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伯驹词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恩岭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张恩岭著的这本《张伯驹词传》体例上,仍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把张伯驹人生和词作的演变历程展示给读者。书中章节标题主要采用张伯驹文章和诗词中词句,以彰显张伯驹对其时人生状况和词之情境的形容;章下标注起止的概略年份,节下副题略示本节内容梗概。

内容推荐

以人生注解词作,以词作注解人生。

张伯驹词作纯美朴直、真情充溢,词如其人,信而可征。张恩岭著的这本《张伯驹词传》以张伯驹词作为主线,描绘张伯驹词家风貌,展现张伯驹词作之美。本书以真挚细腻的笔触,将张伯驹人生之旅与经典词作融于一体,娓娓道来其春夏秋冬,浓墨重彩其生命风景。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五陵年少”“骏马貂裘” (1898-1937)

 一 “问当年张绪,绿鬓可长留”

 二 “忆长安春夜骋豪游”

 三 “眼前有景道不得,能道得便是好词”

 四 “洹上起寒云,词坛两俊人”

 五 “妃弹塞上曲”“潘步掌中轻”

第二章 “红毹纪梦”“烟云过眼” (1932-1945)

 一 “惊人一曲空城计,直到高天五尺峰”

 二 “烟云过眼”“垂杨飞絮”

 三 “看江流石在,寒滩犹咽孤城”

第三章 “万紫千红”“一庭新绿”(1946-1955)

 一 “繁华几日,便说到西风消息”

 二 “交期论,在形骸外,心酒同倾”

 三 “词一叠,酒三巡,这时未醉已销魂”

第四章 “泪帕啼笺”“绵绵长恨” (1956-1965)

 一 “啼笑皆非马思远,中州断送老词人”

 二 “万里边关鸡塞远”“一重关似百重关”

 三 “边塞十年冰雪里,牡丹江上吊词皇”

 四 “白眼看人世,梁孟曰随肩”

 五 “寂寞词林千载后,当年漱玉而今又”

第五章 “泡影电光”“铩羽而归” (1966-1975)

 一 “泡影电光七十年,回头万事梦中看”

 二 “西来秋色今如昔,不见五陵气郁苍”

 三 “生也有涯乐有余,花明柳暗识长途”

第六章 “残照金台”“随缘断续” (1973-1975)

 一 “老年人在雾中行,杏花时节又清明”

 二 “问是无名是有名,身非白玉琢难成”

 三 “寻旧梦,赏新秋,浮云过眼意悠悠”

 四 “老夫越老越精神,工夫原是不亏人”

 五 “铜驼巷口夕阳斜,旧地重来换物华”

第七章 “歌舞全体”“尘寰永隔” (1976-1982)

 一 “银锭桥西宅不宽,黄花红叶耐霜寒”

 二 “珠玑信手碧丛丛,翰墨随心字字工”

 三 “树木新栽休斧伐,青山常在有柴烧”

 四 “一病翻思知万事,余情未可了前缘”

附录

 张伯驹的遗产 孙郁

 张伯驹生平简表

试读章节

“问当年张绪,绿鬓可长留”——青少年时代

张伯驹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二十二日,家居河南省项城市闫楼村,距项城县城仅三里之距。

张伯驹谱名家骐,字伯驹,后即以字行。初号冻云楼主,而立后改号丛碧,别署好好先生、展春主人、春游主人、重瞳乡人等。

张伯驹出身贵胄门第、世代书香之家,也有人谓为钟鸣鼎食之家。其生父张锦芳(1872—1942),字纲庵,晚清禀生,民国二年(1913年)任众议院议员、政事堂存记、道尹等职。张锦芳的诗作造诣很高,曾经在天津和许多名人唱和,其中《项城八景》颇为出色,有“珠帘雾卷朝来雨,画栋云飞夕照天”“红雨乱飘岳寺树,绿荫密布野云亭”等句,气势不凡,有诗集《修竹斋引玉咏》传世。这一切都对张伯驹问学诗词产生了影响。张锦芳后来辞职返项城故乡居住。他热心公益,服务乡里,深受众望,可谓更多地承继了其书香家风,言行更接近清流人物。

张伯驹6岁时被出继于张锦芳的兄长张镇芳。张镇芳(1863—1933),字馨庵,号芝圃。1892年考取进士,时年29岁。最初被分到户部,做六品京官。1901年被恩赏为四品衔,仍在农曹任职。1901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一品),张镇芳开始腾达。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其忠于职守,思虑缜密,且长于财务综核,业绩显著,另一方面也与张镇芳的姐姐嫁给袁世凯的二哥袁世敦有关(诸多作者皆云是嫁给袁的大哥袁世昌,实为错误,特此纠正)。然而,张镇芳之所以受到袁世凯的依赖和器重,平心而论,并非全因姻亲之故。袁世凯的重要幕僚张一麟曾云,袁世凯“所用无私人,族戚来求食者,悉以己俸给月廪,不假事权”。

张镇芳在任长芦盐运使期间,驱逐了俄、法、日等国的侵犯,理顺了天津长芦盐场的体制,拓展了规模。长芦盐场至今仍为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实为张镇芳当年所奠定的基础。

在任直隶总督期间,张镇芳还同英国谈判,把英国人独霸的开滦煤矿改为中西合办。这个联办合同可谓是近代史上最早的中外合资合同之一。接着,张镇芳调任河南都督,又参照开滦煤矿的办法,将英国人独占的卫辉煤矿改制为中英合资。辞去河南总督之职回京之后,张镇芳创办了盐业银行,该行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这些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值得大书一笔。

