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9卷)》是第59卷。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9卷)》共收10篇传记。李克农、李天柱、李锡九、陶勇、钟循仁、韩练成、胡愈之、梁广、罗章龙、张治中。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1928年春,李克农到上海后,很快在北四川路春野书店与阿英接上关系。组织安排,李克农成为中共春野支部的一名成员,负责文化工作和工运工作。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李克农等人创办了《铁甲车》报,他担任报社经理,还亲自撰写文章。由于《铁甲车》报抨击反动统治当局,不久便被国民党军警查封。李克农就与潘汉年一起,将《铁甲车》报改名为《老百姓》报,继续坚守党的宣传阵地。这个小报办的时间不长,又遭反动军警查封。1928年底,经组织决定,李克农调到沪中区,担任中共沪中区委宣传委员。
由于没有一个固定职业,党的活动经费又十分紧张,李克农经历了一段食不果腹的日子,为了应急,还把呢子大衣送进当铺。由于经常饿肚子,李克农的身体曾一度极为虚弱,本来就高度近视的双眼,视力更下降了,周围的同事和好友都风趣地称他为“瞎公”,后来李克农又多了一个笔名——“侠公”。
由于环境恶劣,为防不测,李克农等人还时常搬家。一个时期,他带着宋治家(又名宋季仁,芜湖民生中学的学生,曾做过李克农的秘密交通),搬进了爱尔近路春辉里.535号。这是一幢二层小楼,李克农与宋治家住楼下,楼上住着上海北站站长的一位情妇,名叫秦惠兹。她原是杭州乡下的一位贫穷女子,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看到李克农二人贫困的生活,常将剩余的米面和食物送到李克农住处。受李克农的影响,秦惠兹还利用她的身份,主动帮助李克农。有一次,她冒着生命危险,用站长的专车,秘密将一批武器送往浦东。李克农很感激她,直到解放后,李克农重返上海时,还通过市公安局查找秦惠兹的下落。但是听说她已回杭州老家,未能联系上,这成为李克农心中的一件憾事。
李克农担任中共沪中区委宣传委员后,遵照上级的部署,经常组织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后来,他渐渐对组织飞行集会一类的过激行为产生了忧虑。据宋治家回忆:一天晚上,李克农带着他到老靶子路百星大戏院看苏联电影《单人魂》,内容是描述伏尔加河纤夫们的生活与斗争的。电影刚开映不久,突然白纸印的传单满场飞舞,场内口哨声、警笛声骤起,数十名警察急速赶来。趁众人慌乱之际,李克农与宋治家夺路逃出。返回途中,李克农对这类举动所带来的后果颇为不快。他面带怒色地轻语道:“这不知是谁干的,苏联电影应该让大家看,不要撒传单。”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便陆续从汉口秘密转移到上海。白色恐怖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识到,要想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求得生存与发展,不建立一个特殊机构根本不行。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的基础上,于1927年11月建立了党的政治保卫组织——中央特科。中央特科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敌人情报,营救被捕同志,设立秘密交通,惩办叛徒铲除奸细,保卫中央领导和驻沪机关安全。同时,为了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国民党动向,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中央还决定:派遣一两个忠实的人,到国民党党部以及某种反动机关里去。恰在这时,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CC特务组织)为加强其情报机构,准备以上海无线电管理局之名,招聘一名广播新闻编辑。此情报被先期打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的中共地下党员钱壮飞所获。
1929年11月间,李克农在上海一家电影公司摄影棚内遇到了旧友胡底。胡底在大革命失败后也被通缉,并随钱壮飞一道秘密来到上海,1928年人上海影片公司当了演员。李克农通过胡底介绍认识了钱壮飞,钱壮飞向李克农介绍了国民党正在招兵买马扩大特务组织的情况,并希望组织上利用他们招聘广播新闻编辑之机,打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
李克农迅速将这一情况通过中共沪中区委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
P7-8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