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的彼岸/南阳作家自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殷德杰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殷德杰所著的《我们的彼岸/南阳作家自选集》一书为散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来的散文类作品,包括以散文笔法创作的小说、游记、随笔、书评等,文笔沉郁凝练,意蕴深刻隽永,体现了较为强烈的地域特色和个人风格,全面展示了作者的才情、智慧以及近年来在文学创作上的探索与成就。

内容推荐

由殷德杰所著的这本散文集《我们的彼岸/南阳作家自选集》收录了《》、《》、《》等

目录

怪屯记异

 旱鹰

 黑白二士

 苍狼

 黑子

 地仙

 妖人

 花鱼儿

 侠骡

 猎人与斧头

 哎哦庙

 丑牛

旧事苍茫

 南阳是个碗

 白河梦影

 古道西风

 凝望古城墙

 南阳颜色

 八十一巷诗意

 七十二坑风情

 一城村味儿

 乡俗城雅曲不同

 诸葛武侯祠:兵与匪的歌唱

 东方梵蒂冈:罪与赎的钟声

 玄妙观:道与非道

 望乡台:人与非人

 察院八绝

 三皇庙里唱大戏

 南阳祸福

最后的成熟

 最后一次劝酒

 最后的成熟

 难忘你的笑

 暑假里的哈生

 怕年

去南方

 南方的树

 南方的蛙声

 南方的水果

 南方的钓徒

我们的彼岸

 鸭绿江边望朝鲜

 跨过鸭绿江

 导游老金(一)

 雨中平壤

 羊角岛上的赌场

 妙香山上的国宝

 板门店实录

 主体思想塔

 万寿台的辉煌

 导游老金(二)

 夜幕下的乡野

魔幻窗口

 书与褴褛人

 有书不愁无知己

 在麻将声里读书

 别人的玩具我的书

 魔幻窗口

 仲秋八议

 洗净娇俏看男人

 城市的性格

 “宛”字考

 鹊桥·绞刑架·情人节

我家的烽火台

 宝天曼参佛记

 七里园拾古

 谁有神笔画龙岗

 骚话龙潭沟

 到三柏一顶岗赶庙会

 我家的烽火台

 狗眼看独山

 赤眉桃花赋

 花洲徜徉

 粗粝障眼玉难识

我把文学比女人

 我把文学比女人

 文学,我的声音

 我读《非斯》

 我读《无名桥》

 我读《第七个是灵魂》

 《红楼梦》研究与跨文体写作

 《自治导师彭禹廷传》序

 拾古者

 愿他是一只鹰

 夕拾朝花别样情

 不要忘记自己的第一步

 山的思考

 文学,呼唤真情

 《半醒》书序

 官场女人的悲歌

试读章节

侠骡

怪屯人淳厚善良,这从以上的灵异事件中可以看出来,那么多的当事人,基本都是好人。可是从怪屯移居别处的人,却善者无多,其中不乏大恶,真让人有淮南淮北之慨。比如李道范,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李道范父辈才迁走。迁哪儿了?迁到哇唔眼儿了。哇唔眼儿在怪屯东北角,虽然距怪屯仅里把地,且与怪屯李姓同宗同族,但民风迥异。

李道范下面四个妹子,一个弟弟。可是弟弟长到7岁时,叫老苍狼背走吃了。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已50来岁,觉得儿子太孤单,怕长大受人欺负。“五十出头,生个小猴”,所以,他的母亲就赶紧又给他生了个小弟弟,弟兄俩相差26岁。其时,李道范已是两个儿子的父亲了。李道范的妻子叫胡八妮儿,一边给坐月子的婆婆做鸡蛋面疙瘩,一边咬着牙恨恨地骂:“白头丝窝的坐月子,老没成色!”

怪屯一带,称动物最后下的一个崽叫“垫窝”。村上人于是都喊李道范这个小弟弟叫小垫窝。他没有大号。

那时,十人九秃八疙痨(疥疮)。小垫窝也是一个秃子。父母在时,头上整天抹硫黄、香油、皂角灰。父母死后,哥嫂就不再管他,任他秃着,秃疙痂子和脓水像屙了一头鸟粪,臭不可闻。李道范和胡八妮儿只怕给他们的儿子染上,所以,那种对弟弟的厌恶和疏远可想而知。

民国二十三年,冯玉祥的部队过水北,许多人报名参军。小垫窝年仅15岁,哥哥就把他送去了,给辎重队喂马。小垫窝喂的实际上不是马,而是两匹骡子。他是秃子,在家哥嫂

不把他当人看待,到部队后人们仍然瞧不起,他自己就也自卑成一头牲口了。所以他是把两匹骡子当作自己的同类来伺候的。他两天给骡子洗回澡,别的牲口皮癞毛脱,他的两匹骡子却总是毛光水滑。他买个牛角梳子,每天都给骡子浑身上下梳一遍,梳得骡子抿着耳朵,把

