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文化、学术机构纷纷内迁,四川小城乐山也因为武汉大学、复性书院、国立中央技专以及故宫文物的南迁,成为抗战时期的文化重镇。岱峻著的这本《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通过对当时在乐山生活工作的知识分子的描写,呈现出离乱之中,“弦歌不辍”的战时乐山。
| 书名 | 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岱峻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抗战时期,文化、学术机构纷纷内迁,四川小城乐山也因为武汉大学、复性书院、国立中央技专以及故宫文物的南迁,成为抗战时期的文化重镇。岱峻著的这本《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通过对当时在乐山生活工作的知识分子的描写,呈现出离乱之中,“弦歌不辍”的战时乐山。 内容推荐 《弦诵复骊歌(教会大学学人往事)》中,作者岱峻将书写对象聚焦“教会大学学人往事”,展示出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教会大学的几度折转经历,尤其是一代学人的精神气质与人世遭际。九篇文章,有特写也有群像,各自独立,又彼此关联,犹如一部同气连声的短篇小说集,又似一本此起彼落的折子戏。 目录 烽火弦诵 斜阳骊歌(代自序) 大地雄心:卜凯与赛珍珠及其弟子 锦官城送别 宿州洋夫妇 石头城劳燕分飞 中国土地利用调查 弟子们 大地徘徊的幽灵 顾颉刚、钱穆与齐鲁国学研究所 “有众一族,可以中兴” 崇义桥赖家园子 顾老板筚路蓝缕 瑜亮之憾 钱穆得其所哉 顾颉刚渝州受困 胡厚宣探骊得珠 曲终月在天 丹枫报秋意 长着青稞、飘着经幡的田野——战时成都的藏地研究 李安宅与华西边疆研究所 任乃强与康藏研究社 格萨尔——共同的研究课题 老树逢春吐芳华 罗忠恕:民间外交的布衣学者 搅动大洋暖流的一只蝴蝶 坝上的东西文化学社 再度西游:光荣与梦想 获新生昏镜重明 文章报国披肝胆 笔削褒贬著春秋——记燕大新闻系暨大公报四杰 拔萃芳草地 不做罗亭,要做英沙罗夫 大公报:堂堂之鼓,正正之旗 远望红旗 心潮难平 风正时济待扬帆 在这个沸腾的时代 以笔为枪,转战香港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我在“远东最好的牙医学院”——医学家王翰章口述史 家乡沦陷 远去成都 插读齐鲁 转学牙科 林则与华西牙医学院 一棵稻穗逐渐饱满 特殊的牙病患者 只是当时已惘然 象牙罐,紫檀盖,里面坐了棵小白菜——革故鼎新的吴贻芳 内心要有光 第一小姐与第一夫人 开明领袖 保守校长 吴贻芳意欲何为? 夕阳山外山 一种不舒服的虫子 1948:齐鲁大学再度南迁记 萍飘蓬转 命运多舛 背运校长吴克明 离开济南 再度播迁 弦诵云栖寺 在福州的医学院 最是橙黄橘绿时 他者的文化乡愁——芮氏三父子的未了情 患难与共 最后的圣餐 中西方文化的摆渡人 后记 试读章节 办国学所,只有几位当事者的热情,主管部门多不支持。1940年9月9日,史社系主任张维华向顾颉刚转达,教育部批复齐大“设研究所事缓议”,理由是经费匮缺,房舍图书全是借华大的,故“抗战期内,充实内部,不图扩张”。顾颉刚则表示,“予决不灰心,要做好事,未免不盘根错节者也。”教育部“缓议”并非停办,况且他们不管经费。 另一“老板”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简称“哈燕社”)的态度却成败攸关。哈燕社于1928年在哈佛大学成立,在北平燕大设立办事处。依据美国铝业大王查尔斯·马丁·霍尔遗愿,决定拿一笔钱,为在华的基督教大学提供汉学研究经费,齐鲁国学所即其中的受益者。此时,哈燕社社长叶理绥(Serge Elisseeff)认为,齐大办国学所是好高骛远,应该按计划先办好本科教育。自1939年12月起,叶理绥在致齐大的信中,即对国学所有微词。1941年1月9日,张维华到赖家园子,出示哈燕社来信,要求顾颉刚解释1939年4月接受哈燕社资助2000美元所担负的《尚书学》编刻课题的进展情况,信末追问:“交稿抑或退钱?”1942年12月4日叶理绥致信刘世传,指示齐大“除非专修课程组织完善,教学质量崇高”,否则“不应从事研究工作”,而“违反本社董事会政策及未和本社商量就组织的国学研究所开支太大”,已“大大的越出教务费用所占的比例……” 战争牵制学术的发展。