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健、乐跃明主编的《穿越世纪的风景》是由上海市虹口区档案馆和上海市虹口区老龄办联合主编的一本画册,内容主要反映了生活在虹口区的百岁(或接近百岁)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作为一本区政府在老年节(重阳节)送给本区老年人的节日礼物,本书编者选取了69位老人为描写对象,多次上门采访,抓取了这些老人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细节,真实而生动的反映了国泰民安的社会现实。本书图文并茂,文字亲切通俗,有较强的亲和力,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书名 | 穿越世纪的风景(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陆健、乐跃明主编的《穿越世纪的风景》是由上海市虹口区档案馆和上海市虹口区老龄办联合主编的一本画册,内容主要反映了生活在虹口区的百岁(或接近百岁)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作为一本区政府在老年节(重阳节)送给本区老年人的节日礼物,本书编者选取了69位老人为描写对象,多次上门采访,抓取了这些老人在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细节,真实而生动的反映了国泰民安的社会现实。本书图文并茂,文字亲切通俗,有较强的亲和力,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内容推荐 陆健、乐跃明主编的这本《穿越世纪的风景》以照片的形式反映了生活在上海市虹口区的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书中选取了60多位老人,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目录 罗时敏(109岁) 秦万巨(108岁) 徐忠杰(106岁) 虞显经(104岁) 包荷英(103岁) 季金弟(103岁) 周怀真(103岁) 左景祥(102岁) 经宝炎(102岁)吴玉仙(94岁)夫妇 顾纯(102岁) 眭敬之(102岁) 陈昭英(102岁) 黄庆云(102岁) 洪珠凤(101岁) 施慕兰(101岁) 吴爱英(101岁) 俞运筹(101岁) 张齐光(101岁) 屠美全(101岁) 毕财根(101岁) 王琴仙(101岁) 程锦云(101岁) 庞芳柏(100岁) 张兆江(100岁) 刘海深(100岁) 岑爱书(100岁) 黄正岩(100岁) 钱湘珠(100岁) 时月华(100岁) 郭如兰(100岁) 黄忠宝(100岁) 何明纶(100岁) 何征标(100岁) 范善新(99岁) 周芬英(99岁) 傅采鸿(98岁) 周启瑾(98岁)史娇风(93岁)夫妇 吴家驹(98岁) 刘阿四(98岁) 胡倩英(98岁) 沈珠宝(98岁) 罗茂秀(97岁) 陈阿二(97岁) 谢寅生(97岁) 马汉章(97岁) 王品富(97岁) 沈宝书(97岁) 王秀娟(97岁) 王有贞(97岁) 周阿月(96岁) 张德茂(96岁) 吴文宪(96岁)葛妙琪(94岁)夫妇 汤红娣(96岁) 尹在继(96岁) 于一英(96岁) 严阿祥(95岁)葛美凤(93岁)夫妇 周鸿业(95岁)刘丕珍(95岁)夫妇 戴和富(95岁) 褚后杰(95岁) 刘妙吟(95岁) 顾人熟(95岁) 方逢媜(95岁) 王筛宝(95岁) 高文彬(94岁) 附一:虹口区老龄工作简介 附二:虹口区养老机构一览表 附三:虹口区档案馆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 试读章节 罗时敏(109岁) 女,1907年10月生,祖籍安徽黄山。1949年起,就住在山阴路124弄,至今已经60多年了。老人育有4个孩子,其中2个孩子在北京工作生活。目前,老人与大女儿一家同住。 老人少时上过学,现在每天看报,看电视时,对新闻感兴趣。201 5年,老人获“上海十老”称号,是虹口区排名第一的长寿老人。 采访手记2016.4.22 看到我们,本坐着的老人起身迎接。我握着老人柔软的手,望着淡定的老人,心里顿有敬慕之感,这可是109岁的人瑞呐。面对摄影、摄像镜头,老人开口说话,对我们来讲,老人说什么都是金玉良言,可谁知,老人轻声说道:“我又不是什么明星,麻烦你们来看我。”一时间,我们竟不知怎么回答了。90岁的女婿、89岁的女儿也是高龄老人,但在母亲跟前,孩子般的顺从。等到三位老人合影,人瑞和女婿开玩笑说:“依也来轧一脚。”