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自卑与超越(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阿德勒非常有名的代表作,心理学的必读书目。自第一版发行已逾八十年,仍具有强大影响力。这本书可以教你用心理学知识来实现有意义的生活。

本书翻译来自完整英文译本,具有原创性。翻译精准、流畅,读来毫不晦涩。译者为心理学专业译者,更好地把握阿德勒的理论与思想,精辟地体现了本书在指导读者寻找生命意义方面的定位。

同款平装版年销量破100000册,多次修订,文本质量有保证。

内容推荐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的这本《自卑与超越》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通过大量实例,从教育、家庭、社交、伦理、婚姻等多个领域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卑感和缺陷,正确对待职业、融入社会、理解生活、探究潜意识,所以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章 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

 1 生活于你的意义

 2 生命中的三大问题

 3 真正的生命意义

 4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5 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6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灵和身体

 1 心灵和身体的联系与冲突

 2 情感影响发展

 3 身型、性格与心智

第三章 自卑与超越

 1 自卑情结

 2 追求优越感

 3 设立有意义目标

第四章 童年记忆

 1 理解记忆

 2 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3 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

第五章 梦

 1 关于梦

 2 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3 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4 梦的构成

 5 典型的梦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1 母亲的影响

 2 父亲的角色和责任

 3 为人父母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 教育的变革

 2 教师的角色

 3 学校里的合作与竞争

 4 天赋与习得

 5 区分孩子的个性

第八章 青春期

 1 青春期心理及生理特征

 2 青春期的挣扎

 3 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4 正视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1 犯罪心理

 2 罪犯的类型

 3 合作的重要性

 4 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第十章 职业问题

 1 平衡生活的三条纽带

 2 职业的早期训练

 3 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4 对待职业的态度

第十一章 个体与社会

 1 宗教信仰

 2 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

 3 利己主义

 4 过失犯罪

 5 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

第十二章 爱与婚姻

 1 爱、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 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3 不适合结婚的人

 4 婚姻观与人生观

试读章节

一直以来,治疗的目的都是消除病症本身。但是无论从医学还是教育学上来讲,个体心理学都不赞成这种做法。如果一个孩子的数学成绩很差,我们只想着用什么办法能提高他的数学成绩的话,是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的,也许他的目的是为难老师或逃避学校。即使我们提高了他的数学成绩,他还会用其他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这和神经症患者的情况类似。如果一个人有偏头痛,头痛也成为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当他在遇到困难时,头痛就立刻发作,这样就轻易解决了很多问题。同时,头疼还能让他有理由对他的同事、家人颐指气使,这么有用的方法,他怎么能轻易地放弃呢。在他看来,这也许是个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只有用头疼可以致命这个理由才吓走了他的病症,就像用电击能治好士兵不敢上战场的病症一样。药物也许可以缓解他的病症,可即使消除了头痛的病症,他还会去寻找新的方法来达到他的目的,比如失眠。

有的神经症患者会快速地摆脱一种病症,然后又有一种新病症,这些人会有多种病症,可以自由地使用他们的病症。我们给他们看心理治疗的书籍,等于是给他们增加了发现新的病症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他选用这一病症的目的,以及这种目的是如何与获取优越感目的保持一致的。

如果我在教室里找来一个梯子,爬上梯子坐在黑板的顶端讲课。人们肯定会说:“阿德勒博士一定是疯了。”他们并不知道我拿梯子干什么,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爬上它坐在黑板的顶端。但是,如果他们知道这些情况,也许就不这么想了。我有自卑感,如果我在黑板顶端就能比所有人高,能够俯视我的学生,这样我就能感到安全和优越感。他们了解了我的这些想法后,也许就不会认为我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了,就会觉得我拿梯子、爬梯子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只有一点确实是有些偏差,就是我对获得优越感的方法选择。除非有人能说服我,让我认识到我的目标不合适,我才会改变我的行为。否则,我的目标保持不变,即使有人拿走了我的梯子,我也会借助椅子爬上去,即使连椅子也被拿走了,我还会用尽我的全力,去跳到更高的地方。每个神经症患者都一样,他们选用的方法与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需要改进的是他们的目标,而不是他们的行为。只有具体目标变了,他们的行为才会跟着改变。他们才会不再使用以前的方法来达到新的目标,取而代之的是适应新目标的新方法。

