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编著的《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是兴十四村党委书记付华廷的口述自传。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移民到东北垦荒而建,设村之初,全村“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到如今已成为拥有22亿元总资产、35家企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全书讲述了兴十四村几十年的变迁。
| 书名 | 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党建读物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兰编著的《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是兴十四村党委书记付华廷的口述自传。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移民到东北垦荒而建,设村之初,全村“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树无一棵”,到如今已成为拥有22亿元总资产、35家企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全书讲述了兴十四村几十年的变迁。 内容推荐 付华廷是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支部书记,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阿兰编著的《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以第一人称记述了他在30多年的工作中,团结带领全村人把一个没有一分钱固定资产的荒村变成拥有35家企业、22个亿总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感人故事。 目录 卷首 上部 兴十四村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根在山东我的童年和父老乡亲 一、沂蒙山下沭水河畔 叭 二、闯关东的父亲 三、爱唱歌的母亲 四、乞讨的日子 五、跪别故乡奔向北大荒 六、艰难的移民过程 第二章 艰苦创业在“折腾”中坚定前行 一、走进大荒原木头橛子定村庄 二、煎熬岁月 站稳了脚跟 三、渡过难关喜做新郎 四、王茂生我一定要找到你 五、结束磨难开始“整党建党” 六、社员选我当书记 第三章 践行诺言咬定目标拼命干 一、发了一笔小“羊财” 自己组装拖拉机 二、初次战役改土挖渠修水坝 三、养猪养牛又养马办“五小工业” 四、因地制宜打井抗旱 084. 五、植树造林锁住“黑风口” 六、全面发展脱贫致富 第四章 发展集体经济决不“单干”共同富 一、走集体化道路不让一个人掉队 二、制定新规划深化改革奔小康 三、全省第一个砖瓦化村全国第一个彩电村 第五章 工农并举种地不如“种工厂” 一、做“老板” 不当“土财主” 二、组建富华集团建成柠檬酸厂 三、“借脑生财” 成功上市 四、技术改造产品创新 第六章 进军商海敢于“弄潮”显身手 一、初次下海险些“呛水” 二、重出“江湖” 再次经商 第七章 抗击洪水顾全大局舍小家 一、保卫家园堵住洪水 二、顾全大局救济难民 三、凝聚人心恢复生产 第八章 “四化”同步续写振兴新路子 一、建示范园区黑土地打造出“样板田” 二、做精第一产业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三、做强第二产业实现农区工业产业化 四、做活第三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 五、“互联网+农产品” 创建“无烟工厂” 六、住在别墅里的农村人 七、惠民生幸福指数节节高 八、厚植农业农村优势破解“三农”难题 第九章 坚强保证 “钢”的班子 “铁”的队伍 一、铁骨铮铮 “钢”班子 二、兴十四村党建的“四个一” 三、黑土地上的群英谱 四、重金引进人才培养新型农民 五、以党风带民风凝聚发展合力 六、兴十四村女人的故事 七、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下部 回味我生命中的故事 第一章 东北村里的沂蒙昧道 一、说说我们山东人的风俗 二、热情好客的山东人 三、勤劳厚道的山东人 四、外粗内秀的山东人 第二章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我是个“三不图”的人 二、我是个敢“吃螃蟹”的人 三、我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四、我是个永不服输的人 第三章 我是农民代表就要为农民说话 一、敢说真话是我的性格 二、那些难忘的时刻 第四章 我的朋友遍天下 一、情义无价的老领导们 二、我用真情感动你 三、天生你才为我用 四、我和知青们的情义 第五章 父老乡亲 一、老照片的故事 二、乡亲们把我当“恩人” 三、疼爱我的父老乡亲 四、走出去感受精彩世界 五、移风易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第六章 浓浓亲情暖暖家风 一、双亲面前难以尽孝 二、倾情事业愧对家人 第七章 “九死一生”的传奇故事 付华廷兴十四村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2015年6月,在我们齐齐哈尔还是初夏,北京却已是炎热的盛夏。 