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说“上帝第一,我第二”,自己是“特别的一个”,媒体称他为“狂人”。
他是全球影响力卓越的足球教练,执教成绩和个人魅力一样出众;
他长期霸占体育新闻头条,是著名的利用媒体打心理战的大师。
才华卓越、傲娇、镁光灯焦点、奖杯猎人、型男……这些都是他的标签。
他就是穆里尼奥,我们透过镜头认识的个性“狂人”。
穆里尼奥为什么和英格兰队主帅职位擦肩而过?热刺队如何对狂人一往情深追逐?赛前心理战的惯用套路是什么?与阿布、温格、贝尼特斯恩怨的根源?除了“摆大巴”还有什么词可以瞬间激怒狂人?在家庭和教练席上有怎样的性格反差?什么样的女明星才是狂人的偏好?对待朋友是傲娇还是义气细腻关照有加?……
很多时候,镜头拍不到的,才更有可能是真相。
穆里尼奥14年的密友、切尔西跟队记者罗伯特·比斯利著的《真相(若泽·穆里尼奥传)》将告诉我们答案。
当今足坛,若泽·穆里尼奥绝对是最有魅力和争议性的人物。他从来不会远离媒体头条,那些戏剧性的话题与其斩获的奖杯一样层出不穷,“狂人”早已成为足坛最吸引眼球的存在。
从波尔图、切尔西、国际米兰到皇马、曼联,穆里尼奥很清楚如何在关键时刻证明自己。只要是穆里尼奥所在的地方,奖杯荣誉室总会时常打开。随着时间的推移,“狂人”已经享有足坛顶级主帅的美誉。
但在这一切的背后,也留给我们很多疑问,那个站在指挥区和摄像机前的男人,就是穆里尼奥最真实的样子吗?有没有可能,那只是他配合这个世界做出的表演?
自2004年开始,本书作者、时为切尔西跟队记者的罗伯特·比斯利就开始跟踪报道穆里尼奥的执教生涯。身为一名屡获殊荣的英国记者,比斯利获取了探析葡萄牙人内心世界的特权,成为穆尼里奥的密友和“喉舌”。他从穆里尼奥口中得到了大量诸如“加盟国米”“回归切尔西”这样的独家猛料报道。他甚至被“狂人”委托联络“跳槽”英格兰队等转会事宜,即便比斯利并不是穆里尼奥的经纪人。而这是最能体现比斯利与穆里尼奥亲密关系的一点。在生活里,两人也非常亲密,明星八卦、子女教育无所不聊……
罗伯特·比斯利著的《真相(若泽·穆里尼奥传)》是一个讲述与穆里尼奥零距离接触的故事,剖析了“狂人”的心理活动,也涵盖了他执教生涯中在各大俱乐部的幕后秘闻,诸如“穆里尼奥曾经很接近热刺和英格兰队的帅位”这种从未公开的故事。
在比斯利的帮助下,我们将从穆里尼奥的视角,看到一个你不曾了解的世界。
11英格兰
穆里尼奥说到做到,在拿着切尔西支付的薪水回到葡萄牙“疗伤”后,他没过几天,就用自己的新号码给我发了短信。我感到非常开心,但一场好戏才刚刚开始。
葡萄牙人离职一个多月后,2007年11月22日,我收到了一条来自他的重磅短信。现在想来,那其实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时刻——当听到手机发出哔哔两声时,我正在赫特福德郡的思博温酒店参加史蒂夫·麦克拉伦的离职发布会(由于三狮军团悲惨地与欧洲杯决赛圈无缘,麦克拉伦前一天刚被英足总解职)。在那样的场景下,手机的声音显得分外刺耳。尽管如此,我还是掏出手机打开了短信,屏幕上显示着穆里尼奥发来的一个简单问题:“英格兰代表队会对我感兴趣吗?”
