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收录了鲁迅、郁达夫、许地山、朱自清、徐志摩、丰子恺、萧红、冰心等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家均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对每位作家,本丛书尽量照顾到作者创作的发展脉络,并尽量选取能代表作者创作风格、思想观点和生活的作品。
本丛书基本选用作家首次发表或首次结集的作品,各篇原始出处,均在标题页通过注释予以说明,以便有心的读者查证。
在文字上,本丛书严格尊重原作,保留了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达方式与作家个人的特殊表达习惯,书中涉及的外国人名、外文著作中译名以及有名词等基本未做改动,以帮助读者了解作品原貌,增加读者阅读的历史感。因此,文章部分用语习惯、标点使用等可能与现行通例不同,请读者阅读时注意鉴别。
关于现代散文,前人所做选本亦多有参照,受惠良多,但对选本再做说明,有叠床架屋之嫌,故均从略,只在此默默谢过。萧红著的《春意挂上了树梢》是该丛书之一。
萧红著的《春意挂上了树梢》作者分白天、晚上两个时段,选取中央大街、院子两个地方描述汪林的生活。春光融融的白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逛逛街,晒晒太阳,吸着烟卷,腋夹情书;晚上,又来到中央大街,与外国女人说说笑笑,享受着热闹的都市夜生活。透过她的活动,不难看出,她内心的快乐,她建立在殷实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无忧无虑。作者从衣着、语言、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汪林的形象,揭示出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并且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烦扰的一日
他在祈祷,他好象是向天祈祷。
正是跪在栏杆那儿,冰冷的,石块砌成的人行道。然而他没有鞋子,并且他用裸露的膝头去接触一些个冬天的石块。我还没有走近他,我的心已经为愤恨而烧红,而快要胀裂了!我咬我的嘴唇,毕竟我是没有押起眼睛来走过他。
他是那样年老而昏聋,眼睛象是已腐烂过。街风是锐利的,他的手已经被吹得和一个死物样。可是风,仍然是锐利的。我走近他,但不能听清他祈祷的文句,只是喃喃着。
一个俄国老妇,她说的不是俄语,大概是犹太人,把一张小票子放到老人的手里,同时他仍然喃喃着,好象是向天祈祷。
我带着我重得和石头似的心走回屋中,把积下的旧报纸取出来,放到老人的面前,为的是他可以卖几个钱,但是当我已经把报纸放好的时候,我心起了一个剧变,我认为我是最庸俗没有的人了!仿佛我是作了一件蠢事般的。于是我摸衣袋,我思考家中存钱的盒子,可是连半角钱的票子都不能够寻思得到。老人是过于笨拙了!怕是他不晓得怎样去卖旧报纸。
我走向邻居家去,她的小孩子在床上玩着,她常常是没有心思向我讲一些话。我坐下来,把我带去的包袱打开,预备裁一件衣服。可是今天雪琦说话了:
“于妈还不来,那么,我的孩子会使我没有希望。你看我是什么事也没有作,外国语不能读,而且我连读报的趣味都没有呀!”
“我想你还是另寻一个老妈子好啦!”
“我也这样想,不过实际是困难的。”
她从生了孩子以来,那是五个月,她沉下苦恼的陷阱去,唇部不似以前有颜色,脸儿皱绉。
为着我到她家去替她看小孩,她走了,和猫一样蹑手蹑脚地下楼去了。
小孩子自己在床上玩得厌了,几次想要哭闹,我忙着裁旗袍,只是用声音招呼他。看一下时钟,知道她去了还不到一点钟,可是看小孩子要多么耐性呀!我烦乱着,这仅是一点钟。
妈妈回来了,带进来衣服的冷气,后面跟进来一个瓷人样的,缠着两只小脚,穿着毛边鞋子,她坐在床沿,并且在她进房的时候,她还向我行了一个深深的鞠躬礼,我又看见她戴的是毛边帽子,她坐在床沿。
过了一会,她是欣喜的,有点不象瓷人:“我是没有作过老妈子的,我的男人在十八道街开柳条包铺,带开药铺……我实在不能再和他生气,谁都是愿意支使人,还有人愿意给人家支使吗?咱们命不好,那就讲不了!”
象猜迷似的,使人想不出她是什么命运。雪琦她欢喜,她想幸福是近着她了,她在感谢我:
“玉莹,你看,今天你若不来,我怎能去找这个老妈子来呀!”
那个半老的婆娘仍然讲着:“我的男人他打我骂我,以先对我很好,因为他开柳条包铺,要招股东。就是那个人二十元钱顶大的股东,他替我造谣,说我娘家有钱,为什么不帮助开柳条铺呢?在这一年中,就连一顿舒服饭也没吃过,我能不伤心吗!我十七岁过门,今年我是二十四岁。他从不和我吵闹过。”
她不是个半老的婆娘,她才二十四岁。说到这样伤心的地方,她没有哭,她晓得做老妈子的身份。可是又想说下去,雪琦眉毛打锁,把小孩子给她:
“你抱他试试。”
小孩子,不知为什么,但是他哭,也许他不愿看那种可怜的脸相?
雪琦有些不快乐了,只是一刻的工夫,她觉得幸福是远着她了!
过了一会,她又象个瓷人,最象瓷人的部分,就是她的眼睛,眼珠定住。我们一向她看去,她忙着把眼珠活动一下,然而很慢,并且一会又要定住。
“你不要想,将来你会有好的一日……”
“我是同他打架生气的,一生气就和个呆人样,什么也不能做。”那瓷人又忙着补充一句:“若不生气,什么病也没有呀!好人一样,好人一样。”
后来她看我缝衣裳,她来帮助我,我不愿她来帮助,但是她要来帮助。P3-5