张镇芳不仅是一个官僚,还是一位进士出身的诗人,他曾亲手誊写,整理过自己的诗集《张镇芳诗抄》。他的诗,有些诗句古朴淡雅,潇洒流逸,兼有理致,读起来饶有情趣,如“读史须如牛角挂,留名应似豹皮存”“节近端阳怀屈子,离骚读罢不成眠”“小楼独坐酌清樽,风卷帘栊雨打门”等。他曾与友人结成丽泽诗社,有人评说他的诗“志和音雅”。  在近代史的研究中,张镇芳这个人物一直没有引起学者的重视,只是由于其曾参与张勋复辟,便把他一生当作一个反动政客,对于他的政治作为和人品作了贬低和歪曲。

关于这一点,著名高级法官、学者、诗人寓真先生曾在《张伯驹身世钩沉》一书中说道:“其实张镇芳是一个真正的儒士。纵观他一生行藏,显然深受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儒家思想熏染,在云翻雨覆的政治舞台上,他一直在寻求着合乎忠信礼仪的道德规范的人生归宿。张伯驹的学习成长,以至成家立业,无不受到张镇芳的深刻影响。伯驹对于张镇芳的一生事业,以及其人格器识和政治态度,都是完全赞成和非常之崇敬的。”

张伯驹出身于官宦之家,但他成年后却看不惯上层社会的卑鄙龌龊,其字之所以取“丛碧”,是否就含有向往清灵、高远,不染凡尘的意思呢?张伯驹还有一个别号“重瞳乡人”。且说这“重瞳乡人”之号与项城的地理、历史有关。张伯驹曾自书一联云:“地属魏吴分两翼,乡因舜羽号重瞳。”“地属魏吴”是指项城西周时称项国,春秋时被鲁国所灭,后属楚国,三国时又属魏地,东魏时改为秣陵,后又改为项城县。项城县政府驻地于1953年迁到项城县水寨镇,项城县城就称为老城。2000年,老城又改称秣陵镇,恢复了历史的旧称。项城县则于1993年撤县设市,称项城市,张伯驹的家乡也可称为项城市秣陵镇闫楼村。P3-5

序言

何谓词传?我的理解就是以人传词,以词传人,词史互证。既是词传性质的史传,也是史传性质的词传,一方面在对词人一生重要经历的叙述中,让我们理解词人何以会有这样的词;反过来,在对词作的研读和欣赏中,又深入理解词人填作此词时的经历和心境。

那么,这本书与《张伯驹传》是否重复呢?我以为有重合处,但不重复。

传记是记载人的经历、遭遇、思想发展变化的,简言之就是叙述其命运和性格。这是人物传记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张伯驹传》就是综合叙述张伯驹一生遭遇及其人品和文化贡献的,从而有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社会和历史的深入理解。

文学是描述人的内心世界的,也可谓为艺术。《张伯驹词传》的侧重点就是理解、欣赏、领悟张伯驹词作历程及其词作之美的方方面面,当然,也要通过这些词作来探讨其背后的人与事、情与景,词人一生的经历,也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德国著名哲人歌德说过,诗人呈献给读者的诗篇,好比摘下来放置在盘子里的苹果。

苹果生长的过程呢?你是看不到的。《张伯驹词传》的宗旨就是试图把词人的“苹果”还原树上,使文学与史事复归,让词人的“苹果”重现开花结实的过程。

我写作《张伯驹词传》的一大动因,在于还原张伯驹的词人面貌和词人人生。

我深感张伯驹实质上就是一位词人。或者说,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词人,然后才是贡献巨大的文物收藏家和戏剧家、书画家。张伯驹的本色就是一位词人,他是视诗词为其生命、灵魂的,他是为词而生、为词而活的。张伯驹一生最为看重的,也是他的词作。如果没有词,他当然还是一个伟大的文物捐献者,但在他的生命里,肯定没有了那么深婉、凄美、纯洁的诗心,没有了那么动人心弦、给人以美感愉悦的词情,他生命的亮色也就少了那永恒的光芒。

著名学者、诗人寓真先生也在《“天地与心同一白”——浅谈张伯驹词的境界》一文中说:“许多评介文章都说,张伯驹第一是艺术鉴赏家,第二诗词家。笔者则以为,张伯驹的文化贡献,第一是词学,第二才是文物鉴赏……存世的张伯驹著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他的诗词,尤其是词。”真乃卓见。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帮助读者加深对张伯驹的理解,并用他那洋溢着纯美人性和真情的词作,来陶冶我们的心灵,也用他那永恒的词作来为中华词坛增色。

本书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那些我曾经接触、请教过的诸多张伯驹的好友,如冯其庸、周汝昌、王世襄、张牧石、楼宇栋、欧阳中石、周笃文、袁行霈等先生,他们的深情述说和谆谆教诲,都加深了我对张伯驹词人一生的理解。  还要感谢寓真、任凤霞、林佳蓉、谢燕、秦燕春、金春媛、姚平等大家、学者,是他们对张伯驹的身世钩沉、传记写作及对张伯驹词作词话的品评,给我以诸多启发,使我获益匪浅。

在本书体例上,仍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把张伯驹人生和词作的演变历程展示给读者。书中章节标题主要采用张伯驹文章和诗词中词句,以彰显张伯驹对其时人生状况和词之情境的形容;章下标注起止的概略年份,节下副题略示本节内容梗概。此例当否,诚盼读者雅正。

由于这本书写作匆促,加之笔者才疏学浅,粗疏甚或舛误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张伯驹诗词研究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就让我这本小书成为引玉之砖吧,我相信,这一宏伟的殿堂一定会矗立在中国诗词发展史上!

张恩岭

2018年1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