下面看一位中年女人的事例。她感到异常焦虑,来找我治疗。她在工作上总是止步不前。她无法养活自己,靠家里的接济维持生活。她曾做过秘书,但是她的老板们总是骚扰她,想占她的便宜,她于是被迫离职了。但是,在另一份工作中,老板对她不理不睬,她又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重视,又愤然辞职了。她已经接受了八年的心理治疗,却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效果,也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

P57-59

序言

阿德勒: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和代表。个体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流派相比,最突出显要的一点在于,它对人的研究是以个体为始,即首先关注个体本身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历程。有趣的是,如果你对阿德勒本人的人生经历及其学说有所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其人的发展轨迹恰好印证了他所秉持的观点和理论。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则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与此相印证的是,阿德勒本人就是一个“先天发展不足”,一开始就存在着极为强烈自卑感的人。阿德勒曾是一个直到四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工人。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开了一道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这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本书中,也在阿德勒所有的理论观点中,自卑与超越都是能作为代表的一个核心词组,而这也是与他整个的克服自卑、不断超越的生活风格和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阿德勒在他的学说里,还特别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总是追寻生命的意义,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在此基础上,他发展了对于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病症的成因的解释。他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没有培养出一种对于他人的兴趣和奉献合作的精神,或者人们只专注于目标,却使用了错误的达成目标的方式。这也是导致作为弗洛伊德学生的他与精神分析学最终决裂的最大的分歧。精神分析学以性驱力解释和说明一切,而在阿德勒的学说里,追求内在价值、拓展社会兴趣本身作为一种内驱力与一个人的情绪、认知、生活风格相统一。另外,关于对梦的解释和对童年记忆的探讨,我们也可以在本书中发现他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不同之处。

关于教育,阿德勒也着重强调一种“合作”的教育观,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地合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现代的教育思想:“我们要教会孩子自立并为他人着想。应该教他们关于文学、科学和艺术的知识,让他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不只是习得工作技能而已。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平等、尊重、和平的境况下共同创造人类的文明。”这对于现代的家长、老师包括教育家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和考虑的。

类似地,对于婚姻,阿德勒也持有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他反对传统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顺从,认为婚姻的和谐要以夫妻双方的平等互惠为基础,夫妻二人都应该关心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伙伴关系。并且,爱和婚姻都需要合作,这不单单是为了双方的幸福,更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

于是在阿德勒自己的婚姻里,他也竭力实践这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阿德勒的妻子是来自俄国的留学生罗莎,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拥有特权的家庭,是个能说会道、擅长交际、也很能干的女人。但她突出的个性和热烈的有点社会主义意味的激情与阿德勒矜持而保守的贵族气质不太一致,这使得他们的婚姻最初常有摩擦。阿德勒在回忆录中说,男女平等这件事,说比做容易得多。但后来两人还是恩爱非常,白头偕老。这大概与医学博士特有的耐心、细腻的引导有关吧!他们生有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其中老二亚历山德拉和老三库尔特后来成为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

另外,如果我们耐心考察阿德勒从小生活的家庭背景,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他在本书中所阐释的理论的印证。比如,在有六个兄弟姊妹的家中排行老二的他对于孩子的出生顺序与性格形成之间的关系,就有着一套颇有启发性的观点。阿德勒的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得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相处融洽。成年后的阿德勒在思考家庭教育的问题时,一定着重考虑了自身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由此他反对父母对个别孩子的偏爱,认为父母无论在何时,都要尽其所能对每个子女给予平等的关心和爱护,骄纵和忽视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毕生发展正是对其理论观点的最好的印证。这样一个肯努力修正错误人生信念的人,一个不肯服输坚持追求卓越的人,一个具有奉献合作精神的人,所把握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

书评(媒体评论)

人生而具有自卑感并有寻求独有优越感的渴望,这种优越感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童年的经验和记忆对一个人的生活观有着重要影响,而实现优越感、具有真正生命意义的途径来自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合作中。

——阿德勒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首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墨菲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