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出身平民,善于用人,又有图王称霸的韬略,戎马一生,百折不挠建立了蜀汉国政权,后主刘禅被封闭宫中,与外界彻底隔绝,面对魏国的进攻,无力挽救蜀汉国的命运,举国投降。郑世华编著的《蜀汉国演义(上下中国古典文学)》通过白话小说形式,展现了蜀国的建立,发展及衰亡。通过蜀国的各个人物来叙述当时的真实历史事件。
| 书名 | 蜀汉国演义(上下中国古典文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郑世华编 |
| 出版社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备出身平民,善于用人,又有图王称霸的韬略,戎马一生,百折不挠建立了蜀汉国政权,后主刘禅被封闭宫中,与外界彻底隔绝,面对魏国的进攻,无力挽救蜀汉国的命运,举国投降。郑世华编著的《蜀汉国演义(上下中国古典文学)》通过白话小说形式,展现了蜀国的建立,发展及衰亡。通过蜀国的各个人物来叙述当时的真实历史事件。 内容推荐 郑世华编著的《蜀汉国演义(上下中国古典文学)》讲述了刘备出身平民,与简雍、张飞、关羽等人参加了平定黄巾的战争。刘备武功高强、具有军事天才,善于用人,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又有图王称霸的韬略。赤壁之战借机占据荆州;依靠庞统等人,取得了蜀地;依靠法正等人取得了汉中,成为汉中王。刘备马上打天下,戎马一生,百折不挠建立了蜀汉国政权,登基称帝。后经猇亭之败在永安去世。 通过陷害彭羕、刘封,易世换代之后诸葛亮辅政。诸葛亮辅政之后,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实行严法。诸葛亮利用在朝廷辅政的机会,打击另外一个辅政大臣李严,并夺取了军权。诸葛亮大权独揽后,将后主刘禅一个人封闭在宫中,自己带兵进了汉中,遥控蜀汉国。通过制造谣言,害死了孟达。为回避国内矛盾,诸葛亮对外发动长期的战争。通过清除政敌廖立、李平、刘琰等人,杜绝官宦人家的家眷不得探视后宫,将刘禅与外界彻底隔绝。 诸葛亮去世后,权力始终掌控在丞相手中,后来温和派蒋琬、费祎与主战派姜维等人进行了生死博弈,以至于费祎被暗杀。蜀汉国穷兵黩武,百姓大量减少,国力丧失。面对魏国的进攻,刘禅无力挽救蜀汉国的命运,举国投降。作为战争罪犯,姜维被杀,诸葛亮、蒋琬、费祎的后代几乎被杀绝,剩余的家人也被当作囚徒流放。 华夏历史上,蜀地四十年间从来没有这样的场面.各地运粮大军,源源不断地将粮草运到关中、陇右前线;与魏国部队不问断地厮杀;百姓贫困潦倒,十室九空。蜀汉国期间,不仅本地百姓遭受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而且殃及整个中华民族。纵观华夏历史,无出其右。 目录 上部 第一回 宦官专权乱朝政 卢植闭门授高徒 第二回 刘备平乱扬英名 怒发冲冠鞭督邮 第三回 刘焉避难谋蜀地 刺客遇贤弃屠刀 第四回 刘表躲祸去荆州 诸侯结盟讨董卓 第五回 后汉亡群雄逐鹿 刘备挥师战青州 第六回 刘备徐州据曹操 吕布丧家投刘备 第七回 麋竺解囊赠亿金 刘备失地投曹操 第八回 关羽邀功反受辱 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九回 择妻诸葛娶阿丑 清君侧刘备逃命 第十回 简雍伏牛存实力 刘备汝南再聚兵 第十一回 徐庶火烧博望坡 许靖应邀人蜀地 第十二回 刘备三请诸葛亮 刘琦带兵镇江夏 第十三回 张飞大战长阪坡 刘备江夏依刘琦 第十四回 张松送粮到荆州 曹操轻敌赴乌林 第十五回 周瑜放火烧乌林 