齐大原有的学术刊物《齐鲁学报》《齐大国学季刊》被停办。顾颉刚自筹经费办了一份学术半月刊《责善》。为向学生示范读书笔记,他索性在杂志上连载原在昆明写的《浪口村随笔》。老师领进门,修行靠各人。弟子们也把《责善》当成向师长汇报、与同窗交流的园地。魏洪祯的《契丹之文学》,杜光简的《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墓志考释》,钱树棠《秦治驰道杂论》诸文,皆获顾颉刚与钱穆的赏识。 顾颉刚此时的学术兴趣,重在关注历史地理与民俗。避乱蜀地,他有清理四川上古史的计划。1940年12月中旬,他带弟子李为衡外出考察。先到双流县,查考文庙、薰风塔、瞿上城遗址、商瞿墓、应天寺等。后转新津县,游览“宋太子少保张商英故里”。再雇船沿南河下行15里,上岸西行,观摩一座座汉代崖墓群。后来到九莲山观音寺,“可惜元末毁于兵燹。到明代中叶,又由和尚们兴建起来,清代再加几次培修,才成十重殿宇,与旧址相较,已经缩小了大半。中间一殿还保存明成化以来的壁画,庄严肃穆,因系胶漆所绘,不易剥蚀。诸殿佛像也各极其妙,颜色凝湛……”再赴邛崃,盘桓数日,考察天庆寺、杨伸花园遗址及文君井及邛窑遗址等,瞻仰魏了翁读书台、点易洞。12月31日,转道大邑,游览灌口悦来场、鹤鸣山。“鹤鸣山之中峰曰天柱山,上老君殿甚陡,闻张道陵即在此间仙去。其后迎仙阁则永乐帝所遣道士在此迎张三丰者。”乘坐滑竿离开大邑,再到崇州、温江、郫县,顺路考察鱼凫城、望帝丛帝陵。1月5日回到赖家园子。 这趟环成都周边,由南向西朝北的半月形考察,“对于古代的蜀国也浮动了重重的幻想。”顾颉刚重新调阅《元和郡县制》《嘉庆四川通志》《路史》《华阳国志》《蜀中名胜记》《新津乡土志》《清代边政通考》等地方文献,结合原有积累与此次踏访的所获,开始撰写《蜀国史实之分析》—— 三皇之一的人皇,“分九州为九囿”,《华阳国志》说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梁岷之域是其一囿”;五帝之后即夏禹,《史记》说“禹兴于西羌”,《华阳国志》说禹治水后,大会诸侯,巴蜀作为梁州的侯国参加了大会;桀是夏代最末一王,《竹书纪年》说“后桀伐岷山”,可见他曾对蜀国用兵……纵观巴蜀古史,左绌右支,疑窦丛生。顾颉刚提出,须先做彻底的破坏,才有合理的建设。“不幸历代人士为秦汉的大一统思想所陶冶,论古代也是一模一样的,终不肯说这一块地土的文化在古代独立发展,偏要设法把它和中原的历史混同搅和起来,于是处处勉强拍合,成为一大堆乱丝。一班修史的人难以考核,把这些假史料编进许多史书里去,彼此纠缠,把人们的脑筋弄迷糊了,古蜀国的真相再也看不清了。”弟子方诗铭谈道:“这篇文章写好后,颉刚先生翻览群书,又得到许多资料,准备写‘拾补’,还打算遍稔四川方志,系统研究四川的古史传说。”因时间不逮,原定的目标终未实现,唯将构思中的第一部分完成,题为《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刊载《中国文化研究汇刊》创刊号上。1942年,再完成《秦汉时代的四川》一文。 P59-63 序言 烽火弦诵 斜阳骊歌 “收拾起山河大地一担装,去后方。历尽了,渺渺途程,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大江。……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走他乡……” 二十世纪前五十年,教会大学在中国蹈过三次战火:一次是北伐战争;一次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次是以国民党败北而终结的国共内战。终于从弦歌不辍的战乱烽火,走到骊歌永别的落日薄暮。 1927年北伐战争,引发济南教案,民族主义浪潮排山倒海,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颁布教育立法,收回教权。截至1934年,那些“从国外搬来的大学”,全都向教育部备案,成为中国的“私立大学”,中国人开始执掌校政(校长、院长及多数系主任),宗教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学生的培养目标转向服务国家与民众。 卢沟桥事件猝然爆发,把教会大学也卷入抗战主潮。那场战争,是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也是国家意志和精神的较量。