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位于地中海一个偏僻角落的一个岩石小半岛,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为我们今天的世界奠定了较完整的文化基础,包括政治、文艺、化学、物理及其他未知的领域,这是怎样实现的呢?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都困惑不解,哲学家也在努力寻找答案。 令人尊敬的历史学家不像化学、物理、天文及医学领域的专家,他们总是以一种恶意隐藏的蔑视态度去看待人们力图发现“古老法则”的一切努力。在研究蝌蚪、细菌和流星中大有用武之地的东西,在人类领域的研究中似乎难有作为。 也许是我大错特错,但我认为这些法则一定存在。事实上,我们至今并没有发现多少东西,我们的探索也不够努力。我们一直忙着积累事实,而没有把它们煮一煮,使它们液化、升华,再从中提炼出智慧——这些智慧对于我们人类这种特殊的哺乳动物也许还真的有些价值。 我诚惶诚恐地投身于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此借用科学家作品中的一页内容,提出如下原理。 根据现代科学家最杰出的研究成果,当所有物理和化学成分都达到形成第一个细胞的理想比例时,生命(区别于无生物的有生物)就开始了。 把这句话翻译成历史学概念如下: “只有当所有种族、气候、经济和政治条件在不健全的世界达到或接近一种理想状态和比例时,高级文明形态才会突然且貌似自发地出现。” 让我举几个反面例子来详尽阐述这句话。 大脑发育尚处于穴居人水平的种族不会繁荣昌盛,即使在天堂也是如此。 如果出生在乌佩尼维克岛附近因纽特人的圆顶茅屋里,醒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必须双眼紧盯着冰上的海豹捕猎洞,那么伦勃朗就不会画画,巴赫就不会作曲,伯拉克西特列斯也不会创作雕像。 如果达尔文必须在兰开夏郡一家棉纺厂谋生,他就不会在生物学上做出贡献。如果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农奴,住在罗曼诺夫王朝的一个偏僻村子里,他就不会发明电话。 作为第一个现代文明的发祥地,埃及气候宜人,但那里的土著居民体魄却不强健,进取心也不强,政治经济环境也很糟糕。巴比伦和亚述王国同样如此。后来迁居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特族倒是身强体壮、精力充沛,气候也没有问题,但政治和经济环境很不理想。 在巴勒斯坦,气候一般,农业落后,除了横穿该国连接亚非两洲的大篷车商业通道之外,其他地区商业凋敝。更何况在巴勒斯坦,政治完全由耶路撒冷寺院的教士操纵,这当然无助于任何个人事业的发展。 在腓尼基,气候还行,人也强壮,经商条件也不错,但这个国家的经济严重不平衡。由船主形成的小阶层掌握了全部财富,还建立了森严的商业垄断政策。这样,早期的推罗和西顿政府就落入了富人手里。被剥夺了辛勤劳动这一最基本权力的穷人变得冷淡而漠然,腓尼基最终和迦太基一样,由于统治者的短视和自私而毁灭。 简言之,在每个早期文明的中心,成功的必要因素总是有所欠缺。 公元前5世纪,完美平衡的奇迹终于出现在希腊,它只存在很短时间;而且奇怪的是,它并不是出现在希腊本土,而是出现在爱琴海对岸的殖民地。 在另一本书中,我描述了连接亚欧大陆的著名的岛屿桥梁,在人类还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埃及、巴比伦和克里特的商人就经过这些岛桥来到欧洲。他们这一行动既通了商,又把亚洲的文化带到了欧洲,他们的足迹留在了小亚细亚西海岸一个名叫爱奥尼亚的狭长地带。 在特洛伊战争之前几百年,一些来自希腊大陆的部落征服了这块90英里长、仅数英里宽的多山地带,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许多殖民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有以弗所、福基思、厄立特里亚和米利都。在这些城市,成功的条件最终以非常完美的比例呈现出来,以至于它们的文明发展到了很高程度,其他文明有时最多与之并肩,却从未能超越它们。 首先,这些殖民地居住了来自十多个不同民族的最活跃、最具进取心的人。 其次,这里拥有新老世界和欧亚大陆之间互通贸易所得的大量财富。 第三,代表殖民主利益的政府给了广大自由民机会,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才华。 如果我没有提到气候,不过是因为对于只从事商业的国家而言,气候无关紧要。无论晴天雨天,都可以造船,都可以卸货,只要不是冷得港口结冰,或者城市被洪水淹没,人们就不会在意每天的天气预报。 除此之外,爱奥尼亚的天气对文化的发展极其有利。在书籍和图书馆出现之前,知识靠人口耳相传,城镇的水井附近就成为最早的社交中心和最老的大学所在地。 在米利都,人们一年中有350天坐在水井周围。