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动的音乐(梁思成古建筑考察与北京城规划)》收录了梁思成先生赴全国各地调查建筑的报告30余篇,包括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寺、平郊建筑杂录、正定纪游、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市镇的体系秩序、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建筑的类型、中国体系的建筑、中国建筑中的塔、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中国的佛教建筑等,同时附有致梅贻琦院长、童雋教授、朱德总司令、周总理、彭真市长的信。
| 书名 | 建筑是凝动的音乐(梁思成古建筑考察与北京城规划)/哲匠书系 |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作者 | 梁思成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建筑是凝动的音乐(梁思成古建筑考察与北京城规划)》收录了梁思成先生赴全国各地调查建筑的报告30余篇,包括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寺、平郊建筑杂录、正定纪游、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市镇的体系秩序、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建筑的类型、中国体系的建筑、中国建筑中的塔、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中国的佛教建筑等,同时附有致梅贻琦院长、童雋教授、朱德总司令、周总理、彭真市长的信。 内容推荐 《建筑是凝动的音乐(梁思成古建筑考察与北京城规划)》收录了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赴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的报告,以及就北京城规划、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等问题阐述的重要观点,同时附有写给梅贻琦院长、童寯教授、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彭真市长的信。资料非常珍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目录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 行程 平郊建筑杂录 正定纪游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读乐嘉藻《中国建筑史》辟谬 赵县大石桥即安济桥——附小石桥济美桥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序 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 市镇的体系秩序 《图像中国建筑史》前言 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 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 北京城近千年来的四次改建 伟大的中轴线 北京城是一个具有计划性的整体 《城市计划大纲》序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师 达·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师 建筑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类型 中国体系的建筑 中国建筑中的塔 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曲阜孔庙 建筑和建筑的艺术 中国的佛教建筑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中国古代建筑史》绪论 致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信 致梅贻琦的信 致童寯教授信 致朱总司令信——关于中南海新建宿舍问题 致周总理信——关于长安街规划问题 致彭真市长信——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问题 致车专员信——湛江湖光阁设计意见 出版说明 试读章节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 绪言 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之鉴赏,就造型美术言,尤须重“见”。读跋千篇,不如得原画一瞥,义固至显。秉斯旨以研究建筑,始庶几得其门径。 我国古代建筑,征之文献,所见颇多,《周礼·考工记》《阿房宫赋》《两都赋》《两京赋》,以至《洛阳伽蓝记》等,固记载详尽,然吾侪所得,则隐约之印象,及美丽之辞藻,调谐之音节耳。明清学者,虽有较专门之著述,如萧氏《元故宫遗录》,及类书中宫室建置之辑录,然亦不过无数殿宇名称,修广尺寸,及“东西南北”等字,以标示其位置,盖皆“闻”之属也。