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大唐》丛书对有唐一代近三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外交和都邑等六个方面做了介绍和解析,反映了唐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治文化与制度文化的繁荣和逐渐趋于完备的过程,作为后世文明发展的历史基础和重要借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张琛著的这本《万国来朝》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唐朝对外环境的变化和采取的措施、封贡体系下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涉、万国来朝与大唐帝国、大唐帝国的启示四方面内容。
| 书名 | 万国来朝/开放的大唐系列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张琛//拜根兴 |
| 出版社 | 西安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开放的大唐》丛书对有唐一代近三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外交和都邑等六个方面做了介绍和解析,反映了唐代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治文化与制度文化的繁荣和逐渐趋于完备的过程,作为后世文明发展的历史基础和重要借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张琛著的这本《万国来朝》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唐朝对外环境的变化和采取的措施、封贡体系下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涉、万国来朝与大唐帝国、大唐帝国的启示四方面内容。 内容推荐 《万国来朝》共计4章14节,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介绍了有唐一代的外交政策及其变化情况。除了简明地介绍与唐朝交往的外国情况外,还对贡封体制下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张琛还以“大唐帝国的启示”为标题,从唐代的夷狄观、包容性、开放性等三个方面评述了唐朝外交政策的特点。 目录 第一章 对外环境的变化和采取的措施 第一节 初唐 一 唐高祖篇:隐忍以行建大唐,韬光养晦启盛世 二 唐太宗篇:绝域降附天下平,八表无事悦圣情 三 唐高宗、武则天篇: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第二节 盛唐 一 军镇体制 二 金城公主 第三节 中唐 一 唐肃宗、代宗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 二 唐德宗篇: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第四节 晚唐 一 北灭同鹘 二 光复河西 第二章 封贡体系下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涉 第一节 民族关系 一 渤海篇:岂知塞外苦寒地,亦沐中华教化恩 二 黠夏斯篇:料得坚昆受宣后,始知公主已归朝 三 南诏篇: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第二节 对外关系 一 东亚篇:谁得似君将雨露,海东万里洒扶桑 二 中亚篇:千邦万国敬依从,四夷率土归王命 三 南亚篇: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 第三章 万国来朝与大唐帝国 第一节 繁荣的经济 一 西市篇: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二 东市篇: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第二节 灿烂的文化 一 吸纳篇:海纳百川为己用,有容乃大铸辉煌 二 输出篇:礼乐传来启我民,当年最重入唐人 第三节 朝会与万国来朝 一 万国来朝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二 晁衡篇: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第四节 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 一 陆路丝路篇: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二 海上丝路篇: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第五节 从乾陵六十一宾王像说起 一 宾王像篇:六十一宾王立露天,栩栩如生守陵园 二 朝贡篇: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 三 客使篇: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第四章 大唐帝国的启示 第一节 夷狄观 一 大唐胡风篇:贯胡风唐德四海,抚九族夷狄一家 二 华夷一体篇:虚怀堪纳万邦臣,圣德可迎八方客 第二节 包容观 一 圣君良臣篇:翠涛千日醉不醒,酾醵十年味不败 二 万国容篇:太平年万国来朝,外国客侨区自治 第三节 开放观 一 择偶观篇:宫娥蓄意多添线,战袍含情更著绵 二 开放气度篇:帝苑吞吐开明风,彤阶迎送礼仪客 后记 试读章节 贞观四年(630)三月,草长莺飞的长安城内春意勃勃,大街小巷满是压抑了一冬的释放。鸿胪寺的大小官员在城内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忙碌地为一件重大的事情做准备,幸运的他们将要见证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他们要招待一大拨来自异域的客人,这些客人身份极为特殊,因为他们是来自西域和北部边疆各民族的首领,带着和平的诚意远道而来。因此鸿胪寺一点也不敢怠慢,尽自己所能提供给他们最优质的服务。这些首领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他们打算在朝堂上尊奉唐太宗为各民族的首领“天可汗”。天可汗在当时就是世界首脑,相当于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当他们表达来意之后,李世民大惊,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话刚说完,群臣和各族君长都高呼“万岁”。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成为各民族的天可汗。四夷酋长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并非空穴来风,这与大唐的实力发展密切相关。贞观三年(629),一向飞扬跋扈的突厥失去了自然界的垂青,所辖地区连年遭到霜旱天灾,牲畜大量死亡,突厥人束手无策。颉利可汗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加重了对各部的勒索,使得各部纷纷叛离。机敏的猎人不会放过任何捕获猎物的机会,运筹帷幄的唐太宗嗅到此时为进攻突厥的绝佳时机,于贞观四年(630)正月,派李靖带领十几万军队出击突厥,并活捉颉利可汗。