲帮乡亲”的凝聚剂。特别是在国外,温州同乡比起别的同乡来,更为团结。同乡们用温州话叽里呱啦地交谈,把温州人凝聚成了一个团结的群体。 有利往往也有弊。温州话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温州话这种“地方粮票”,只能用于温州。这对从事写作的我来说,在创作上颇受限制。作家应该是最善于运用语言的人,可是,我却不能把温州方言写进作品里。在这一点上,我不能不羡慕北京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充满“京味”,却依然能通行全国,这是他生长在北京所带来的语言优势。 我的名字叫“叶永烈”,曾有人“考证”,说是取义于叶挺将军的诗“在烈火中永生”。这“考证”还颇有几分依据:叶挺之“叶”,永生之“永”,烈火之“烈”。 然而,我出生的时候,还没有叶挺将军的这首《囚歌》:“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我的名字其实很普通,其中“永”字为辈分。据父亲说,他给我取名“永烈”,是“永远轰轰烈烈”的意思。仅此而已,并无更深的含义。 我不由得记起在采访数学家苏步青的时候,曾经问他,“苏步青”的谐音是“数不清”,他的父亲为他取这个名字,是不是期望他长大后成为数学家?苏步青大笑:“我的名字,取义于‘平步青云’,父亲希望我将来出人头地,如此而已,跟数学家毫无关系!” 另外,据父亲说,“永”字有“水”,“烈”字有“火”,“永烈”这名字也就“水火平衡”了。 在我之前,我有一位出生四个月就夭折了的哥哥,父亲为他取名为叶永杰。“永杰”与“永烈”的意思差不多,而且也“水火平衡”。 我对父亲给我取的名字,最满意的一点是少有与我姓名完全相同的人,这在网络时代尤为重要。搜索“叶永烈”,得到的全是关于我的信息,没有同名同姓的人从中“干扰”。虽说在我出生的时候还没有网络,而且“叶”“永”“烈”这三个字都是常用字,不是生僻字,这样都少有同名同姓的人,真不容易。然而,如果搜索“叶永杰”,则同名同姓的一大片。 不过,我的名字倒有一点小小的“应验”。小时候,每到冬天,我常常手脚皲裂,同学们便取笑我说:“怪不得叫‘叶永裂’呢!” P4-6 序言 中国有句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句话不完全正确,但是有一定的道理。童年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饶虹飞约我写童年的故事一书,使我沉醉于年代久远的回忆之中。 孩提时期的兴趣是多变的。我小时候曾经喜欢绘画,父亲让我跟随老画家王知毫先生习画;我也喜欢表演,参加过学校的演出,做着演员梦;我酷爱二胡,抄录了许多二胡曲谱,也喜欢笛子、口琴…… 父亲给我以文学的启蒙。自从11岁发表了一首小诗之后,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写下了五六万字的读书笔记《小辞源》。也让我成为一个早熟的作者——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从此,文学创作成为我毕生为之奉献的事业。直到现在,我已经累计写出了3000万字的文学作品。就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刚刚完成了35万字的长篇小说《东方华尔街》。 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这“细心”的“基因”遗传给我,帮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至今,我不仅保存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全部成绩单,保存了许多童年的照片,保存了小学五年级绘画得奖的奖品,保存了11岁时发表的诗以及编辑部写给我的信,甚至还保留了那个“叶永烈小朋友收”的信封。此外,我还保存了中学时的读书笔记《小辞源》,抄录二胡的曲谱手稿,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些珍贵的档案不仅使我在写作这本书时那些儿时的回忆变得清晰,也为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图片。 如果我的这本小书,能够给小读者们以人生的启迪,那我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