多么巧合的时机,多么让人振奋的问题。我很清楚,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英格兰球迷也同样如此。虽然英足总的态度不好把握,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我决定亲自探探口风。收到穆里尼奥的短信后,我很快对麦克拉伦的失败总结和告别陈词失去了兴趣,甚至巴不得他早点闭嘴,赶紧走人。
不过,当麦克拉伦真的起身离开时,我还是走上前去,礼貌地跟他握手致意,并祝愿他未来一切都好。除此之外,我还特意向麦克拉伦解释了,过往对他的批评只是出于职业和工作,属于对事不对人。麦克拉伦的时段正式结束,我要去为穆里尼奥的新工作奔波了。
阿德里安·贝维顿,英足总公关部的负责人,没错,他就是第一个被我找到的要员。在约好一个秘密地点见面后,我将穆里尼奥的短信点了出来。对于这样的可能性,贝维顿也感到非常兴奋。随后,我把“狂人”的电话和电子邮箱都告诉了贝维顿,同时向他承诺道:我现在不会把这则消息写出去,但一旦事态取得进展,我必须成为身处局内的知情者。贝维顿很痛快地点头同意,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马上找到英足总首席执行官布赖恩·巴尔维克,好好商讨一下具体事宜。我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反馈给了穆里尼奥,此后几天,我们都在等待接洽的最新进展。
等来等去,英足总还是那个老样子,他们一点都不着急,处理事务没有任何速度可言。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随着时间推移,穆里尼奥也开始失去耐心,从随后发来的短信可以看出,他的失望和郁闷显而易见:“还没有任何消息”。
很显然,英足总一直没有与葡萄牙人取得联系,眼见事态没有推进,我也不得不再度出面,希望打探一些内情。当时,我已经从伦敦飞往南非,去参加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的分组抽签仪式,老熟人巴尔维克和贝维顿,就与我相隔几排,坐在我的后方。从他们口中打探消息并不容易,为了开门见山,我直接亮出“狂人”发来的短信,质问他们究竟在瞎搞什么:等了这么多天,英足总到底对穆里尼奥有没有兴趣?面对我的突然驾到,巴尔维克和贝维顿坚称英足总一直在考虑穆里尼奥,他们也向葡萄牙人致以歉意。这两人告诉我,就是因为忙着为麦克拉伦收尾,以及准备世预赛预赛的抽签,他们才将接洽“狂人”的事宜一再延后,英足总一定会尽快与穆里尼奥正式联系。幸好,巴尔维克和贝维顿并没有说谎,几天后,他们与穆里尼奥进行了通话,双方的谈判也非常顺利。顺理成章地,双方已经愈发接近签约,就连穆里尼奥本人,也秘密潜入伦敦与英足总展开了进一步商谈。(P56-58)
2004年,老特拉福德球场
2004年3月9日,若泽·穆里尼奥第一次打破了我的传统认知。在那个周二,我相信有成百上千万的球迷与我一样感同身受。似乎一夜之间,每一个英格兰球迷都在谈论穆里尼奥——那个身穿深色外套,在老特拉福德球场奔跑、雀跃、纵情欢呼的家伙。
穆里尼奥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忘情庆祝,对于他和波尔图而言,葡萄牙后腰科斯蒂尼亚的补时进球价值千金,凭借这次破门,波尔图淘汰弗格森领衔的曼联,爆;令挺进欧冠8强。
正是有了这粒进球,波尔图才真正迈上了夺冠之路。后来,在2004年5月26日的德国盖尔森基兴,波尔图3比0击败德尚执教的摩纳哥,穆里尼奥捧得了执教生涯第一座欧冠奖杯。不到一个月后,葡萄牙人接过切尔西的教鞭,他随即放出豪言,自己就是“特别的一个”,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在我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算是一名切尔西老球迷了,自1967年足总杯决赛切尔西与托特纳姆热剌一役后,我便成为了蓝军的拥趸。虽然那时只有了岁,但我已逐渐为足球痴狂。之前一个夏天,英格兰刚在本土摘得了世界杯桂冠,说来可能没人相信,那场足总杯决赛竟然是1966年世界杯后第一场能被电视台直播的比赛。