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原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东突厥草原帝国的崩溃,使得大唐在亚洲已无对手,当时臣服于突厥的四夷酋长想借用大唐的声威,稳定地区秩序。同时唐天子在“王者视四海为一家”观念的影响下也想建立以唐帝国为绝对核心、四周邻国为卫星国的新的国际秩序,在政治利益的相互博弈之下,唐太宗很快也就成了天可汗。不仅如此,唐朝的后继统治者也被称为天可汗,自此以后唐朝皇帝作为尊贵的天可汗,可以向少数民族首领发布至尊诏令。翻阅《唐会要》,你会惊奇地发现,少数民族的可汗去世后,新首领必须由天可汗册封才算合法。作为天可汗,拥有册封之权,所谓的“册”,主要是指册命周边汗国的国王或可汗;而“封”则大多是指封赐少数民族的首领以官爵。由天子以隆重的仪式加以册封,受封者即成为唐天子之臣,要服从唐天子的命令,有接受征调的义务并效忠于唐天子;如果不承认唐天子的宗主地位,不服从唐天子的命令,会受到唐天子的惩罚。 高昌国的灭亡就是典型。高昌是一个古地名,而这是一个地处西域的汉族地方政权。寂静的时光黯淡了曾经的故事,相同的地方,如今却在诉说着吐鲁番的繁华。起初,高昌国国王麴文泰对李世民较为恭顺,高昌使者也多次朝贡表达对宗主国的敬意。贞观四年(630),麴文泰偕同夫人一起来到长安,唐太宗高规格地接待了麴文泰,还册封他的夫人为公主。就像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唐太宗的恩德也并没有感化这只戈壁的小狼,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泰逐渐暴露出他狂傲自大的本性,对唐朝不复恭顺。先是唐太宗让麴文泰遣返留在高昌的隋末移民,麴文泰非但不听,还强行扣押了他们,引起了唐太宗的不满。接着麴文泰伙同西突厥洗劫了同是唐朝藩属国的焉耆王国的三座城池,并把城中居民尽数掳掠回国。焉耆凭自身实力难以抗衡,于是向唐朝老大哭诉。麴文泰攻打焉耆这件事对唐朝震动很大,出了这种事情唐太宗不能不作表示,否则就会让跟着大唐闯天下的国家心寒。唐太宗立即派使者前往调解,要求高昌把掳掠的焉耆人放回去。唐朝的使者到达高昌,麴文泰的立场很强硬。当使者问及攻打焉耆的动机,麴文泰的回答是:“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这个回答的意思是谁也别管谁,谁也管不着谁。这显然是没有把唐太宗这个老大放在眼里。战争的阴云开始在高昌上空聚集,可叹的是,麴文泰没有能够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他看来,高昌的天,一直都是晴朗的。贞观十三年(639),万国来唐朝贡,唯独高昌国主麴文泰缺席,这一目无君主的行为使唐太宗终于忍无可忍,决心出兵高昌。同年十二月,唐太宗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领数万大军远征高昌。即使在得知唐朝出兵的确凿消息之后,麴文泰仍然感觉高枕无忧。他说:“长安离我国7000余里,其中沙漠戈壁就有2000里,那里地上没有水也没有草,唐朝大军如何能通得过?即使唐朝远征军通过不毛之地,军需供应肯定跟不上。唐朝军队自己带的粮食吃完了,就会撤兵,这时候我们再全线出击,肯定打个大胜仗。”可实际情况是,唐军很快顺利通过了那些不毛之地,到达沙漠边缘。听到这个消息的麴文泰知道大势已去,吓得大病了一场,很快就病死了。麴文泰死后不久,唐军兵临高昌城下,高昌国灭亡,高昌从此纳入大唐版图。 P14-18 序言 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大转型的历史时期。被日本学者誉为“世界帝国”的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还是制度文明方面,均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中外学术界十分重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多为学术论著,不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也就是说受众面比较狭窄,不能有效地发挥以史为鉴、以史资政的作用。 1300年前,唐玄宗即位后,改年号为“开元”,从此拉开了史称“开元盛世”这一大唐最强音的序曲。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瑕、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唐王朝走上了盛世之路,这一系列的创举,也对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反映大唐历史文化以及时代风貌的图书,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元同志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开放的大唐》系列丛书,用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有关大唐时代最美中国的精彩故事。这套丛书共计6册,每册平均10万字左右。各配有精美图片百余幅,努力做到图文并茂,这是此书的第一个特点。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整套丛书努力做到文字简洁,流畅自然,可读性强,这是此书的第二个特点。丛书的编撰者大都来自在陕高校和文博部门的专家学者,根据其学术专长,分别负责一册书的撰写,因此,内容丰富、知识科学、深入浅出,这是此书的第三个特点。 这套丛书围绕“开放的大唐”这一主题,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生活、名城六个角度,分册讲述大唐文化,每册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如下: 《海晏河清——政治篇》,分为4章23节,对唐朝的主要制度与政治、军事活动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具体内容:政治制度,包括职官、地方行政、羁縻府州、科举、铨选、司法、考课、监察等制度;政治风云,包括贞观之治、武周革命、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宪宗中兴、宦官专权、牛李党争、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等;军事制度,包括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度、藩镇军制等;军事活动,包括北平突厥、开拓西域、东征高丽、南抚诸族等。 《仓丰廪实——经济篇》,分为5章20节,内容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金融经济、对外贸易等许多方面。其中也包括了许多经济方面的制度,如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仓廪制度、市场管理制度等,对人口增减、水利兴修、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以及物价等情况,均有简要的介绍。在撰写手工业生产时,还将唐代的著名产品进行了介绍。对于中外经济交流的盛况,也有详细地介绍,不仅论述了唐朝的外贸方式,而且还分析了这种交流对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发展的积极意义。 