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5卷)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5卷)》收录邓中夏、陶静轩、向钧、叶天底、唐鉴、张昆弟、旷继勋、黄励、蔡协民、邓乾元、陈为人、李敷仁、何耀榜、东伯钧、吕振羽等十五位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每个传主都是按人物一生经历的时间顺序,抓住重点写。秉笔直书,功过分明,实事求是,不溢美,不掩盖重大历史过失。作者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了艺术创造,使得传记生动感人。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5卷)》共收十五篇人物传记,为邓中夏、陶静轩、向钧、叶天底、唐鉴、张昆弟、旷继勋、黄励、蔡协民、邓乾元、陈为人、李敷仁、何耀榜、东伯钧、吕振羽。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他们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目录

邓中夏

陶静轩

向钧

叶天底

唐鉴

张昆弟

旷继勋

黄励

蔡协民

邓乾元

陈为人

李敷仁

何耀榜

陈伯钧

吕振羽

试读章节

1922年5月1日,邓中夏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他总结北方工人运动的经验与教训,以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代表邓重远的名义,向大会提出《工会组织原则案》。提案首先指出:“工人阶级斗争力之强弱,全视工会组织法之良窳而定。”然后,提案建议:第一,凡是“有新式产业的企业,应当以产业组合为原则”。因为它能“把一种产业中的各种工人联合于_个工会之中,则争斗力就异常雄厚”。第二,凡是“手工行业应当以职业组合为原则”。第三,全国总工会应当建立在地方总工会的基础上。提案写道:“我们工人希望将来有真正的全国劳动总组织出现,则必首先组织每个地方所有的工会,而成为一个地方的劳动联合会,将来更由各地劳动联合会组成全国总工会,则工会的组织,就上真正的轨道,成为一个铁样的团体了。”这个提案得到大会通过。从此,产业组合和地方组合相结合就成了中国工会的组织原则。在这次大会上,邓中夏被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

7月16日,邓中夏在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与著名的党的二大宣言及一系列决议的制定。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发表宣言,宣布“重开国会,制订宪法”。邓中夏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领导各地工会积极开展劳动立法运动。他提出劳动立法的四项原则是:保障政治自由,改良经济生活,参加劳动管理,开办劳动补习教育。根据这些原则,邓中夏主持制定了劳动法案大纲十九条,要求标榜“保护劳工”的北京政府承认劳动者有集会结社权、同盟罢工权、缔结团体契约权、国际联合权。大纲还对劳动者的工时、工资、假日、教育等权利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个大纲既重视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更重视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成为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人罢工斗争的纲领。

大纲发布后,邓中夏又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举行招待会,招待国会在京议员。邓中夏在会上宣传了中共二大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他提醒诸位议员:“我们中国在此国际资本主义掠夺与压迫之下,想照欧美资本家那样发达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希望中国的资产阶级觉悟起来,与劳动阶级携手,一起打倒国际资本主义。”他又告诫工人群众:“国际的资本主义不打倒,军阀也难打倒,而我们劳动立法上的幸福也实难享受。”邓中夏实际上提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必须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劳资统一战线的观点,丰富了中共二大所提的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

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被迫迁到上海。由于党的事业的需要,邓中夏离开北京大学哲学系前往上海,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活动。抵沪后,党组织要他去上海大学工作。  上海大学的前身是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该校学生对校方贪污经费、管理不善和课程复古强烈不满,最后将校长、副校长王理堂、陈织云等人赶走,恭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出任校长。于欣然应允,并请他的留日同学李大钊给予帮助。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革命干部,决定同国民党合办上海大学。李大钊便推荐邓中夏任该校总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着手实现党的培养人才的计划。

4月,邓中夏到上海大学任职,改名邓安石,决心学王安石锐意革新、进取不息的精神。他抓了三件大事:确定教育方针和教学目的、要求;改革学校建制,草拟上海大学章程;聘请一批著名的共产党人及进步教育家、文学家来校任教。

邓中夏在《上大之使命》一文中明确提出,上大的宗旨是:“养成建国人材,促进文化事业。”他特别赞同瞿秋白提的上大“应该具有划时代性和革命性,以担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革命责任”的主张。他强调学生要“读活的书,让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工人运动、妇女运动,把学到的革命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当前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他在上大设社会科学院和文艺院,社会科学院设社会科学系,文艺院设中国文学系、英文系、俄文系、德文系、绘画系、音乐系等;聘请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张太雷、任弼时、李达、沈雁冰、萧楚女、李立三、杨贤江、陈望道、郑振铎、丰子恺等来校任教。他们大多数是尽义务,不拿薪水。

上海大学的进步学生走着一条崭新的道路,课内课外,生气勃勃。“课堂里是殚精竭虑的讨论,街头巷尾是如火如荼的讲演,舞台上是民族的血泪魂灵的活动,刊物与传单成堆地从印刷所的机器中吐出来。”他们“一心要唤起民众,组织民众,反抗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邓中夏还改变上大以往收取高额学费的做法,对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有志青年,实行免费入学。中华书局印刷厂学徒刘华,就是这样进入上大中学部半丁半读的。

P13-15

序言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