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历史研究
分类
作者 孙贺群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贺群著的《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历史研究》运用历史文献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对美国学前课程发展演变的历程进行了研究。本书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是什么”,即美国学前课程的演进轨迹是什么样的?另一个是“为什么”,即美国学前课程为什么会沿这样的轨迹发展演进?首先,本书主要以时间为轴,以美国学前课程根本目标取向的变化为线索,将美国学前课程的历史发展进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美国学前课程在1860—1960年的百年发展中走过了理念主义—实用主义—主情主义—主智主义的嬗变之路。在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之后,当代美国学前课程走向了变革新阶段,即课程在“发展取向”与“学业取向”之间不断摇摆,并逐渐呈现出整合的趋势。这是一个动态叙事的过程,回答了“是什么”这个问题。

内容推荐

《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历史研究》由孙贺群著。

美国学前课程在1860—1960年的百年发展中走过了理念主义—实用主义—主情主义—主智主义的嬗变之路。在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之后,当代美国学前课程走向了变革新阶段,即课程在“发展取向”与“学业取向”之间不断摇摆,并逐渐呈现出整合的趋势。

美国学前课程是在外部推力与内部动力共同作用下发生变革的;但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并不是相互独立、毫不相干的两种作用力,而是彼此交织缠绕在一起的,或者说二者是以一种“互构”的方式螺旋式向前发展的。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一)时代背景:学前课程的发展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关注的焦点

(二)特有国情:我国学前课程一直有学习借鉴别国的传统

(三)理论诉求:学前课程研究和教育史研究的双重呼吁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 概念界定

(一)美国学前教育

(二)课程

(三)学前课程

 四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五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强调实用性: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实用主义学前课程

 一 历史溯源:实用主义学前课程的思想源头与实践基础

(一)思想源头:对唯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

(二)实践基础:对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课程的沿袭

 二 现实根基:实用主义学前课程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土壤

(一)社会背景:美国社会发展状况对学前课程产生影响的分析

(二)哲学基础: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联盟”

(三)心理学基础:机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共生”

 三 探求与追问:实用主义学前课程发展过程的历史分析

(一)“前奏”:儿童研究影响下学前课程变革的初步探索

(二)“主旋律”:社会化课程与行为课程交织相伴

(三)“伴奏”:进步派与保守派激烈论战

(四)“插曲”:蒙台梭利课程“昙花一现”

 四 从“理想”走向“现实”:20世纪初期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特点

(一)课程目标:从“培养完满人性”走向“发展儿童的社会性”

(二)课程内容:从“抽象”走向“实在”

(三)课程实施:从“僵化固定”走向“自由灵活”

第二章 关注情感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主情主义学前课程

 一 寻根究底:主情主义学前课程发端的原因分析

(一)现实国情:美国社会发展大环境及学前教育状况

(二)理论基石: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成熟论“并肩而行”

 二 历史重现:主情主义学前课程的发展脉络解读

(一)本土探索:美国主情主义者的学前课程思想与实践

(二)异域来风:英国保育学校传入对美国学前课程的影响

 三 从“实用”走向“自由”: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前课程的发展特点

(一)课程价值取向:从“社会本位”走向“个人本位”

(二)课程目标:从“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走向“表现性目标”

(三)课程设计:从“问题中心”走向“儿童中心”

第三章 重视学业准备: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主智主义学前课程

 一 “民族感召”:主智主义学前课程产生的动因

(一)时代背景:国际竞争加剧

(二)国内环境:社会矛盾凸显

(三)教育政策:“开端计划”的发起

 二 “理论变迁”:主智主义学前课程形成的思想基础

(一)“破旧”:新智力发展观推翻了智力固定说

(二)“立新”: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及结构主义的流行

 三 “碰撞争鸣”:多彩纷呈的主智主义学前课程竞相登场

(一)发展一互动课程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二)贝瑞特一恩格尔曼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实践

(三)高瞻课程与凯米一德弗里斯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四 “求同存异”:三种课程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课程理论基础:混合理论、行为主义、建构主义

(二)课程根本目标:全面发展、认知发展、学业技能

(三)课程内容选择:经验取向、知识取向、活动取向

(四)课程实施过程:儿童主导与教师主导

 五 “一个时代的终结”:主智主义课程思想的隐退

(一)主智主义学前课程遭遇降温的原因分析

(二)美国学前课程的当代走向:在“学业取向”与“发展取向”之间摇摆

(三)美国政府与学者对学前课程关注的新焦点:对课程质量越发重视

第四章 美国学前课程演进之路的回顾与省思

 一 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变革的外部推力

(一)社会需要:学前课程发展的原动力

(二)理论更新:学前课程发展的方向盘

(三)实践探索:学前课程发展的发动机

(四)举国之力:学前课程发展的护航船

(五)他国之法:学前课程发展的风向标

 二 美国学前课程演进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准确把握课程时代转型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同在的变革理念

(三)保持着课程模式多样化的格局

(四)将游戏作为学前课程的核心部分

(五)注重使课程贴近社会和儿童的现实

(六)“活动性”课程设计理念贯穿始终

 三 美国学前课程发展历程与特征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学前课程改革要着力于本土化探索

(二)学前课程改革需要理论上的碰撞与论争

(三)学前课程改革需要政府支持、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并行

(四)学习别国课程需要领会其真正内涵

(五)学前课程改革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六)学前课程改革要打造出多元化的局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