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民、刘浩然著的《揭秘契丹辽王朝》系列丛书属大众通俗历史读物,包括《契丹建国》《澶渊之盟》《盛世大辽》《契丹殇亡》四部。
本书是《契丹建国》,讲述契丹族将不同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下的众多民族统一于一种政权之下的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建国伊始,契丹政坛皇族、后族、汉族三大政治集团的政治斗争。
| 书名 | 揭秘契丹辽王朝(1契丹建国)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刘喜民//刘浩然 |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喜民、刘浩然著的《揭秘契丹辽王朝》系列丛书属大众通俗历史读物,包括《契丹建国》《澶渊之盟》《盛世大辽》《契丹殇亡》四部。 本书是《契丹建国》,讲述契丹族将不同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下的众多民族统一于一种政权之下的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建国伊始,契丹政坛皇族、后族、汉族三大政治集团的政治斗争。 内容推荐 刘喜民、刘浩然著的《揭秘契丹辽王朝(1契丹建国)》选配契丹辽代遗迹、出土文物、壁画等精美图片,融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完整性、直观性、观赏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使广大读者如欣赏文学作品一般欣赏契丹人、契丹辽王朝历史,品味独具特色的契丹辽文化。 目录 第一章 契丹族源 1.契丹族源传说 2.东胡族系东部鲜卑后裔 3.契丹族称 第二章 契丹八部 1.古八部 2.大贺氏八部 3.遥辇氏八部 4.幽州契丹 第三章 耶律崛起 1.军事世家 2.释鲁总理汗国事 3.阿保机攫取汗权 第四章 契丹建国 1.诸弟叛乱 2.盐池诛酋 3.开圈称帝 4.析分皇族 5.建筑皇都 6.创制文字 7.蕃汉分治 8.著姓耶德、萧 9.佐命功臣 第五章 捭阖中原 1.五代风云 2.涉足中原 3.虎视燕云 4.望都之战 5.攻取平州 第六章 统一草原 1.征服室韦、乌古、敌烈 2.征服黑车子室韦 3.征服奚族 4.征服西鄙诸部 第七章 东征渤海 1.海东盛国 2.世仇恩怨 3.灭亡渤海国 4.半世东丹国 第八章 扶余之变 1.魂归扶余 2.开国三太子 3.废长立次 4.断腕诛百官司 5.两马并辔牵其一 后记 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1.契丹族源传说 关于契丹族源,史籍记载着这样两个传说:一是阴山七骑与赤娘子传说;一是白马青牛传说。 阴山七骑与赤娘子传说见于《燕北录》(北宋人王易著),大致内容是:居住于阴山的七兄弟得潢河中下游一妇人为妻,繁衍了契丹族。 白马青牛传说见于《辽史》《契丹国志》,大致内容是:有一神人骑白马从土河源头马盂山而下,有一天女驾青牛车自潢河源头平地松林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神人和天女相遇结为夫妻,生八子分地以居,繁衍为契丹八部。 传说中的土河即今赤峰市境内老哈河,马盂山即今赤峰市宁城县与河北省平泉县交界处的老秃山,潢河亦称潢水即今赤峰市境内西拉木伦河,平地松林即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潢水源,木叶山即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海金山(关于辽代木叶山地望目前史学界尚有争议),阴山没有确指,一般认为是代指契丹境内大山,从传说的内容来看,应当是马盂山或木叶山。 这两个传说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反映了契丹族源的一些基本信息。 阴山七骑与赤娘子传说,有可能反映了契丹族曾经历过群婚,即原始的母系氏族阶段。契丹人对这个传说很重视。契丹建国后,契丹人将传说中的“潢河妇人”木雕成人形,身披红衣,称为“赤娘子”,视为民族“女祖”,供奉于木叶山神庙中。辽帝即位举行柴册仪时,将“赤娘子”请到行在祭祀,仪式结束后送回木叶山供奉(也有研究者认为,此“赤娘子”就是驾青牛车的天女)。 白马青牛传说,反映了契丹族原始图腾和通婚情况。