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俄国纪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约翰·斯坦贝克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俄国纪行》是一部精彩的纪实佳作,记录了美国著名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为期四十天的苏联之行。

1947年,二战结束不久,斯坦贝克获准造访苏联。从莫斯科到第比利斯,斯塔贝克亲身游历了苏联多个地方。近距离的接触让斯塔贝克对苏联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他决意通过自己的文字,将正处于战后重建期的苏联最真实的面目呈现于世人眼前。于是,这部流芳后世的经典就这样诞生了。

全书平实易读,细节生动,文笔幽默。收录的数十张照片体现了卡帕卓越的摄影技巧。图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内容推荐

《俄国纪行》是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40天苏联之行(1947年7月至9月)的记录。这是一次巨人之间的伟大合作。斯坦贝克和卡帕的足迹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从乌克兰田园到格鲁吉亚海滨。斯坦贝克充满热情、同情而又幽默生动的文字,与卡帕卓越的摄影写实珠联璧合,真实展现了苏联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

目录

前言(苏珊·席林洛)

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抵达苏联

第三章 莫斯科生活

第四章 基辅

第五章 乌克兰见闻

第六章 斯大林格勒

抗辩书(罗伯特·卡帕)

第七章 格鲁吉亚

第八章 第比利斯

第九章 旅行结束之前

试读章节

第三章莫斯科生活

我们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事实上,我们还不太清楚自己是怎么到了这里,是谁邀请我们,幸好驻莫斯科的美国特派员团结一致,慷慨伸援手帮助我们;纪尔摩、史蒂芬斯和坎德瑞克等人,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大好人。他们带我们到都会大饭店的商务餐厅用餐,我们这才发现莫斯科的餐厅分两种:配给餐厅用的是配给券,价格相当低廉;另一种是商务餐厅,同样的食物,价钱却高得出奇。

都会大饭店里的商务餐厅中央有个大喷泉,天井有三层楼高,还有舞池和演奏台,甚是气派不凡。俄罗斯官员与仕女、高收入的平民百姓在喷泉四周起舞,个个举止端庄。

顺带一提,乐队所演奏的美国爵士乐,可说是我们听过最吵最糟的一种。鼓手耍着鼓棒,神情颠狂,显然颇为心仪吉尼·柯鲁帕;竖笛手听的是班尼·古德曼(BennyGoodman)的唱片,是以处处可听到隐约有古德曼三重奏的神韵;有位钢琴手酷爱快节奏的布基乌基舞曲,技巧相当纯熟,演奏得畅快淋漓。

晚餐包括四百克伏特加、一大碗黑鱼子酱、卷心菜汤、牛排和炸马铃薯、干酪、两瓶红酒。依十二卢布兑一美金的大使馆汇率换算,这一顿花了大约110美元,而且单是上菜就花了两个半小时,我们虽觉得有点惊愕,但也发现在俄罗斯餐厅这是稀松平常的事。后来我们才知道个中原委。

在苏联,所有东西和每一笔交易都由国家或国家批准的垄断实体控制,簿计系统极为庞杂。因此,侍者待客点菜后会很仔细地写在本子上,之后不是去注文食物,而是去找簿计,簿计将所点食物再做登记,然后才发张便条给厨房。到这里还得再次登记,注文才算完成。好不容易发出食物,所发食物也得记在便条上交给侍者,侍者拿着便条到簿计那儿,登记所注文的某某食物已发出,再发便条给侍者,侍者拿便条回厨房领食物送到餐桌,这时他本子上已登记着注文哪道菜、哪道已进厨房、哪道终于送到餐桌上。这簿计过程相当花时间,甚至比料理食物所花时间还要多出许多,你再怎么对餐点迟迟未到表示不耐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是没办法的事。这是必要程序。乐团奏出“RolltheBarrel”和“IntheMood”的时候,有位男高音走向麦克风——其实他的嗓门全场可闻,根本不需要麦克风——以俄语唱起“OldManRiver”和弗兰克。辛纳屈若干首名曲,如“OldBlackMagic”和“I'mintheMoodforLove”。

