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悲情诗圣杜子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程韬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程韬光著的《悲情诗圣杜子美》以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为时代背景,以大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为线索,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全方位展示与解读了杜甫一生坎坷的命运与郁郁不得志的内心历程。全书以杜甫的出生、漫游、求仕、流亡及创作为主线,将他一生的踪迹和时代境遇融为一体,全面展示了杜甫孤独辗转、悲悯仁爱、彷徨矛盾、上下求索的一生;将杜甫思想和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写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一个丰厚全面、真实可信的杜甫。作者巧妙地将杜甫的诗歌创作融入他跌宕的一生,为读者再现了一个“上悯国难,下痛民穷”的诗中圣哲,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杜诗中那悲怆的时代烙印和扑面而来的现实主义气息。

内容推荐

程韬光著的《悲情诗圣杜子美》讲述了大唐诗圣杜甫孤独彷徨、颠沛流离的跌宕人生。作者以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以诗人求仕流亡的个人经历为线索,并将杜甫的诗歌创作融入其中,穿插着国恨家难、人世悲欢,为读者真实再现了一个“上悯国难,下痛民穷”的诗中圣哲。奇特的文学想象和残酷的历史真实巧妙融合,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杜诗中那悲怆的时代烙印和扑面而来的现实主义气息。

目录

前言

推荐序

一 降生河洛

二 游历吴越

三 应试东都

四 苦困京师

五 情系黎民

六 痛失幼子

七 身陷囹圄

八 贬斥华州

九 长歌当哭

十 应邀入幕

十一 致仕离蜀

十二 寄居夔州

十三 流寓江陵

十四 魂归异乡

试读章节

“大雄”释迦牟尼佛坐于正中莲花高台上,褒衣博带,袈裟轻盈;拈花微笑,慈悲淡然。迦叶左侍,严谨持重;阿难右立,温文虔诚.文殊、普贤凝眸若思,心仪妙德;南北二菩,含睇若哂,面驻春风。飞天环穹而翔,衣带飘飘;香音弄琴而歌,妙音融融。杜甫净手焚香,心中默祷。旻上人见其虔诚事佛,以为杜甫有心向佛,可为同道,遂指着殿中佛像吟出:“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杜甫闻听,略思片刻,应声接道:“一介书生,攀龙、攀凤、攀桂子。”此语一出,曼上人已知杜甫虽有向佛之心,却无遁世之念。

之后,三人走出大雄宝殿,观看藏经楼,就见藏经楼苍朴厚味:二层五楹,轩敞疏廊;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屋脊之上阳嵌“法轮常转”,阴刻“国泰民安”,乃唐初书法大家褚遂良的娟秀书迹。藏经楼正厅有《金刚经》句题联:“当知是处恭敬供养,不可以百千万劫说其功德;若复有人受持读诵,已非于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再看其侧,平远楼撰联:“三级曩增高,两点金焦,助起杯中吟兴;双峰今耸秀,万株松栝,涌来槛外涛声。”杜甫暗叹联语造句雄浑,写其楼外风景极为恰切。三人又步入大明寺西园,顿见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实乃饶有山林野趣之寺庙园林!园内僧人甚众,游人如织,香火缭绕,香气氤氲;寺内钟声,肃穆悠远.

大明寺古刹名僧辈出,尤以唐代律学大师鉴真最为著名。鉴真乃律宗南山宗传人,自幼随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数年,巡游两京,究学三藏。鉴真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其不持一家之见,于传授律学之中,将南山宗、相部宗和东塔宗兼容并包,尽取精要。鉴真于佛教建筑、雕塑上亦有颇多建树。据《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鉴真尤擅医术,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深得医理。他曾住持大云寺之悲田院,为人治病时,亲为病者煎调药物,医德甚高。

杜甫、许八由曼上人引领,穿过西园,入大明寺后院。曼上人道:“子美佛心见性,何不成佛?”

杜甫笑答:“自度成佛,奈苍生何?”

曼上人接道:“以心传心,明心见性,普度众生。”

“众生如我,人皆成佛,佛又是谁?”杜甫回应, “我知上人之心。然甫既着尘世,尚无一德以济众生,尚无一事以利百姓。若独寻清静,心中憾矣!”

