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官保举与晚清政治变革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肖宗志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内容推荐

肖宗志著的《文官保举与晚清政治变革》从政治变革的角度,以文官保举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文官保举与晚清政治变革的互动关系作为分析的主要框架。也就是说,以“制度路径”为出发点,不仅研究制度史,而且更多地将制度史与政治史、社会史相结合进行研究;解读制度文本,从保举制的渊源和清代保举的规例、制度运行研究人手,充分利用日记、档案和地方志材料,分析晚清保举变动与利弊,揭示晚清政治变革的状态和特征;微观与宏观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制度规定解读与制度运行相结合,分析保举的制度理性和制度价值;结合制度史和观念史,论述传统社会政治心态、政治文化,概括专制政治两难矛盾和基本结局。

目录

绪论

 一 制度与制度变迁

 二 保举制度的源流、变迁及其基本特征

 三 课题研究诸方面

第一章 清代文官保举的规制及其运行

 第一节 清代保举制的功能与作用

一 清代保举制的功能

二 清代保举制的作用

 第二节 保举制的分类

一 非制度化保举规定

二 制度化保举规定

 第三节 保举的制度规定

一 循例保举的规定

二 违例保举的规定

 第四节 清代保举制的运行及其特点

一 清代保举制的运行

二 清代保举制的特征

第二章 晚清政治变动与文官保举的新变化及新特点

 第一节 晚清政治的变动及其特征

一 晚清政治事务的变动

二 晚清政治事务变动的特点

 第二节 晚清保举制的因变及其根本原因

一 晚清保举制度的因变

二 晚清保举制因变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晚清文官保举的主要弊端和基本特点

一 晚清文官保举的主要弊端

二 晚清文官保举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文官保举对晚清政治的多重影响

 第一节 晚清保举对晚清政治的客观结果

一 推动晚清权力结构的变化

二 官僚阶层中满族与汉族民族成分结构变化

三 正途人员的选补仕途受阻

 第二节 文官保举对晚清政治的积极效应

一 保举得人而勉强渡过政治危机

二 通过保举得入而政治稍稍得以治理

三 破格保举推动相对优秀的官员相对快的选补

四 保举制的任用利益吸引并造就了一些专业性人才

 第三节 晚清保举的消极作用

一 “名器”贬值或“扫地”

二 保举泛滥使晚清官场呈整体性堵塞之势

三 导致吏治败坏和官场风气不良

四 保举制度和保举行为促进利益集团的形成

第四章 晚清文官保举制度的变革及其结局

 第一节 保举制的存废兴革之议

一 废保举制之议

二 存保举制之议

三 变革保举制之议

 第二节 以保举限制为重点的制度变革

一 咸丰、同治朝对保举的限制性规定

二光绪、宣统朝对保举的限制性规定

 第三节 晚清保举制度变革的结局

一 晚清保举改革的实效及其原因

二 晚清保举改革对清季官制整体性改革的推动

三 晚清保举改革的主要经验教训

第五章 晚清文官保举与中国传统社会

 第一节 晚清保举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性的反映

一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身份的等级社会

二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人情的关系社会

三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公德不昌的“私”社会

 第二节 晚清保举彰显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特点

一 得才与中国传统政治

二 人治与中国传统政治

 第三节 中国传统政治不能自救

一 保举制度是体制内和少数人选用少数人的制度

二 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才是最广泛和最有效的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一 历史典籍、资料汇编、文集、全集、笔记、日记

 二 档案、报刊、杂志

 三 著作、论文、未刊硕博论文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