这样的说法可能令人难以理解,毕竟,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充斥超高清和3D的多元时代,以至于很多时候,大家都能随时随地在屏幕上享受足球。回到20世纪60年代,这些视觉体验都是无法想象的存在,只有等到足总杯决赛时,大家才能在电视上看到现场直播。这也就是足总杯决赛的特殊之处,不只是两支决赛球队的拥趸,整个国家都沉浸于盛大的决赛氛围中。
在1967年5月,我还没有选定自己明确支持的球队,唯一让我有些偏好的就是家乡俱乐部——纳尼顿,闲暇之余,爸爸经常带我去看他们的比赛。只是,这些日常情愫终究比不上足总杯决赛的魅力。5月20日一早,心情激动的我就跟小伙伴一起到社区俱乐部的操场上踢球,为了预演足总杯决赛,我们分成了切尔西和热刺两支球队,先得到十分的一队就算获胜。经过一场激战,我所在的切尔西轻松地拿下了胜利,具体比分不是10比5,就是10比6。
从操场得胜而归后,我回到家信心满满地告诉妈妈、爸爸和姐姐艾莉森,足总杯决赛的胜者一定是切尔西,但他们并不相信。遗憾的是,那个下午的温布利大球场,我的期盼最终没能成为现实,切尔西传奇射手博比·坦布林于第85分钟的破门未能挽回劣势,凭借罗伯森和萨乌尔的进球,北伦敦球队成功在足总杯封王。那时候,我本以为自己是一名“奖杯追随者”,会因为冠军而支持热刺然后忘掉切尔西,但现实并非如此,即便蓝军遗恨决赛,我对这支球队的热爱却开始生根发芽。
一切都出乎意料,大约20年后,我竟然成了一名切尔西的跟队记者,从会议室、更衣室到新闻发布厅,我竟然能跟那些球员和工作人员谈笑风生——这简直宛如梦境。在穆里尼奥驾临斯坦福桥球场的那一天,我不得不再度确认了一遍,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很想看看穆里尼奥到底是个什么人,也希望把自己尽快介绍给他,并与其建立起那种我曾经与肯·贝茨、马修·哈丁、格伦·霍德尔、路德·吉利特和詹卢卡·维亚利保持的亲密关系。2004年6月2日,星期天,我大步流星地走进斯坦福桥球场,听到了穆里尼奥传递给全世界的上任宣言:我是特别的一个。从那一刻起,这也成了他在足坛的著名“绰号”。他无与伦比,魅力十足,绝对是票房的保证。
说实话,那天的发布会简直是一片混乱,出于一些原因,切尔西将见面会放在了他们靠近通道和更衣室的新闻发布厅,这个空间异常狭小,唯一的优点就是方便两队主帅随意进出。穆里尼奥的到来可是国际大新闻,就在发布会开始前,整个发布厅已经被欧洲各地的电视工作人员、广播记者、报纸记者以及各种设备填满,一些记者不堪拥挤,只能到门外等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一场发布会被切割成了好几场。
在拥挤不堪的发布厅内,切尔西官员向所有人宣布,出于舒适和安全考虑,他们决定将媒体分为国际媒体、英国广播和电视、英国日报和英国周日报纸四组,以此先后进行提问环节。毫无疑问,每组人马都想从穆里尼奥身上挖出点特别的、独家的东西,大家绞尽脑汁,互不相让。
对于记者而言,这样的发布会确实有些特别,而俱乐部把如此重大的发布会放在这么小的地方,也实属罕见。
那时候,我还在为一家周日出报的媒体工作,通常来说,我们都不是被优先照顾的媒体,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截稿时间并不是当天,而是当周周末。你可以想象,周日报纸的采访需求几乎不可能被俱乐部立即满足,而当我们千辛万苦地熬到采访球员或教练的机会时,他们也已被之前的媒体提问得疲惫不堪,耐心丧失殆尽。见到我们这种周日报纸时,他们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走人。一般情况下,我期待的20分钟采访,往往只被糊弄几分钟了事。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由于要在其他媒体之后才参加新闻发布会,我们必须要留意电视、广播和日报都问了哪些问题,这倒不是为了偷听抑或搜集情报,只是为了提出全新的问题,并且找到没人注意到的角度。让我们面对残酷的现实吧,没有人希望在周日的报纸或网站上,找到他们已经在电视、广播抑或日报中看过的信息和评论。如此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既然你被挡在发布厅之外待命,你又如何知道同行们提出的问题呢?