见杜甫心意已决,曼上人亦不再多言,遂引领杜甫、许八拜见僧值,言其欲拜望鉴真方丈。曼上人乃佛门弟子,鉴真于江宁瓦官寺弘法时,亦喜曼上人绘画技艺,曾与之共论甚欢。闻其前来,遂着小僧引入方丈室。杜甫视大师面若净水,心怀曰月,躬身施礼道:“巩洛布衣杜甫千里慕名而来,不为长生之道,而求人间医术,以期小以忠孝,大济苍生。”

“施主已略知法理。我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弘法之要,医苍生之心;中医之要,医苍生之体。灵肉归一,乃佛法之大成也。既求医道,可知松风明月之间,有何等草木入药?可知何为上、中、下之药?” 鉴真大师表情淡定。

杜甫虔诚应道:“晚生涉足江湖山川未几,见识尚浅。知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花椒、吴茱萸等物,可以入药。”鉴真大师微微颔首,杜甫又道:“晚生愚钝,又以为上药医病,中药保命,下药养身。”

“施主前来求医术,乃大道之行。又知数十种草药之名,亦见心性方纯。只是,施主应知上药医神、中药医心、下药医病之理。”见杜甫疑惑,鉴真大师又道,“人体乃阴阳混沌之体,保持中和才得平衡,则疾病不存。

P12-13

序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歌高峰。在诗山的峰巅之上,比肩而立着风格迥异的两位巨匠一一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二人的诗歌和人格操守,无疑是正义和自由的象征!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义笔架山下,长于唐代东都。历经大唐盛世,遭逢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悲情激烈。杜甫是中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亦是世界诗坛的璀璨巨星,享有“诗圣”盛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诗句,阴郁顿挫,铿锵凝重,铺陈终始,畅极淋漓,以震撼人心的壮丽史诗,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播撒世界!

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之诗被誉为“诗史”;杜甫之创作使其被看作是一个标志时代集大成的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之情怀使之延续至今被认为是知识分子社会良知的代表。杜甫以短暂的人生为我们留下壮美的诗篇,为后人记录了那个时代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与世事变迁,跨越千年而历久弥新。自中唐以降,历代研究杜甫诗歌的著作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然以文学笔法对杜甫一生和其诗歌进行解读的作品极为罕见。与前人相比,《悲情诗圣杜子美》这部著作则突出体现了对历史人物进行“文学化”叙事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魅力,可谓前无古人,意义深远。

如何学习杜甫的亲民意识,“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如何发扬杜甫的治学精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何继承杜甫的苍生情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如何传递杜甫的雄伟气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韬光先生的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诠释杜甫这些思想的最好载体。

为使广大读者和热爱唐诗的朋友了解杜甫和他的诗章,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打造民族时代精神,本书以已在热爱唐诗的阅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的长篇历史小说《诗圣杜甫》为基础,将唐诗与杜甫的生平事迹相结合,并保留了原著的故事性与可读性,让广大朋友们在享受小说阅读的愉悦中,轻松学习唐诗。

书评(媒体评论)

作品融历史真实与文学创作于…炉,将诗圣人生与诗学研究相结合,行文优雅,涛史并茂,人物生动,值得深读。

一一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李佩甫

韬光先生以文学手法,让我们看到活生生的诗中圣贤,并从李白、杜莳的身上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传统。

一一著名作家、中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唐浩明

韬光先生十数年心血之作,是对杜诗及其精神最好的承继。

一一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贾平凹

爱家国、爱人民、爱自己是诗圣杜甫的诗格、人格本质。韬光先生此书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杜甫,并以另类的方式为我们解读唐诗。

一一著名作家 二月河

用小说的形式来呈现李白、杜南的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过程,程韬光先生可渭颇具匠心。

一一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周大新

韬光先生将杜诗融入传记小说之中,在环环相扣的情节中让我们领略了一位心系天下的诗圣杜甫、才情杜甫。这是…种个性,更是一种创造。它再一次证明了文学解读的魅力之巨大!

一一知名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王立群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