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月楼(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是“当代作家精品珍藏系列”之一种,系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的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余步伟遇马兰》《马文的战争》《艳歌》《追月楼》《枣树的故事》《关于厕所》《悬挂的绿苹果》七部中篇小说。其中《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文本以平和而客观的文字描述,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值得品读。
| 书名 | 追月楼(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叶兆言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追月楼(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是“当代作家精品珍藏系列”之一种,系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的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余步伟遇马兰》《马文的战争》《艳歌》《追月楼》《枣树的故事》《关于厕所》《悬挂的绿苹果》七部中篇小说。其中《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文本以平和而客观的文字描述,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值得品读。 内容推荐 《追月楼(当代名家精品珍藏)(精)》是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了包括《追月楼》和《马文的战争》在内的七部中篇小说。其中《追月楼》是叶兆言小说创作中最耀眼的民国主题,描写了南京的…个丁姓旧家族在南京沦陷后产生的动荡与矛盾。《马文的战争》则透过对当下社会男女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细微处的隐秘。叶兆言文笔冷静老道,情感控制力强,叙述简练,绝不多着…词,但并不刻漳,展现了一个学养深厚的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 目录 自序 余步伟遇到马兰 马文的战争 艳歌 追月楼 枣树的故事 关于厕所 悬挂的绿苹果 试读章节 火葬场很乱,人满为患。死人多得来不及烧,告别仪式一个接一个。终于轮到祁瑞珠,大家排队站好,由死者的弟弟站出来主持仪式。余步伟知道接下来要轮到他说话,他继续用眼睛死死地盯着妻子的遗像,因为瞪眼睛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的眼部神经早就极度疲劳,眼泪已开始源源不断往外淌。终于轮到余步伟说话了,他走到众人面前,缓缓地摘下墨镜,看着他满脸的泪痕,人群中不由得传出了叹息声。这一招还是他在刚进滑稽剧团时由老演员传授的,舞台上遇到要流眼泪的场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事先对着灯光看,要将眼睛瞪大,尽量瞪大,千万不能眨眼,这样很快就会热泪盈眶。 余步伟出色的表演让妻子的一家人感到满意。满脸的热泪,已让夫妻不和睦的传言不攻自破。现在感到深深内疚的是祁瑞珠的老母亲,她是个有些洁癖的女人,或许太勤劳的缘故,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能干,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做梦也想不到大女儿会在擦窗子的时候掉下去。祁瑞珠实在是太不能干了,老太太非常后悔,后悔不该让已五十岁的女儿去擦玻璃窗。女儿笨手笨脚往窗台上爬的时候,她就预感到要出事,嘴上喊着“当心,当心”,正说着,女儿已经不见了身影。现在,面对着女儿涂脂抹粉的遗体,她又一次流起了眼泪,流泪是因为看到女婿竟然也会那么伤心,不管怎么说,女婿的痛苦是由她一手造成。 祁瑞珠的娘家人浩浩荡荡站了一大排,孤儿出身的余步伟因此显得很孤单。今天到场的,属于他的熟人就只有一个雷苏玲。胖胖的雷苏玲是鹊桥仙婚介公司的女老板,也五十多岁了,对余步伟的夸张表现感到很吃惊。