刘备翻手取四郡 第十六回 张松遇刘备献图 廖立献计占公安 第十七回 简雍别歌取襄阳 孙权进妹借荆州 第十八回 法正邀刘备人蜀 庞统浑水守葭萌 第十九回 李严潦倒成都城 彭羕受刑到葭萌 第二十回 诸葛亮领政荆州 马孟起兵败凉州 第二十一回 庞统巧设连环计 霍峻独守葭萌关 第二十二回 李严李恢投刘备 庞统雒城身殉国 第二十二回 张飞陌下破张裔 刘备会师成都城 第二十四回 刘备功成双州牧 李严截江筑大坝 第二十五回 曹操出兵占汉中 割地求和分荆州 第二十六回 法正献计征汉中 李严自行平内乱 第二十七回 关羽荆州战乐进 黄忠汉中劈夏侯 第二十八回 魏延火烧兴势山 孟达上庸杀蒯祺 第二十九回 刘备进位汉中王 关羽樊城淹七军 第三十回 董允无家归诸葛 陆逊示弱纵关羽 下部 第三十一回 关羽雪恨失荆州 朱褒保命回益州 第三十二回 诸葛断章杀彭蓑 一箭双雕失上庸 第三十三回 刘备称帝天三分 蜀魏友好开三通 第三十四回 李恢升任南中王 刘备争颜面东征 第三十五回 刘备轻敌败猿亭 刘禅监国灭黄元 第三十六回 年幼刘禅继帝位 南中四郡同失联 第三十七回 逼幼主诸葛开府 真辅政李严无权 第三十八回 朝廷百官变家奴 闭关绝魏联东吴 第三十九回 严法面前两重天 诸葛抢军权南征 第四十回 李恢单骑平南中 诸葛征粮又征兵 第四十一回 刘禅成年未亲政 费祎受辱反高升 第四十二回 诸葛抢权住汉中 李严自保住江州 第四十三回 朝廷无力剿乱匪 诸葛借刀杀孟达 第四十四回 亲信为帅大败兵 诸葛乔跳崖丧命 第四十五回 诸葛亮自贬养晦 假伐魏国济吴国 第四十六回 纸面分中原充饥 二李救蜀奔汉中 第四十七回 李严大战夏侯霸 魏延阳谿立奇功 第四十八回 诸葛股掌玩天下 刘放改信接诸葛 第四十九回 何祇大义救张嶷 张嶷带兵平汶山 第五十回 刘琰被杀儆百官 诸葛渭水堕画中 第五十一回 死诸葛杀活魏延 费袜秘奏除杨仪 第五十二回 蒋琬主政蜀汉国 张嶷平定越巂郡 第五十二回 张嶷打通牦牛道 姜维黩武一出兵 第五十四回 杨戏写赞留蜀志 费祎汉中退魏兵 第五十五回 廖立怒斥出师表 姜维伐魏屡败兵 第五十六回 姜维伐魏无胜期 费祎缭绕丞相梦 第五十七回 张嶷捐躯谏姜维 姜维难圆回乡梦 第五十八回 姜维请神送神难 魏兵乘虚人蜀境 第五十九回 刘禅度势降魏国 卫继尽孝救余生 第六十回 蜀汉国亡情未了 刘禅若愚乐人生 试读章节 歌谣: 盘古开天又辟地,女娲造人文先施。三皇五帝定乾坤,天干地支论时空。版图东西超万里,南海北极距数万。圣人又把文字造,华夏文明载经里。小孩都把学来上,二十岁时去谋生。手扬长鞭来牧羊,肥猪养在猪圈里。母鸡生蛋公鸡鸣,犬遇盗贼起吠声。千斤重载牛拉车,马拉战车去杀敌。 第一回 宦官专权乱朝政 卢植闭门授高徒 话说华夏文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数千载之后转到了前汉朝末年。经过王莽之乱,华夏人口锐减到2100万。光武帝刘秀建立后汉朝(公元25年),朝廷的德政在恢复,刚直的风气在盛行。通过减少徭役、裁减军队等措施,经济恢复,人口增长,华夏由衰落变得兴盛起来。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后汉朝十三个州,国土面积超千万平方公里,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华夏人口达到5648万。从桓帝时期(公元145年至167年)开始,外戚宦官交替掌权,朝纲开始混乱,到灵帝时期(公元168年至189年)朝纲更加混乱。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造反,一直到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全国统一,战乱不断,百姓尸首遍野。