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场尴尬的面试
1、与众不同的求职者
“你已经这样看着我一分钟了,就不打算说点什么吗?”戴猛问。
戴猛,名字听着像“呆萌”。事实上,他一点也不呆萌。
坐在戴猛对面的这个年轻人,和他之前面试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年轻人的眼睛敢于一直看着戴猛的眼睛,和他就这样对视着。同时,仔细分辨的话,还能够看到眼球在快速的向各个方向非常轻微的转动着,大概在这一分钟之内,年轻人已经把戴猛细细的打量了一遍。
戴猛也一直看着他,但是戴猛看他是正常的,因为他是老板。
年轻人这样就不正常了,因为此刻,在这间屋子里,他没有强势地位。
这样盯着别人眼睛看,会引发两种后果:要么是敌意,要么是笑场,陌生人会引起敌意,熟悉的人则会笑场。但这次,戴猛心中两种感觉都没有,而是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应届毕业生来求职,为什么敢于这么长时间盯着我看?[1]
习惯把戴猛的视线转到年轻人的坐姿。戴猛发现,年轻人的脊柱是松弛的自然弧线,没有卑微而谨慎的趋前,也没有傲慢的后仰在椅背上,也不似大多数求职者那样,强迫自己挺得笔直。躯干的表现和面部表情所透露出来的淡定完全一致。[2]
显然,年轻人是因为对戴猛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会忘形的出现长时间对视。当然,这孩子也确实有点与众不同,能不在乎面试结果,一心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
戴猛擅长的,正是通过观察各种行为,综合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在美国心理学会(APA)下设的54个专业分会中,序号第23的专业分会叫做“行为分析协会(Behavior Analysis)”,研究和分析人类的各种行为。
“哦,抱歉。”年轻人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终于出现了腼腆的一笑。低下头的同时,视线也想自己的下方转移了一下。
“哦,也是个普通人。”戴猛心里想,微微有点失落。
小伙子清了清嗓子,自我介绍道:“我叫张华生,”他继续说,“博士毕业于帝都大学心理科学系,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面试。我珍惜贵公司给予我的肯定,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成为您的同事。”
华生的躯干现在趋前并挺直了,两个膝盖和两只脚踝也不自觉的并拢在了一起[3],脸上布满了找工作的孩子们都会做出的标准笑容。
戴猛心里再次确认了一下,“到底是个普通人,还会作腼腆状[4]。” 通常,别人夸奖的时候,如果“感觉自己不够好”,就会腼腆;认为自己“做错事情之后”,如果别人当面宽容掉,也会腼腆。腼腆的本质和愧疚感相同。演奏钢琴非常优秀的小孩在面对国际级知名巨星的时候,就会腼腆。这个过程里,没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就是当事人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如果是发生在恋爱男女之间,腼腆就会变为“害羞”,本质也差不多。
戴猛直接锋利地切入了问题:“学生简历里的成绩和项目,大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以,需要你自己说说看,干过哪些实际有价值的研究,以及心得体会。只能讲干货。”戴猛这次直接自己提问,没有让另外两位同事像往常那样先发言。他脑海中还记得年轻人刚刚那个眼神,以及平静的表情。
张华生当然听得懂,默契的笑了一下,娓娓说道:“我明白您说的‘金玉其外’。我干得最多的事情是读文献和吐槽它们,其次是设计实验和处理数据,实验的实施过程一般都拜托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硕士师弟来完成,因为实在觉得形式大于内容。发表的论文里,文献综述、实验方案和数据结论是我自己完成的,一些高端讨论是整合了全球那些实验室大牛和我自己老板的观点,所以可以说基本上是我自己写的。这三年的课程里面,我最喜欢的倒不是我们的专业课,而是‘中外名著选读’。”
“选修课?”戴猛不由得打断问到。
“是,选修课。因为专业课其实上不上差别不大,国际上新发表的论文基本上比教材先进10年左右。”张华生扬起了下巴[5]。
普通人听不懂华生在说什么。但是,正是这一组看似枯燥的回答,会让戴猛给他狠狠加分。因为受过科学训练的人都知道,在学生的学术训练过程中,阅读文献,设计实验和数据统计,是科学研究中最核心的三个环节。对面的小伙子干得这三件事,都证明了他是踏踏实实用心搞过研究的人。
一个人在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时,也会不知不觉扬起下巴。也许,华生扬起下巴的动作,除了对落后课程与教材的不屑,还有对自己的赞许。
戴猛好奇的是,为什么华生会强调“中外名著选读”这门课,遂问道:“为什么喜欢这门课?”
“因为,我现在觉得,文字也是很好的情绪表达载体。虽然文字是高级语言表现,是皮层的产物,但是能基本完整的体现出作者无法按捺的表达欲求,乃至于作者的人格特征。我会在读完他们的文字之后,再去找他们的野史八卦,看看自己分析得是不是准确。非常有趣!”张华生在说这段话结尾的时候,眼睛有一瞬间放出了光彩,那种只有兴趣才能引发的光彩。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