等候上菜的时候,莫斯科特派员分别教我们可能会碰到什么事情、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有他们告诉我们这些,是我们的幸运。他们指出,最好不要向外交部备案。他们强调,适用于备案者的规定中有一点对我们很重要,就是一备案便无法离开莫斯科区。我们不想一直待在莫斯科;我们要深入乡间,看看农民生活的情况。  由于我们并不打算发简讯或电报,以免落人检查机关监视,因此我们心想也许可以避开外交部备案手续。只是,我们还不清楚到底是谁在赞助我们。我们认为要不是“作家协会”(Writer's Union),就是文化关系组织“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我们把自己视为文化相关人士,因此事先就已决定我们要的是非政治的消息,除非这政治关乎地方,直接影响到民众日常生活。(p17-19)

序言

一九四六年,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宣称东欧各地已垂下“铁幕”。一九四七年冬天,冷战如火如荼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坚定盟友苏联,业已变成危险的存在,成为一个罕为世人理解的敌人。斯坦贝克在本书中开宗明义就说,“报纸上,有关俄国的消息每天不下数千言”,但他也接着说道,“有些事一直没人写,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事”。他和同行的摄影家卡帕的探索,行将发现“伟大的另一面”、“俄国民众的私生活”。一九四八年出版的俄国人生活纪录《俄国纪行》,只是“如实记录、写下所见所闻,不加评论,不对我们不充分了解的事妄下结论”,堪称斯坦贝克和卡帕最质朴的作品。

从很多方面来看,写市井小民如乡野村夫、俄克拉荷马移民、二战军人、墨西哥农民,正是斯坦贝克二十年间表现相当出色的一环。《俄国纪行》诚然没有《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史诗般的情怀,但仍具有该书的共鸣和人道特质。的确,《俄国纪行》的过人之处即是,这本书跟当时出版的俄国记事大不相同,而是注入和充溢斯坦贝克最独特的作风:对劳动群众表达共鸣和理解;以记者手眼捕捉翔实细节;“非目的论”的只记录眼见事实;最后赋予讽喻幽默,则是当代许多到过苏联批准地点的沉甸甸游记所没有的。斯坦贝克和卡帕这本书只是他们自称的“不是俄国故事,而是一则单纯的俄国纪事”,称不上是最博学多闻或包罗最广的战后俄国专著。

其实,卡帕和斯坦贝克合作纯属机缘巧合。两人在一九四三年初会于伦敦,一九四七年三月在纽约重续前缘,准备尽快前往俄国,不意五月十四日这一天斯坦贝克狠狠从住家窗口跌下,摔伤膝盖,花了好几个星期休养(不过,膝盖伤仍为俄国之行带来许多麻烦)。卡帕和斯坦贝克独立不羁,两人其实都不是对合作探险特别在意。早在一九三六年时,作家约翰·奥哈拉造访太平洋丛林市(Pacific Grove),急于一晤斯坦贝克,并与他合作将新近出版的《相持》(In Dubious Battle)改编搬上舞台,当时斯坦贝克就曾表示,“我很喜欢他和他的态度……我认为我们可以相处甚欢……我不相信合作”。话虽如此,合作却是水到渠成,斯坦贝克发起或投入的联合计划不一而足,有些卓然有成,如一九四。年和海洋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克茨(Edward Ricketts)前往科尔特兹海[一九四一年出版《科尔特兹海》(Sea of Cortez)],有些则是无疾而终,如与奥哈拉之间的合作即是。斯坦贝克尤其心仪视觉艺术家、电影制片人和摄影家。知名战地摄影记者卡帕和他携手,堪称他与别的媒体艺术家合作最称心愉快的一次。

把人类苦难与生机凝结成一帧帧著名战争照片的卡帕,一九一三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有着斯坦贝克的悲天悯人和求知欲,也具有斯坦贝克的蓬勃生气、宽容和人道精神特质。诚如立传者理查德·惠兰(Richard Whelan)所说的,卡帕形成于叛逆少年时的政治哲学与斯坦贝克类似:“民主、平等、和平、半集体主义、亲劳工、反威权和反法西斯,极为重视人性尊严和个人权利”。卡帕在一九三一年被迫离……

书评(媒体评论)

“《俄国纪行》是斯塔贝克经典作品中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其重要性尚未为世人完全认知……斯坦贝克细心安排的短文,一如卡帕的照片,所摹写的是他自己对—个被战争夷平,宣传充斥、否定言论自由、深信计划式反应真实不虚的国家与人民的情绪反应。”

——苏珊·席林洛(Susan Shillinglaw)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