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马鞍
朱锡琴
一
那轮热力十足的硕大的日头,在天空赶了一天的路,终于一屁股坐在石头山上起不来了,它饱蘸金红的颜料信手挥洒,乌拉盖万里草场的一切都是辉煌妙不可言的。晚风把乌拉盖河的脸蛋摩挲出皱纹了,那些刚刚收割完的青草,还气不忿儿地散发出青悠悠的气息,不由分说钻进人的嘴巴、鼻孔里,好闻极了。
晚归的牧马人摇响了长鞭给自己伴奏,距离太远,看不清是谁,只能在他的歌声里听出他在唱《雕花马鞍》: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有一只神奇的摇篮,
那是一副雕花的马鞍,
伴我度过金色的童年
……
也不知是牛马识途还是歌声的牵引,那些肉滚滚的牛羊就有序地前行。
歌声荡漾进白音老头的蒙古包,他放下药碗侧耳倾听,唤他的孙女:“玲花,朝鲁,朝鲁干什么去了,我们也应该为他准备雕花的马鞍了,过年他就十三岁了,按照我们草原的规矩,他该有像样的马鞍去闯荡草原了。他要走遍亲戚朋友,接受大家的颂词啦!”
玲花正在写作文,她不确定形容人的眼神用凌厉好还是用严厉好,或者其他的什么词。听爷爷唤她,她一溜小跑着出去又跑回来:“朝鲁在教大白背古诗呢!”
大白是他们家的白驼,朝鲁是吃着它的奶长大的,朝鲁看别的孩子给自己的额吉过母亲节,他也欢欢喜喜和大白过母亲节。他割来不带一丝土星的青草,用小刀切成一寸一寸的,拌上粗盐、玉米粒给白驼吃。白驼吃着,朝鲁就给它唱《梦中的额吉》,唱着唱着,朝鲁的眼泪就情不自禁下来了。
新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让朝鲁把他的额吉请到学校来一趟,想谈一谈朝鲁的成绩,朝鲁就雄赳赳气昂昂地把白驼牵来了,结果把新来的老师弄哭了,老师说:“朝鲁,我以后就是你的额吉。”
朝鲁小手一挥说:“不用啦!这个额吉又没做错什么,有它就够啦!”新老师很喜欢这个白白净净、少点心眼的孩子。
爷爷听朝鲁在给白驼背诗,就叹气:“朝鲁要是再聪明一点,可就是完美的孩子了。”爷爷又接着叫玲花,“把咱家的银子拿出来,趁着北风没下来,我要进旗,给朝鲁订雕花的马鞍,明年就是朝鲁的本命年了。”
玲花是聪明的孩子,她知道草原的人家喜欢把现金换成金子或者银子保存起来。草原人有一种说法,男人要有一副好马鞍,女人要有一副好头饰。头饰和马鞍都是用重金打造的大物件,越是华贵,越显示家里的重视,别人家自然也就不敢小瞧。
玲花打开柜子,拿出那包碎银块,摊在爷爷面前。爷爷看了又开始叹气:“这还差得远呢!”
玲花看着手腕上与她朝夕相处的那对银镯子,手工刻着马兰花,凹凸有致地闪着质朴的光芒,这可是她身上唯一的饰物了。玲花使劲撸下左手的镯子,又使劲褪下右手上的镯子,还带着她的体温呢!玲花“当啷”把它们扔在那堆银块上。她必须扔得毫不在乎,不然爷爷会更难过的。
爷爷还是难过了,看了看玲花:“就算你舍得,还是不够哇!”
