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诚信、善良、坚守。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在浩瀚无边的网络世界更加彰显!他们,拥有高贵的灵魂;他们,用行动演绎夫爱无疆。朴素传递温暖,善举汇聚感动。不忘初心,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不忘当下,用爱点亮新的征程……
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编著的《不忘初心向善前行——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评选》以纪实性的手法和文学化的语言,展现了全国先进代表人物的真实而动人心弦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平凡的人生中体现出的温暖的力量。
| 书名 | 不忘初心向善前行--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评选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乐观、诚信、善良、坚守。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在浩瀚无边的网络世界更加彰显!他们,拥有高贵的灵魂;他们,用行动演绎夫爱无疆。朴素传递温暖,善举汇聚感动。不忘初心,让行善成为一种习惯;不忘当下,用爱点亮新的征程…… 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编著的《不忘初心向善前行——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评选》以纪实性的手法和文学化的语言,展现了全国先进代表人物的真实而动人心弦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平凡的人生中体现出的温暖的力量。 内容推荐 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编著的《不忘初心向善前行——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是讲述由新华社评选的“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的全国先进代表人物动人事迹的新闻作品集。选取了10位本年度的感动人物和50位提名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当中,有扶贫先锋,有爱心人士,有行业模范,有时代弄潮儿。 目录 “中国网事·感动2017”获奖者 “农村淘宝海归”王琪 “康复天使”符良玲 “与世隔绝的护宝人”冯开平 “轮椅上的幼篮大家”余绍森 “光明使者”杜诚诚 “鸿雁天路的快递小哥”葛军 “熊猫天使”韦华 “器官捐献协调员”王璐 “人生如诗”白茹云 “盲潜英雄”潜水员 “中国网事·感动2017”提名者 “最美双拐教师”木寿永 “独臂绣娘”梁忠美 “让宣传充满欢笑的民警”李建国 “大山园丁”宋长城 “美丽格桑花”余德春 “当代宋慈”刘龙清 “农民画家”杨晓梅 “孤岛医生”余家军 “重走英雄儿女路”梅茂生 “如山父爱”何永弟 “最美女孩”许艾菲 “治沙土专家”娄志平 “孝老爱亲”李鸿民 “老爷爷报告团”骆宗明 “献血15年的‘熊猫血’夫妇”方东锋、朱利 “法警妈妈”郝利娜 “水中勇士”贾宪武 “照顾软骨病弃儿30年”钟瑞金 “为家乡做点事的乡贤”方敬 “家书感动万千人”李真 “演绎生死恋的好丈夫”李福明 “轮椅上的爱心大大”常新成 “患难夫妻”廖华、唐龙英 “扎根深山小学的大学教授”万维明 “希望老人”周火 “面对危难就冲锋的消防兵”杨金辉 “乡村教师”张晓峰 “佛山战神”林伟光 “掏粪男孩”田莊 “3岁的等待和33岁的归途”石欣 “夫妻列车长”陈刚、肖三英 “雷锋婆婆”肖文智 “爱心众筹”马如鹏 “‘回捐’的寒门学子”周雨露 “下乡成瘾的教授”朱现民 “全城热搜的爱心司机”李杰 “天梯村支书”骆云莲 “旱塬愚公”刚强兄弟 “潮老太”裘志真 “创新义工品牌的义工”周旭才 “铁路蜘蛛人”胡军 “助人爱好者”林启辉 “扎根新疆的公益行者”杨军 “励志网红”李娟 “梦想校长”库尔班·尼亚孜 “义剪美”魏永华 “坚强考生圆梦清华”魏祥 “创客女警”陈默 “励志外卖哥”毛召木 “中国好人”刘健军 试读章节 “康复天使”符良玲 符良玲,海口市美兰区海甸街道禁毒办副主任。6年多来。她投身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走访帮教、就业安置、低保办理等工作,把握“全、异、情、诚、实、新‘六字真经’”,为他们回归正常生活而不厌其烦地奔走。同时,她把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当亲人,用爱和真心感化他们,让他们下定决心远离毒品,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她为社区的稳定和谐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最终获得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尊重和信赖。提起符良玲,他们总说:“玲姐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 符良玲,用爱点亮戒毒人员新生命 新华网海南频道记者胡婷 初见符良玲,是在她的办公室里。她极瘦,脸色也有些苍白,不停地来回踱步打电话对接工作。时而眉头深锁,时而神采飞扬。符良玲是海口市美兰区海甸街道禁毒办副主任,6年多来,她投身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走访帮教、就业安置、低保办理等工作,把握“全、异、情、诚、实、新‘六字真经’”,把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当亲人,为他们回归正常生活而不厌其烦地奔走,用爱和尊重引导他们走向新生,为社区稳定和谐奉献了一份力量。在网友的投票推举下,符良玲登上了2017年6月的“中国好人榜”。 “我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符良玲的家离办公室很远,她几乎每天都是5点多就起床,简单地吃过早餐后就赶着上班了。她笑着说:“我的一天基本上是三部曲——工作、吃饭、睡觉。”她的语气中并没有一丝无奈。反而露出一股自豪感来。 符良玲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戒毒(康复)人员身上。作为一名基层的禁毒办副主任,她的工作是繁重而琐碎的:上网了解、核对信息,走访帮教对象,与他们谈心、了解情况,并为他们制作档案、申请低保、协调安排就业……“玲姐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即使回到家,也还在不停地打电话开展工作。”符良玲的同事说。 超长的工作时间背后,是符良玲对帮教对象倾注的一腔热血。戒毒(康复)人员是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要和自己的生理、心理抗争,还要面对社会上异样的眼光以及工作技能缺失等种种困难,很容易受到打击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上复吸之路。只有及时准确了解他们的情况,不断地帮助和鼓励他们,才能使他们的生活慢慢走上正轨。符良玲不断地奔波,深入社区,走访社区民警、村居干部、辖区群众和戒毒帮教人员家属,了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思想动态、交友情况、经济来源、工作生活等基本情况。她对帮教对象的情况了如指掌,谁今天该回来尿检,谁最近情绪波动比较大,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只要一发现出所人员,便第一时间列管,生怕自己不小心漏掉了一个人。 2017年5月8日下午,符良玲正在与派出所电话沟通工作对接情况,话说到一半时,头突然一下扎到了办公桌上,晕倒了。同事们立刻将她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诊断结果为消化道出血。 而住院的第二天,她一边吸着氧气,一边又开始用手机处理戒毒人员的各种问题了。在医院的10天里,她就这样通过手机处理大事小情。10天过后,她极力说服医生让她提前出院。医生最终同意了她出院,但要求她必须待在家里休息,过段时间再来医院复查。为了能快点出院,早日回到工作岗位,她一口应下了医生的要求。但出院后,她很快又投入了工作中,将医生的忠告完全晾到了一边。“去医院又要浪费很多时间,排个队都要等很久,单位那么忙,事情那么多,哪里有空去啊。”她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一提到帮教工作,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符良玲不由得感慨道。 用心探索帮教模式,从无到有 2011年,符良玲刚到海甸街道禁毒办时,海甸街道被挂了绿牌警告,是戒毒“重灾区”。大会上,海甸街道也是被公开批评的对象,这让符良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自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好好努力,脱掉这个‘重灾区’的帽子!”然而,符良玲当时一点经验也没有,“而且一开始很胆小,内心很脆弱,别人声音大一点我都想哭。”办事处当时还没有专门的禁毒专管员,要从别的岗位“借”人帮忙。这该如何开始帮教工作? 符良玲没有认输。她开始留意海口市禁毒工作做得最好的单位,并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工作经验。“然后强行逼自己用大脑去记。”每次参观结束,符良玲就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拼命回想看到的和听到的,把值得学习的内容立刻记录下来,生怕自己回到家会忘掉。 通过这种“笨办法”,符良玲慢慢学习,再结合海甸街道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渐渐地,她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帮教工作经验——全、异、情、诚、实、新“六字真经”。“全”,是在掌控底数及现状上求“全”,不漏管,不失控。“异”,是在制定帮教方案上因人而“异”实施戒毒帮教。“情”,是真情实意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视为“娘家人”。“诚”,是用诚心让戒毒帮教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实”,是解难题,办实事,踏踏实实做事。“新”,是大胆创新戒毒帮教模式。面对帮教对象的物质感谢,符良玲是坚决推辞的,实在推辞不了,就把送来的米和牛奶等折算成钱,一分不少地还回去。 针对家境贫困,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帮教对象,符良玲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就业安置、职业培训、低保办理等工作。30多岁的阿翔(化名)刚从戒毒所出来时一贫如洗,没有工作技能,当符良玲劝他来康复中心时,他开口让符良玲“滚”。符良玲不顾他的恶语,耐心引导鼓励,并奔波于各部门为他开证明、办手续,终于为他争取到小区保安的职位,还促成了他的婚姻。 针对家庭负担重的帮教对象,符良玲扩展帮扶范围,解决其后顾之忧。老李月工资1300元左右,妻子多病且无固定工作,母亲年老体弱,女儿在上小学。符良玲多次奔走民政部门,为他争取补助金,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他妻子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 刚开始时,符良玲几乎每天都忙到半夜两三点,经过她夜以继日地努力,2011年年底。海甸街道就摘下了“重灾区”的帽子,2012年被评上海口市禁毒先进,之后的每一年都上了光荣榜。海甸街道禁毒办的工作状况也渐渐好转起来,目前总共有7个专管员。2016年,禁毒办共安置就业49人、落实临时救济及重大医疗救助8人、法律援助2人。 P10-1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