即契丹族是游牧于土河源头马盂山以白马为图腾的部落,与游牧于潢河源头平地松林以青牛为图腾的部落相互通婚繁衍而来。这个传说对契丹族历史影响深远。契丹建国后,契丹人将这一传说写入自己民族历史,白马为图腾的部落(父系)著姓为“耶律氏”,青牛为图腾的部落(母系)著姓为“萧氏”,整个契丹族只有“耶律”与“萧”两姓,相互通婚,同姓不能通婚,辽帝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要以白马青牛为牺牲品。 从两个传说的内容来看,阴山七骑与赤娘子传说反映了契丹族最原始的族源信息,白马青牛传说应晚于阴山七骑与赤娘子传说,或是对后者的丰富和神化。 具体来说,这两个传说反映了契丹族源这样三个基本信息:一是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历史久远;二是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是契丹族源地和发祥地;三是契丹族是由游牧于老哈河流域以白马为图腾的部落,与游牧于西拉木伦河流域以青牛为图腾的部落相互通婚繁衍发展而来。 《辽史》关于契丹始兴之祖奇首可汗出生地的记载也印证了以上两传说的信息。 关于契丹始兴之祖,《辽史》有明确记载,“契丹之先,日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今永州木叶山有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可敦并八子像在焉。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奇首生都菴山,徙潢河之滨”。 根据《辽史》记载,奇首可汗出生地都菴山在契丹霞赖县境内,辽太祖阿保机为契丹霞赖县人,其与四世祖先均出生于契丹迭剌部世居地西楼(即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所在的辽上京故地)。由此可知都菴山在辽上京附近,亦即契丹始兴之祖奇首可汗出生在潢水北岸,后迁徙到潢水与土河交汇处的木叶山,并以此为根据地组建契丹八部,将契丹引上勃兴之路。由此契丹人把奇首可汗尊为始祖,视其生活的两河交汇处为龙兴之地,称为龙庭。 以上两个传说内容与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出生和始兴地相呼应,印证了今赤峰境内的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两河流域,是契丹民族的族源地和发祥地。P2-5 序言 契丹建国之前,中国北方大漠草原上曾建立过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如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鹘、黠夏斯等,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相比,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权有其鲜明的特点。 契丹族是中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民族,以独立族称登上历史舞台后,便与中原政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契丹部落首领接受中原政权册封,一些契丹贵族进入中原政权为官,契丹民族也与中原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契丹腹地建有生活着大量汉人的州县,契丹社会使用汉语言文字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契丹国家的建立必然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契丹贵族顺应时势,仿效中原封建帝制建立了政权。 契丹族经历了大贺氏、遥辇氏300余年的部落联盟时期,部落首领世选及酋长议事制度在契丹社会根深蒂固,皇权世袭与世选、皇帝集权与酋长议事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番博弈。 契丹建国时尚末统一大漠草原,而中原藩镇割据为契丹南下获利提供了契机。是先统一大漠草原,还是先逐鹿中原? 契丹社会生活着游牧和农耕两大民族,氏族制、奴隶制、封建制等多币中社会形态共存,如何将这些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不同的众多民族,统治在一个政权之下? 