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奇谭(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汀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炼魂记

这是老洪第三次从梦中醒来了,不是噩梦,是美梦。

老洪从美梦中醒来,不是受了什么打扰,而是他一旦做梦做到最美好、最关键的时刻:一个大猪蹄子就要啃到嘴里,一个美丽的姑娘就快吻上他,彩票只差最后一个数字就能全部对上中几百万,每到这时候,老洪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轻蔑的笑,醒过来。上大学时,老洪旁听过心理系的课,老师讲做梦是人的无意识的活动,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老洪对这一点有所怀疑,许多次从美梦中醒来让他觉得,自己不相信好事会降临的意识,总能轻易击破无意识。就算是做梦,老洪也深深地知道,这些好事绝不可能发生。通常,老洪从美梦中醒来,会陷入沉重的悲哀里,不过很快又会睡着,再做梦,再醒过来。

第三次醒来后,老洪看了看墙上的石英钟,凌晨四点,旁边的老婆小路睡得很熟,张着嘴巴,喘出来的气体仍残留着晚上吃的大蒜味。不知道为什么,就算是小路吃完大蒜刷牙,嚼口香糖,用漱口水,吃茶叶,可她的呼吸还是有着浓浓的大蒜味,到第二天中午才会变淡。老洪说,这是因为小路食管和胃是直筒的,胃部的气息能毫无阻拦地冲上来。老洪在面对小路时,常常会想她如果一张嘴,就能像蟒蛇吞食一只羊那样把他吞掉。有几次,他确实梦见自己被小路吞掉了,在她的胃里,和碎而黏稠的大蒜紧挨着。老洪感到痛苦,想醒过来,但偏偏醒不了,直到他就要无法呼吸,猛地一挣,才真正清醒。

老洪看了看小路,确信她睡得很熟,又听了下隔壁女儿小红,没有声音,便悄悄坐起来,从床垫子下摸出一根烟,蹑手蹑脚地到了厨房,打开煤气灶点着烟,狠狠地吸了一口。老洪连打火机都没有,小路说不安全,容易被女儿拿着玩,或者高热爆炸引发火灾。

老洪美美地吸了一口烟,笑了,这是他一天中最舒适的时刻。

在之前和之后,他所要面对的都是巨大的阴霾一般的人与事。在单位里,老洪已经算是老人了,人人称他为老洪,虽然他实际上还不到四十岁。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把他看成和收发室分发信件的大爷同一辈分,常常说:“洪老师,您看起来真成熟。”老洪会很自然地嗯嗯啊啊,说:“你们这些年轻人啊,什么都不懂。”

老洪想起前几天自己陪领导去泡温泉的事。这机会让很多同事羡慕,老洪很开心,一是表示领导对他的信任,二是可以摆脱家务几天。老洪和领导换好了泳衣,进到了温泉中心,从头到尾一个池子接一个池子泡。领导今年快五十岁了,看起来比老洪还年轻,而且因为喜欢锻炼,身材一直保持得比较好。倒是老洪,大腹便便,脸上也是一堆赘肉,一笑起来,那堆肉瞬间就挤成一个字。这个字,有时候是“好”,有时候是“行”,有时候是“忍”,总之不会是“不”,更不会是愤怒或者暴躁之类。老洪几年前就搞明白了,如果说生活要摧残你,你最好就是放宽心承受,很快就过去了,越挣扎反而越难受。

领导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泡温泉,最喜欢的就是那个有小鱼的池子。但那天老洪跟领导泡的时候,有小鱼的池子一直挤满了人,领导没耐心,去别的池子泡,让老洪在这儿等着抢空位。眼看有人要走了,可因为一直在池子边站着,凉飕飕的,老洪来了一股尿,憋不住只好去厕所,等他再回去,池子里又人满为患了。领导很不满,说老洪擅离岗位,不堪大用。老洪脸上的肉又挤成了一句话:领导批评得对。自己也是,早不来尿,晚不来尿,偏偏这时候来,坏事,早知道尿在腿上也不能离开。老洪想要去跟池子里的人打个商量,让领导去泡泡,可转悠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开口。领导的兴致也没了,冷着脸带老洪去了红酒池。(P1-3)