头往他脸上贴。下雨天别人喂的骡马让雨淋着,他却把一柄伞绑在骡子头上。有一次行军,北风呼啸,他把自己的军大衣和行军毯披在骡子身上。冯玉祥看见了,竟从吉普车里钻出来,大声问道:“这是谁负责的骡马?”小垫窝以为将军会认为他不爱惜大衣和毛毯,要发脾气,

很害怕,抖抖索索地回答:“报,报告,是是是我……”谁知将军也不嫌弃他头上脏,拥抱了他一下,说:“你是我最优秀的士兵!”然后脱下自己的将军服就给他披上了。

军用骡马像战士一样,都有编号的。小垫窝喂的这两匹骡子,一匹胯上烙的号码是31856,另一匹胯上烙的是31857。小垫窝平常就叫它们老六和老七。小垫窝所在的这支部队,跟蒋介石打过仗,跟阎锡山打过仗,跟张作霖打过仗,日本人来后,又跟日本人打过仗。一次正行军,日本的飞机突然飞到了头顶上,炸弹就跟羊拉屎似的往下掉。一颗炸弹就掉在

了两匹骡子拉的炮车上,“轰隆”一声,小垫窝就啥也不知道了。小垫窝醒来的时候,只看到周围到处都是死人、死马,这儿一只胳膊、那儿一条腿的,还有炸得七零八落的大炮和其他辎重,但他没见他的骡子。这说明他的骡子没有死。他心里感到特别欣慰。他自己是

负伤了,头上流了很多血,但并不重,感到特别疼的是腿上。低头一看,膝盖下边有块炮弹皮,一半扎在胫骨里边,一半翘在外面,像腿上长了只耳朵似的。他咬咬牙把它拔了出来,流血却并不多。从此,他就开始了两年的乞讨生活。他不识字,不会给家里写信;

写信也不会寄,寄也收不到。他也不知道家在什么省,只知道在水北县。可是一问水北县在哪里,被问的人比他还茫然。但他想家,很想家。想他的哥哥,还想他的侄儿和侄女。他当兵走时,哥哥又给他生了一个侄儿,他已经四个侄儿了,还有两个侄女。侄儿和侄女们都问他喊“小大”,喊得可亲了。可是哥哥和嫂嫂不让他抱他们,不让他跟他们玩,连他逮的蚂蚱、蛐蛐儿、黄鳝、泥鳅、螃蟹也不让他们要。一见侄儿和侄女们靠近他,就大声地骂。他知道自己有秃子,他也怕传染给侄儿和侄女们,所以看见侄儿和侄女们就主动躲得远远的。但他心里好亲他们啊!他好想背他们,好想抱他们,好想陪他们一起玩。离家已经五六年了,大侄儿还比他大4岁哩,不知结婚没有,媳妇长得什么样,待哥哥嫂嫂孝顺不孝顺?

其实,这时小垫窝是在内蒙古一带。他记住当兵走时,是向北出发的,所以他就看着太阳,一边讨饭,一边往南走。他要回家。但在广袤的大地上,水北县只是一个点而已,他从这个点的旁边走过去,一直走到了贵州。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个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才把那个点的

坐标标出来了,给他写了一张字条,是:河南省,水北府,水北县,安铺镇,怪屯村。于是,他又看着太阳往北走。

一个难以让人置信的事就发生了。

这天他走到贵阳北边的一个小镇上。他沿街讨要。突然听见“啾啾”的鸣叫声。是骡子叫,他熟悉骡子的叫声。他扭头寻找,看见街口围了一群人。他走近人群去看,看见两匹骡子拴在一个木头架子上,四条腿被竹丝绳扯在四根木柱上。木架旁边放一个宽板凳,板凳上放

一个大磨石,一个身上系着皮围裙的人骑在板凳上,霍,霍,霍,磨一柄一尺多长、明光闪闪的宰刀。显然,他要宰这两头骡子。小垫窝一看见这两匹骡子,就想起了自己喂的那两匹军骡,老六和老七。已经两年了,不知现在怎样了,是不是还活着?活得好不好?有人给它们梳毛没有?有人给它们洗澡没有?他压根儿就没想到眼前这两头骡子就是他的老六和老七。内蒙古,贵州,兵荒马乱,几万里呢,咋也组合不成一个相交的点儿。而且眼前这两头骡子又脏又癞又瘦,干涩的体毛上粘了许多柴草,身上有好几处血痂,疮口发出阵阵臭

气,苍蝇在它们身上乱飞,跟他喂的毛光水滑、膀浑胯圆的军骡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好像这是两头丑陋的驴,而不是威武雄壮又朴实的骡子。但这两匹骡子面对这么多人却谁也不看,只看着小垫窝,眼里的泪水像泉眼一样往外流。小垫窝心尖猛地一疼。他转到骡的后面。

