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著的《功能--类型学视角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研究》在功能一类型学语言学理论背景下,研究了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并与主动宾句、“被”字句和“把”字句等相关句式进行了细致比较,发现了不同形式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共同功能动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汉语的语言类型学特征。
| 书名 | 功能--类型学视角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研究 |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作者 | 刘顺 |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刘顺著的《功能--类型学视角下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研究》在功能一类型学语言学理论背景下,研究了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并与主动宾句、“被”字句和“把”字句等相关句式进行了细致比较,发现了不同形式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共同功能动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汉语的语言类型学特征。 目录 序 第一章 汉语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性质及分类 1.1 汉语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界定 1.2 汉语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研究概况 1.3 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分类 1.4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 S受+NP4一VP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2.1 引言 2.2 S受+NP+VP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句法特征 2.3 语用功能 第三章 Se+VP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3.1 引言 3.2 省略型S受+FVP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3.3 施事不明型S受+VP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3.4 作格型S受+VP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3.5 施事定语型S受—FVP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第四章 NP+S受+VP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4.1 引言 4.2 句法特点 4.3 语用功能 第五章 S受+VP+O施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5.1 引言 5.2 数量配比型S受+VP+O施句式 5.3 致使型S受+VP+O施句式 5.4 口语型S受+VP+O施句式 第六章 S受+(S施)+VP+O受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6.1 引言 6.2 组成型S受+(S施)+VP+O受句式 6.3 类别型S受+(S施)+VP+O受句式 6.4 结果型S受+(S施)+VP+O受句式 6.5 与事型S受+(S施)+VP+O受句式 第七章 南京方言的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7.1 引言 7.2 南京方言无标记受事前置句谓语VVR的构成 7.3 南京方言无标记受事前置句谓语VVR的语义特征 7.4 南京方言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句式特征和语用特征 第八章 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制约因素 8.1 引言 8.2 前置受事成分的制约因素 8.3 谓语制约因素 8.4 句式制约因素 8.5 语用制约因素 第九章 无标记受事前置旬与“被”字句的关系 9.1 引言 9.2 长被动句变换为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制约因素 9.3 短被动句变换为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制约因素 9.4 无宾语无标记受事前置句变换为“被”字句的制约因素 9.5 无标记受事前置句与被字句的句式差异 第十章 无标记受事前置旬与“把”字句的比较 10.1 引言 10.2 “把”字句的研究 10.3 句式构成成分比较 10.4 句式构成成分比较 10.5 句式意义比较 10.6 使用规律比较 第十一章 上古汉语助动词“可”和“可以”与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关系 11.1 引言 11.2 先秦时期的“可”“以”和“可以” 11.3 助动词“可以”词汇化的过程与机制 11.4 助动词“可以”的词汇化动因 11.5 “可”和“可以”联系不同句式的动因 第十二章 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的历时演变 12.1 引言 12.2 先秦两汉时期的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12.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12.4 唐五代时期的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12.5 明清时期的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第十三章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无标记受事前置句 13.1 引言 13.2 汉语是话题优先型语言 13.3 无标记受事前置句生成的功能动因 参考文献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