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志(精)/中华国学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晋)陈寿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译文

建安八年春三月,曹操攻黎阳外城,袁军出战,曹操大败袁军,袁谭、袁尚连夜逃走。夏四月,曹操进攻邺城。五月回到了许都,留贾信驻守黎阳。五月二十五日,曹操下令说:“《司马法》上规定‘将军临阵退却要处以死刑’,所以赵括的母亲请求不要因为赵括打败仗而被连坐治罪。这说明古代将领,在外面打了败仗,在家的亲属都要被连带治罪。自我派遣将领出征以来,只赏有功的而不处罚有罪的,这不合于国家制度。现命令诸将出征时,打败仗的要依法治罪,失利者免除官职和爵位。”

秋七月,曹操下令说:“战乱以来,已有十五年了,青年人没见过仁义礼让的风尚,我感到很忧伤。现在命令各郡都要提倡和重视文献典籍的研究和学校的建设,满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官,挑选本地的优秀子弟给予教育,这样或许使先王之道不致废绝,从而有利于天下。”

八月,曹操讨伐刘表,驻军在西平县。当曹操离开许都南下时,袁谭、袁尚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打败,跑到平原县固守。袁尚加紧攻打平原城。袁谭派辛毗向曹操乞降并请求援救。诸将都怀疑,而荀攸劝曹操答应他,曹操于是带领军队返回。冬十月,曹操到黎阳,让儿子曹整和袁谭的女儿结婚。袁尚听到曹军北去。就放弃对平原的进攻,回到邺城。东平人吕旷、吕翔叛离袁尚,驻扎在阳平,率领自己的人马投奔曹操,被封为列侯。

九年春正月,曹军渡过黄河,堵截淇水引入白沟,以便疏通漕河。二月,袁尚又攻打袁谭,留苏由、审配守邺城。曹操进军到洹水时,苏由投降。曹军到达后便攻邺城,修土山、挖地道。武安县长尹楷驻守在毛城,使通往上党的粮道保持通畅。夏四月,曹操留曹洪攻打邺城,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尹楷,击溃后回师。袁尚的将领沮鹄守邯郸,曹军又攻破了邯郸。易阳县令韩范、涉县县长梁岐献城投降,曹操赐给他们关内侯的爵位。五月,曹军毁掉土山、地道,挖围城壕沟,掘开漳水灌城,城里的人多半饿死。秋七月,袁尚回来援救邺城,曹军将领们都认为“这是返回的军队,人人都会主动奋战,不如避开他们”。曹操说:“袁尚如果从大路来,应当避开他,如果沿西山而来,就一定会被我活捉的。”袁尚果然沿西山而来,靠着滏水扎下营寨。夜里派兵进攻围城的曹军,曹操迎击,把袁军打得大败,又趁势包围袁尚的营寨。还没交战,袁尚就害怕了,派前豫州刺史阴夔和陈琳求降,曹操不答应,围攻得越来越紧。袁尚趁夜逃走,据守祁山,曹军追击。袁尚部将马延、张颉等人临阵投降,袁军溃散,袁尚逃往中山。曹军缴获了袁尚的全部辎重。并得到了袁尚的印章、绶带、符节、斧钺,又派已经投降的袁尚将士把这些东西举给他们在城里的家属看,于是城中人心瓦解。八月,审配的侄子审荣夜里打开他所守卫的东城门让曹兵进城。审配迎战失利,曹操活捉审配并杀了他,邺城平定。曹操亲自到袁绍墓前祭奠,为他痛哭流涕,慰劳袁绍的妻子,送还袁绍家里的仆人和珍宝物品,赐给他们各种丝绸丝绵,并由官府供给粮食。

当初,袁绍与曹操共同起兵时,袁绍问曹操说:“如果大事不能成功,那么什么地方可以归依呢?”曹操说:“您的意见呢?”袁绍说:“我南面据守黄河,北面凭仗燕、代,兼有戎狄士众,向南争夺天下,这样大概可以成功了吧?”曹操说:“我依靠天下人的才智和力量,用王道加以治理,这就能无往而不胜。”

九月,曹操下令说:“黄河以北遭受了袁氏家族造成的灾难,特令不交今年的田租和赋税。”他还加重了关于豪强兼并土地的惩治法令,老百姓很高兴。献帝让曹操兼任冀州牧,曹操辞去了原兖州牧的官职。曹操围攻邺城的时候,袁谭夺取了甘陵县、安平县、勃海郡和河间郡。袁尚战败后,回到中山国。袁谭又进攻袁尚,袁尚逃往故安县,袁谭就吞并了袁尚的军队。曹操写信给袁谭,指责他违反约定,就和他断绝了联姻关系,让袁谭的女儿回娘家,然后进军讨伐。袁谭很害怕,便离开平原县,逃到南皮据守。十二月,曹操进入平原县,又平定了附近几个县。

P31-33

目录

魏书

 武帝纪

 董卓传

 袁绍传

 刘表传

 吕布传

 臧洪传

 荀彧传

 苟攸传

 贾诩传

 张辽传

 乐进传

 于禁传

 张邰传

 徐晃传

蜀书

 先主传

 后主传

 诸葛亮传

 关羽传

 张飞传

 马超黄忠传

 赵云传

 庞统法正传

 蒋琬费袆传

 姜维传

吴书

 孙破虏讨逆传

 吴主传

 张昭传

 周瑜传

 鲁肃传

 吕蒙传

 虞翻传

 陆逊传

 诸葛恪传

序言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名著,记载了自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局势。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由于陈寿乃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中尊魏国为正统。因此,陈寿在编撰《三国志》时,为曹操写了本纪,而在《蜀书》与《吴书》部分则将刘备记为《先主传》,将孙权记为《吴主传》,都只是传。而非纪。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从小爱好学习,师从蜀汉著名史学家谯周,并深入研究过《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这为他后来编撰《三国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陈寿一生仕途坎坷,曾因不肯屈从黄皓,屡遭遣黜。蜀汉覆灭后,又以亡国之臣的身份入魏,历任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著作郎、平阳侯相等职。280年,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时年四十八岁。

陈寿撰写《三国志》时,以尊重史实为基础,运用简洁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幅幅丰富的三国人物肖像图。当时,魏国已有了王沈编撰的《魏书》,吴国也有了韦昭编撰的《吴书》,它们均可以作为陈寿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他搜集史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在取材上陈寿更是经过精心考订,慎重选择,严格审核了不可靠的资料,从不妄加评论和编写。《三国志》写成后,曾流传于士大夫之间,受到士大夫们的认可。当时,夏侯湛也正在修《魏书》,见到《三国志》后,认为已无再写新史的必要,便将自己的著作毁弃了。后人对陈寿编撰的《三国志》推崇备至,认为只有它才可以被记载在三国的史书中,与《史记》《汉书》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书便相继泯灭,唯有《三国志》一直流传至今。

《三国志》除了是一部史学巨著外,还是一部文学巨著。本书精选了《三国志》中经典的历史人物传记和史实,每一节都设置了三个部分:原文、注释、译文,以便于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三国的历史。最后,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实乃编辑团队之荣幸。

内容推荐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陈寿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编辑推荐

《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史事,呈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全貌和三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生动描绘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作品因“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而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许和推崇并流传至今,是了解三国时代历史的重要书籍,值得品读和鉴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9: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