读者虽读破万卷,于建筑物之真正印象,绝不能有所得,犹熟诵《史记》“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遇刘邦于途,而不之识也。 造型美术之研究,尤重斯旨,故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 我国建筑,向以木料为主要材料。其法以木为构架,辅以墙壁,如人身之有骨节,而附皮肉。其全部结构,遂成一种有机的结合。然木之为物,易朽易焚,于建筑材料中,归于“非永久材料”之列,较之铁石,其寿殊短;用为构架,一旦焚朽,则全部建筑,将一无所存,此古木建筑之所以罕而贵也。然若环境适宜,保护得法则干余年寿命,固未尝为不可能。去岁(1931年)西北科学考察团自新疆归来,得汉代木简无数,率皆两千年物,墨迹斑斓,纹质如新。固因沙漠干燥,得以保存至今,然亦足以证明木寿之长也。 至于木建筑遗例,最古者当推日本奈良法隆寺飞鸟期诸堂塔,盖建于我隋代,距今已干三百载。然日本气候湿润,并非特宜于木建筑之保存,其所以保存至今日者,实因日本内战较少,即使有之,其破坏亦不甚烈,且其历来当道,对于古物尤知爱护,故保存亦较多。至于我国,历朝更迭,变乱频仍,项羽入关而“咸阳宫室火三月不灭”,二千年来革命元勋,莫不效法项王,以逞威风,破坏殊甚。在此种情形之下,古建筑之得幸免者,能有几何?故近来中外学者所发现诸遗物中,其最古者寿亦不过八百九十余岁,未尽木寿之长也。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皆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去今(1932年)已九百四十八年,盖我国木建筑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以时代论,则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建筑蜕变上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翻阅方志,常见辽宋金元建造之记载;适又传闻阁之存在,且偶得见其照片,一望而知其为宋元以前物。平蓟间长途汽车每日通行,交通尚称便利。二十年秋,遂有赴蓟计划。行装甫竣,津变爆发,遂作罢。至二十一年四月,始克成行。实地研究,登檐攀顶,逐步测量,速写摄影,以纪各部特征。 归来整理,为寺史之考证,结构之分析及制度之鉴别。后二者之研究方法,在现状图之绘制;与唐、宋《营造法式》、明、清《工程做法则例》制度之比较及原状图之臆造至于所用名辞,因清名之不合用,故概用宋名,而将清名附注其下。计得五章,首为总论,将寺阁主要特征,先提纲领。次为寺史及现状。最后将观音阁山门作结构及制度之分析。 除观音阁山门外,更得观音寺辽塔一座,附刊于后。 总论 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在我国已发现之古木建筑中,固称最古,且其在建筑史上之地位,尤为重要。统和二年为宋太宗之雍熙元年,北宋建国之第二十四年耳。上距唐亡仅七十七年,唐代文艺之遗风,尚未全靡;而下距《营造法式》之刊行尚有百十六年。《营造法式》实宋代建筑制度完整之记载,而又得幸存至今日者。观音阁山门,其年代及形制,皆适处唐宋二式之中,实为唐宋间建筑形制蜕变之关键,至为重要。谓为唐宋间式之过渡式样可也。 独乐寺伽蓝之布置,今已无考。隋唐之制,率皆寺分数院,周绕回廊。今观音阁山门之间,已无直接联络部分;阁前配殿,亦非原物,后部殿宇,更无可观。自经乾隆重修,建筑落于东院,寺之规模,便完全更改,原有布置,毫无痕迹。原物之尚存者帷阁及山门。 观音阁及山门最大之特征,而在形制上最重要之点,则为其与敦煌壁画中所见唐代建筑之相似也。壁画所见殿阁,或单层或重层,檐出如翼,斗棋雄大。而阁及门所呈现象,与清式建筑固迥然不同,与宋式亦大异,而与唐式则极相似。熟悉敦煌壁画中净土图者,若骤见此阁,必疑身之已入西方极乐世界矣。 其外观之所以如是者,非故仿唐形,乃结构制度,仍属唐式之自然结果。而其结构上最重要部分,则木质之构架——建筑之骨干是也。 其构架约略可分为三大部分:柱、斗棋及梁枋。 观音阁之柱,权衡颇肥短,较清式所呈现象为稳固。山门柱径亦如阁,然较阁柱犹短。至于阁之上中二层,柱虽更短,而径不改,故知其长与径,不相牵制,不若清式之有一定比例。此外柱头削作圆形,柱身微侧向内,皆为可注意之特征。 斗棋者,中国建筑所特有之结构制度也。其功用在梁枋等与柱间之过渡及联络,盖以结构部分而富有装饰性者。其在中国建筑上所占之地位,犹order之于希腊罗马建筑;斗棋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制度之变化,亦未尝不可,犹order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 唐宋建筑之斗棋以结构为主要功用,雄大坚实,庄严不苟。明清以后,斗棋渐失其原来功用,日趋弱小纤巧,每每数十攒排列檐下,几成纯粹装饰品,其退化程度,已陷井底,不复能下矣。观音阁山门之斗棋,高约柱高一半以上,全高三分之一,较之清式斗棋——合柱高四分或五分之一,全高六分之一者,其轻重自可不言而喻。而其结构,与清式宋式皆不同;而种别之多,尤为后世所不见。盖古之用斗棋,辄视其机能而异其形制,其结构实为一种有机的、有理的结合。如观音阁斗或承檐,或承平座,或承梁枋,或在柱头,或转角,或补间,内外上下,各个不同,条理井然。各攒斗棋,皆可作建筑逻辑之典型。都凡二十四种,聚于一阁,诚可谓集斗棋之大成者矣! P1-3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