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编著的《城南旧事》介绍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小胡同里。她认识了“疯”女人秀贞。秀贞曾被抛弃,女儿下落不明。英子帮助秀贞母女相认,一起去找女儿的爸爸。但母女二人却在途中遭遇不幸;英子认识了一个为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的年轻人,后来他被抓了;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爸爸对兰姨娘态度暧昧,英子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他们一起走了;英子的奶妈宋妈的儿子死去,女儿被送人,就跟丈夫回老家了;英子爸爸离世,英子她长大了。
| 书名 | 城南旧事/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林海音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海音编著的《城南旧事》介绍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小胡同里。她认识了“疯”女人秀贞。秀贞曾被抛弃,女儿下落不明。英子帮助秀贞母女相认,一起去找女儿的爸爸。但母女二人却在途中遭遇不幸;英子认识了一个为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的年轻人,后来他被抓了;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爸爸对兰姨娘态度暧昧,英子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他们一起走了;英子的奶妈宋妈的儿子死去,女儿被送人,就跟丈夫回老家了;英子爸爸离世,英子她长大了。 内容推荐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根据教育部最新审订的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目结集而成,是专为初中生量身订做的课外读物。 经典名作,全本呈现,文质兼美;知名专家导读,一线名师引读。 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引领青少年真正进入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从这套书开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的成名作,白1960年出版以来,畅销不衰。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来展现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淡淡哀愁中的浓浓诗意,感染了一一代又一代读者。 目录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追寻母亲的足迹 名师引读《城南旧事》 试读章节 惠安馆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子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裤褂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的,炉子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搽。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妈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 “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念书。 “也在北京大学?”我问爸爸。 “北京的大学多着呢,还有清华大学呀!燕京大学呀!” “可以不可以到飞安——不,惠安馆里找叔叔们玩一玩?” “做唔得!做唔得!”我知道,我无论要求什么事,爸终归要拿这句客家话来拒绝我。我想总有一天我要迈上那三层台阶,走进那黑洞洞的大门里去的。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是昨天,我跟着妈妈到骡马市的佛照楼去买东西,妈是去买搽脸的鸭蛋粉,我呢,就是爱吃那里的八珍梅。我们从骡马市大街回来,穿过魏染胡同,西草厂,到了椿树胡同的井窝子,井窝子斜对面就是我们住的这条胡同。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身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干树枝子上有几只乌鸦,胡同里没什么人。 妈正低头嘴里念叨着,准是在算她今天一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好跟无事不操心的爸爸报账,所以妈没留神已经走到了“灰娃馆”。我跟在妈的后面,一直看疯子,竟忘了走路。这时疯子的眼光从洋槐上落下来,正好看到我,她眼珠不动地盯着我,好像要在我的脸上找什么。她的脸自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眨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不知怎么,我浑身大大地打了一个寒战,跟着,我就随着她的招手和笑意要向她走去。