多少次来北京,我记不清了。也许我还能来,也许这是最后一次…… 之前,在齐齐哈尔机场候机大厅里,我们遇到市里的一位朋友,他看见我风趣地说:“老付,又去北京作报告啊?”我点头强笑。他又问:“怎么了,是身体……”我说:“没事,还是去作报告。”他笑了说:“我说嘛,看你这精神头,不减当年啊……” 老伴紧紧攥着我的手,就一下。我向这位朋友摆摆手,算是告别。 还是在2015年的4月初,我明显感到食道不舒服,开会讲话多了喉咙疼,走路不到100米就得停一下,下地看庄稼长势都能感觉到食道火辣辣的疼,很难受。春天的事多,特别多。农田、产业园、玉米深加工大项目建设……这些事拖了我两个月,也没去检查。 几个月前,我答应中央党校,到中央直属机关党校作一场报告。出发前我就想,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作报告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说了算,定了干,再大的困难也不变。 在中直机关党校,从早上8点开始讲课到中午11点30分结束,共3.5个小时。作报告时,我的内心极其复杂,脸上还是带着以往的微笑,该风趣时,也是谈笑风生,赢得和以往同样热烈的掌声。说到动情处,我流泪,泪水比以往多了很多,几乎泣不成声,台下的观众同我一起流泪。报告期间疼痛一直折磨着我,比上台前还要严重。我一直忍着,如果我中途退出,对不起这些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学员,对不起长期对我信任的党校领导们……就这样我一杯杯喝着水。坚持作完了报告后,我深深地向大家鞠躬,抬起头的瞬间,热泪再次流下来,心里说:再见,也许再也不见了,同学们…… 下了讲台后,我和助手小张说:“我这肯定是得了食道癌了。”小张脸都白了说:“不会的。书记,我们正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我看你没啥事,别自己吓唬自己。”我挥挥手,当时喉咙就像冒火一样。急着回家,回家还有好多工作,还有疼我的老伴……万一我就此倒下,死不瞑目啊。 回家之前那天早晨,我一个人来到了天安门。虽然不是升旗时间,这里的游人还是很多。广场四周都在施工,花团球、花柱子,准备迎接9月的阅兵式。隔道相望天安门,我再次哭泣,多少次在这里开会,那年还登上了观礼台。每一次国歌响起,我的内心总是波涛一样汹涌,澎湃了多少次,记不清了。此时,我深深地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鞠了三个躬,告个别,心里说,毛主席,我为党、为父老乡亲干了一辈子,我无怨无悔,我就是在地下见到您,我也是问心无隗了…… 当我的脚踏上兴十四村的土地时,心一下就踏实了。几十年了,我走过多少城市乡村,俯视过它们的繁花似锦,也游览过街灯霓虹,心总是得不到释然,那是人家的城市乡村。只有踏在自己的土地上,心才沉下来了,因为只有这里是自己的家,不管何时,家总是能包容我,接纳我。 疲软的身体瘫卧在沙发上,老伴看我痛苦的样子,她边给我脱鞋边哭:“看看你的腿又肿了,今天我不能听你的了,马上去医院,我绝不相信你是那个病……” 副书记小王把我生病的消息透露给几个支委,他们来了;接着,我弟弟妹妹们都来了劝说我,说就是架着也要把我弄到医院去。 6月9日,我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检查。排除了食道癌后,一个更严重的疾病迎面撞来:我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堵塞至少80%,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当即被留在医院住院抢救。 院方联系好转院到北京安贞医院后,又嘱咐我说:付书记啊,你先在我们医院稳定稳定,但是你可不能偷着回家啊…… 这么重的病,我没有想到,随时都有可能没命。“唉,还不如得……”我的话还没说完,老伴一下捂住我的嘴。 6月15日下午,趁着医生开会的时候,我决定赶紧离开医院,老伴生气地坐在病床上不起来,我索性出门,老伴紧随我后面。我们就这样溜出医院,坐车回家。 路上,司机小朱开得很慢,在路口等红绿灯时,多次回头看看我。多年来,这些下属像疼着亲人一样照顾我,每个人的车上几乎都带着糖块、水果,因为他们多次遇到我低血糖的情况。 一路上,我们一车人都没有说话。老伴紧贴着我坐着,我们的手十指相扣,我心里暗自说:多握一会儿吧,我苦命的老伴。此时,我想得更多的是兴十四村的工作,明年还有10个大项目准备建设。 车驶进了兴十四村地界,是太阳光正柔的时候。看着窗外那些正在破土而出的玉米、水稻,个个水灵灵,精神得像刚刚学走路的娃子,头顶上像是披了一条金色丝巾,我的心里一下轻松了,充满了希望。