早期的爱奥尼亚教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气候优势,他们成了科学发展的先驱。 我们有记载的第一个人(现代科学的真正创立者),是一个背景值得怀疑的人物。这并不是说他抢了银行或谋杀了家人,并从无人知晓的地方逃到米利都来的。没有人知道他的祖先,不知道他是比奥夏人还是腓尼基人,或者说(用我们博学的人类学专家的行话来说)是北欧人还是闪米特人。 这表明这个坐落于米安德尔山口的小小古城在当时是一个著名的世界中心。它的市民(就像今天的纽约)来自各个地方,因此人们凭表面印象来判断他们的邻居,而不会特别注意其家庭背景。 既然本书不是数学史或哲学手册,因此就不必过多地阐述泰勒斯其人了。但需要说明的是,他倾向于对新思想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宽容的态度曾盛行于爱奥尼亚,当时罗马还是偏远无名地区一条泥泞小河旁的小商镇,犹太人还是亚述人的俘虏,北欧和西欧还是野兽横行之地。 为了了解发展状况,我们必须了解自从希腊首领们渡过爱琴海,掠夺富庶的特洛伊城以来所发生的变化。当时,那些闻名遐迩的英雄仍然是最初级文明的产物,他们就像早熟的孩子,认为生命就是一场漫长而光荣的搏斗,充满了刺激的角斗、赛跑及诸如此类的竞技,而我们自己若不是为生存所迫而埋头苦干的话,也会乐意去做这些的。 P18-22 目录 PROLOGUE/序言 CHAPTER Ⅰ THE TYRANNY OF IGNORANCE/无知的暴虐 CHAPTER Ⅱ THE GREEKS/希腊人 CHAPTER Ⅲ THE BEGINNING OF RESTRAINT/桎梏的开始 CHAPTER Ⅳ THE TWILIGHT OF THE GODS/诸神的黄昏 CHAPTER Ⅴ IMPRISONMENT/囚禁 CHAPTER Ⅵ THE PURE OF LIFE/生活的纯洁 CHAPTER Ⅶ THE INQUISITION/宗教法庭 CHAPTER Ⅷ THE CURIOUS ONES/求知的人 CHAPTER Ⅸ THE WAR UPON THE PRINTED WORD/向书开战 CHAPTER Ⅹ CONCERNING THE WRITING OF HISTORY IN GENERAL AND THIS BOOK IN PARTICULAR/历史写作的普遍性和本书的特殊性 CHAPTER Ⅺ RENAISSANCE/文艺复兴 CHAPTER Ⅻ THE REFORMATION/宗教改革 CHAPTER ⅩⅢ ERASMUS/伊拉斯谟 CHAPTER ⅩⅣ RABELAIS/拉伯雷 CHAPTER ⅩⅤ NEW SIGNBOARDS FOR OLD/旧世界的新招牌 CHAPTER ⅩⅥ THE ANABAPTISTS/再洗礼教徒 CHAPTER ⅩⅦ THE SOZZINI FAMILY/索兹尼家族 CHAPTER ⅩⅧ MONTAIGNE/蒙田 CHAPTER ⅩⅨ ARMINIUS/阿米尼乌斯 CHAPTER ⅩⅩ BRUNO/布鲁诺 CHAPTER XXI SPINOZA/斯宾诺莎 CHAPTER ⅩⅫ THE NEW ZION/新的天国 CHAPTER ⅩⅩⅢ THE SUN KING/太阳王 CHAPTER ⅩⅩⅣ FREDERICK THE GREAT/腓特烈大帝 CHAPTER XXV VOLTAIRE/伏尔泰 CHAPTER ⅩⅩⅥ THE ENCYCLOPEDIA/百科全书 CHAPTER ⅩⅩⅦ THE INTOLERANCE OF REVOLUTION/革命的不宽容 CHAPTER ⅩⅩⅧ LESSING/莱辛 CHAPTER ⅩⅩⅨ TOM PAINE/汤姆·潘恩 CHAPTER ⅩⅩⅩ THE LAST HUNDRED YEARS/最后一百年 序言 在平静无知的山谷中,人类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延伸着绵亘不绝的山脉。 一条知识的小溪,沿着幽深破败的溪谷缓缓流淌。 它发源于昔日的高山,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它不像河流那样声势浩大,但对于村民的低级需求来说绰绰有余。 在晚上,当他们饮完牲口、灌满木桶时,就会心满意足地坐下来享受生活。 守旧的老人被从阴凉的角落里搀扶出来。他们在那里待了整个白天,对一本古书的神秘内容冥思苦想。 他们向子孙咕哝着一些奇怪的词,但孩子们更想玩自远方带来的漂亮卵石。 这些词的含意经常很不清晰。 但它们是1000年前由一个被遗忘的部族写的,因此很神圣。 在无知的山谷,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敢于否认祖先智慧的人,正人君子会避之而唯恐不及。 所以,他们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如影随形。如果他们得不到园中果实的应有份额,又该怎么办? 晚上,在小镇狭窄的街道里,人们低声讲着情节模糊的故事——那些敢于质疑的男男女女。 