余步伟伤心了好一会,开始念悼词,手上突然有了一张稿子,是小舅子递给他的,但是他并不打算照本宣科、一字不差地念。悼词照例要说死者生前的种种优点,余步伟觉得这似乎不够,流着眼泪又添油又加醋,近乎奢侈地滥用好词汇,结果他说的人无所顾忌,听的人忍不住要笑出来: “祁瑞珠是一个伟大的人,她生得伟大,死得可惜。不过,我想她是怀着美好记忆离去的,她爱她的母亲,爱她的兄弟姐妹,爱她的那一对可爱和出色的双胞女儿,她是一个有着伟大爱心的女人。当她像只小鸟一样从窗台上摔下去的时候,怎么会想到就此和亲人告别呢……” 在滑稽剧舞台上,余步伟从来不是一位好演员。他总是有太多的即兴发挥,动不动就把剧本忘到脑后。好在时间比较紧张,后面的告别仪式一个接着一个,这场戏想不结束也得结束。祁瑞珠的双胞女儿对父亲的夸张表演开始不满。她们因为学习成绩优秀,目前都在北京上大学,是三年级的学生,匆匆赶回来,急着要赶回去,已买好今天的火车票,准备从火葬场直接去车站。接下来的一切都很仓促,祁瑞珠的遗像刚拿下,别人的遗像已迫不及待挂了上去。前面的人还没有退场,后面的人已拥进来。接下来,祁家的人都坐一辆大面包车走了,只剩下祁瑞珠的弟弟留下来取骨灰。余步伟搭雷苏玲的小车送女儿径直去火车站,一路上大家都绷着脸不说话。到了火车站,仍然没有什么话。雷苏玲有些看不过去,与双胞姐妹随口敷衍,姐妹俩却懒得搭理,问一句,只肯答半句。 双胞中的姐姐余青突然很冒昧地对余步伟说:“爸,你现在是彻底地自由了,你不就等着这一天吗?”余步伟吃了一惊,雷苏玲听了也有些目瞪口呆,没想到更厉害的一句还在后面。 “你这种男人要不找女人是不可能的,不过也不要太快噢。” P2-3 序言 刚学习写作,脑袋里没多少小说概念,也不太明白短篇、中篇、长篇。我们说一个人喜欢看书,喜欢看小说,差不多都一个意思。后来学习写作,想哪写哪,想多长写多长。因为写,才知道还有长、中、短之分,在这之前,只知道议论谁小说好看,谁的小说更有名气。 看小说的最大好处是随意,想看便看,不想看把书扔了。开始写作也这样,兴冲冲开个头,不想写了,弃之如废纸。很快发现这不好,别人的书你不看,没任何损失,书仍然还在。你写的小说半途而废,过了这村没这店,没了就没了。因此我的经验是逼迫自己,要么别写,要写非得写完。别老想着写世界名著,你先老老实实,乖乖地把手头活干完。 小时候有过很多梦想,从未想过当作家。上大学,中文系学生都写小说,我跟着凑热闹。也曾想做批评家,逮谁骂谁,准备将当时最好的散文家杨朔先生狠狠批判。论文题目是《杨朔散文的告别》,指导老师是杨朔粉丝,看了我的论文,眼睛里全是眼泪,说:“你的观点确有对的地方,可是我感情上受不了。” 于是调整方向,战略性转移,做学生的不跟老师过不去。在我看来,小说和散文没啥区别,既然老师不喜欢,干脆改写小说蒙事,反正读大学,无非为了一个文凭。为文凭可以不择手段,正好中文系搞创新,允许用小说代替论文,我已写了一堆小说,随便挑一篇顺利毕业。 结果断断续续就一直写小说,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与文学,始乱终不弃,先上床再闪婚,结了婚才恋爱。在今天根本不算什么,都他妈这般潇洒,在过去,在我们年轻时,还真是个事。 不知不觉中,写了一大堆小说,其中最多的是中篇,收集一起,厚厚的八大本。为什么写了这么多,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无非写了就写了,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开写,顺理成章把要写的小说写完。当然还有时代因素,在我写作欲望最旺盛的日子里,无论刊物,还是读者,都喜欢中篇小说。 真怀念开始写作的岁月,曾经一天写过两个短篇,四天完成一个中篇。年轻永远是好,年轻有用不完的精力。有人问写那么多小说有什么秘诀,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想不出答案,只能瞎敷衍,说看了很多外国小说。事后想想,这答案肯定不对。毫无疑问,自己确实看了不少小说,然而看小说的人很多,看得多与写得多,未必有什么直接关系。正确答案可能就一个字,不停地“写”,只要写,只要能够坚持,谁都可以这样。 这本《追月楼》可以作为导读,读者有兴趣,不妨进一步去找其他小说,毕竟只是我写的中篇十分之一。当然,如果只愿意读这一本,也仍然要表示感谢。世界是美好的,有很多奇妙事情要做,谢谢你们能拨冗读我的小说,谢谢了。 2015年2月11日赴上海的火车上 书评(媒体评论) 叶兆言的性格为人绝对是儒家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优雅随和,身上散发出某种旧文人的气息。 ——苏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