《万国来朝——外交篇》,共计4章14节,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介绍了有唐一代的外交政策及其变化情况。除了简明地介绍与唐朝交往的外国情况外,还对贡封体制下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尤为可贵的是,作者还以“大唐帝国的启示”为标题,从唐代的夷狄观、包容性、开放性等三个方面评述了唐朝外交政策的特点。 《气象万千——文化篇》,分为6章24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朝所取得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内容包括儒学、教育、史学、诗歌、传奇小说、变文、书法、绘画、乐舞、科技、宗教等方面。不仅介绍了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对其特点、风格的变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等,都有详尽的评述。对唐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也有客观的评价。 《盛世繁华——名城篇》,共分6章12节,主要介绍了唐代几个最著名的城市,包括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的城市布局、坊市、建筑、景区、名人宅居等方面的情况。除了以上方面外,对每座城市的发展史以及建筑特点也有详尽的介绍。尤为可贵的是,此书还对这些名城对中国城市与世界其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充分的反映了唐代在城市建设与规划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与水平。 《物阜民丰——生活篇》,共分6章21节,主要内容包括服饰、化妆、织染工艺、食品、城市与乡里、住宅、道路、交通工具、馆驿、行旅风俗、节俗、娱乐等方面,全方位地反映了有唐一代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是这一历史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见闻,而且可以了解我国古代鼎盛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情况,增强历史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论著汗牛充栋,然而目前专门以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为着眼点,尤其是系统讲述唐代社会生活的论著并不多,因此此书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史学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史资政意义重大。 这套丛书的编写与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目的就在于为读者提供一套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趣味性的历史通俗读物,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从象牙塔里转移出来,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在盛唐的文字气韵中为读者讲好中国故事。当然,如果非专业的普通读者能够直接阅读学术性论著,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学术界产出的成果必须做到雅俗共赏,而这一点不仅国内学术界很难完全做到,即使在国外也是不多见的。在这种情况下,这套丛书的做法就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即着眼于“开放的大唐”这一主题,用通俗的写法讲述生活在唐代的文化样貌。这样做的效果到底如何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就是能够获得广大读者认可,这一点也是这套丛书编撰者所期望的。 杜文玉 (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专家) 2016年11月3日 后记 著名唐史专家杜文玉教授约请我们编写《开放的大唐》丛书中《万国来朝》一册,我们欣然接受,原因有二:一是笔者长期从事古代中外关系史、隋唐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颇为熟悉,可以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及学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写作中去。努力了也就有收获,笔者认为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将以往研究名家如陈寅恪、唐长孺、牛致功、杜文玉等海内外知名学者,以及我们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深潜其中,张琛申报的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1223)的研究成果亦得到充分体现,并娓娓道来,展现出大唐帝国对外交往的磅礴气势和生动画卷。二是大众史学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历史研究成为高冷的代名词,被锁在象牙塔内,不为大众所知。近年来,大众史学的兴起逐渐改变这一发展面貌,历史研究开始面向大众,通俗历史读物也得到空前发展。不过,仍有一些人出于商业目的,迎合一些受众的低级趣味,歪曲历史真相,哗众取宠。为纠正并杜绝这一现象,作为纯正的历史研究学者,我们责无旁贷。 接到任务后,笔者开始查找资料,梳理思路,动笔撰写,然而撰写过程并不顺利,对于习惯于用学术语言撰写学术论文的笔者来说,骤然转向用通俗语言演绎历史现象着实不太适应。第一章的初稿完成后,笔者的感觉仍然是学术论文,不是通俗读物,到第二章才渐入佳境,以后就适应了通俗读物的语言节拍,第三章、第四章几乎是一气呵成。李学勤先生说:“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大众,历史著作就必须在语言和结构上力求通俗化。”完成语言转变后,结构通俗化编排也面临着挑战。怎样才能摆脱学术论文写作远离大众的痼疾,步步吸引读者呢?我们设计每篇以历史小故事吸引读者,然后进一步演绎历史现象,在处理历史人物时注重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描述,撰写历史事件时多用平民视角,注重因果联系及细节挖掘和刻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本小书总算可以付梓,也算对我们自己有了一个交代。 杜文玉教授通读了这本书,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这个机会,感谢为本书的出版付出努力的任晔编辑! 本书涉及隋唐史、民族史、对外关系史等诸多学科门类,头绪繁多,但篇幅有限,难能面面俱到,尽管我们下了很大的气力,可能仍会有不少的纰漏及谬误,祈请方家、读者批评指正! 张琛拜根兴 2016年11月1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