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又要回越北,那曾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驿站,也是他曾经心仪女孩林颖的长眠之地。还有那一个个刀笔纵横天下的日日夜夜,越北是他的启航之地,交织着千丝万缕的复杂情感。也是他与李雯爱情结晶的起源地、见证地。能说不涌起心头的千层波澜?从老单找他谈话的那一刻起,越北往事就像挥之不去的影子时时萦绕着他,叩动着他的心弦。
下班回到家,李雯也是刚刚先一步踏进家门,曙初故作乎淡地说了句,小雯,过两天我要去趟越北。
李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疑惑地问,你跟我开玩笑吧?这十多年我多少次要你同我回越北,过年过节也罢,你都是以种种理由搪塞我而不肯回去。我知道那里有你的伤心往事,你一直在逃避。想想也罢,谁心里都会有一个不愿让人触碰的角落,那就让它在那个角落悄悄地待着,直到发霉变烂。也许只有这样,那往昔的一切就自然而然随风而散了,
曙初打趣地说,敢于担当的同志才是好同志。越北虽说你父母仍健在,但每年我们都请两老在京团聚几月,也费不着我们舟车劳顿、千里迢迢赶回去。要说我不回越北的责任,还不是因为你这个大主管忙,还有闲情回越北?
李雯垂下眼睑不吱声。曙初说的是实情,同曙初结婚后。李雯也被调入同系统的北京总部做通信技术工作,随着信息产业的急剧发展扩张,邮电业已逐步分离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和普通电信几大产业集团。李雯在移动公司干了已有些年头,从普通技术工干起,逐渐成为业务主管,后来随着集团成立,她又调到人力资源部做主管,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切从头开始。现代科学技术尤其在信息产业上的突飞猛进,总部业务呈几何式增长,人员增长翻了好几倍,压在李雯肩上的担子非常重。企业不比机关,基本上时间都是掐着算的。李雯工作起来仍是那股军人作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上分不清工作日和周末,进京后也基本上没有回过越北,
幸好李雯爸妈知道女儿女婿忙,隔三岔五的都是他们主动打电话来嘘寒问暖,时间隔久了太想女儿就动身从大山出来北上进京住上一阵子。说是享享福,其实还是妈妈过来帮忙料理女儿,料理乱无头绪的家务。老人最终还是习惯不了京城生活,魂儿依旧落在越北,时间一长,也就腻烦了,便悄悄回越北,正如来时突然起意就启程,走时也不愿惊扰小两口。他们知道小两口太忙,只有这样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就如同一趟自助游。渐渐地,小两口也习惯了老人的做法,也不搞迎来送去,繁琐磨叽。越北的邻里个个都夸老人“潇洒走一回”。
曙初把同单社长谈话的情况大概说了一遍。李雯沉思了片刻,说,组织纪律我懂,毕竟我也干了这么多年国企人事主管,一句话。我没意见,坚决支持老公的工作。
曙初拍了拍李雯的肩膀说,我们这个家好不容易才安顿下来,没过上几天安定日子又得劳燕分飞。我对你娘俩亏欠太多。
早年李雯同曙初结婚后仍在越北邮局工作,夫妻分居两地。不久,从李雯怀孕到生产都一直待在老家。那时候曙初正在参与一个重大会议的材料起草工作。所有人员全部集中起来转为封闭式管理,基本上不允许请假或外出。曙初不愿放弃这次机会,这种机会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因此被选人的都是社会栋梁、行业精英或翰墨奇才,前程不可估量。他只好拜托岳父、岳母把李雯照顾好。等曙初执行完任务回到越北。已是孩子满月时。这也是曙初一直愧疚,觉得对不起李雯娘俩的事。之后。孩子牙牙学语到上幼儿园,也都是李雯一个人拉扯过来的。等待单位有了进京落户指标,李雯调入国企电信单位,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夫妻分居十年,两人才在北京总算有了家,漂泊不定的生活刚刚过得有点滋味,又将要回到从前的状态。好在孩子大了,已上全寄宿制中学,基本上不用他俩操心。
曙初没料到李雯的开明、超脱态度。心中有些不忍,说,雯,我们结婚后就没让你过上轻松幸福的一天,我怎能忍心又抛下你娘俩?算了,我同老金说说,这个挂职机会就让给其他更年轻的同事吧。
李雯虽感动,犹豫几秒,但很快被理智替代说,老公,你有这份心足矣,我们不存在谁欠谁的,生活多几分动荡也是生活的本色,没必要怨天尤人。下派挂职,说明单位和领导对你的重视和信任,就个人而言,也是一个极好的全面发展的机会,结合实际工作体会给自己加压充电。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