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闾著的《三味书屋(精)》与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有所不同,全书共36个小故事,分为趣味、韵味、意味三个篇章,每篇12个故事,故事描述生动,富有画面感,这些短文其为心画、心声则一,故将《三味书屋》作为“名家写童年”的开篇之作,使读者透过过去的童年,勾勒未来的自己。
| 书名 | 三味书屋(精)/童年海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王充闾 |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充闾著的《三味书屋(精)》与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有所不同,全书共36个小故事,分为趣味、韵味、意味三个篇章,每篇12个故事,故事描述生动,富有画面感,这些短文其为心画、心声则一,故将《三味书屋》作为“名家写童年”的开篇之作,使读者透过过去的童年,勾勒未来的自己。 内容推荐 《三味书屋(精)》分为趣味、韵味、意味三个篇章,每篇12个故事,故事描述生动,富有画面感,读者会在阅读中找到共鸣。 王充闾是与余秋雨、梁衡等大家齐名的当代著名散文家,其作品被海内外各界大众读者所欢迎,素有“南余(秋雨)北王(充闾)”之称。作者既在私塾接受过系统的传统国学启蒙,又进入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其作品因厚实的文化底蕴及情感深度被屡屡选入多省市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语文读本。提笔落句宛若信手拈来,情感深挚自然毫无矫揉造作。 目录 题记 趣味 童子功 古书断句趣谈 我的第一个老师 嘎子哥 沙山 游戏 童年镶嵌在大自然里 意念中的行旅 我也会老吗? 张大帅玩“鹰” 三个唐僧 故事大王 韵味 绿窗人去远 青天一缕霞 心中的倩影 捕蟹者说 冰城忆 我的四代书橱 泛泛水中凫 天上黄昏 溪韵 忘不了彝家一曲歌 寻访“大红袍” 一“网”情深 意味 望 碗花糕 孟母颂 换个角度看问题 爱尔默的心事 法布尔的忠告 皮格玛利翁的期望 废物——放错了位置的有用之材 五岳还留一岳思 三道茶 张公子的叹恨 追求 试读章节 我的第一个老师 小时候,我有一个近支族叔,本来有名有字,可是人们却总是叫他“魔怔”。其实,他在当地,算得上是最有学识、最为清醒的人,只是说话、处事和普通人不一样,因而不为乡亲们所理解。正所谓:“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早年,他在外面做事,由于性情骨鲠、直率,不肯屈从上司的旨意,又喜欢“较真儿”,凡事都要争出一个“理”来,因而,无端遭受了许多白眼。千般的苦闷全都窝在心里,没有发抒的渠道,致使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多年来一直“僵卧孤村”,在家养病。 他那种凄苦、苍凉的心境,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却又找不出恰当的话语来表述。后来,读了鲁迅的作品,看到先生说的,总如野兽一样,受了伤,并不号叫,挣扎着回到林子里去,倒下来,慢慢地自己去舔那伤口,求得痊愈和平复——心中似有所感,觉得大体上很相似。当然,这里只是就事论事,没有涉及更为广泛的内容。“魔怔”叔作为一介凡夫,是不能同思想家与战士相提并论的。 “魔怔”叔的面相,一如他的心境,一副又瘦又黄的脸庞,终日阴沉沉的,很难浮现出一丝笑容,眼睛里时时闪烁着迷茫、冷漠的光。年龄刚过四十,头发就已经花白,腰杆也有些弓了。动作中带着一种特有的矜持、优雅的懒散和恓惶的凝重,有时,却又显得过度的敏感。几片树叶飘然地坠落下来,归雁一声凄厉的长鸣,也会令他触目惊心,四顾怆然。刚说了一句“悲哉,此秋声也”,竟然莫名其妙地流下来几滴泪水,呜咽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感到空虚、怅惘和无边的寂寞。老屋里挂着一幅已经被烟尘熏得黝黑的字画,长长的字句很少有人念得出来。在我认得许多字之后,他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给我听,原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律。记得最后两句是:“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他有满腹经纶,却得不到人们的赏识,心里自然感到苦闷。我父亲读的书虽然没有他多,思想感情上倒是和他有相通之处,所以,两个人还能谈得来。只是,父亲每天都要从事笨重的体力劳动,奔走于衣食,闲暇时间太少。“魔怔”叔便把我这个毛孩子引为“忘年交”,这叫作“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但是,对我来说,却是有幸结识一位真正的师长。 “魔怔”叔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方外之人,整天生活在精神世界里,对于物质生活从不讲究。他把各种资财、物品都看得很轻,不加料理;甚至连心爱的书籍也随处放置,被人借走了也想不到索还。他常常对我说,人情之常是看重眼前的细微小事,而对于大局、要务则往往态度模棱,无可无不可。这是人生的普遍失误。接着,就给我诵读一段韵语:“子弟遇我,亦云奇缘。人间细事,略不留连。还问老夫,亦复无言。伥伥任运,已四十年。”开始,我以为这是他自己的述志诗,后来读书渐多,才知道是录自明末遗民傅青主的一篇小赋。 “魔怔”叔不愿与人交往,他认为,与其同那些格格不入的人打交道,莫不如孑然独处。有时一个人木然地坐在院子里,像一个坐禅的僧侣,甚至像一尊木雕泥塑。目光冷冷的,手里擎着一个大烟袋,吧嗒吧嗒,一个劲儿地抽烟。任谁走近身旁,他都不会抬眼瞧瞧。一天,本地一个颇有资财的表嫂去他家串门,见他那副孤高、傲慢的架子,便拍手打掌地说:“哎哟哟,我的老弟呀,就算是‘贵人语话迟’吧,也不能摆出那副酸样儿!难道是哪一个借你黄金还你废铁了?”“魔怔”叔睃了她一眼,现出一脸不屑的神情,冷笑着说:“样儿不好,自家瞧。也没抬上八抬大轿请你来看。” 他平素不怎么喝酒,只有一次,到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家,喝得酩酊大醉。摔了人家的茶壶,骂了半晌糊涂街,最后踉踉跄跄地走出来,居然在丧失清醒意识的情况下,不费力气地找回了自己的家门。我问他是怎么找回来的,他说,不知道。这恐怕是因为以前无数次的回家记忆,已经内化在他的思维里,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在机制。 童年的我,求知欲特别强,接受新鲜事物也快,正像法国大作家都德说的,“简直是一架灵敏的感觉机器,就像身上到处开着洞,以利于外面的东西随时进来”。我整天跟在“魔怔”叔身后,像个小尾巴似的,听他讲“山海经”“鬼狐传”。有时说着说着,他就戛然而止,同时用手把我的嘴捂上,示意凝神细听草丛间的唧唧虫鸣,这时,脸上便现出几分陶然自得的神色。 P15-19 序言 识者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书名是借用的,因而也并非实体;且其含义简明,非复原有的那样深邃、复杂。“三味”者何?趣味、韵味、意味也。 前人赋予“三味书屋”的意蕴,无论其为“诗书味为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佐餐调料)”,还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抑或是“布衣暖(甘当老百姓),菜根香(甘于粗茶淡饭),诗书滋味长”,基本上都紧扣着书卷;而趣味、韵味、意味,说的也是文章以至书卷的体性。 这么附丽,未免有敝帚自珍、不揣谫陋之嫌。好在大文豪契诃夫说了:“大狗叫,小狗也叫。”较之前贤往哲的华章宝卷,纵使品类有高下之别,内涵有深浅之异,但是,这些短文其为心画、心声则一。 王充闾 2016年5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