说来有些无奈,我们在发布厅得到的关于穆里尼奥的消息,极有可能在周末出报时被证实为旧新闻抑或老故事,对此,我真是非常不爽。
最终,就在穆里尼奥面对周日媒体的发布会即将开始前,我对着切尔西的媒体总管西蒙·格林贝格发飙了——他就身处台上,静静地坐在穆里尼奥旁边。我的抨击简短、尖锐,犹如定向爆破,对于发布会的混乱不堪,我丝毫没有留情。在我看来,无论这是什么场合,台上坐着哪些人,我都必须站出来说话,这个发布会的过程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不过与此同时,我也细心挑选了一个合适的时机,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新任主帅知道我的存在。很明显,他注意到我了,我的有意为之收到了成效。穆里尼奥很理解我的处境,但他还是打断了我的抱怨。
或许,穆里尼奥会把我想得很差劲——“哇,这个蛮横多嘴的家伙到底是谁啊”,不过就算更糟也无所谓,至少他知道我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于我而言,第一步近距离接触已经完成,接下来的挑战就是酝酿发酵,希望我们的关系能渐渐升温。是的,一切已经拉开序幕,我要按部就班地推动,然后一点一点添砖加瓦。
2016,老特拉福德
2016年5月27日,早上9点30分,曼联终于在官网公布了这个几乎世人皆知的“秘密”:若泽·穆里尼奥,入主老特拉福德。在内文的亮相照片中,西装革履的“狂人”露出微笑,骄傲地举起了一件新东家的球衣。他与曼联签下的合同为期3年,直到2020年夏天。
红魔首席执行官艾德·伍德沃德表示:“若泽绝对是当今世界足坛最优秀的教练,在欧洲许多国家,他都激励了球员,并且赢得了很多奖杯。当然,他非常熟悉英超联赛的环境,鉴于此前的成功履历,我们认为若泽是带领曼联前进的理想选择。”
在官方公告中,穆里尼奥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一家举世闻名的俱乐部,能成为曼联的主帅是一种特殊的荣耀。毫无疑问,这里拥有着别队无法比拟的神秘和浪漫色彩。我与老特拉福德一直很有缘分,在这些年的执教生涯里,我在‘梦剧场’拥过有很多特别的记忆,与此同时,我也很享受与曼联球迷建立的融洽关系。没错,我很期待成为他们的主帅,未来几年,我也想一直享受于他们无与伦比的支持之中。”
当天稍晚,曼联官方电视台播出了对穆里尼奥的采访,说实话,“狂人”面对镜头表现得不是太好,或许是受到兴奋之情的影响,站在赞助商的挡板之前的他竟然有点舌头打结。尽管如此,葡萄牙人还是明确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他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不断取胜,不断获得奖杯,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在穆里尼奥看来,现在就是接手曼联的最佳时机,他的履历和经验,已经足够匹配曼联施予的超高期待。“我的感觉非常好,现在的一切都来得恰到好处”,葡萄牙人如是说道,“我们都知道,曼联是一家超级豪门,他们理应聘任最好的教练,想要执教这样的球队,教练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没错,我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得到这份工作,我完全可以享受当下,不停表达着开心、光荣、荣耀和志得意满,但现实是,我只想尽快地投入工作、回到球场,翘首以盼7月的到来。”
随后,葡萄牙人还提到了曼联此前遭遇的3年低潮期:“我们可以把红魔的历史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弗格森离开之后,另一个就是那些为人熟知的伟大时刻。于我而言,我会倾向于忘掉曼联过去的3年,我会专注于现在的球队,也会谨记俱乐部的光荣历史。无论如何,我都会为这支球队倾尽全力,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不断前进。”