也许,这个病,我能挺过去,我还能等到谷粒归仓的时候吧…… 6月16日上午,我组织召开了两支委会议(兴十四村和富华集团)。偷着从医院回来那个晚上我就想:这次去北京治病可能就回不来了,也许啊,这是我这一辈子最后一次会议了。为了不让大家着急,我叮嘱身边的人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诉任何人。所以干部们进来问我的病情,我打哈哈逗趣说,没啥事,一个咽炎,没事,死不了。P3-5 序言 付华廷同志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党委书记、富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他1972年7月任村党支部书记,44年来,凭着“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和“只要我干一天,就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的执着信念,把村党组织建设成“钢”班子,把党员铸造成“铁”队伍,带领兴十四村人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把一个昔日“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落后移民村,建设成为拥有总资产22亿元、35家企业,村民人均年收入7.6万元,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龙江一村”和“我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兴十四村的发展历程表明: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党支部,是农村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组织保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正逢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了激励先进、弘扬正能量,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策划了《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一书。为写好这部传记,作家王彩兰深人生活、蹲点采访,根据付华廷同志口述,真实记录了付华廷同志的感人事迹。付华廷同志一生“三不图”:不图当官,不图发财,不图荣誉。为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他透支健康和生命,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艰苦创业,在‘折腾’中坚定前行”“践行诺言,咬定目标拼命干”“发展集体经济,决不‘单干’共同富”“工农并举,种地不如‘种工厂’”“进军商海,敢于‘弄潮’显身手”“抗击洪水,顾全大局舍小家”“‘四化’同步,续写振兴新路子”……一章章、一幕幕,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透过浸透墨香、饱含真情的文字,一位“爱党为民,艰苦创业,赤诚奉献,勇立潮头,共富争先”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能否如期实现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在党组织带头人。希望广大基层党组织书记当好党的形象“代言人”、改革发展“领头雁”、农民群众“主心骨”、治村理财“好管家”,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为推动全省农村改革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后记 初春的一天早晨4点,当我在键盘上落下最后一个感叹号后,一下扑在电脑桌前,掩面而泣…… 这部《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的初稿终于完成,此时夜已深,晨光未现。多想找个人倾诉,可是,兴十四村一片寂静,漆黑一片,我只能打开窗户,拥抱寒冷的空气,对着外面深深地呼吸一下,稍微缓解一下冲动的情绪。 像我这样活跃的人,能够安静下来完成一部20多万字的书,熟悉我的人很难相信,而我,真就做到了。 我当时想啊,我终于没有辜负组织部门对我的信任,没有辜负文联及作家协会对我的信任,没有辜负兴十四村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更没有辜负可敬的付华廷书记对我的信任,这就够了。 当初接到任务时,我信心满满。在此之前,我写过不下20篇的报告文学。这次是带着很轻松的心情踏上兴十四这片土地的。然而,当我从兴十四村史展览馆出来的时候,我的脚步沉了,脚下的土地变得凝重,我突然觉得脚底板黏在这块土地上了…… 第一次见到付书记的时候,我哽咽着说,我在村里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父老乡亲的血汗上。