书评(媒体评论)

刘汀的小说有着这个时代的气息和独特质地,以奇妙的想象玩味虚实、模糊真假,用具有现代感的语言和方式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著名文学批评家、作家 李敬泽

刘汀的小说能握住本质,于是他获得了自由,任意展开想象,穿行于世外人间,神奇诡异。当然,他也能讲很平实的故事,自然真实,但他的故事总是不安分的,在貌似忠厚的讲述中,时时酝酿着诡变戏法。刘汀年纪轻轻就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隐秘又宽广。这很不容易。

——著名批评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刘汀深谙小说的辩证法。在貌似平实的叙述中,刘汀机智地处理了小说内部的各种关系:真实与虚构走向了它的反面,亲近与违和互为镜象,日常与奇迹竞相生成。在刘汀的小说中,它们不仅构成了瓦解历史沉痛的力量,而且也汇聚成了历史难以平复的硬块,并由此成为当代人命运的记录。

——著名作家 李洱

刘汀是青年作家中值得期待的一位,他的小说善于在虚实、真假之间的狭窄缝隙展开故事,出人意料却直接有力,犹如走钢丝,惊险万分而又精彩异常。他用文学的方式,抵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习以为常、甚至视而不见的现实。

——著名作家 邱华栋

后记

新虚构:我所想象的小说可能性

1

谈论“虚构”这样一个话题,我首先想摒弃所有学习过的相关理论,或者那些伟大人物的论调,因为既然不可能梳理清楚,反受其乱,倒不如完全不顾,自说自话。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虚构是关键的一环,正是虚构让人类掌握了重新认识和安排世界的方式。试想一下,在远古时期,古老的人们把所有的见闻都当作确凿的事实,连宗教和幻觉都是,人和世界真正不可分割,互为一体。当第一个虚构的细节——哪怕是第一句可以构成叙事的谎言诞生时,世界就完全不同了,人类的意识世界也完全不同了。在某种程度上,这不亚于“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的初命名之意义。那个混元一体的世界,终于被虚构撕开了一条缝隙,二维的观念,终于有了第三个维度。虚构是人从自然世界独立出来的重要步骤。

虚构的最终结果也是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是小说诞生。只有小说成为一种稳定的虚构方式,人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上帝和神,通过叙事赋予人呼风唤雨、左右天地的能力。极端一点,我们甚至可以说虚构是建构我们观念世界的本质方式。所以,真正有关小说的问题,都要回到以“虚构”为线索的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上来讨论。如果有可能,写一部《虚构的历史》,将会是极有价值的事情。

2

我们已经说了很久,小说的根本特征就是虚构;小说家,是从空中抓取现实的人。

但我们正在淡忘(同时也是淡化)这一点,对客观真实的追求,正在慢慢吞噬虚构的力量。我们似乎正经历非虚构类文体大张旗鼓的年代,网络直播、新闻报道、自媒体文章等等,以真实之名大行其道,每个人都被细小到PM2.5的现实事件包围着。当然清醒者会对所有被标为事实的东西保持警惕:时间流逝,世事难料,很多曾经言之凿凿的真实,后来被发现来源于另一种更大的虚构。

在虚构已经成为一种基本元素,并且统领了小说写作数百年之后,人就走向它的反面,开始尝试追求一种真实。人会选择性地忘记真实并非确凿的某个东西,而所有一切都有赖于人们的观念对它的认识,即便是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摄像机所拍摄的,也依然只能是有限的真实——所以,真实只是一个能指,并没有固定的所指。

人们对非虚构的热诚,来源于对生活自身的隔膜和冷漠。事实上,那些非虚构作品所记录的,大部分为人们日常经历的事物,但我们并不去注意,或者懒得去思考,当有人做了这个工作之后,我们会兴奋地说:看呀,这世界竟然是这样的。