他看到了两匹骡子的右胯上依稀有两个烙印:31856,31857。小垫窝冲进人群,抱住了骡子的脖子,伸手去给骡子擦眼泪,嘴里叫着:“我的老六!我的老七!”叫着,自己的眼泪就也出来了。这时,那个磨刀人拎着明光闪闪的长刀过来了。“叫花子,干啥,干啥?”一掌将小垫窝推倒在围观的人身上,围观的人又把他推倒在地上。磨刀人挽一个绳套,套在老六脖子里,然后将绳子搭在木架子的横梁上,猛地一拉,就把老六的头高高地吊起来了,骡老六的喉咙就长长地、毫无障碍地呈献给刀斧手了。

原来这里的屠宰技术比中原先进。中原人杀牛宰马要先发动一场战争:一群人跟牛或马搏斗,摔跤,战斗了好大一会儿才把牛或马摔倒,捆牢四蹄,然后操刀。

磨刀人右手执刀,左手蘸了一把水,在老六的脖子里下刀处洗了一洗,捏了捏喉管。然后,他把刀挺了起来。小垫窝猛一下灵性过来,原来并不需要摔倒,磨刀人这就要杀骡子了!他从地上蹿起来就夺住了刀,说:“这骡子你不能杀!”

磨刀人瞪圆了眼睛,说:“嘿嘿!怎么?骡子不能杀,想叫杀你?”

小垫窝说:“这是军骡!”

磨刀人说:“何以见得?”

小垫窝就指给他们看骡胯上的编号。

磨刀人说:“那又怎么样?关你叫花子屁事!”

小垫窝说:“我就是部队上派来寻找这两匹骡子的。”

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不相信这叫花子会是一名士兵。(P75-78)

序言

总序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辈出。理清南阳文化发展的脉络,才能更好地探寻南阳文化发展的道路与方向。通过这几年对南阳的了解与感受。我认为文化是南阳最突出的城市符号,是南阳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

南阳是汉文化的昌盛之地,其标志性无可取代。早在战国时期.南阳就是全国的冶铁中心,农业、手工业都十分发达。西汉时,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发迹于此,故南阳有“南都”“帝乡”之称。经济的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昌盛。两汉三国时期南阳名人荟萃:张衡的科学成就举世称誉,因而他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以“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汉代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医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南阳的文学、乐舞、绘画、雕刻等艺术门类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在整个汉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最能反映汉代艺术水平的南阳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朴素而不单调,豪放而不粗疏,被世人称为“东方艺术宝库”。

南阳是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的荟萃之地,其多样性特色鲜明。南阳文化既有河洛文化的典重质实,又有荆楚文化的清奇灵巧.还有秦巴文化的苍凉豪放。这是南阳自古以来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南阳境内山川秀丽,河流纵横.分属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南阳郡为秦、楚等国与中原各国的交通枢纽,由关中向江淮此乃孔道,由伊洛向荆襄此乃要)中,既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又是西北通往东南的必由之路。发达的水陆交通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不仅为南阳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为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和秦巴文化在这里的交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阳是文脉相承的兴旺之地,其稳定性十分罕见。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并且较少受到战争的影响,自古以来南阳文化都十分发达,兼容并包,千姿百态。兴旺的文脉如长河奔流滔滔不息,从未中断。自两千多年前到现在,南阳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这四圣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灿若群星;“二十四史”里有记载的南阳历史文化名人超过800人。到了现当代,南阳名人仍然层出不穷。目前,仅南阳籍两院院士就有19人,占河南籍两院院士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以姚雪垠、二月河等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等。

先辈留下的丰厚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在传承和保护南阳厚重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创新与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使文化成为实现南阳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南阳城市发展的终极竞争力,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人类前行到今天,“文化是根,文化是魂”的共识更有力地彰显出文化本来应有的鲜明印记。如果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一个国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肯定是文而化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无疑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民族精神最形象、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而且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毫无疑问,南阳作家群在南阳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南阳现有国家级作协会员30人、省级作协会员340人、市级作协会员450人,其中在全国知名或有相当影响的就有十数人。南阳作家群以整齐的阵容、众多的人数、独特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成为文学豫军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中国文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是南阳当之无愧的文化名片和南阳人的骄傲,堪称南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南阳作家群的发展。为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文学新人,南阳成立了南阳文学院,加强了《躬耕》杂志、《南阳日报·白河副刊》等文学阵地的建设,为南阳的文学创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这次我们从南阳老中青三代作家中遴选出35位代表,将其优秀作品以“南阳青年作家丛书”和“南阳作家自选集”两套丛书的形式结集出版。这是南阳文学发展史上空前的举措,旨在助推南阳文学创作,全面系统地展示南阳当代作家的整体实力,为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希望这种助推能够成为南阳作家投身文学创作的新动力,期盼各位作家在个性化的文学创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新会

2015年11月19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2: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