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1937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提出“抗战与建国兼顾”的原则,将一批重点文化教育单位迁往西南西北,为战后国家建设培养和储备人才。北大、清华、浙大、武大等国立大学及南开、复旦等私立大学,从落实安置点、实施搬迁,到异地复学的经费及学生贷学金及教职员的战时补助等,都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相比之下,对那些私立教会大学则有些爱莫能助。 战时中国,由于罗马教廷的影响与国际社会的制衡,天主教所办的北平辅仁大学、天津工商学院与上海震旦大学等3所大学原地办学,正常招生。基督教(新教)所办的13所教会大学大都南迁,艰难备尝:一类如之江大学、东吴大学及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合组上海基督教联合大学,躲进租界复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之江大学再迁福建,与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闽北山区南平、邵武等地办学;岭南大学初迁香港,后转韶关仙人庙。另一类如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与燕京大学,战争初期即迁到成都,与本土的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成就了类似于西南联大的战时教育奇迹。这就是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李约瑟盛赞的“基督教五大学”,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费正清称许的“成都的联合大学”。 1943年,李约瑟以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身份,考察大后方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后,将播发在中英两国电台、报纸上的文章辑成一书,题为《科学前哨》,介绍了迁到华西坝的金陵大学的化学家陈裕光、李方训,齐鲁大学的病理学家侯宝璋,金陵女大的生物学家吴贻芳、地理学家刘恩兰,及华西协合大学的化工专家徐维理等一大批学者。他在自序中写道:“前哨并非我们和我们在中英科学合作馆的英国同仁们自认为是中国科学的前哨,而是指中英人士一起在华西建立起的科学前哨。我们受着反侵略的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好像拥有西藏高原和戈壁沙漠的后盾。我们这些科学前哨同仁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协助抗战军人完成了一次最大的扼制侵略的业绩。这本书如有任何永久性的价值,一定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类记录,让人们看到中国这一代科学家所具有的创造力、牺牲精神、坚韧、忠诚和希望。”李约瑟是化学家,提及的人事仅限于科技界。“国家不幸诗家幸”,乱世出英雄,出诗人,更造就了一大批学人。抗战结束后的北大校长胡适感叹:“假如国立大学不努力,在学术上没有成就,很可能是几个教会大学取而代之。”此话的紧迫与焦虑,反证了教会大学厥功甚伟。 …… 陷入困顿的,还有充当东西方文化使者的罗忠恕。1966年夏,他被勒令穿劣质西服,歪系领带,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接受游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罗忠恕三度游学欧洲,“终年御长袍”,不穿洋装……人说衣裳是人的第二皮肤,罗忠恕到底是何面目? 1942年秋,燕大成都复校,莘莘学子竞相来投,尤其是远东最好的新闻系。培养的优秀记者难以数计,最杰出的有刘克林、唐振常、谭文瑞、严庆澍等。他们在动荡中完成学业,加盟大公报;天地玄黄时聚首香港;此后分散多处,各有造化。1991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收有新闻人物词条108人,此四子皆榜上有名,而后命运却又如同云泥。 