——可是妈回过头来了,突然把我一拉: “怎么啦,你?” “嗯?”我有点迷糊。妈看了疯子一眼,说: “为什么打哆嗦?是不是怕——是不是要溺尿?快回家!”我的手被妈使劲拖拉着。P5-8 序言 再来一次童年——《城南旧事》导读 诗人朗费罗说,在他的想象与记忆里,一直站立着这样一个孩子:“他从未受过教育,毕业于田野和市井小巷,但他将成为一位艺术大师,或成为一名海军,在思想的海洋里自由游弋。”童话大师林格伦甚至宣称,世界上只有一个孩子能够给她创作的灵感,那就是“童年时代的我自己”。“那个孩子活在我的心灵中,一直活到今天。”她深有感触地对同行们说,为了写出一篇好的作品,“你必须回到你的童年里去,回想你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当代女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迟子建也这样谈到童年与文学的关系:“没有我童年的经历,是不可能有我的写作的。一个作家的童年经验,可以受用一生。童年的经验就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星一样,能照亮你未来的写作生活。” 是的,当我们历尽了人世沧桑、熟谙了生命的种种艰辛与磨难之后,当我们叹息日薄西山、星辰消逝、夏日结束的时候,我们总会无限怀念那远去的童年时代。没有谁会拒绝重新体验一次童年生活。没有谁不留恋那无忧无虑的黄金时光。也许,只有回忆起童年来,我们的心里才会充满最透明的诚挚和热爱,只有童年,才能使我们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里,得到重生,获得新的希望和梦想。 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有好几篇作品选入了中国大陆的小学《语文》课本。其中五年级下册里的《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她的自传体儿童小说名著《城南旧事》,是《城南旧事》一书的“出版后记”。 林海音一生生活的最长时间、也最让她难忘和想念的地方,是北京和台湾。她写过一本散文名著《两地》,写的就是她在这两个地方的生活经历。北京是林海音长大的地方,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这个美丽的古都(当时还叫北平)度过的。台湾是林海音的故乡和成年以后的居住地。她多次说,她这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两个地方,她以能和这两个地方结不解之缘为幸、为荣。一颗乡心,两地分飞;一对翅膀,双倍乡愁。她在《两地》的“自序”中这样写道:“真希望有一天,喷射机把两个地方连接起来,像台北到台中那样,朝发而午至,那时就不会有心悬两地的苦恼了。”她的这个心愿现在正在渐渐地变为现实。故土是温暖的,云路是迢遥的,但拆除人为的樊篱,终究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城南旧事》因为改编成了同名电影而家喻户晓。这首先得归功于林海音原作写得朴素真切和委婉动人。古老的北平风貌,浓厚的乡愁与乡情,以及主人公小英子的善良、纯真与早熟……都写得活灵活现。这本仅有八九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对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写作也产生了影响。《冬阳·童年·骆驼队》里有这样几句对话: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多么简洁、清丽和朴素的文字,又那么有味道!《城南旧事》的叙述语调,是清丽的散文化的,也充满了淡淡的、富有诗性的韵味。 林海音的女儿夏祖丽女士曾介绍说, 《城南旧事》最开始创作于1955年,是由几篇短篇小说连接起来的。《城南旧事》写的几乎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真实经历,不过也融入了许多艺术因素。小说通过一个儿童的视角观察成人世界,表达作家对世界的看法,结果是悲伤的、哀婉的,作家自己的童年也就在这样伤感的情绪中结束了。夏祖丽说,她的外公在北京搬了几次家,最后才落脚到“晋江会馆”(小说里的“惠安会馆”就是以这个会馆为原型),因为在那里都是台湾乡亲。所以林海音第一次从台北回北京时,首先就回到半个世纪以前的城南,寻找“南柳巷42号”那个家。在那里,她见到了会馆已故长工老王的女儿王秀贞,王秀贞从床底下把保存几十年的“晋江邑馆’’的匾额搬出来,同他们合影留念。 小说里的小英子毕业时,和同学们一起唱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城南旧事》的电影里,自始至终都以《送别》为音乐背景,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味和惆怅。这种惆怅和委婉的风格,自然也保留在《两地》之中。其中写北平的那一部分,大都是对老北京社会底层的“家常生活”和淳朴风习、风物的回忆,是一种亲切的“怀旧”。其中写到了换取灯儿(火柴)的老妇,给人缝织阴丹士林布衣服的大姑娘,“富连城’’科班里的小演员,虎坊桥的老乞丐,文津街的历史感,文华阁的剪辫子,都是旧时代小人物和他,们的生活,还有作家对他们的同情与怀念。 晚年的林海音也常常向朋友们自夸,从前在北平,自己闭着眼都能走回家,尤其是家住在虎坊桥,在这样一条热闹的大街上,每天从早到晚所看见的事事物物,使她常常琢磨的人物和事情可太多了。