而且,几年前我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非虚构作品中的核心动人处,并不是真实,真实只是它的底色,而是它的“虚构”部分,也就是用文学的叙事手法去建构、描述和呈现的部分。一栋高楼大厦的最终样子,要受制于它的设计图纸,而不是材料。材料是真实的,但只有虚构才能建造大厦。

在小说的领域里,有关真实的追求也日渐走出了应有的范围,“接地气的”成了判断很多小说的第一标准,越来越多的作者被单纯的现实写法拖下了深水。是的,在深水里物产丰富,光线昏暗,我们无须考虑太多,只要放松身心,漂浮在其中就可以了,总有无数的现实生活提供可写的素材。在这股潮流中,我们放弃了,甚至不断嘲笑有重新建构世界企图的宏大叙事,我们执着于甚至崇拜于日常生活;而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又深陷男欢女爱和个人情绪之中,我们并不低入尘埃,而是和尘埃亲密无间。

……

我相信,在任何一种现实生活里,我们都会被一个人变成甲虫而吓坏的,但唯有在卡夫卡那里不会,为什么?因为他让人变成甲虫这种虚构就是真正的虚构,相比较于之前的虚构,这就是新虚构。在这里,现实和非现实、想象和观念无缝对接了,或者说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应该摒弃固有的有关虚构和真实的观念,而进入另一种思维层面,即一种更高的、纯粹的思维层面。只有在这样的语境里,变成甲虫才没什么可担心的,而且不断地担心赶不上火车才是有力量的。或者说,所有有关日常生活的现实焦虑,只是以其本来面目表现出来,是无意义的;但它通过作家的虚构,以文学的面相给世人看,就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我们的悲哀就是,自从卡夫卡让人类变成了甲虫,我们就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了。我们再也不可能回到古典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一体的时代了,并且我们再也无法直接去认识任何事,所有的认识都必须通过文学手法——隐喻、象征、寓言,才可能实现,在我们自身与世界之间,必须通过媒介才能沟通。这听起来有点耳熟,正如在古典的世界里,必须通过巫师才能和上天沟通一样,只不过我们更为降格而已。如果说文学(或者艺术)是现代生活的宗教仪式,那虚构就是这个仪式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虚构应该被看作是小说之所以为小说的本体性元素。

5

抛出这样一个话题,只是想借此机会重新讨论小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果它真的必要并且可能的话,事实上,我应该换一种说法,不是小说,而是叙事。就算小说这种文体消失了,叙事却永远不会消失,叙事中的虚构叙事更不会。虚构是人类的本能,是天然的集体无意识,没有虚构的世界将失去全部“活”的特征。

所以,我们应该强调“虚构”,强调它在叙事中的核心作用,当然也就是鼓励和接受所有对虚构的尝试。或许在这篇文章的前面,我都在强调“虚构”的这个“虚”字,现在则必须强调“构”。并不是所有的虚,都能构成一个有逻辑和内容的叙事。只有具有创造性的“构”才能让虚具备实的效果,让实含有虚的柔软性。虚是原则,是方法论,构才是具体的方法,也才是考验和证明一个作家能力的地方。

新虚构,这是我此刻所能想象的小说可能性,之一,至少是我个人写作的可能性。

目录

炼魂记

换灵记

倾听记

归唐记

神友记

石囚记

劝死记

虚爱记

制服记

牧羊记

黑白记

秋收记

后记

内容推荐

刘汀著的《中国奇谭(精)》的12部短篇小说中,以当代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入手,着力描写了他们的挣扎与妥协,揭示出当代人深刻的精神困境与道德困惑。文字有尖锐的触觉与冷静的剖析。读来令人震撼。

编辑推荐

刘汀著的《中国奇谭(精)》是最新短篇小说集,关注当代中国边缘人物的悲欢离合。

十二篇小说在虚实真假中自由切换,张力十足,大开大合,可读性高。

十二个故事,十二记重拳,如雷,如电,如激流,如火焰打通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接线,展现令人击节赞叹的叙事能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