据《晋书·地理志》记载,晋朝统一时华夏人口剩下1616万。从黄巾之乱到晋朝一统天下,不到百年,华夏人口减少了72%。 在此期间,刘备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攻打蜀地,后来建立了蜀汉国。据《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地理志》推算,蜀汉国当时人口约有880万。蜀汉国兴炎元年(公元263年)亡国,据蜀汉国尚书郎李虎送给邓艾的士民簿记载,蜀汉国人口剩下108.2万。在短短的五十二年间,蜀汉国人口减少了88%左右。导致蜀汉国人差一点绝种的原因,是人口迁移所致?诸葛亮辅政后关闭关隘,百姓上天无路人地无门;是人类不可抗拒的意外所致?史书记载这期间没有发生过天塌地陷;是旱涝和蝗灾等天灾所致?那是天府之国。那么,灭绝蜀汉国人类的原因是什么?是一个“权”字:为之谓权成祸首,权祸天灾必相连。为了权力,蜀汉国对内严法,对外连年战争。天府之国变地狱,十室九空,灭绝人寰,直至亡国。若要知道蜀汉国历史的真相,要从头说起。 既然说蜀汉国,就必须从蜀汉国的开国皇帝刘备开始说起。《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记载刘备开篇说道:“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县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日:‘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先主指的是刘备。刘备在桑树下玩耍时年龄应该在七八岁左右,本书就从刘备七岁时开始说起。 后汉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在汉庭幽州涿郡,有一个麻衣相士叫李定,他每日云游四方。这一日他身穿长袍,头戴小帽,肩上扛着算卦的幡,来到了涿县境内。自炎黄“垂衣裳”而治天下,连绵几千年,到了汉朝服装形制基本定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汉服。汉服是很有讲究的,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农夫穿的服装也称“襦裙”,特点是上身短衣,下身长裤,称谓襦。女子的汉服与襦服相近,但衣袖宽大。第二种,官吏与士人穿的“袍服”,特点是上衣下裳连在一起。袍服长可曳地,行不露足,十分儒雅。第三种,皇帝穿冕服,特点是上衣下裙。汉人的头饰也很有讲究,男女成年之后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梳成各式各样,并在发髻上佩戴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做头饰的。李定身穿长袍,一看就是文化人。肩上扛着算卦的幡,就知道他是一位算卦的先生。 中午时分,李定到了一个叫楼桑村的村子。虽然秋高气爽,赶了一上午的路也有点劳累,便打算坐下休息一会儿,远远见一户人家的东南角篱笆边有一株五丈高的老桑树,见状心下一惊,不免暗自思忖,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枝叶交织在一起如同华盖一般,树下这户人家必有异人。他打起精神赶紧到了树下仔细观看,然后又围着这户人家的院子转了两圈,见大桑树不远处有两个中年农夫在说着闲话,便转到二人身边。 李定到了两个农夫身边,双拳一抱说道:“我是李定,二位贵姓?”