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8月,顾衡被捕,在狱中,他既不因为父母的一再恳求而妥协,也不因国民党高官威逼利诱而投降,坚守共产党领导下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念。12月在雨花台英勇就义,是为新中国诞生而抛头颅撒热血的杰出革命先驱。邹雷著的这本《飙风铁骨(顾衡烈士传)》记述了顾衡参加革命的经历。
| 书名 | 飙风铁骨(顾衡烈士传)/雨花忠魂雨花英烈系列纪实文学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邹雷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34年8月,顾衡被捕,在狱中,他既不因为父母的一再恳求而妥协,也不因国民党高官威逼利诱而投降,坚守共产党领导下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念。12月在雨花台英勇就义,是为新中国诞生而抛头颅撒热血的杰出革命先驱。邹雷著的这本《飙风铁骨(顾衡烈士传)》记述了顾衡参加革命的经历。 内容推荐 顾衡(1909-1934),化名翟大来,江苏无锡人。1927年考入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29年赴北京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安徽太和县委书记。1933年任中共南京特支书记。1934年8月在南京被捕,12月牺牲于雨花台。邹雷著的这本《飙风铁骨(顾衡烈士传)》讲述的就是革命烈士顾衡的人生经历。 目录 第一章 调皮的插班生 第二章 大喝一声万伞收 第三章 自觉接受“五卅”运动的洗礼 第四章 加入又退出国民党 第五章 勇当主角争取毕业证 第六章 化装成车夫查日货 第七章 早逝的爱情 第八章 退学北上寻路 第九章 成功主办《现代中学生》 第十章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十一章 “皖北马列主义学院” 第十二章 徒步千里找组织 第十三章 比农民还像农民的“老顾” 第十四章 救灾均粮系列斗争 第十五章 把贪官沈佩玉赶出太和 第十六章 建立地下交通站 第十七章 组织自己的革命武装 第十八章 意外的枪伤之丧 第十九章 失去顾衡领导的暴动 第二十章 带伤出山收拾残局 第二十一章 去南方疗伤 第二十二章 浦镇机车厂小书摊 第二十三章 为了更像工人 第二十四章 营救革命同志 第二十五章 敢于纠正上级的问题 第二十六章 在沙塘园被捕 第二十七章 我叫翟大来 第二十八章 法庭成了他的宣传讲坛 第二十九章 烈血已经染雨花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923年秋,太湖之滨的无锡。初秋的风,徐徐地褪去了夏天高温酷暑的外衣,凉爽了许多。斜阳里的蝉也在发出最后的绝唱:“知了、知了……”声音高亢,拼尽全力,似乎知道它将去完成一个牺牲自己而获得永生的壮举,伤感地表述着对于温暖尘世的留恋。 人们最喜欢的季节莫过于秋天了,瓜甜果熟,稻黄蟹肥,一年的辛劳,只有在收获的日子里变得幸福而甜美。 这一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无锡师范学校校长顾倬一改往日严肃的表情,喜笑颜开地走在校园里。为什么呢?因为他接到了南京的全国一流中学——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的通知书,他的儿子顾衡被录取了。校长的喜事传播力总是比一般人要快得多,从一个办公室到另一个办公室,从一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半天时间已经有点全校皆知的意思了。老师们都在夸,顾校长就是顾校长,儿子都比咱的强。顾倬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夸奖颇为受用,每每总是谦虚地回应:“哪里哪里,那是犬子的幸运。” 如果你了解当时这所全国一流、世界有名的中学,你就会知道这个运气是多么宏大盖顶了。 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科举”这两个字的,数千年来它是选取国家栋梁的主渠道,文举治国,武举安邦。可是到了清王朝,尤其是十九世纪末,人们发现,光凭读“四书”“五经”、练骑马耍刀,已经不够混的了。就拿打仗来说,你练了一辈子功夫,哪怕是练成了“铁布衫”的大将军,也顶不上人家刚吃三个月军粮的娃娃兵,一枪保准废了你的武功。战斗力靠什么?靠洋枪洋炮,靠科学技术。那些有识之士发现,咱们缺少的正是科学技术。于是,晚清的大臣们达成共识,废除科举,开设新学堂,学习现代科技。 1901年,清廷迫于内外形势,下令各省改书院为学堂。翌年又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等七级,形成了较为完备和系统的教育制度。其中,落实中央政策最到位,最有创意的,要数人杰地灵的江苏。 提起江苏,绕不开两江总督刘坤一。他是湘军首领,曾经跟日本人在关内的海城打过一仗,七八万人,没打过小日本两万人,被人家打得稀里哗啦败下阵来,最后割让了辽东半岛及台湾。