这些人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还有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的白骨堆积在崖脚下。 岁月如梭。 在平静无知的山谷中,人类过着幸福的生活。 ※ ※ ※ ※ ※ ※ 漆黑的外面爬着一个人。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被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因长途跋涉而被染成血红色的破布。 他步履蹒跚地来到最近一座棚屋的门前,敲了敲门。 然后,他昏死过去。在颤动的烛光下,他被抬上了一张吊床。 早上,整个村子都知道了这条消息:“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周围,全都摇头。他们明白,这是注定的结局。 失败和屈服总在等着那些胆敢离开山脚的人。 在村子的一个角落,守旧的老人们摇着头,低声说着恶毒的话。 他们并非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这个人犯了违背守旧老人意愿的罪过。 他的伤一好就必须接受审判。 他们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还记得他母亲那双奇异明亮的眼睛,也回忆起他父亲的悲剧——他30年前在沙漠失踪了。 然而,律法就是律法;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的老人将执行律法。 ※ ※ ※ ※ ※ ※ 他们把这位漫游者抬到集市,人们恭敬而肃穆地站在周围。 漫游者因饥渴而仍显虚弱,老人们就让他坐下来。 他拒绝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 但他偏要说话。 他转身背对守旧老人,双眼在人群中搜寻那些不久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听我说,”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那边回来。我踏上了一块新土地,感受到了其他民族的亲切抚摸,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世界是父亲的花园。 “自从创世以来,东南西北四面疆界早就确定了。 “当我问疆界后面藏着什么时,人们就会嘘声连连,不断摇头。当我坚持要问时,我就被带到岩石这边,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白骨。 “我大声哭喊道:‘撒谎!上帝喜欢勇敢的人!’守旧的老人就会走过来,给我读他们圣书中的内容。并解释说,上帝的旨意已经通过律法表现出来,他已安排好了天地万物。山谷由我们拥有和掌管,百兽、花朵、果实、鱼虾都属于我们,并听从我们的安排。但大山是属于上帝的,就算到了世界末日,山那边的事我们也应该永远一无所知。 “他们这都是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更欺骗了你们。 “那边的山上有牧场,当然,牧草肥沃得很;那里的男人和女人们和我们拥有的血肉不差分毫,所有的城市经过上千年的经营,发展得非常好,灿烂辉煌。 “我已经找到了康庄大道,已经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来吧,我带你们去。那里也有上帝的笑容,因为上帝无处不在。” ※ ※ ※ ※ ※ ※ 他刚停下来,人群里就响起了一声恐怖的吼叫。 “亵渎!”守旧的老人喊,“这是亵渎圣灵。要让他付出代价!他已经丧失理智,竟敢嘲弄1000年前定下的律法。他罪该万死!” 人们举起沉重的石头,杀害了漫游者。 他的尸体被扔到山崖脚下,以此警告所有敢怀疑祖先智慧的人。 ※ ※ ※ ※ ※ ※ 没过多久,遇上了一场大旱。知识的小溪很快干涸了,牲畜因干渴而毙命,粮食在田里枯萎,无知的山谷一片饥荒。 但守旧的老人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最后一切都会好的,因为他们眼里最神圣的篇章就是这样写的。 况且,他们自己几乎不需要食物。因为他们太老了。 ※ ※ ※ ※ ※ ※ 冬天来了。 村庄上一片荒凉。 半数以上的人因饥寒交迫而死去。 幸存的人,把仅有的希望寄托在山那边。 但是律法告诉他们:“不行!” 律法必须遵守。 ※ ※ ※ ※ ※ ※ 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 那些因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因失望而有了勇气。 守旧的老人极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搁置不理。