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草原之都》、《岩画、草原和沙漠》、《叩响潼关》、《白城子》、《无定河》、《谒李广墓》、《百年孤独:直上大像山》、《解读“渭城”》、《陇上行》……《西北断简(凝视丝绸之路的情与美珍藏版)(精)》是朱幼棣先生在20世纪末的数年里完成的旅行文集。
| 书名 | 西北断简(凝视丝绸之路的情与美珍藏版)(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朱幼棣 |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寻找草原之都》、《岩画、草原和沙漠》、《叩响潼关》、《白城子》、《无定河》、《谒李广墓》、《百年孤独:直上大像山》、《解读“渭城”》、《陇上行》……《西北断简(凝视丝绸之路的情与美珍藏版)(精)》是朱幼棣先生在20世纪末的数年里完成的旅行文集。 内容推荐 《西北断简(凝视丝绸之路的情与美珍藏版)(精)》是朱幼棣先生在20世纪末的数年里完成的旅行文集。他在各地任职、考察期间,走过无数的古道、边关和古城、当熟悉的地名从历史的尘埃中款款而至,那些大漠孤烟的景致、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瑰丽浪漫的传说、人与自然相处的悲与乐统统化为笔下的文字。 目录 第一辑 古城遗址的证明 风墩:地平线上不变的风景——探访唐代高僧悟空遗迹 沙海中的佛塔 雀离大清净——西域佛教中心探源 高昌 迷失在于阗 交河时光 寻访古阳关 阳关海 黑水国与骆驼城:迁移的绿洲 倾听塔里木河 北庭诗情 发现丝路 丝路南道 天山北麓的千佛洞 抵达焉耆明屋 八声甘州 最美是伊犁河谷 额尔齐斯河浪游 河西歌行 左公柳 我的大坂 第二辑 牛皮城 达来呼布与天鹅湖——西套蒙古之一 现代废墟与生态难民——西套蒙古之二 华发边城——西套蒙古之三 哈拉浩特——西套蒙古之四 寻找草原之都 岩画、草原和沙漠 第三辑 叩响潼关 白城子 无定河 谒李广墓 百年孤独:直上大像山 解读“渭城” 陇上行 第四辑 玄中寺与终级理想——晋陕古道之一 雾锁天龙山——晋陕古道之二 唐窑之谜——晋陕古道之三 汾河大峡谷——晋陕古道之四 黑云下的城——访雁门 黄昏鸡鸣驿 第五辑 边关文化 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古格王朝 南诏古国的诉说 回望奉节 无山之寒 试读章节 在河西走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繁华的城镇,与内地没有什么两样。 “凉州儿女满高楼,梳头已学京城样。”西北风情,西北的风景不在城市,不在高楼,而在旷野穷乡。只有在那里,才没有世俗的繁华和光怪陆离的色彩,才聆听得到遥远的足音,像流水拍打一般哗哗流过的时光开启我们尘封的记忆。 在西北,在河西走廊,以古城命名的地名不在少数:双古城、南古城、下古城、古城村…… 祁连山劈入蓝天的雪峰在注视着多少睡去的古城? 尘土飘落,黄叶飘落,飞雪飘落。还有牧人和涌动的羊群牛群,在断墙残壁间寻觅。黄土垒砌的洞窟曾是宏大的殿宇。排列的土堆是佛塔的残基。千年兴衰,百代枯荣,在这里是如此触目惊心。岁月给我们留下多少不解之谜? 不能错过。 仅在河西走廊,这样的古城遗址就有近百座。 年代久远、形态各异的古城遗址被人们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历史标本。这些古城遗址为人们研究丝绸之路的兴衰,研究这一地区甚至中原的政治、军事、文化、建筑以及古代的国际交往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西北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使其大遗址之多,保存之完整,种类形态之异,为国内外所罕见。 每一次,在那充满诱惑的土地上,我所停留的时间都不算长。但我却因为它的诱惑,从精神上几乎走遍了河西走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座古城——20年,我想从西部走出来,仍然觉得不可能。 手指从地图上划过,可以无误地判读出分布在丝绸之路或沿线两翼的六大片古城遗址。虽然有更早的遗址,但这些古城主要为汉唐时期所建。 一是敦煌、安西、肃北片,著名的有敦煌沙州古城、寿昌城、安西锁阳城等,共有三十余座; 二是玉门、酒泉、金塔片,也有三十余座,著名的有酒泉下河古城、玉门赤金堡城、金塔西古城等; 三是高台、肃州、张掖片,著名的有高台骆驼城、肃南新墩子城、张掖黑水国城等计,共十余座; 四是民乐、山丹片,计有十余座,著名的有民乐永固古城、山丹双湖古城等; 五是金昌、武威、民勤片,有十余座,著名的有金昌高庙古城、高沟堡古城、民勤连城; 六是古浪、天祝、景泰片,计有十余座,著名的有古浪三角城、天祝松山城、景泰吊沟古城等。 河西走廊古城遗址种类多样,规模不等,形态各异。依种类而论,有历史上地方政权的都城、有州郡城、县城和村镇,以及重要的关隘和军事城堡等。这些曾经充满生命律动和生活气息的城市,串成了丝路上闪烁的群星。 一切都已经逝去。当我在古老而残破的城市废墟中穿行,在滚滚的黄沙中跋涉时,想到了这块土地上曾有过的几代人的悲欢,青年男女的动人爱情,丰收的喜悦,铁马和金戈,清清的流水与金色的麦浪……而这一切,现在都干枯了,变成了夹在历史黄卷中毫无生命的“标本”。 可这却是冷峻的现实。 对于城市的衰亡与消失,历史学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提出了很多理论与推测:战争、灾祸、人口迁移、瘟疫流行……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一条,即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水资源,以及由此引起的绿洲的迁移、表土的改变,如土地的贫瘠化、沙漠化等。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事实上,在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更多的时候处于对抗状态而不是依存状态。河西走廊不管对中原王朝,还是对游牧民族,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这是连接西域的主要通道。虽然更北的地方有草原丝路,但冬季气候寒冷,商队也易受游牧部落的袭击。南方有吐蕃道,但地势高寒,氧气稀薄,行路也更加困难,不适合大型商队的运输。P2-4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