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3卷)》是第53卷。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3卷)》共收10篇传记。博古、刘亚楼、李春亭、王立功、董存瑞、张霖之、张国华、尹林平、林维先、萧望东。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1923年年底,上海大学无锡籍学生安剑平、糜文浩等建立进步社团上海大学孤星社,后改名中国孤星社,并在无锡设有支部。不久,博古经表兄许广圻介绍加入该社。1924年1月,在上海高校读书的无锡籍学生缪斌、王启周等成立锡社。7月,中国孤星社和锡社达成相互合作的协议。8月17日,中国孤星社无锡支部举行会议,决定加入锡社,并确定博古为苏州委员会负责人。博古通过孤星社、锡社的频繁活动,加强了和上海、无锡等地爱国青年学生之间的联系。他经常发表文章于《无锡评论》,猛烈地抨击封建礼教、土豪劣绅的统治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全国各地先后举行悼念活动。3月下旬,无锡进步团体、各界进步人士筹划举行追悼大会,博古由苏州赶回无锡,参加了大会的组织筹划并在大会交际股工作。4月15日下午,孙中山追悼大会开始,请恽代英在会上作了有关孙中山生平历史和政治思想介绍。这一活动在无锡引起了极大反响。这时,博古已是锡社的活跃分子之一,并加入了国民党。五卅运动前夕,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5月底,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秘书姜长林到苏州,向博古叙述了五卅惨案情况。博古立即通知各校,到北局青年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采取多种办法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这时,年仅18岁的博古,正患较严重的肺病,但他毅然表示:“国之将亡,焉顾我身,宁愿生为中华人,死为中华魂”。6月1日,苏州“二工”学生举行声讨大会,担任学生会会长、苏州学联领导人之一的博古登台演讲;因情绪激昂,当场他口吐鲜血不止,与会者为之大恸。为发动群众,他又和同学们分头前往桃坞、萃英、显道三校,动员学生联合一致行动。6月2日,苏州20余所学校,共3000名学生汇集体育场举行反帝示威游行。博古坚持抱病参加,并主持了学联募捐活动。
五卅期间,无锡的反帝爱国运动出现了两股势力。一股是由市公所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保守势力。他们主张由政府出面交涉,民众只需作“文字宣传”,“呼吁当局援助”,不需要进行“三罢”,并竭力阻止群众运动。另一股是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力量的后援会,即英日外人残杀我国同胞无锡各界后援会。由锡社、孤星社、救国五七团、无锡协会,以及省立三师、实业中学、辅仁中学、荣氏女校等15个团体和一部分小学教师联合组成,主张成立抵制英、日外货调查仇货委员会,除宣传、规劝抵制英、日外货外,还需确实查禁仇货,广泛地开展募捐活动,援助上海工人。6月末,当沪案交涉处于停顿、沪锡运动渐趋滞缓时,博古参加了后援会的工作。他在后援会的一次会上,极力主张重新掀起运动高潮,造成革命声势。会后,他同安剑平等4人负责起草宣言,表明对当前运动的态度。6月25日,后援会在城中公园举行万余人的市民大会,各行业均派代表参加。博古在会上作了简短有力的演说,呼吁必须坚持交涉条件,提议撤换办理沪案交涉不力的蔡廷干、曾宗鉴。大会进行期间,他领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国民革命万岁”等口号。随后,他参加了后援会查禁英、日货的活动。从7月3日开始,博古不顾患病疲劳,提桅灯到通运桥下,登上轮船,爬人货舱,检查仇货。7月5日,无锡后援会继续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博古在会上提议三案:第一,将所查英、日货一律充公拍卖,所得价银作救济失业工人的捐款;第二,声援沙面惨案,实行通电,救济香港工人,出发演讲等;第三,举行第二次募捐。会议通过一、二两案。第三案予以保留。会后,博古带领部分学生,四处演讲,并继续查禁了大量仇货。
在声援五卅运动的过程中,博古深感要取得反帝运动的胜利,必须要有明确的主义来指导。7月中旬,锡社改选领导机构,博古被选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任组织部主任和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出版《无锡评论》。
P3-4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