对于曼联的忠实球迷,穆里尼奥也不忘隔空喊话。多年以来,“狂人”带领切尔西和皇马在这里拿下了多场胜利,他很感谢红魔球迷一直能给予他公正的待遇。葡萄牙人说:“我和曼联球迷都很清楚,我们究竟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很显然,对于一支球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球员以及他们与球迷的关系。令人惊讶的是,我曾经带领很多球队来到‘梦剧场’作赛,曼联球迷一直怀有同理心,我们没有出现过任何不快。正因如此,我还说出过令自家球队不满的言论。至今我还记得,当我带领皇马在这里淘汰曼联后,我对记者表示‘最好的球队’输了,当时就有很多皇马人感到不悦。”
对于若泽和曼联而言,他们面对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前者能否将红魔带出此前3年的低潮期?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狂人”再差也差不过莫耶斯和范加尔,但在穆里尼奥心中,这二人绝不是他要比较的对象——他才不是那种寻求“比差”的人。身为当今足坛的顶级教练,葡萄牙人当然希望能像弗格森一样,让曼联重新成为英超乃至欧洲的霸主。想想自己之前的光辉履历,“狂人”完全有理由对此表示乐观。
可以预见的是,执教切尔西最后5个月的惨淡和耻辱,会驱使穆里尼奥尽快地打出新成绩,以此洗刷掉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对于“狂人”来说,这将是一股强大的鞭策之力,不过,真正能让他在曼彻斯特做到尽善尽美的原动力,终究是他对于胜利永不停止的追求和不曾松懈的工作态度,每一天的日常,他都会事无巨细地做好各种细节准备,只为把风险降到最低。我们可以想象,在每场比赛来到前,他都会找到对方的强点,并加以分析找到应对的方法,而针对对方的短处和弱项,“狂人”也会对症下药,绝不疏忽大意。在来到一支新的球队后,穆里尼奥往往会很快找出与自己“三观吻合”的球员,在他的体系中,这些球员就是本队的骨干力量,他们最先接受“狂人”对工作和备战的偏执要求,以及“我们对抗全世界”的思想,然后再耳濡目染地带动队友,直至全队完成升级。作为与穆帅较为亲近的人,我对于其中的过程了然于胸,如果你与穆帅“三观相投”以至于共进退,一切都会顺其自然,绝不需要太长时间磨合。当然,如果你与若泽毫不来电,甚至将其惹毛,他也会给予反击对你视而不见。这么多年过去,这样的事情我已经见得太多了:乔·科尔、舍普琴科、维拉斯-博阿斯、卡西利亚斯、拉莫斯、戴维·路易斯、德布劳内、卢卡库,他们的情况大抵如此。
穆里尼奥在曼联仍然会引起一些争议,而一些不幸的“牺牲者”也会再次出现。从他与比拉诺瓦和伊娃·卡瓦内罗的冲突可以看出,“狂人”暴烈的南欧脾气,往往会将他推上险峻的悬崖峭壁。我可以肯定地说,穆里尼奥仍然会因为这些插曲陷入窘迫的境地,但我们都知道的,他绝不会感到任何后悔,在重装上阵后就会继续前行。在这一方面,弗格森爵士也基本如此。
实际上,穆里尼奥与弗格森的相像之处还有很多:火爆的脾气,坚持己见,他们都从不惧怕公开表态抑或逆流而上。无论弗格森还是穆里尼奥,他们都不愿意与笨人为伍,这就包括对手、同行、裁判、评论员或者记者。众所周知,这两位性格主帅非常厌恶别人对他们的工作、计划或转会交易指手画脚,而一旦遇到正面对峙,他们也绝不会躲躲藏藏,总是心直口快地予以回应。然而,与弗格森的绝对掌控不同,穆里尼奥在切尔西、皇马都遇到了关于权力的长久斗争,由于只能充当弗洛伦蒂诺和阿布拉莫维奇的附庸和随从,“狂人”在老板的利己主义下,体会到了沮丧以及被束缚的感觉。如今,来到老特拉福德,穆里尼奥势必希望像弗格森一样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一切都可以由他自己掌控。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是弗格森的习惯,也是葡萄牙人的最爱,依仗于此,他可以带领球队一同野蛮生长。
一直以来,穆里尼奥都恭敬地称呼苏格兰老头为“弗格森爵士”,“狂人”曾经亲口承认,他根本不可能企及弗格森在世界足坛取得的非凡成就。但我依然相信,若泽可以在英格兰最伟大的俱乐部打下出色的成绩,对于他的为人和职业能力,我都知道“狂人”究竟有多么优秀。在将近40年的媒体生涯中,我与很多优秀的教练一起共事,但如果非要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穆里尼奥当之无愧——别忘了,很多与其合作过的球员也是这样感同身受。在未来几年的时间,我很确信穆里尼奥仍然将染指很多的奖项、荣誉和奖杯,即便不能成为历史第一人,他也一定能继续巩固当世顶级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