付书记说,那是你用心了。说罢,他的眼睛向窗外看着,我看见他眼睛里的泪光闪了一下……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付书记的眼泪。 在我采访过程中,我愈加感到这片土地的神奇。面对每个采访对象,尤其是那些饱经沧桑的第一代垦荒队员,在我心里油然发出“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父老乡亲”的声音。 从那时候起,我的脚步不再轻盈,我的采访不再轻松。于是,一个个兴十四人的故事进入我的笔记本里;一个个兴十四人的声音进入我的手机里;一个个视频资料和材料被我印在了脑子里。在深入生活那些日子,我走遍了兴十四村的田野、树林。我走进兴十四村村民的家,吃着大娘给我卷的煎饼;我走进学校、幼儿园,和孩子们一同说笑;我走进了卫生所、工厂、产业示范园区……还采访了付书记以前和现在的上级领导。我感受着兴十四村,这个现代化小城镇的和谐、有序。这里没有抱怨,贫富均衡,人人心平气顺,我还感受到了兴十四村上上下下对付书记的信任、关爱、依恋乃至崇拜。 付书记有时候推辞掉一些事务与我长谈。在我整理的50多个谈话录音中,他的录音就有22个,每个录音都在2.5小时以上。那些日子,我白天采访,晚上整理材料、听录音、看视频,脑子里都是付华廷的声音、影像,多少次做梦都是付华廷和兴十四人…… 在采访付书记的时候,有两次中断,都是因为付书记低血糖。他吃了糖或水果后,仰面靠在椅子上。看着他面色一点点变得苍白,细小的汗慢慢渗出……我不知所措,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他好一点了,示意我接着采访,我带着哭腔说:付书记,你这是何苦,图啥呀……付书记强忍着和我开玩笑说:你看你,都把我唠晕了…… 我们好多次都是边流泪边谈。 付书记真是个强者、奇才,他就是兴十四村的一棵参天大树,用枝枝叶叶包容众生,任凭风吹雨打,也要为后人乘凉。我就这样被付华廷历久弥新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被付书记对党的忠诚感染着,被付书记为了父老乡亲能过上好日子的拼命工作精神感染着……我也常常被感动,如果说最开始是被一个人感动,那么最后就是被一群人感动,被这些勤劳朴实、以苦为乐的兴十四人感天动地的创业故事感动。 “高天厚土”,有一天我围着村子跑步时,面对蓝天下、覆盖着白雪的一望无垠的土地,这个词突然出现在脑中,就用这个词做书名吧。高天之下,厚土之上,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那只是我们一个人的精彩;而付华廷活得更精彩,他的精彩却是整个兴十四村村民的,这就是差距。 我几乎每天都在朋友圈或者博客里,发兴十四村的见闻:“兴十四村发福利了”,“兴十四村印象”,等等。好多朋友回复我说:兴十四村都成你家了……我给那些老人拍照片、给孩子们拍照片,我带着兴十四村的姐妹们去市里鲜花港拍片,洗出来送给她们,就想让她们高兴,也算留个念想吧。村委会副主任王振玲带着姐妹们过三八节,也把我带上,送礼物给我,把我当成了同村的姐妹。她们演节目,我主动上台做导演,还答应她们,写两个小品,让她们演,过一下演员的瘾……那些日子,我的整个身心与兴十四村融合在一起。 作为一名作家,我深深体会到了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让老百姓共鸣的作品。虽说书还没有出版,但我自己预想,至少能让读者感动吧。我从最初的浅层面的体验,最后到融入其中,几乎不能自拔;从关注民生,到关注国家大计方针,这是我的进步,我们作家只要能由浅入深地体验生活,定能写出好作品。 一路写下来,我要感谢的人很多,感谢兴十四村同志和宾馆工作人员对我的支持,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感谢曲晓平和陈玉谦老师的《拓荒人》、韩春华老师留下的《村魂》,使我有了更多的资料参考。感谢协会和文友们在我创作期间,给我时时刻刻的鼓励。更要感谢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支持、指导和帮助,尤其是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同志与我面对面地沟通,从出书策划、篇章结构、落笔把握、出版设计等都给予了精心指导,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所有这些,让我感到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就像兴十四村这个团队一样,是一个热爱土地和中国老农民的集体在战斗。 由衷地祝愿,我们的兴十四村越来越好,我们的老书记付华廷同志身体越来越健康。 特别说明一下:这部书是我用电脑打出来的,唯有这篇后记,是我手写的。因写完初稿后,我辗转半天,未能入睡。后记的内容如泉水般涌出,以至打开电脑的时间都来不及,于是我伏案一口气写出…… 阿兰 2016年3月23日凌晨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