实在没什么脸见人了,灰溜溜地回来继续做他的两江总督。这一败仗多少让他老人家有点儿清醒了,再加上江宁(南京)历史上就与外国交往比较多,受外来文化影响也深,受到各方刺激的刘坤一终于坐不住了,提出了“育才兴学”的新主张。 要想让朝廷接纳新主张,不搬几个耆宿出来怕力量不够。1902年5月8日,刘坤一邀请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张謇、中国图书馆界的鼻祖缪荃孙、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罗振玉等江苏学者、名流一起商议兴办学堂事宜,最后达成共识:兴学育才的主要困难是师资匮乏和资金短绌,而开办高等师范学堂,不仅可以为各级学堂培育师资,而且“更可比办高等学堂经费减省一半”。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办一个师范学堂,还省钱。 最可怕的事莫过于出师未捷身先死。折子送上去,还没等到回音,刘坤一病逝。好在继任者张之洞也懂洋务,跟前任英雄所见略同,他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力主“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张总督还开具了办学的具体计划,在总督府下设立两江学务处,筹划并管理办学事宜。同时委派翰林院编修缪荃孙率员赴日本考察教育,随后又聘请缪荃孙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三江师范学堂。汇聚各种精英思想和精英人才的三江师范于是成为当时中国最牛的师范学堂,也是东南大学的前身,而它下设的附中,也借鉴了国外最先进的理念和设备,云集了一流的教育人才。 东大附中每年招收文科班和理科班学生各四十名,而且要求英语达到能说会写的程度。招进来了,并不等于就进了保险箱,每年都有十分之一的淘汰率,学校劝退这些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再到全国范围内招收插班生,以保证八十名学生总额不变,质量永远是一流的水准。这一年,全校只有六个插班生的名额,还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顾衡是够幸运的了。而顾倬知道,幸运只是个说辞而已,顾衡就应该上这个一流的学校,唯此才配得上自己对他的辛勤栽培,才配得上这个孩子对待学业的专心致志和勤奋努力。 顾衡考上东大附中成了学校的喜事和老师们的荣耀,同事们都说,顾校长你早点回家吧,让家里人也快点分享这个好消息。大家再三催促,顾倬不好意思地拎起自己的提包说,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迟到早退,今天就破个例,先回家了。 P1-3 序言 不朽的精神 永远的丰碑 罗志军 南京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最集中的殉难地。在这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信仰如山,信念如磐。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有近十万人之多,其中留下姓名的就有1519位。他们当中不少人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毅然舍弃优厚的生活条件,走上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虽身陷铁窗炼狱却临危不惧、顽强不屈,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今天,人们每每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悼念雨花台烈士群体,都感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雨花英烈的革命人生辉煌壮丽,雨花英烈的崇高精神高山仰止。江苏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组织创作的这套“雨花忠魂·雨花英烈系列纪实文学”,以文学的形式集中讲述何宝珍、邓中夏、恽代英、冷少农、罗登贤、朱克靖等多位雨花英烈的革命故事,为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为广大党员干部永葆本色提供了精神之“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大力继承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铭记他们催人泪下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的不朽功勋,自觉做到信仰、忠诚、为民、担当,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以“两个率先”的崭新业绩告慰雨花英烈的在天之灵。 雨花英烈精神不朽,理想信念之树长青!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