她说。她的心灵,在那小小的年纪里,便充满了对人世间现实生活的怀疑、同情、感慨、兴趣等等情绪。儿时的故都,给了林海音最初的现实人生的观察和体验,同时也在林海音的心上留下了剪不断的乡土情结。她说过:“我写北平,是为了多么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稿纸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 《城南113事》用恬淡的散文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尽情地表达了她的这些乡愁与怀念,同时也刻画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可以感受到林海音对这些人物的熟悉、热爱与同情。 例如,“惠安馆传奇”里的“疯子”秀贞。这一章里有个细节写到,有一阵子,秀贞经常在仔细地打扫蚕屎,预备装成一个小枕头,送给她一直在痴情地等待着他回来的思康三叔用,因为他每天看书,秀贞怕他把眼睛看坏了;等秀贞养的那盒蚕儿开始吐丝了,她还想用这些蚕丝,做一个小丝袋,给她的女儿小桂子装墨盒用呢!这样的细节,把秀贞的善良、痴情刻画得细致入微,令人为她不幸的遭遇感到心塞和心疼。 又如“我们看海会”那一章里,那个憨厚、质朴、和善的,让英子幼小的心感到特别亲切和惦念的“小偷”,还有他宁愿自己担惊受怕、吃苦受累,也要一心帮助和扶持他长大成人的勤奋好学的弟弟,都刻画得让人难忘。从这个小偷身上,小读者们可以像英子一样,认识到人性和生活的复杂性。这一章结尾时,那个小偷被便衣儿盯住给抓走了。妈妈告诉英子说:“小英子,看见这个坏人了没有?你不是喜欢做文章吗?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英子立刻反抗妈妈这么教她认识世界:“不!”作者说:“我将来长大了是要写一本书的,但绝不是像妈妈说的这么写。我要写的是:‘我们看海去’。”从这些句子里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笔下的这个“小偷”,在艰辛的、充满了不公平的人世间所选择的一条无可奈何的谋生之路的同情,已经对不公平的人世间的抗议。小英子的同情和反抗之心,也就是作者的同情和抗议之心。 “兰姨娘”这一章的故事写得也十分动人,除了对兰心蕙质的兰姨娘这个人物的刻画,还有一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作家对儿童心理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与描写工夫。有一天,英子的妈妈不在场时,兰姨娘给爸爸烧烟泡的时候,在爸爸喷云吐雾的时候,突然,兰姨娘的一双纤白的手,被爸爸一把抓住了。爸爸说:“你这是朱砂手,可有福气呢!”羞涩的兰姨娘赶忙用另一只手把爸爸的手甩打了一下,抽回手去,笑瞪着爸爸:“别胡闹!没看见孩子?”这一幕正好被英子看见了。其实英子这个年纪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作品里接着写了这样一段: 爸也许真的忘记我在屋里了,他侧抬起头,冲我不自然地一笑,爸的那副嘴脸!我打了一个冷战,不知怎么,立刻想到妈。我站起来。掀起布帘子,走出卧室,往外院的厨房跑去。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找母亲。跑到厨房,我喊了一声:“妈!”背手倚着门框。 这段文字描写虽然不多,但是把小英子乖觉、敏感的童心,以及她对妈妈的同情,却又无法言说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当妈妈对这一切浑然不觉,竟然埋怨起英子,结果,英子终于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这一声大哭里不仅包含着小英子的委屈,还有她对妈妈的挚爱与同情所引发出来的对纷纭世事的迷茫与不解。 “驴打滚儿”一章里写宋妈的不为人知的人生遭遇和故事,也写出了人世间的种种不公正给底层人带来的难以诉说的痛苦。正是这样的不幸遭遇和人间痛苦,让英子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人生和世间的复杂性,并且一天天成长起来。 故事最后,爸爸去世了,英子也永远地告别了自己的童年时代。“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风依旧凉,叶依旧红,只是那额头上打着留海儿的短发黑裙的英子,已不再是昨天的英子了。但英子从来没有忘记古都北京。那古旧的椿树胡同、帘子胡同、虎坊桥、文津街……是否还记得当年的“英子”呢?那可是英子半个多世纪以来魂牵梦萦的乡愁哪! 冰心老人写过这样的诗句:“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光阴在流逝,水在流动,一代代人的童年也在不断地远去。曾经走过我们生命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人,虽然有过意外的相逢,并且立即就很喜欢过他们,无奈,他们总有离我们而去的一天,去到另一个地方,甚至去到另一个世界,他们就像雪人一样,总会融化的。有谁不爱自己的童年,谁能忘却自己的童年?就像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走得再远也不会走出童年的那颗心。《城南旧事》,就是林海音献给童年的一曲温婉的恋曲与挽歌。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