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罪与罚(全译本)》一书,描写了一心想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认定自己是个超人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计所迫,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表现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刻画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小说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贵族社会的罪恶,一方面也宣扬逆来顺受,从宗教中求解脱的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罪与罚(全译本)》以一桩刑事案件为题材,叙述一个贫困大学生犯罪及随后所受到的道德与良心上的惩罚。一部剖析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一部震撼灵魂的巨著。
他不必走很多路,他甚至知道,从他房子的大门口到那里有多少步:刚好七百三十步。有一次,他在胡思乱想中,竟数了数这段路有多少步。那时,他自己也无法相信这些幻想能够变成现实,只是这些幻想里的那个荒诞却富有魅力的大胆行径打动了他的心。如今隔了一个月,他有了新的看法,尽管他老是自言自语,嘲笑自己没用和怯懦,但他不知怎的甚至已经不由得习惯将这“无理”的幻想看成一项事业了,虽说他仍对自己没有信心。可如今他甚至要去试探一下这个事业,他越是向前走,就越是感到强烈的不安。
他胆战心惊地来到一幢很大的房子前,房子一边面向运河,另一边靠着街。这幢大房子被分成了许多小房间,里面住满了人,都来自各行各业——裁缝、小炉匠、厨娘、各种各样的德国人、妓女、小官吏等。这些进出的人,全部是从房子的两扇大门与两个院子里匆忙走过的。这里有三四个看院人。那个年轻人十分幸运,没有遇见一个看门人,无人发现地溜进了大门,往右边的楼梯跑去。楼梯很暗且窄,是“后楼梯”,可他十分清楚这里的一切,而且对此已经进行了察看。他很满意这里的整个环境:在这样一个黑暗里,就算东张西望也很安全。“如果我眼下就这样害怕,要是真做起那件事,怎么可以呢?……”他边想边往四楼走去。此时,几个退伍士兵转业的搬运工拦住了他的去路,他们正将一套住宅里的家具往外搬。他早就知道,住在这套房子里的是一个有家室的德国官吏。“如此说来,这个德国人搬家了,所以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这层楼上就只有老太婆的房间里还有人住着。太好了……万一……”他又想了起来,一边还拉了几下老太婆房间的门铃。门铃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响声,仿佛是用生铁制成的,而不是铜做的。而在这种样式的楼房中,几乎每个房间都装有这样的门铃。他已经记不起这小门铃的响声了,如此特别的响声忽然让他清楚地记起了一些事情……他忽然抖了一下,这次他的神经真是太脆弱了。过了没多久,房门开了一条小缝:门内的那个女人显然很怀疑地从门缝里仔细打量了来客,黑暗中只能看见她那双小眼睛在闪烁着光芒。但看见楼梯平台上人很多,她大胆起来,将房门全部打开了。年轻人越过门槛,走进一间被板壁隔开的黑暗的前室,前室后面有个小厨房。老妇人沉默地在他面前站定,满怀不解地打量着他。这个老太婆身材干瘪瘦小,大约六十来岁,一对小眼睛目光锐利且凶狠,鼻子尖尖小小的,头上没有包着头巾。她的头发是淡黄色的,且有点儿斑白,上面用发油抹得油光光的。她的脖子像鸡脚一样细长,上面围着一条破旧的法兰绒围巾,虽然天气很热,可那件穿破了的、发黄的毛皮短披肩仍在她肩上抖动着。老太婆不停地咳嗽、呼哧。大概这个青年用异样的目光瞥过她一眼,因为那怀疑的目光突然又像刚才一样在她的眼里闪了一下。
“拉斯柯尔尼科夫,大学生,一个月以前来过您这儿。”年轻人赶紧含糊地说,并且点头行礼,因为他想起,应该客气一些。
“我记得,先生,记得很清楚,您来过。”老太婆清清楚楚地说,但仍像原先那样没把询问的目光从他脸上移开。
“嗯……还是为这事来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接着说,稍微有点尴尬,并为老太婆的不信任感到诧异。
“不过,也许她一向是这样,我上次来时没有注意到这些。”他怀着不愉快的心情想着。
老太婆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在考虑,接着退到一边,指着里面的房门,让客人走在前面,并且说:“请进,先生。”
P3-4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著名的俄国作家,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涅夫等人齐名,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一生中所走过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极为艰辛与复杂,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其主要代表作有《罪与罚》《穷人》《少年》《卡拉玛卓夫兄弟》《作家日记》等。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一位医生家庭。18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毕业于彼得堡高等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他正式进行文学创作。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了书信体中篇小说《穷人》,该书一经发表就受到诗人涅克拉索夫和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的高度评价。后因参加俄国革命组织小组,于1849年被捕,后被流放。1859年获准回到彼得堡。回彼得堡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创办报刊和文学创作之中,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
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给长兄写信道:“你是否还记得,我曾对你讲过一部忏悔录式的长篇小说……我将把我的全部心血倾注在这部小说上。早在服苦役期间,当我躺在通铺上,愁肠百结,发生思想裂变的时候,我就开始构思它了……这部忏悔录将最终确立我的名声。”散见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和笔记中的一些记载均证明,他所说的“忏悔录式小说”就是指拉斯柯尔科夫的故事。
《罪与罚》写于1866年,是一部以一桩刑事案件为题材,剖析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与《战争与和平》并列为最具影响力的俄国小说。这部小说的问世,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它的发表更是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走向成熟。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的彼得堡,当时俄国刚刚废除农奴制度,正处于旧基础迅速瓦解和资本主义急速发展的过渡时期,民众饥寒交迫。小说主要以主人公拉斯柯尔科夫犯罪以及犯罪后受到良心谴责为主线,展现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况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社会代表性。主人公拉斯柯尔科夫是一个具有典型双重人的人,他既有天赋、有正义感,同时性又阴郁、孤僻。索娅是作者笔下具有人类苦难的象征,作者在她身上体现了要虔信上帝,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除此之外,还有放高利贷的吝啬的老太婆,贫民家庭马尔美拉多夫一家,伪善狡诈的律师卢仁……
小说一大特点是情节发展快,场面推移迅速,且具有鲜明的时代与政论色彩。高尔基曾说过:“就表现力来说,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与其相媲美。”但他的颓废又让托尔斯泰叹息“不能奉为后世楷模”。在心理叙事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第一人,但他绝对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对后世影响巨大,西方很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以至于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可或多或少地发现陀氏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