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融洽,一句顶一万句
《鬼谷子》说:“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意思是说,君臣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有的距离很远却很亲密;有的距离很近却很疏远;有的在身边却不受重用;有的离去以后还受聘请。如果将其套用在现代职场,同样也是适用的。
战国时期,赵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大发雷霆,带兵攻打乐乘,乐乘逃走。迫于叛军身份,廉颇只能投奔魏国。然而,魏王只是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而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打败,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于是,赵王派遣使者唐玖(jiǔ)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魏国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当时年事已高)。廉颇的仇人郭开却担心廉颇再次得势,打击报复自己,于是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廉颇见到唐玖以后,为了表示自己老当益壮,在唐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身体健朗,还可有用。但唐玖回来却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吃完没过一会,就跑了三趟厕所。”赵王以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这个例子一方面体现出鬼谷子所言的“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同时也体现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廉颇与郭开结仇,最终葬送了廉颇的前程。由此看来,使者的一句话,顶廉颇的一万句。
那么,怎样才能塑造良好形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呢?鬼谷子开出了良方:“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意思是说,凭借道德、党友、财物、采色这四种方式均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形象,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道德”不仅仅指德行高尚,也可引申为能力出众,社会地位高,名气大等等。比如对方是极具权威的老教授,还没见面,我们就已经开始尊敬他了。“党友”其实就是人脉。“财货”则不用多说,指钱财和货物。至于“采色”,则可引申为娱乐方式,比如打高尔夫、聚餐、品茗等等。
当然,使用这四种途径是有一定要求的。使用“道德”途径就需要我们要么有一定的名声,要么能力出众,比如刘备就算再落魄,到哪儿都备受尊敬,原因在于他有仁德之名、又是皇叔,名声在外,不尊敬不行。而使用“党友”途径,则必须有一定的人脉资源,比如需要认识A的时候,即便不认识他,可以通过我们认识的B、C、D来认识A,以此极大程度减少社交成本,毕竟引荐和毛遂自荐,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使用“财货”、“采色”途径,则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撑,比如说宋江,平时就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后来落魄的时候,到哪儿都有人帮,就算被山贼抓了,一听他是宋江,立刻好生伺候。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方法并不一定都要使用,使用其中一种往往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运用这四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暴力,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形象,进而促进沟通和交流。至于具体如何应用,大家都懂,这里就不再赘述。
然而,仅仅用这四种方法,就足够了吗?
东汉末年,坊间传言: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指诸葛亮,“凤雏”则是庞统。庞统之才,可谓名声在外。然而,庞统在一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却碰壁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当时是孙权亲自面试庞统,乍一见,惊呆了!此人朝天鼻,脸太黑,颜值太低了,身为外貌协会的会长,孙权当然很不高兴了。不过,庞统有大才,孙权是知道的,姑且看看再说。
P3-5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四十万精锐,重重包围在白登山,这一围就是七天七夜。面对断水断粮,随时都会有城破身死的可能,摆在刘邦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等死,要么战死。刘邦被逼无奈,决定率众突围,战死沙场。就在这紧要关头,谋士陈平站了出来,仅用一套说辞,就能说服匈奴退兵,致使刘邦得以脱险。
正如古人所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即便到了现代,也是如此。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人将“口才、金钱、原子弹”列为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到了60年代,又是将“口才、金钱、计算机”看成是最具力量的三大武器。在21世纪,“口才、金钱、信息”成为立足社会,取得成功的三大利器……显然,无论社会如何演变,口才的地位是永远不会动摇的。
纵观成功人士,无论是政界领袖毛泽东、列宁,还是商界精英乔布斯、马云,古今中外,但凡深具影响力的成功人士大都是深谙说话艺术的大师!因此,说话技能已经成为了通往成功的必备技能!
而对于说话技巧的领悟,中国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早在战国时代,古人就已经把说话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苏秦凭借能说会道,当上六国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张仪依靠能言善辩,成为秦国宰相。而这两位牛人,都是诸子百家中纵横家一派的代表人物。
有别于儒、墨、道、法等其他学派,纵横家的特点在于擅长游说,精于谋略,其游说实践大多记录于《战国策》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纵横家的理论专著就有十余部,但是随着历史变迁,这些书大都散轶,目前我们能见到的仅有《鬼谷子》一书。
纵观《鬼谷子》,此书可谓是集说话、谋略艺术之大成,《四库全书》更是将其称为“纵横家之祖”!而关于此书作者是谁的问题,学界尚有争议。依《隋书·经籍志》所载,《鬼谷子》的作者应是鬼谷子,其文称:“《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而据《旧唐书·经籍志》所录,《鬼谷子》应为苏秦所作,原文讲:“《鬼谷子》二卷,苏秦撰。”所以《四库全书总目》称:“旧本题鬼谷子撰,《唐志》则以为苏秦撰,莫能详也。”依照《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苏秦、张仪均师从于鬼谷子。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无论《鬼谷子》的作者是鬼谷子,还是苏秦,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纵横家的理论著作。
本书在解读纵横家著作的基础上,将纵横家的说话技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结合当今职场、生活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帮助读者轻松掌握说服技能,提高演讲能力,让您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不会说话、不懂说话、害怕说话的人。
愿诸位早日学成,纵横天下!
廖晨著的《善说(鬼谷子的说话之道)》是一本提升沟通技巧、改善人际关系的实用读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们,尤其擅长说服辩论。而当今社会,口才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本书对古代纵横家的“捭阖”、“反覆”、“逃情”等说话技巧进行了阐述,并配以经典的案例,主要结合当今职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帮助读者轻松掌握说服技能,提高演讲能力,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说话有道,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用心揣摩和学习说话之道,是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必修课。廖晨著的《善说(鬼谷子的说话之道)》分为“立形:树立良好的沟通形象”“揣情:开口之前察言观色”“飞箝:这样说服就对了”“合情:当众说话很简单”“顺说:跟任何人都聊得来”“慎言:说话不易,且说且珍惜”“抵巇:留意说话中的陷阱”七个部分,语言生动,案例丰富,将鬼谷子的说服辩论技巧精华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给读者,教我们学说话技巧、懂说话之道、提说话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