“爷爷,朝鲁的马鞍缓一缓不行吗?等明年我们的羊和骆驼长大了,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到时候我们给朝鲁打最好的雕花马鞍。”
爷爷的胡子已经全白了,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朝鲁是因为难产,脐带缠了脖子才这样的,别人都说他傻,他才不傻,只不过笨了点而已,明年就是朝鲁的成人礼了,只有骑着最耀眼的马鞍,芍药花神才会在那么多孩子中看见朝鲁,才会赐福于他,每个孩子一生只有一次成人礼,哎!都是爷爷没用。老啦老啦!”爷爷恼怒自己的无能为力,一下接一下拍打着自己的大腿。
玲花不再说什么了,她暗暗打定主意,爷爷老了,这件事可不能再让爷爷操心了。
玲花又想起朝鲁,有一年她病了,大冬天要吃鱼,朝鲁想都不想拿着冰钎把乌拉盖河的厚冰钻透了,他乐颠颠捧回来的两条鱼,跑到家早冻成冰棍了,朝鲁自己没变冰棍,脱下来的棉袄和棉裤,冻得有了骨头,稳稳当当站在蒙古包里。朝鲁熬的鱼汤,他一口舍不得喝,都要给姐姐,尽管喝起来咸得要命。班上的巴特尔,抢了她的书包,朝鲁追到了巴特尔家,给了他一顿结结实实的拳头……
玲花走出蒙古包,看着和白驼耍得正欢的朝鲁,他的鼻涕流下来都顾不得擦,这么其貌不扬的朝鲁,又这么可爱善良的朝鲁,姐姐一定给你一个难忘的十三岁。玲花过去给朝鲁擦鼻涕,心疼地说:“傻样,鼻涕都过河了。”
玲花回家来默不作声拿出一顶精美的头饰,头饰由银链、银铃、錾花贴片相缀,与成排成串的红珊瑚、绿松石镶嵌而成,玲花双手捧着它,就有悦耳的声响在蒙古包里打转。这造型华美、光彩夺目的头饰,有几十斤的银子,是玲花额吉的嫁妆。玲花说:“爷爷,就用它给朝鲁打雕花的马鞍吧。朝鲁的马鞍一定是乌拉盖最漂亮的雕花马鞍。”玲花仿佛看见朝鲁策马奔腾的样子,洁白的哈达在他的手里迎风起舞。那模样肯定帅气极了。
爷爷斩钉截铁地说:“不行。这是你额吉留给你的嫁妆,动不得。”
P14-17
春天的约会
周晴
“周庄杯”办到第六届了,这几年的春节,我都是在评审和欣赏一年来的入围作品中度过的,阅读的过程,常有惊喜,会为某个细节的铺排而叫绝,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属于时代和青春的气息。因为隐去了作者的名字,也会因为无法知晓出自哪位作家的手有些许的遗憾,这感觉夹杂着,让悠闲的春节更多了一份特别的心情。
依然可以记得六年前春天的那个午后,记得水乡周庄那个古色古香的茶室,记得茶的清香和热烈讨论的场面,那时候,儿童文学已然热闹起来了,市场上系列的童书如火如荼,但注视短篇的目光却不多,关心和鼓励短篇的声音更是有些微弱。而偏偏,擅长短篇的故事与情节、精于短篇的结构和语言,在有限的篇幅中写出感动与情怀其实是那么地不容易;偏偏,这功夫对于一个起步的儿童文学作家至关重要,是他们写好一本本长篇故事的基础。于是,一种共识和默契吧,加上一点高远的理想,·我们由着这内心的愿望生根发芽,启动了这样一个赛事。
转眼,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不由得感慨,努力坚定地去做一件事,真好!
那么多喜爱儿童文学的人因为这个赛事聚在一起,那么多年轻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因为这个赛事被发现和挖掘,让我们因着他们的作品感受他们旺盛的爆发力和充满想象的创造力,多好的事情啊;然后,我们还会去期盼那个春暖花开的五月,为一个美好的邀约,我们将会相聚周庄,为儿童文学的繁盛庆贺,铭记下更多快乐珍贵的时刻……
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来说,我感觉这几年来的获奖作品,整体上有一个向上的趋势,可以看出原创儿童文学短篇小说经过多年培育后的一种集体意识的提升。从故事到技巧,包括文字和结构的铺排,故事背后的内涵等,可圈可点。而且,作品多以新鲜灵动的故事、精巧紧凑的结构、新颖别致的视角、隽永凝练的语言,触摸童年生活和情感的各个层面。作品在人文关怀方面,更加关注当代性,更接地气,在对人物内心的勾画和转变等的描写上显得更有把握,并在创作艺术上探寻新的可能,可以说,这些作品代表了当今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收入这里的所有篇章,就是这一年来的佳作积聚,也是适合中国孩子阅读的短篇小说范本,值得推荐和推广。
首先,我觉得作品在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等方面的关注注入了更多笔墨和感情,结构故事的手法更加娴熟,使得故事好读,内涵丰富。如《雕花马鞍》就是其中的佳作,作品描写了蒙古人对成年礼等传统礼仪的重视,马鞍与头饰的品质是成年礼时男孩和女孩的最高礼遇,作品从这里入手,将姐弟亲情与独眼马具匠的内心寄托相连接,不仅在故事结尾时解决了难题,也写出了感染人心的草原人独特的秉性与内心的坚强。而在作品《大鱼》中,“我”与_条隐藏在河底的大鱼的故事同样触动人心,一边是老鬼的虎视眈眈,一边是“我”不断踩出的瓦片声,形成强烈对比,故事写得委婉、细致,始终有淡淡的乡愁在其中,那个年代,我们有摆脱贫穷的现实需求,而“我”内心又对这条大鱼能躲避人群不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充满信心……其他诸篇,有将草原人的刚毅和对金雕的敬畏与感情融合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金色闪电》;有写“我”与小牛的情深,穿牛鼻子时无比心疼小牛的《黑将军》;还有写陪伴“我”走过灰暗低谷的白马洛根,仿佛经历了场天劫的《白马非马》等。这些作品,从写人与动物的情感交流出发,以此衬托成长的艰难与不易。动物的灵性与敏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全在作者倾注情感的叙述与描写中达成,其故事背后的情感内涵和哲理表达也就顺理成章印进了阅读者的内心。