契丹国家的建立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家支,在契丹迭剌部诸显贵家支中处于弱势,他能够担任契丹可汗进而开国称帝,主要是依靠妻子述律平家族,以及汉族知识分子的力量,由此契丹建国伊始,契丹政坛便形成皇族、后族、汉族三大政治集团,如何处理三大政治集团的关系? 《契丹建国》将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空,追寻契丹建国轨迹,欣赏契丹人的聪明睿智。 后记 生于辽上京故地,注定与契丹人有缘。每当看到契丹人留下的迹印,想起契丹人的故事,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冲动,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个心愿,应该为契丹人写点什么。 几年伏案下来,相继撰写出版了《契丹大帝耶律阿保机》《大漠罡风》《契丹大辽九帝》《走进干年辽上京》《辽上京契丹记忆》等作品。但每每想起契丹人对中华国家、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心里仍难以释怀,于是又撰写了《揭秘契丹辽王朝》系列丛书。 诚然,契丹人历史厚重,一部或几部书稿是难以全面记述契丹人历史的。但作为辽上京故地的人,有责任发掘和宣传契丹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契丹人的故事和契丹辽王朝历史。这里毕竟是契丹辽王朝耶律氏皇族祖源地、发祥地,是契丹辽王朝200余年故都,是契丹辽文化发源地,是契丹人遗迹最密集、最丰富的地区。千年前的辽上京值得辽上京故地人自豪和骄傲,由此这里的人是不应该忘记契丹人历史的。 刘浩然大学毕业后,考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受家庭及职业影响,参与了《走进千年辽上京》及本书稿的写作。 本书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得到赤峰市各旗县区档案、文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多年来对作者作品的关注和出版方面的大力支持,给了作者坚持写作契丹辽史读物的信心和动力,在此谨致最诚挚的谢意。 在本书付梓之际,余兴作一首《契丹歌》与读者共飨。 潢水涟漪青牛欢,土河波涌白马翩; 两河知意龙庭会,木叶情动诞契丹。 追宗溯祖乃黄炎,鲜卑仙洞重涅槃; 奇首八子分八部,棋布松漠尤辽源。 隋唐相继兴中原,大贺汗府潢水边; 营州兵变八部衰,遥辇图强又百年。 群雄五代逐中原,耶律勃兴木叶山; 开国临潢都西楼,奠定辽基二百年。 挥戈北疆扫阴山,驰马西鄙戈壁滩; 海东盛国成旧事,马踏汗城建东丹。 立马草原统北疆,仿效中原书华章; 开皇殿内宴群胡,诸酋拱围天皇王。 西楼断腕择新王,汴京皇位更迭忙; 石郎许下燕云地,太行山上收儿皇。 改号大辽国势强,长城内外称辽王; 设置三京仿汉章,蕃汉兼治契丹昌。 皇孙负心自称王,扬鞭走马进汴梁; 入主晋宫百官贺,改晋为辽创辉煌。 蕃法施汉政难长,北返途中更新皇; 改革旧弊施新政,诸酋异心易睡王。 赵宋代周主中原,契丹英后掌航船; 社会改革图自强,盛世大辽享百年。 兄弟一家不计嫌,两军阵前传和言; 澶渊城下订盟约,南北共享太平年。 因俗而治官北南,并行蕃语和汉言; 唐令蕃法相兼行,胡人汉儿共家园。 五京如珠镶北疆,春水秋山四时忙; 鸭河垂钓头鱼宴,赤山纵马猎虎王。 百花盛开春草原,牛羊游弋绿草间; 驼车逐水移旧帐,胡笳伴酒合家欢。 穹庐相间版筑房,宜农宜牧天久长; 汉儿农耕胡游牧,五谷丰登肥牛羊。 学唐比宋诗百篇,南来北往报平安; 符节尘落庐帐暖,兄吟弟和把酒欢。 崇儒笃释全民虔,孔庙佛寺五京全; 一日祝发僧三干,一岁饭僧卅六万。 驼铃声碎伴胡杨,欧亚商贾丝路忙; 鸡壶菊酒马鞍醉,万国来朝拜辽皇。 十世契丹兴北疆,华夏同心谱华章; 九帝一脉享国祚,国泰民安百年昌。 树生虫病叶自黄,国滋奢腐运难长; 一朝女真东起兵,百年盛国顷刻亡。 东迁西走心彷徨,西域立国再图强; 相传五帝国百年,契丹复兴威名扬。 月满盈亏律自然,固堤防溃亦非难; 古来兴亡多少事,非是天道人使然。 契丹一去不复还,辽都日久风残垣; 辽塔随风叙旧事,辽河放歌谱新篇。 回首往事越千年,尔辈无需叹契丹; 人去迹留风犹在,其气就存你我间。 作者 2016年5月30日于辽上京遗址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