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多说与少说/大师语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圣陶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

 编者注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重要,我看更要着重训练。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譬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就要训练。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现在语文教学虽说注意练习,其实练得不太多,这就影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老师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严格不是指老师整天逼着学生练这个练那个,使学生气都透不过来,而是说凡是要学生练习的,不要练过一下就算,总要经常引导督促,直到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才罢手。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

阅读课要讲得透。讲得透,无非是把词句讲清楚,把全篇讲清楚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诸如此类。有的老师热情有余,可是本钱不够,办法不多,对课文不能透彻理解,总希望求助于人,或是请一位高明的老师给讲讲,或是靠集体备课。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还在自己。只靠从别人那里拿来,自己不下功夫或者少下功夫,是不行的。譬如文与道的问题。人家说文与道该是统一的,你也相信文与道该是统一的,但是讲课文,该怎样讲才能体现文道统一,还得自辟蹊径。如果词句不甚了解,课文内容不大清楚,那就谈不到什么文和道了。原则可以共同研究商量,怎样适当地应用原则还是靠自己。根本之点还是透彻理解课文。所以靠拿来不行,要自己下功夫钻研。

我去年到外地,曾经在一些学校听语文课。有些老师话说得很多,把四十五分钟独占了。其实许多话是大可不讲的。譬如课文涉及农村人民公社,就把课文放在一旁,大讲农村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这个办法比较容易,也见得热情,但是不能说完成了语文课的任务。

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老师独占四十五分钟固然不适应这个要求,讲说和发问的时候启发性不多,也不容易使学生自觉地动脑筋。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极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起了主导作用。

听见有些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学生了不起,一部《创业史》两天就看完了。颇有点儿沾沾自喜。我想,且慢鼓励,最要紧的是查一查读得怎么样,如果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只知道故事极简略的梗概,那不能不认为只是马马虎虎地读。马马虎虎地读是不值得鼓励的。一部《创业史》没读好,问题不算大,养成了马马虎虎的读书习惯,可要吃一辈子的亏。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这是极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譬如讲文章需有中心思想。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需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P39-41

目录

阅读与指导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揣摩

 精读的指导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略读的指导《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读《史记·叔孙通传》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指导大概

写作与指导

 作文论

 和教师谈写作

 拿起笔来之前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写作什么

 怎样写作

 开头与结尾

 重读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

文学鉴赏

 文艺作品的鉴赏

 讲丰子恺的《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讲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

 讲夏丏尊的《整理好了的箱子》

 讲茅盾的《浴池速写》

 略谈韩愈《答李翊书》

 责己重而责人轻(范文选读)

序言

 语文教育界的泰斗

 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一九四九年下半年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为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一直以来,对语文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纵观叶圣陶的教育理论,就能看出他的教育思路:养成阅读习惯、训练写作技巧、培植欣赏能力。同时他强调教学方法,认为教并不是老师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学以致用,才能受用一辈子。这是授之以渔的具体贯彻,而且是方法和态度兼而有之的。

 我们根据这一思路,做了这样一本提高语文素养的小书,书中内容皆从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文章中所选。摒弃了一些时代性不强的文章,保留了语文学习的精华。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部分选用的文章视情况也有所删减。我们在编辑这本小书时,预先选出了超出既定篇目数量两倍的文稿,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摘,目录也几经修改,最终确定了此书的目录。

《多说与少说》原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此处我们用作书名,是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有所详略。而这种详略得当的能力,无论是在语文学习还是行世立人上,都能有助益。

这本小书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启语文的无线宝藏。我们希望借助这本书,帮助大家向善读善思方向上努力。同时也收获一些方法,做到学习方法上的一种互通。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独创性,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历久弥新。正好说明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科学性,而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透露着叶圣陶先生的个性与特色。愿每一个看完这本书的人,都可以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能终身受用。

编者记

内容推荐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一直以来,对语文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他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而本书完美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解决了知行之间的过渡。

《多说与少说》把叶圣陶的大语文理念分成了:阅读与指导,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训练学生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写作与鉴赏,比较完整地体现叶圣陶关于语文教学的看法和见解;写作文章,从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了写作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根源,精艺迭出。

内容实用、观点精妙,书中提出的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训练缜密的思维方式等概念不止对于语文学习,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启发和帮助。

编辑推荐

叶圣陶是将知行合一理念融入到实践的第一人,他的很多理念,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练,经久不衰。

新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在语文学习中,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说与少说》中精选了鲁迅、矛盾、胡适等大家的经典文章,并进行了文学鉴赏,所选文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学生和老师能如何更好的来学好语文起到了很好的承接作用。

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而本书完美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解决了知行之间的过渡。

著名插画师为本书插画,画风与叶圣陶文字风格相辅相成,尽显那个年代的学习氛围、学生及老师的形象。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