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大哥你好!向您汇报工作!”
电话里传来压抑不住的兴奋的叫声。这是吴冶平非常熟悉的声音,也是曾经让他一听就兴奋的声音,可如今,他却兴奋不起来了,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开场白,紧接着,就是更大的“报喜”,再往后,才能说到正题——借钱。借钱的理由很正当,也很充分,令他不能怀疑,无法拒绝,不忍拒绝,甚至不敢拒绝。一环套一环,环环结实,每环不落空。吴冶平有一种被一环环套住的感觉,想挣脱,却没那么容易,甚至越拉越紧。怨谁呢?说到底,这“环”是吴冶平自己打造的,是他自己为自己套上的。
打电话的人叫林中,一个名字有点像梁山好汉“林冲”的山东小伙子。吴冶平和林中之前是客户关系,现在是合伙人,而这种身份的转变,始作俑者正是吴冶平自己。
林中之前是一家台资企业的业务代表,从业务员做到业务经理,又从业务经理做到分管业务的副总,最终掌握了订单,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继续给吴冶平任职的深皇集团供货。因为这层关系,林中对吴冶平十分尊重,开口必称“大哥”,还特聘吴冶平为其公司的“顾问”。
这一天是当月的8号,林中和往常一样,给吴冶平打电话,约大哥出来坐坐。吴冶平当然知道“坐坐”的含义,略微迟疑了一下,说:“我已经离职了。”
“知道,”林中说,“我也不给深皇供货了。”
既如此,你还约我“坐坐”千什么?难道是打算把之前的顾问费要回去吗?
这也是可能的。现在的人现实得很。离职才一个月,昊冶平已经深切体会到人走茶凉的滋味了。
人走确实应该茶凉,要不然继任者在哪里喝茶?这个道理吴冶平能想得通,问题是不要凉得太快,否则就有点伤人。
虽如此,吴冶平还是决定去。不去,不等于是耍赖吗?吴冶平可不是那种喜欢耍赖的人。再说,多大的事啊,犯得着耍赖吗?
“坐坐”的地点是吴冶平家附近的一间香港人开的茶餐厅。茶餐厅最大的好处是既能喝茶,也能吃饭,还可以要一个包间打打麻将。昊冶平选择这里的主要理由是离家近,且不张扬,最适合应对“坐坐”这类事。
两人见面,小伙子脸上依然洋溢着热情,丝毫没有“凉”的意思。
吴冶平不动声色,想着不管你是真热情还是假热情,“坐”到最后,总是要露出真容的。之前每次出来“坐坐”,二人都先扯一些闲话,吃点什么,再喝点什么,等到临走的时候,林中把一个信封交给吴冶平。今天的程序估计也差不多,只不过最后的动作相反,不是林中给吴冶平信封,而是林中向吴冶平要回之前的信封。当然,也可能不要回,只是把话讲清楚,到此为止,各不榴欠,好说好散。所以,今天“坐”到最后,当林中再次把一个信封像往常一样恭恭敬敬递给昊冶平的时候,吴冶平相当诧异。
吴冶平没接信封,当然也就没有像以前那样说“谢谢”,甚至都没有笑。他看看信封,再看看林中,问:“你怎么还给我这个?”
“顾问费啊。”林中说。
“我知道顾问费,”吴冶平说,“可我已经离职了呀,今后也关照不了你了。再说,你也不向深皇供货了,我怎么还能收这个?”
“可我们当初说好是三年的呀。大哥您忘了?”林中说。
是,当初是说的三年。当初林中把聘书正儿八经地交到吴冶平手上的时候,吴冶平还觉得有些好笑,但为了体现对林中新注册的小公司的尊重,吴冶平还是接了过去,并当着林中的面展开看了,上面写着聘期三年,吴冶平当时开玩笑地说,没准我干不到三年就离职了呢。没想到一语成谶,如今自己真的提前离职了。既然离职了,就顾不上也问不着了,怎么还好意思拿人家的顾问费呢?
“大哥离职不假,我也确实不向深皇供货了,但三年期限未到啊,大哥仍然是我公司的顾问,我当然要付顾问费。”林中坚持说。
吴冶平有些疑惑,仍然未接。
“大哥是我的精神支柱,”林中说,“大哥您忘了,当初是您鼓励我成立公司的。”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