医学家王翰章也是当年从北平流亡成都的插读生,此后便在“远东最好的牙医学院”完成学业、工作,一直到担任院长。几十年,光阴似水,师友星散,多已殒故。他从一张办公桌讲起,那张桌子见证了牙医学在中国的兴衰沉浮。 “象牙罐,紫檀盖,里面坐了棵小白菜”,金女大吴贻芳校长很喜欢这一谜语,谜底是莲子。外表高贵,内心谦卑,恰是其人格写照。她极备宗教情怀,难忍能忍,刚柔兼济,善解矛盾。新政权下,历任高官,位高德隆。但对其书写,总要讳忌前朝旧事。其实,教会大学校长,首先是基督教徒;民国女界领袖,必然与旧政权有千丝万缕联系。牵出这些“难言之隐”,方能见出其思想转变的合理逻辑。 逻辑是一种理性,而有时人们的选择只能随机。1948年夏的齐鲁大学,就面临这道难题:中共华东野战军开始实施对济南的战略包围。人们对前景不甚了了。济南战役将持续多久,会对平民生命财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最后的走势如何?结束抗战时的流浪播迁,刚从成都回到济南不到一年的齐大,夹在两军对垒的中间地带,为避免损失,慌不择路,决定南迁——遂成为国内战争期间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整体南迁的大学。 教会大学的洋教授多是教育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东方,满怀激情传播天启福音,最后竟发现东方已将讯息传递给自己。本想改变中国人的信仰,离去时却发现,自己已被大大改变。1950年后,被驱逐出境的金陵大学教授芮陶庵,长期淹留在华夏文化圈,参与香港中文大学前身崇基学院筹建,研究汉学,学成“西儒”;长子芮效卫青出于蓝,2013年出版英译足本《金瓶梅》惊艳西方学界;次子芮效俭为中美建交穿针引线,曾作过美国驻华大使,晚年从事中美文化交流。这一家三父子,在寄养国与美国的双重文化背景中,有一种怎样的“文化乡愁”? 逝者如斯夫,世界处在一刻不停的流变之中,也会不经意地刻下曾经存在的印痕。这本小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力图呈现那段历史中的刻痕,以纪念书中笔者省去敬称的那些先生,也以此就教贤明的读者。 岱峻 甲午年八月十九 于成都锦江之南 后记 我只能从三年前的照片,见出岁月在头顶上的爬梳,风霜在老脸上的刻画。 自完成《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即开始写作此书,但我显然低估了难度。2012年,商务印书馆编辑刘雁与孙祎萌闻讯后,专门带着出版合同大驾光临。记得在寒舍屋顶花园签约时,是一个开着栀子花的中午。内子随手摘下几朵散发着香气的白花,别在袜萌衣服的前襟上,祚萌顿时荡开笑靥。自此,次年栀子花之约,就成了书稿的交稿期。花开花落过了一年,直拖过今年的栀子花开,秋桂香消,才最后交清书稿。谢谢祎萌,也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宽厚。啊,整整三年。有朋友笑我,说我是精细劳作的宫廷木匠。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并未偷懒,只是既怕为编辑添累,也怕给自己抹黑;既怕有负先生,更怕有误后生。 本书刊用的图片是从数百张图片中遴选出的。供图者主要是五大学校友会负责人,如金大的陈农安、燕大的王伯祥、金女大的甘克超、齐大的安作璋、华大的王翰章等,还有一些当事人与知情者。其中陈农安、谢韬、曾庆祥、甘克俊等老人业已作古,我唯有焚香遥祭。此外五大学的家属子弟单明婉、崔泽春、罗义全等也给我提供了部分照片,谨在此鸣谢。有少许图片采自网上资料,难以确定摄影者或原所有者。恳请知者联系本人,将根据有关规定支付报酬,并在本书再版时注明。 内子冯志是我的生活秘书、学术助手,担负了提纲讨论、资料查找、文字录入等项工作。每当初稿拉出,她作为第一读者和编辑,改正了文字错谬,调整了文章结构,理顺和丰富了我的思路。对她的心血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掠美,谨此一鞠,深表谢忱。 秋深似海,又是满地金箔。我诚惶诚恐地把这些文字交给历史,交给读者,恳请指谬或提出意见。 作者通讯处:chendaijun0109@126.com 岱峻 2014年8月19日完稿 2015年6月11日改校 2016年9月6日改定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