他们开始抱怨命运,诅咒忘恩负义的孩子们。但是当最后一辆马车即将驶出村子时,他们拦住车夫,逼他带他们一起走。 未知之旅开始了。 ※ ※ ※ ※ ※ ※ 距那个漫游者回家之时已经有很多年,要探索出他当年开辟的道路并不容易。 在找到第一个圆石堆路标之前,成千上万人因饥渴而倒下死去了。 从那以后,旅途上的磨难少多了。 那位细心的先驱已在丛林和无边无际的乱石荒野中烧出了一条宽敞的大道。 它一步一步带人们轻松迈向新土地的绿色牧场。 人们相互看着,先是一片沉默。 “终究还是他对了,”人们说,“他是对的,守旧的老人错了。” “他说的是真的,守旧的老人撒了谎……” “他的尸骨还在崖下腐烂,守旧的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唱他们的老歌……” “他救了我们,我们却毁了他……” “对此,我们很难过,但是如果我们当时就知道的话,当然……” 然后,他们解下马和牛的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起自己的房子,规划出自己的土地。此后,他们幸福地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 ※ ※ ※ ※ ※ 几年后,人们准备把那位勇敢先驱埋在一座曾为智慧老人建的雄伟的新大厦里面。 一支肃穆的队伍来到已荒芜的山谷。但当人们到达先驱者的尸体本该所在的地方时,尸体荡然无存。 一条饥饿的豺狗早将尸体拖进了洞穴。 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那位先驱足迹所踏之处(现在它是一条大道),石头上刻着这个率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是他把他的人民引向了自由的新生活。 石头上还写着它是由感恩的后代建的。 ※ ※ ※ ※ ※ ※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就像现在一样——不过将来(我们希望)不应该再发生。 内容推荐 本书采取英汉双语的形式出版美国学者房龙的代表作《宽容》,书中还有大量作者亲自手绘的黑白插图。 这是一本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曾被译为几十种语言。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以生动睿智的语言探寻了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解析了人类为寻求思想的权利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勾勒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它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为线索,以社会和人物是否宽容为标尺,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揭示出真理,主张宽容与和平,倡导思想解放,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经典之作。 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他说:“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何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诚实地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 无论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本书获得启发和阅读快感。 目前国内的同类图书品种中,主要是中文版,英汉双语版不多,本书采取英汉双语形式出版,让读者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亦能提升英文阅读水平。 编辑推荐 专门研究世界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精心挑选了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宽容》这部经典作品,一方面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世界经典名著,让读者自由的阅读,在此过程逐渐提升英语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以达到对人类思想解放史的了解。 本书由房龙著、余杰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