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风云录(增订本)》中作者黎之“回忆与思考”了文坛上一些文人之间的过往、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及事件、文艺方面重大问题讨论的经过。尊重历史、事在求实,真实具体、“原汁原味”是作者写作的主旨。由于作者“长期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直接参与过文艺方面重大问题的讨论,接触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材料”,故部分回忆文章提供了一些第一手有价值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 书名 | 文坛风云录(增订本)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黎之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坛风云录(增订本)》中作者黎之“回忆与思考”了文坛上一些文人之间的过往、文学史上的重大问题及事件、文艺方面重大问题讨论的经过。尊重历史、事在求实,真实具体、“原汁原味”是作者写作的主旨。由于作者“长期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直接参与过文艺方面重大问题的讨论,接触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材料”,故部分回忆文章提供了一些第一手有价值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文坛风云录(增订本)》作者黎之自1954年始,长期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门工作,直接参与文艺方面重大问题的讨论,接触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材料。1990年他陆续撰写回忆文章,以《回忆与思考》为题在《新文学史料》上连载,引起广泛关注。后结集出版两本书:《文坛风云录》《文坛风云续录》。本书是这两本书的精选“合集”,选取保留了文坛亲历的回忆内容,删去其余,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为读者提供一部浓缩的、亲历的“文坛风云录”。 目录 初进中南海 关于“胡风事件” 关于“胡风事件”的补充 附:补记 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宣传工作会议” (1956年1月—1957年3月) 附:沈虎根同志来信 整风·鸣放·反右 1957年纪事 在“大跃进”的年代 从纠极“左”到反右倾 周扬谈自己及其他人 第三次全国文代大会前后 “文艺十条”—“文艺八条” 所谓“全民文艺社论”和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大连会议·“中间人物”·《刘志丹》 “大写十三年”的大争论及其背景 文艺“反修”、毛泽东“十二月批示”和 他亲订《毛主席诗词》出版 从“一月会议”到“六月批示” “假整风”“假批判” 所谓“阎王殿” 批判《武训传》《清宫秘史》及其他 胡乔木在第二次全国文代大会党员会上传达 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周扬报告的意见(附几点说明) 理不清的思考 附:中央关于加强文艺战线的指示(根据邓小平指示代中央起草, 1964年4月14日稿。后来因形势急剧变化,此事未完成) 谈十七年的文艺运动 ——在“中国当代文学讲座”上的讲话(1980年7月) 又一次“假批判”·到卫戍区见周扬、林默涵 附:补记 筹办刊物,抓创作·批林批孔 批《水浒》、批宋江 “周扬一案”…… “三中全会”前夕的两次文艺会 附:读者来信 《天安门诗抄》出版前后 听胡耀邦讲话,请胡耀邦讲话 “务虚会上闷雷几声” 新的聚会新的分歧 围绕“人道主义”“异化”的两次大批判 从王震与臧克家的一次通信说起 关于首次发表毛泽东致周扬的信 “我和毛主席” ——周扬“回忆录”的有关材料 周扬说“三十年代” 附1:王学文同志谈有关“两个口号”争论的一些情况 附2:周立波长子周健明同志来信 试读章节 1952年“三反”“五反”高潮时期,中宣部主办的理论刊物《学习》杂志,在一、二、三期上连续发表了杨耳(许立群)、艾思奇、于光远、吴江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原意是为了配合“三反”“五反”运动,揭示资产阶级的本性,批判资产阶级思想。但却被批评为“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不加分析,一笔抹煞”。“要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体系,不允许资产阶级有自己的任何思想…‘集中地表现了在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上的幼稚的、否定一切的‘左’的情绪”“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加上小资产阶级的‘左’倾情绪,就造成了这些文章中的离开党的路线和离开马克思主义的严重错误”。(引自陆定一当时的检查,因为今天笔者很难准确评价那些文章和那个事件。) 《学习》杂志上这些文章的观点与毛泽东1952年3月27日“对统战部关于各民主党派三反运动结束时几项问题的处理意见的指示稿”中加改的一段话相抵触。这段话是:“在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内,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这种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 毛泽东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并提出哪些具体批评,现已无案可查。据说是陈伯达向中央反映的。他并在散步时对于光远说:错误的性质是半托洛茨基主义。受了托洛茨基的袭击。这些话倒颇像毛泽东的语气,但其含义笔者至今不能理解。陈伯达曾有专门报告批评《学习》杂志。最近,当年陈的秘书告诉我,陈曾让他摘抄艾思奇发表在《学习》上的文章,陈转呈毛泽东,毛批:“艾思奇的怪论。” 根据中央的意见,《学习》杂志的负责人胡绳、于光远、林涧青及编辑部一些人员开会,作了检查。在该刊第五期上发表了《我们的检讨》一文,并发表了部分读者批评《学习》杂志的来信。中央宣传部和文委召集了两次会议,检查《学习》杂志的错误。陆定一向中央写了检查报告。毛泽东亲自在报告上作了批语转发各地。批示是:“(一)中央宣传部三月二十九日关于“学习”杂志错误的检讨,中央认为是必要的和适当的。此次错误重在检讨和改正,不拟给予处分。(二)将中宣部这个检讨文件发给各级党委。望各级党委组织宣传文教工作人员予以讨论,并可在党刊上刊载。”同时毛泽东又批示:“在四月份的“学习”杂志上准备转载上海解放日报发表过的冯定同志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基本正确的(其中有些缺点我们作了修改)。” 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学习》杂志转载了冯定的文章。这篇文章原刊于1952年3月24日《解放日报》。原题为《学习毛泽东思想来掌握资产阶级的性格并和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转载时改为《关于掌握中国资产阶级的性格并和中国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问题》。冯文毛泽东作了哪些具体修改,已无原件可查。两文对阅可以看出多处值得注意的修改。如“资产阶级思想也是在各集团和派别之间有所不同,比如在我们中国,他们之间的思想,也是有进步的和落后的区别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不过这种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形成统一战线。” 当时,毛泽东非常重视这个理论事件,同年9月他在给黄炎培的信中又一次提到对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宇宙观要区别对待,并把黄的讲话中“用‘工人阶级思想’教育改造资本家”,改为“用‘爱国主义思想,共同纲领的思想’教育改造资本家”。并在信中说:“今年上半年北京的《学习》杂志上有些写文章的同志曾提出了这样的意见,我们已叫他们作了更正。” 《学习》杂志事件在当时和后来都未引起理论界的注意。只有有高度理论敏感的胡风,当时对此事非常注意。他给许多朋友写信提到此事,并希望能了解详情并看到有关的材料,特别想看到陈伯达的报告。后来他找到了有关材料并转给朋友们传阅。他的三十万言书及有关副件也正是这时交给当时的中宣部长习仲勋转呈中央的。现在看来,此事对研究我国理论工作和毛泽东思想的作用还是颇值得重视。我特意补记此事,是因为我认为思想战线后来未能像这次事件那样注意到指导思想上防“左”,对非无产阶级思想体系注意有区别、有分析地对待,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视为敌对思想。 P2-3 序言 本书作者自1954年始,长期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门工作,直接参与文艺方面重大问题的讨论,接触到一些值得注意的材料。1990年他陆续撰写回忆文章,以《回忆与思考》为题在《新文学史料》上连载,引起广泛关注。后结集出版两本书:《文坛风云录》《文坛风云续录》。本书是这两本书的精选“合集”,选取保留了文坛亲历的回忆内容,删去其余,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编排,为读者提供一部浓缩的、亲历的“文坛风云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