其中的一个人回答说:“免贵姓刘。我叫刘子敬,这位是我的宗弟刘元起。”李定说:“皇姓!”语气颇为恭敬。刘子敬说:“我们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中山靖王的儿子刘贞在汉武帝时被封涿县陆城亭侯,从那时起我们刘家便在涿县扎根。后来因为宗庙祭祀祭金献助不够被革去侯爵,现在败落了。”李定客气地说:“刘家世出人才,前辈刘雄被推举为孝廉,官做到东郡范县令。”刘子敬微微一笑说道:“那是家父,早年去世。我们亲兄弟二人,大哥刘弘曾在州郡做过官吏,就是死得早。”李定用手指了指大桑树,说:“大桑树下的那一家是谁家?”刘子敬说:“那便是我大哥刘弘的家,家中只剩下孤儿寡母,侄儿年界七岁,叫刘备。”话到此时,从那宅院中跑出七八个七八岁左右的男孩。刘子敬用手指了指其中的一个孩子,对李定说:“领头的孩子便是刘备。”李定定睛望去,不禁大吃一惊。P1-4 序言 《蜀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志》。本书不仅仅以评话的形式演绎了蜀汉国的历史,而且纠正了陈寿的错误观点,所以有别于《三国志》。为了说明本书的不同之处,在本书的开局不得不对陈寿赞扬诸葛亮的观点评价一番。 写史志应该实事求是,但陈寿在《三国志》中明显带有赞扬诸葛亮的个人观点:一是在诸葛亮传中肯定诸葛亮。孙权与刘备联合抗击曹操本来是鲁肃的功劳,陈寿却把这个功劳分享给诸葛亮;陈寿给司马炎的奏折写入了诸葛亮传,对诸葛亮更是大力赞扬。二是在其他人物传评语中充分肯定诸葛亮。陈寿在做纪传之后,会给每一个人下一个评语,评语代表着陈寿的观点。看过《三国志》的人都知道,陈寿给诸葛亮的评语最多,都是赞美之词;其次是刘禅的评语较长,但都是谩骂的语言。陈寿不仅在诸葛亮传评语中赞美诸葛亮,而且在刘备传、费诗传、费神传的评语中也赞美诸葛亮。三是漏记诸葛亮所做的丑事,罢免廖立、李平的奏折,姚静叛逃,陈寿在史书中不予记载,有意漏记,多亏裴松之进行了补录,否则人们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四是以诸葛亮为标杆给蜀汉国的许多大臣立传。蜀汉国的皇帝姓刘,《蜀书》应该围绕刘备、刘禅给大臣们写传,但陈寿却以诸葛亮为中心给大臣们写传。 或许有人会问,陈寿为什么歌颂诸葛亮而贬低刘禅?其实陈寿歌颂诸葛亮是有原因的:一是陈寿的家庭出身。陈寿的父亲陈氏当年参加过北伐,因逃跑犯下死罪。诸葛亮法外开恩没有杀逃跑的士兵,陈氏捡回一条命。陈氏对诸葛亮的感恩不能不影响到陈寿。二是为了出一口恶气。当年陈寿在蜀汉国皇宫时受到排挤,对刘禅、黄皓恨之入骨。三是为了让朝廷将他写的《三国志》选为正史。攻击曹魏,回护司马家族,迎合司马炎,自己写的《三国志》才有可能入选正史。陈寿通过歌颂诸葛亮攻击曹魏,是他的高明之处。《三国志》之中,处处隐含了攻击曹魏的观点,正因为陈寿高明,所以他写的《三国志》才得以入选正史。四是为了利益。陈寿将诸葛亮的书信整理成《诸葛亮文集》,为了推销书籍,不得不歌颂诸葛亮。 由于陈寿带着个人观点记录历史,必然导致人们对三国历史的错误认识。至于《三国演义》,罗贯中按照陈寿的观点进一步加以演义,使《三国演义》彻底偏离了历史真相。蜀汉国对内实行严法,对外连年战争。百姓生活困苦,人口损失了近百分之九十。蜀汉国的皇帝是个摆设,丞相掌权,亡国的责任当然在丞相的身上。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书籍不应该美化那些压榨百姓、穷兵黩武的所谓神人。作者无意挑战《三国演义》,再说也没有才华挑战,只是实话实说以王视听而已。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