其次,很多作品在情感流露的表达方面更加细致、缜密,作品更多关注精神层面的成长,对人物的描写和内心的刻画恰到好处,使得作品在情节之外,有更多意味。比如《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读完令人有流泪的感觉,16岁的阿东,通过两天的独自行走,完成了一次告别与纪念,也完成了自己的成年仪式。将军与父亲,思念与道别,是阿东内心的痛与爱,也让读者从侧面看到了一个军人的挺拔背影;《蝴蝶扣》则写了青春期男生的情感驿动和心理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躁动与不安,主人公从自责、逃避,到希望通过游泳摆脱内心的挣扎,却依然无法释怀,又不知所措。小说以“蝴蝶”象征青春期的难题,恰当到位,结尾的阳光让阅读者会心一笑。《窗台上的飞鸟》则从窗前美娇目力所及的小鸟出发,写出了学生时代同学间那种特别的相处,关乎成绩,关乎性格,还关乎合群,要做与众不同的那一个,需要多大的勇气。《虎牙》中的“我”,是个执拗的追星女生,将每周的固定时间交给一个等不来的明星,也许人生真的会有这样的执念,成为生活中的一颗“虎牙”,但作品的下半段,幡然醒悟,一个偶然的细节点醒了梦中人,颇有意味。从蝴蝶到飞鸟,再到虎牙,青春的故事,总是令人留恋,又充满矛盾和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我读到了几篇颇有写作技巧的新作,让人眼睛一亮,虽然也许作品还有瑕疵,但阅读时的内心一动至今依然记得。如《步非凡的小说》,用一个高三女生的三部小说来提醒父母自己对未来的选择,究竟选文科,还是选理科,父母为之争论不休,女儿也就摆足了迷魂汤,让父母通过“窥探”自己的小说了解自己的追求,于是从古文到科幻,再到穿越,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和结构的铺排,同时,也完成了父母与女儿的特殊对话,读来很有意思。《目击者的记忆》也有精彩之处,目击证人想要将所有的证词表达清晰难度之大,在作品中的几次反复中表达出来,而作品的深度在于,“我”的几番犹疑,张华良的表现,构成了一幅对生命和诚实,对偏见和自我保护的充满矛盾与哲理的较量,且虽然作品不断在“是”与“不是”的对话中徘徊,却依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令人惊喜的是,每年的获奖作者中,还会出现不少新面孔,他们不仅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少年文艺》受益良多,使之成为孩子们领略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最新原创短篇佳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所以,六年后的今天,当我提笔写下这篇小文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着喜悦与感恩。我喜悦于又一年的丰收,喜悦我们又读到的好文,遇见的好作者;也很感恩,感恩六年的坚持,感恩一批热爱儿童文学的人们,那种持之以恒的热情,那些付出和辛勤。
我想,为了每年春天的这个邀约,一切都是值得的。
春天的这一场约会,还将继续,我们说好了,不见不散!
少年文艺编辑部编的《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金品典藏)》为第六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获奖作品选集,荟萃当代前沿儿童文学作家原创短篇新作。其中包括《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雕花马鞍》《你牛,我牛》《蝴蝶扣》等作品,精巧的构思,纯美的文字,书写着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成长故事,代表了当今我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创作的至高水准,值得我们阅读、研习并收藏。
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地。
这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们的最初出发地和最重要的舞台。
这里,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阅读圣地和最美丽的青春记忆。
这里,奉献给你的,永远是值得阅读的阅读,值得记忆的记忆,值得珍藏的珍藏。
历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获奖作家阵容强大,其中既有实力派一线儿童文学作家,也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锐作家。他们是当今儿童文学创作队伍的主力军,引领着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潮流。
少年文艺编辑部编的《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金品典藏)》为第六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获奖作品选集,荟萃当代前沿儿童文学作家原创短篇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