瞬间,一家三口的笑容定格在了镜头里。 秦万巨(108岁) 男,1908年11月生,祖籍江苏高邮。老人有子女6人,住伊敏河路50弄,目前,与二儿子一家同住。 老人幼时家贫,16岁时到上海谋生。起初,在杨树浦日本人开的纱厂里做小工。退休前,在丝绸印花厂工作。2014年,老人获“上海市十大寿星”称号。 采访手记2016.6.17 听说我们要去,老人连午休都放弃了。客厅里,“家和万事兴”的匾额挂在墙上,孝顺的小辈忙前忙后,一张张领导到家慰问的照片放在桌子玻璃下面,老人兴致勃勃地讲着他的故事。桌子上,一张《上海老年报》摊开着,头版大标题: 《助老员上门干啥请老人先“点单”》。老人读着,真棒! 徐忠杰(106岁) 男,191 0年6月生,祖籍浙江鄞县。20多岁时到上海谋生,育有4个儿子、2个女儿。目前和子女一起住在车站北路400弄。 老人以前在周家嘴路开食品店,属于小本经营的夫妻老婆店。尽管生意较好,但子女众多,那个时代,一日三顿能够吃饱肚子,老人已经很满足了。 采访手记2016.7.1 老人端坐在那里回忆过去。对于数字,老人特别清晰,不仅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还拿出了以前常用的算盘,噼噼啪啪打起来,三下五除二,一点不会错。这样高龄,还能准确算数字,真厉害! 虞显经(104岁) 男,191 2年10月生,出生在上海,祖籍浙江定海。住唐山路725弄,与儿子、女儿生活在一起。住所曾是犹太人的住房(新中国成立前),当初是用金条顶下来的。 老人少时,曾就读于澄衷中学,是丰子恺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活规律、克己节俭是老人一生的遵循。年轻时,与单位中犹太同事交往较多。老人技术、经验在手,曾经工作到80多岁。现在,虽然眼神已经明显不济,但放在桌上的书籍还会去翻翻,包括外文字典。 采访手记2016.4.8 以前做外贸生意的老人,讲起了英语,惊奇之余,我们感叹多少年前,老人受到的良好教育。对于生意,老人却说了一桩不赚钱的买卖。为解他人之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施展了一下技能,没有获取一分钱的报酬,这种平常心,回报或许就是长寿。 P4-11 序言 西方历法将一百年叫做一个世纪,本书采录的老人基本上都到了这个岁数,或超越这个岁数。他们当之无愧的是“世纪老人”。 中国文化将期颐之年的老人,叫做“人瑞”。古代社会动荡,生活简陋,长寿鲜见。当世间出现寿命超乎寻常的人物,会被看作类似“河图洛书”的祥瑞,太平盛世的吉兆。 一个世纪,是悠长的时间,是沧海桑田的岁月,而岁月总与人生的精彩相关。因为这种精彩穿越了三万六千五百里路的旅程。不管沿线的风景,曾经有过晦暗,或是明丽,都将成为生命的底色,历史的刻痕。 历史学从时间的维度去研究历史,他们青睐重大事件和人物,而容易忽视芸芸众生;社会学从空间的维度去探索社会的架构和进程,他们重视空间构建的主要元素,也不会注意野花小草。然而人类的社会和历史是由全体的人们去完成的。当我们面对百余位世纪老人,并聚焦他们的生活,蓦地油然生出敬意,他们不就是时间中活着的历史,空间中最美丽的景致么? 是为序。 后记 2016年3月,上海市虹口区档案馆、虹口区老龄办联合启动“虹口区百岁老人”项目,至2016年7月,采编小组走访了区域内100位“百岁”老人,他们的年龄从94岁至109岁。我们从中遴选了60多位老人,汇编成册,希望传播长寿之道。 个体的表述在精准度上总是受到诟病,但群体共同记忆的真实性却是共识。平民百姓每天的生活谈不上轰轰烈烈,但长寿老人的日常应有特别之处。本书呈现的就是采编小组所见、所闻、所想,反映的角度可能偏颇,但敝帚自珍。尤其是在本书出版前夕,得知左景祥、刘海深、何明纶、沈珠宝等4位老人已仙逝,更是体现了抢救性资料的珍贵。 走访得到了虹口区8个街道老龄干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40多家居委会干部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得到老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本书出版得到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王为松先生、副书记顾晓菁女士、责任编辑曹怡波先生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上海市虹口区老龄办 上海市虹口区档案馆 2016年9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